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怎么去看待逆境困扰?
不论学问、功夫都要提出坚心决志,有逆境来,应知这正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宝玉是人们都喜欢的,但是要经过琢磨才有价值。花莲的王矿很多,天天任人践踏,一点都不起眼。几年前,泰国一位僧王来花莲,他说,他好喜欢花莲的玉石。我即请人找来一块很大的玉石,一半给他带回去雕成佛像,让人膜拜;而另一半放置在精舍门口,任人践踏,将近二十年了。同样的石头,经过琢磨与原石就有如此的差别。逆境就如磨王的砥石,不磨不发光啊!
有逆境来,我们应感激、珍惜这分增上缘,感激它的现身说法。时常以一分温和的心情,欢喜地接受。
做人要有一分坚定的心念,来接受层层逆境,以平静的心来转逆境。佛学乃有教无类,心中不平稳时,不妨多接触佛法。
⊙我觉得,活在世间好苦啊!。
人,总是有许多理由叫苦,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说苦的人是因为他不能堪忍啊,愈是不能堪忍的人,愈是痛苦。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我们平常说鸡蛋,没人说蛋鸡,蛋鸡生下来就被吃掉了。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最好是只谈现在。因为,过去已经过去了,把现在的精神用在过去的事,其实是浪费。而未来的事求不得,现在不好好踏实于目前的事,一直求未来是颠倒。所以,最好是把握现在。一直以世智辩聪去探讨这些事是没有意义的。
⊙常听人说您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不知您如何熬过?
不去想它,也就过了。
⊙师父,我玩股票赚大钱,就拿出来捐给慈济!
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最好安安分分地做事,有多少,捐多少,不要整个人跟着股票起起落落。我如果叫你不要做,那么股票跌时,你会感激师父救了你;股票涨时,你又会埋怨师父让你少赚了,你每天的心情就随着股票行情在起落,如何能产生智慧?怎么有多余的精力再做其它的事?这种钱财要能舍得放下,心才能清净!
⊙有人在台北天母发现有人贩卖师父的石雕像,索价三十八万元,这事该如何处理?
不用理会,那是石头,我是肉体。
⊙师父,我家一年来已经遭了三次小偷,把我所有值钱的东西偷光了,不知该怎么办?
你舍不得布施,就有人帮你用嘛!财富乃“五家共有”,何谓五家:贪官、天灾、战争、窃盗、不肖子孙。
⊙师父,有人假借慈济之名做生意,您不会担心吗?
话由他口中生,你能使他不开口说话吗?别担心,只要我们一本诚、正、信、实,自然能以真破假。
⊙怎样才能活得有意义?
身体好时,多造一些福;环境允许时,要多结一些好缘,不要浪费时间,自然会过得很踏实。
⊙为什么常对自己感到无力感?
要有自信心,如拜佛、信佛,切莫把他神化,应是圣化。反观自性,相信我们有与菩萨同等的毅力,人人皆有佛性,只要肯用心皆可发挥真如本性。
⊙我未满三十岁,夫亡子幼,堂上又有高龄婆婆,现在我独撑丈夫遗下的事业,在现实逆境中,时常压得透不过气来,想遁入佛门,请问:“如何才可以成佛?”
平日多看佛书,多接近善知识,选择自己要学的,去深入追求探访,解行并重。如以清净之心,爱子女、爱众生,此心亦如出家心志。
要成佛,先学做人,人者仁也。人人之间,如能互助互爱,有爱心、仁心、大恒心,才可渐近圣道。平日多念佛,因多念一次佛,即多接近佛陀的圣迹——心境。人生多坎坷,逝者已矣,不要耽于过去,人生道路很漫长,不要回首过去。往前看,向前走,把爱心奉献给婆婆及幼女,虽然辛苦,然而如能熬过此关,必得满堂的喝采和圆满的功德。
⊙师父,我一向身体很健康,很少生病!
健康的身体到头来也是一堆废物,若不好好用来成就道业,有什么用?
⊙在偏向功利竞争的环境下,如何修行?
修行分为“刻意脱离人群”的修行,以及以“平常心在生活中磨练”的修行。在日常生活中的修行就是“把心照顾好”,布施予人是爱心,但那仅是外围的一个点;要能照顾好自己的心,才是真“爱心”,才是真正平常生活中的修行。把自己的心照顾好,心就不会为功利、名誉的竞争而做出损人利己的事。
若能把心照顾好,看得失就会很平常,得时心持平静,失去也不在意,保有这种平常心,就是把心照顾好的人,他能出污泥而不染,不被功利环境所牵动。
⊙我负责行政部门的工作,由于处事细心,要求较严谨,而被人家戏称为“管家婆”,实在不甘心。
处理事务应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为依止,其中的“同事”,指的就是大家共同完成工作,彼此合作,互相配合,才能够做得你欢喜、他快乐。
对于别人的议论,应该“用耳看,用眼听”的细心体会,检讨自己若有缺失,一定要修正改善,如果问心无愧则放下它,不去听它。
⊙修行和修养有什么不同?
