叁十七道品講義--四念處篇
學佛是有法門的,佛法並非多麼深奧艱澀,但需要我們身體力行,好好地體會正法。佛陀的教法是以叁十七助道品來做爲我們修行的基礎,這叁十七種道法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經藏、體解大道。
我們既然是叁寶弟子,身心皈依,除了皈依佛,體解大道、發無上心之外,還要進一步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我們若能體會到佛陀教法的綱領,就可以深入經藏。
我們既然要學佛,就要時時自我警惕,心存正念、行爲端正,也就是“顧念”自己身、心的行爲與觀點,對自我有一份認識與了解,若不認識自我,如何能認識身外萬物的道理呢?所以我們必須先認識自己的生理與心理,而“四念處”的內容,就是生理與心理,諸位要好好地體會。所謂“認識”即是“了解”,要如何了解呢?就是要集中精神,專一心思來“觀察”分析自我及認識自我。以下將“四念處”胪列于後:
第一、觀身不淨
我們必須要有一份正確的觀念人的身軀實在沒有什麼值得跟人計較的。世間大部分的人都是爲了“我”而産生計較的心理。“我”是什麼呢?有身軀才有我,若沒有這個身軀,就不必爲了“我”而生煩惱。但人人都以此身爲中心、爲出發點,處處都要與人計較。所以佛陀教我們看開一切,教我們好好用心,專一精神去分析這個“身軀”。
現代社會的垃圾問題非常嚴重,每一個家庭都有這個隱憂,因爲目前的家庭住宅大都在高樓大廈裏,有的甚至高達二、叁十層樓,這些住戶的用水都是從地下室抽水上去的;有時電力不足、水壓大低,就無法將水輸送上樓,而造成缺水現象。我想,一個家庭若停水,不出一天的時間就會令人受不了,爲什麼呢?因爲沒有水可以沖洗啊!要沖洗什麼?相信大家都了解。
九孔常流不淨物
水忏文中有一段話:“九孔常流不淨物”,除了五官七孔之外,還有便溺糞屎等排泄物,有那一種東西是幹淨的呢?痰液從口中吐出;不如意時眼淚、鼻涕俱下;耳內積有耳垢;鼻中常有鼻垢……;人身有那一種是幹淨的東西呢?
又如在醫院裏,有那一個房間是幹淨的?盡管大家都誇贊慈濟醫院非常清潔,而且清潔人員也打掃得很勤快,但是病患還是會不斷地排泄體內的穢物。有一次我在醫院看到一個年僅十一歲的孩子,他被一位委員自蘇澳送到慈濟醫院來開刀。原來他自出生以來,雙腳的腳板畸型,正常人的腳底都可以踩在地面上,但是這個孩子的腳板卻不能著地。他的父母都是小工人,育有叁、四個孩子,而他們仍然要將這個天生雙腳畸型的孩子醫治好。父母愛子之心都是平等的,那一個父母會忽視他的任何一個子女呢?即使是家庭經濟困難,他們還是想盡辦法送這小孩去開刀治療,希望醫院幫他整型後,能和其他子女一樣正常行走。
因此,他出生不久父母即送他去做整型手術。不幸的是,自從開刀之後,孩子雙腳的傷口不曾複原,不斷地流膿、流血,至今已十一歲了。醫生說,孩子的雙腳脹滿了膿與血,現在既然送來慈院,醫生們一定盡量想辨法醫治好,使他能正常健康地站起來;但是不得已的話,很可能必須鋸掉雙腳。當然我們不希望這小孩失去雙腳,盡管他的家庭經濟非常貧困,我們仍將全心全力地救治,設法使他站起來,健康地走出去,將來靠自己的力量發揮功能,爲社會服務。
人生就是如此,甚至有的大開刀之後,必須從腹內接引一條導管用以排出穢物,所流出的東西,惡臭難聞;像這些不淨之物,都是自體內排出來的。諸位皆是健康人,但是你們以爲健康人的身軀就很幹淨嗎?其實不然。例如大熱天,早上每涸人上殿拜佛早課,做完早課已經滿身是汗,等到工作一整天後,晚上一定要洗浴以清潔汙垢;所以健康人的身軀也是不淨的。
再說,除了有病痛身不由己的人,因不能清潔身軀而肮髒汙穢之外,人到了一息不來時,塵歸塵、土歸土,身軀在幾個鍾頭之後就開始發出一股臭味,尤其是在酷熱的天氣,很快就會浮腫、臭爛。所以我們究竟爲了這個身軀在計較什麼呢?人們爲了身軀的愛與欲,不知造了多少業啊!
因此,我們應該依照佛陀所指示的教法,時時刻刻觀身不淨世間一切醜陋的東西,無不是由身軀造作出來的。世間上所有的爭鬥紛亂及種種的人我是非,那一樣不是從“我”的身軀所發起的呢?“身”可以作十善業,也可以修行證果;“身”也能造十惡業,也會墮落到叁惡道中。這個“身軀”,常會使我們上天堂、下地獄,總之,所有的事物都是以此“不淨身”爲中心。在這個人間社會,我們若能夠先看破自己的身軀,就會將此不淨物善加利用;若不能看破這個身軀,而將它視爲寶物藏在保險箱裏,那麼,無論如何保護,它都不能發生作用。
記得“慈院”尚未開幕之前,我爲了籌建醫院,曆盡千辛萬苦,心懷無限憂愁與萬分煩惱,因爲醫院自動土、開工後,龐大的建院經費來源遙不可期。幸好有許多愛心善士了解我建院的宗旨,鼎力護持。有的人從自己的保險箱中拿出幾十年的金塊,有的人將祖傳的鎮家寶及紀念物奉獻出來,並親手交給我;我雙手接過這些珍品後就對地說:“這些東西在你們家是如此寶貴,怎麼會舍得捐出來呢?”
