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清淨的智慧▪P8

  ..續本文上一頁認真做眼前的事即可。有雜念是很正常的,並不是心不定,如果在雜念中認爲自己心不定,那就是在煩惱中又多了一個煩惱。

  

  ⊙學佛是否有令人“即刻開悟”的法門?其根基有何不同?

   我吃飯,你是不會飽的,即使是佛陀,也無法令人即刻開悟。

   學佛修行要腳踏實地,自己真正投入去做,做到忘我。因爲有我才有病、有煩惱,若無我就沒病沒煩惱了。

   其實心病只有貪嗔癡叁項,但藥卻有多種——八萬四千法門——這是爲了要適應不同的根機。人雖有同一本性,但卻有叁種根機:有下品、中品、上品之分。

   下品根性的人,雖然知道向善,但需有人不斷教導他、鞭策他,讓他時時保有善法,不令忘記。直到他可以真正深入時,才能擇善固執,不受外界影響。

   中品根性的人較麻煩,因爲他對于道理似懂非懂,有時好像道理都知曉,卻不能與人事合在一起運用。這便如海綿本身已有很多汙水,無法再吸收淨水。

   上品根性的人有兩類:一類是過去沒有任何宗教信仰,所以只要對教理有所體會後,便能不受外界影響,心能如如不動,認清方向,再也不會有所偏差。

   另一類是天資慧性,一旦認清道路,走上正法,便能持守中道,心不退轉。大體而言,下品根性的人是從事而入;上品根性的人是事理並入;自命不凡的中品根性,較難走入中道。

   總之,要站穩自己的腳步,去踐行實在的道理,不要人雲亦雲,否則差之毫厘,可就失之千裏了。

  

  ⊙師父,我們一起到印度去朝聖好不好?

   我常常去呀,而且天天不離靈山道場啊!

  

  ⊙師父,您對人生有什麼看法?

   今生今世,願如一葉小舟,于人生人海中,不管大浪、小浪,起起落落總要駛到彼岸,才不虛度此生……。人都是從原諒自己的那一分鍾開始松懈,應該時時警惕!

  

  ⊙要怎樣才能做到真正的“舍”?

   人生想得透徹一點,沒有一樣東西可以永遠與我們爲伴,再親愛的人,再多的財物也都有離別聚散的時候,所以,又有什麼東西舍不得呢

  

  

  ⊙尼加拉瓜瀑布的景色好美,師父,您一定要抽空去走走!

   精舍庭院小水池的滴水聲,在我感覺上,已經很美了!一般人所追求的是感官的享受;聖者心中的境界,皆是美麗風光。六祖雲:“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

  

  ⊙佛教講神通,真有神通嗎?神通是不是可以改運?

   是有神通,但是並不重要。依我做慈濟對神通的解釋是“精神貫通”即有神通。譬如當初我要開始建慈濟醫院時,有些人認爲那是天方夜譚,但是,現在我們已將天方夜譚變成事實,這是人間的神通。將大家的精神貫通在一起,産生力量,這就是神通。至于,如何以神通來轉運

  很簡單——心開運通;心若不開,即使佛菩薩在你面前,也拿你沒辦法。

  

  ⊙昨夜騎車回去,看到一堆黑色物體,心起一念,管它是什麼東西,壓過去算了。

   次日,一向對我搖尾相迎的小黑狗,居然對我又叫又追。

   起心動念,無不是業。因果可怕,言行要多注意!有人常怨自己命苦,需知衆生舉足動步,無不是造業,要小心啊!

  

  ⊙碰到憤恨不平的事,具相心“打”下去。

   這是不對的。“打”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問題惡化,用“摸”的才能撫平啊!

  

  ⊙師父,我已經改變很多了,您不知道我以前是愛玩、愛睡,又不士吾歡讀書的!

   以前你是凡夫,所表現的都是被汙染的行爲;你現在所表現的,才是你真正的本性!衆生顛倒,總是以假爲真。

  

  ⊙我們看到苦難的景象,心中會很痛苦,這樣不是增添煩惱嗎?

   佛陀見到苦難也會流淚啊!爲憐憫衆生而流淚是“覺有情”的淚;爲了自己的欲念而煩惱,則是凡夫迷情。

  

  ⊙要怎樣才算是真正的有愛心?

   愛心的先決條件是要有智慧——沒有色彩、沒有欲念、清清淨淨,真正的愛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人傷我痛,人苦我悲”。

  

  ⊙凡夫在人我是非中常迷失了自己,怎麼辦?

   凡夫常被因果所轉,所以造業、受報不斷;而聖人卻能以平常心去轉業。

   能受天磨方鐵漢,不遭人嫉是庸才。不要擔心載重,只要方向盤把穩,任何車種都可以開,當別人能到達平坦道路的同時,你自己也過關了。

  

  說社會現象

  ⊙法治國家是重法律規範,而輕道德法則?

   人不離開法,政令是法,道德的法則也是法。政令治末,道德法則治本;政令法則用于犯罪後的懲治,道德法則用在本性的自我統禦管理,以法治國,就看你從哪個角度下功夫了。

  

  ⊙世人對行善的滑稽反應,常令人啼笑皆非。行善的標准到底何在?