修行就是修心养性,每个人的习气不同而佛性却是一样的,修行就是要好好保持这分善良的本性,所以修行也就是修养。
⊙如何保持幸福的人生?
要保持幸福的人生,就必须要保持“欢喜心”,不要动不动就发怒。每个人都爱看温和的笑脸,也都喜欢听柔和的声音,所以要好好培养形象,随时挂着慈悲的微笑,讲话的态度要注意柔和善顺。开口动舌无不是在教育,对自己、对子女、对周围的人,都要随时注意形态、声音,我们的举止行动都是由心在指挥,所以好好的保持心念欢喜是很重要的。
⊙同事间常为某些是非而争执不休,怎么办?
听话要听直接的话,好的捡起来,坏的丢掉。人生有多长?内心存放宝藏的空间有限,为什么不储存好的东西?过去的就忘掉,要心存感恩!
⊙我全心全力在做事,为什么人家都不能谅解我,还要时常骂我呢?
其实碰到这些情况,你也要心存感激才对,因为人事的艰难,彼此互相的琢磨,就是对你的一种考验,就像一支剑要有粗石来磨,剑才会锋利;一块璞王也要有粗石来磨,才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有句话说:“真金不怕火炼”,纯正的心不怕别人来毁谤,只要行正、心诚,任人怎么去毁谤,反而更能升华你的人格。
⊙一般人如何才能做到最基本的慈悲?
在日常生活中以爱心、信心、宽大的心和人相处,使得人事圆满。与朋友相交,能做到“无我不爱的人:无我不信的人:无我不原谅的人”就是慈悲。
⊙曾因工作关系,接触过各类宗教,感觉到某些宗教给人一股神圣而不可亲近的凛然之感,如一堵高墙。
宗教应像一座桥,把分隔的连结起来,而不是一堵墙,把连结的分隔开来。
⊙很多人对于现实生活,都感到很无奈。
今生不如意乃前世因缘,凡事逆来顺受,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殃。学佛者应安处在逆境中,视为增上缘、是修行琢磨自己的好机缘;若处于顺缘中,就应及时精进,成就福慧良田。我们应信受因缘果报。
⊙什么叫因果?
因与果,本来就是连环在一起。一棵果树必须先有因,才有这棵树;树长大结果,果落地又成因,因果不断循环。唯有截断因,就不会产生果。
其实,应该说是因缘果报;因为有了“因”,欠缺“缘”,也不成“果”,没有果就没有“报”了。
⊙日常生活中,常生气,造诸口业,要如何改正?
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尊敬、感恩。人生本来多坎坷,如人人保持逆来顺受,对外来的唠叨也会认为是关心的表示。应时时警惕自己,提防犯错,不可事后再忏悔……谈改正都已迟了一些。
⊙自从学佛以后,我整日什么事都没兴趣做,只想专心念佛。起初先生还答应将努力赚钱,好让我当慈济的荣誉董事,现在却不知何故变了心,不再理我。我如此虔诚,却落到这后果,真是烦恼。
你只知天天念佛,家中的大小事务都放着不做,这样的念佛,不但佛陀觉得吵,公婆也被你惹得生气,当然先生也不满意。
你要认真地将本分事做好,克尽为人妻、为人媳的职责,做得让公婆、先生欢喜。
念佛,是要在心中念、事中现,而不光是在嘴中念而已。
⊙如何做才算做到平等?
每个人你都爱,那就是平等。
⊙我是自己生命的主宰者,对一切所发生的事负责任,积极参与人生。
这是见仁见智的想法,人生本来就应该有自我的信念。不过,人生很有趣,过于投入时,我执我慢就产生了,于是“自大”成为人生最大的毛病,以为世界没有我不行,我能运转世界,一切都应以我为“最”。然而,自我扩大后,心量就被挤小,容纳不下别人来侵占自己的地盘,这在佛教称为“我执、慢心”,就像有人过于负责任,为顾好自己的地盘而变得霸道,大有天下事非我莫属……。极少数人有“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胸襟。
人生最高的智慧是:能缩小自我,无碍地映入人们的瞳孔、埋藏在人们的心中,如此才能拥有人心,深植人缘,使自己处身在积极奋斗的人群中而不被排斥。
⊙师父,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常到各道场去小住、清修,为什么还是解不开苦闷的情绪?
知识分子,文字看得多,在事理无法圆融时会挣扎、苦闷,这是因为明理而不实践的缘故。你应该放宽心胸,该做的放手去做,该舍的毅然舍下,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谓的苦恼中!我
⊙我平常杂念很多,心老是定不下来,怎么办?
要一个人什么都不想是不可能的,想归想,不要管它想什么,只要…
《清净的智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