他回答的是:“這些東西在我手上,只不過是讓保險箱增加累贅而已;我聽了師父講法後,已經知道如何利用世間財物。這些稀奇珍品藏在我的身上是一種累贅,如果放在師父的手中,卻可以將金塊換成磚塊,以及無數的鋼筋水泥,用來從事救人的工作。”
磚頭當然不如金塊,但是,金塊放在保險箱中一點都不能發揮作用,而磚塊卻能建造出宏偉的醫院,成就有意義的事業。所以,我們若將自己的身軀當作金塊,則永遠都封閉在保險箱中,少有作用;若將它換爲金子挂在身上,日夜出門都會提心吊膽,沒有一點安全感,這豈不是因爲將身軀或物質當作寶物而生煩惱呢?同樣的道理,我們若太保護自己的身軀,則任何事情都不敢去做。
現在社會能夠如此繁榮,勞工界人士居功甚大。看看臺北市到處林立的高樓大廈,那一棟不是憑靠那些苦力與建築工人,冒著生命危險,頂著大太陽,或是冒著嚴風寒雨,不怕險又不畏苦所蓋起來的呢?因爲,有了這些勞工朋友,不怕生命危險、不惜身體受風吹日曬之苦,才能成就社會如此富裕的環境。
今天我們能夠吃得飽、穿得暖,若沒有那些在田中汗流浃背、付出勞力播種及收割的農夫,即使有千金萬兩在身,也無法生存下去。修行必須有農夫的精神;想利益衆生,就必須有苦力的精神,將自己的身體奉獻給世間、社會,才能使生命得到有價值的利用。
時間會耗損人的生命,人的身體有一口氣在時,只要地、水、火、風四大調合,就稱爲健康。有健康的身體,就會有新陳代謝,稍多運動便汗流浃背,若用水沖洗幹淨,再吹吹冷氣或電扇,馬上又覺得無比清爽潔淨;但是,幹淨的身軀又能夠保持多久呢?世間所有汙穢的東西,都是從人的身體排出來的,人的身軀“九孔常流不淨物”,健康的人都無法終日保持潔淨,何況是生病的人,根本對自己的身體不得自主,如何能自己清理?
尤其是醫院中的病人,盡管每一個人都誇贊慈濟醫院的衛生良好,而且每天早晨都有清潔公司的人員來打掃,但是若進去病房裏看看,就會了解病人的情況。我有時候進入病房,就感覺有一股很難聞、今人惡心的氣味,但每當我一聞到這種氣味,就會馬上想到:要將心比心,假如我是這個患者的眷屬、或是患者本人時,對這種惡臭難聞的氣味能起厭煩之心嗎?而且那些醫生、護士及工作人員還得親手照料這些病患的身軀啊!
我們若常常自認身軀非常幹淨,那就錯了!有朝一日,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會敗壞;那我們何不善加利用今日健康的身軀,能付出生命的功能時就盡量多付出,使生命更有意義與價值!
色身猶爲載道器
“身”,雖然汙穢不淨,但是身體也是載道器。上天堂或下地獄的業因,都是由身體所造,有此身體才能行十善,能行十善則能上天堂;有此身體,才能修四谛法,修了四谛法之後,才能了斷“分段生死”;有此身體,才能行六度波羅蜜、修菩薩道,發大菩提心而斷“變異生死”。以上這些都是道,也是由于找們有此身體,才能夠修行解脫啊!所以,我們要善加利用身體,會利用的人就可得救,不會利用的人就會墮落。千匹了,可能還可以換得二千匹、叁千匹錦緞,甚至是無價之寶!如此,我就可以成爲大富翁了。我是因爲這樣而哭的,哭我無知不識寶啊!
轉汙染爲清淨
佛陀講完這段故事,就跟弟子說:“你們知道嗎?我舉此譬喻就是要告訴大家,每一個人都和這位老者一樣,有一份豐富的智慧寶藏,但是我們卻將這寶貴的智慧用在無所事事上,只爲了貪求五欲而不斷地空過時光。人生在世僅有短短的幾十年,大家卻這樣消磨時間、浪費生命,豈非可惜?”佛又說:“那位識寶的商人,一眼就識出這件物品的價值,反而是擁有這件東西的人,不知道自己手中寶物的價值,而不知加以珍惜。”
與此同理,佛陀透徹宇宙的其理,並用佛法開示人們;佛陀開始講經時,以華嚴經來教導大衆,但由于衆人的愚癡與無知,所以佛陀必須再設二乘、叁乘、四乘、五乘這些教法來觀機逗教。佛陀開示教法,就好像一位大善知識一樣,從一、二……至五,慢慢地引導我們,而我們卻不能體悟,還在那兒猶豫不決,消磨時光。我們的人生就這樣,無所事事地浪費掉了。而我們此時尚不知善用手中這個寶,換取更貴重的資生物品。
衆生就是如此,所以,我們必須好好地觀照自身--人的身體雖然是不淨之物,但是我們有一份非常清淨的寶物,那就是隱藏在你我內心中的明睿智慧。不要爲了不淨之身,執著于“我”而浪費時間,我們應該將此身做爲載道之器,因爲修行也是要利用這個身軀啊!設若能好好利用色身、把握時間,就可以修得明睿的智慧。
所以,“觀身不淨”意謂身…
《叁十七道品講義:四念處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