   並不是會做善事即是好人。佛門中有一個名詞叫“善根魔”,這種人做善事惟恐人不知,到處喧嚷自己的功德;又有一種人,他雖然默默地做,但心裏總是計較自己做的多,別人做的少,這也是不對的。正確的是——我能做,就盡自己的本分去做;自自然然的,不怕人知,也不怕人不知。

  

  ⊙當前社會的脫序現象,應如何導正?

   社會的影響使人脫離本性,只要有人以一分“慈父悲母”的心去引導、喚醒他們,相信他們會回歸本性良知的。

  

  ⊙現在的學生難以管教,實在令人感慨!

   不是學生難管,是老師素質差了。現代文明較進步,而智慧道德卻沒落了。有很多老師穿著怪異,加上玩股票、簽六合彩,只是教導學生知識的功能性。難怪學生畢了業之後,就以功能來爭取功利,有了功利心,社會焉能安甯

  要學生好,首先老師要自我調整好,教導學生,要先從老師本身教導起。

  

  ⊙每個人對金錢的看法不一,像我這次捐款建醫院,連父母、妻兒不知道,我自小就不愛出名,別人的贊歎對我而言是一種負擔。

   太在意有相、無相都是一種執著,況且做好事光明正大,也可以啓發別人一起來做好事。

  

  說宗論教

  ⊙請問您用什麼方法來教育社會?

   教育並無定法,它必須因時、因地、因對象而應其機。此外,教育社會是每個人的責任,成功的社會教育必須仰賴大衆多方面的配合,並非單獨的個人力量可爲。

  

  ⊙身爲宗教家的我們,應該如何對社會教育盡心?

   佛陀的“慈、悲、喜、舍”即是教育的核心,努力地把這四個信念化爲具體行動,落實理念。

  

  ⊙以理智來處事就對,以愚癡處事則錯?

   沒有絕對的對,也沒有絕對的錯。

  

  ⊙慈濟所爲較偏重社會工作,您認爲臺灣兩萬位出家衆皆投入社會工作而不蓋寺廟,行嗎?

   無論何時何處,都需要出家人和寺院住持正法,續佛慧命。

  

  ⊙對習氣難除的委員,您如何處理?

   “慈濟委員”是一個團體,彼此之間能産生“同事度”的力量,大家互相影響——遇到有人習性稍有偏差,周圍的人會加以提醒、勸導,彼此鞭策、精進。

  

  ⊙您是否造成社會大衆對您個人崇拜?

   佛說一切無常,我只是盡全力把事情做好,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慈濟的發展如此龐大,您走後,誰來接棒?

   是有人擔心慈濟將來繼承人的問題,但我相信,有朝一日當我不在時,慈濟會發展得更好——因爲我在時,大家認爲“慈濟是證嚴的,一切應由師父扛著”,我若不在,大家就會關心,積極承擔,不愁後繼無人。

   因此,我一再強調、不斷呼籲,慈濟是“佛教的慈濟”而非“證嚴的慈濟”。

  

  ⊙慈濟是否曾擬一套針對解決社會問題的明文方法?

   慈濟的對象極廣,有解決問題的基本原則,沒有解決問題的固定模式。

  

  ⊙爲了佛教體製,犧牲自己,喚起社會大衆注意,我認爲是值得的。

   許多的社會亂象諸如示威遊行、抗議暴動等,都是源自當初某個人的犧牲,博取社會大衆的同情,致使群衆産生一股沖動,而造成更大的傷害。我們既然生長在這個時代,就應順應這個時代去做好本分事——佛法如水,隨方就圓,處處皆可適應。

  

  ⊙我在馬來西亞托缽,當地沒有這種“化緣”的習俗,因此會有警察前來取締,但我仍然經常冒著被警察幹涉的風險而出外托缽。我認爲出家人不該爲了怕事而不給衆生種福田的機會;這是佛製,也是出家人的責任。

   國度、民情風俗有異,做法也該有不同;如果因爲托缽觸犯當地法令,而被當街拉扯驅趕,是否反而有損佛教形象?此外,如果當時沒有化緣的習俗,民衆對您的托缽行爲又作何觀感?

  

  ⊙請問您用什麼方法,使慈濟得到政府的協助和支持?

   沒有方法,只是認真去做、不斷去做,由時間累積“誠正信實”而已。

  

  說慈濟世界

  ⊙有人問我,證嚴法師沒培養後人,將來慈濟事業由誰來接棒?

   佛門事業,只要有賢與能,就能來接。慈濟是大家的慈濟,不是我證嚴個人的。

  

  ⊙將來如慈濟醫院發生困難,怎麼辦?

   只要有信心,再大的風浪都可以克服;而這分信心,來自全省關心慈濟工作的委員、會員;這分關心,就是力量。心的力量不可思議,功德也最大。

   佛教徒都喜歡談功德。而慈濟委員們所做的,都不是爲功德,只是盡叁寶弟子的本分啊!具備這一分誠懇、盡本分的心力護持它,就不會困難了。

  

  ⊙朋友告訴我:慈濟人修福不修慧,就像一只高飛的鳥,卻只有單只翅膀啊!

   如果光靠單只的翅膀,就能飛得又高又遠,那這只鳥堪稱神鳥。

  

  ⊙請問師父,您出家前所經曆的事、物,是否對您在後來的思想上具有影響性的幫助和啓發?

   我沒有多余的時間去回顧過往,也無暇憧憬未…

《清淨的智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