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辨中邊論》探微▪P19

  ..續本文上一頁未離系集,沒有離開系縛的因,指未離障真如。真如沒有離開煩惱的狀態,叫未離系集。

  這叁種,習氣集指遍計所執,等起集是依他起,未離系集指圓成實。

  “滅谛叁者。一自性滅,謂自性不生故。”滅谛就是涅槃,是解脫煩惱、生死之後所證得的,也有叁種。自性滅,謂自性不生,也就是說遍計所執的自體現象根本就不存在,有如龜毛兔角,從來就不曾生起,所以叫自性滅。

  “二二取滅,謂所取、能取二不生故。”二取滅先有後無,指依他起自性。它與遍計所執的區別在于,遍計所執根本沒有,且從來不曾有過。而依他起是有,虛妄現象宛然存在,不是沒有。但通過修持戒定慧,把虛妄分別的二取斷除,妄相自然就沒有了。

  “叁本性滅,謂垢寂二,即擇滅及真如。”本性滅指本性寂滅。寂滅不是沒有,是把我執、法執,也就是煩惱障息滅之後,進入一種寂靜、安詳、平穩的狀態。垢即煩惱垢,寂即寂滅、真如之理,由智慧而證擇滅及真如。

  “道谛叁者。”道是修道,道谛即八正道,是修學佛法的重要途徑。道谛有叁種,“一遍知道”,指遍計所執相,我們需要明白它是怎麼一回事,故名遍知道。“二永斷道”,指依他起相,是虛妄的二取相及由此所生的二障,需要正確認識並斷除,故名永斷道。“叁證得道”,指圓成實相,是應當證得的,故名證得道。

  “應知此中于遍計所執唯有遍知,于依他起有遍知及永斷,于圓成實有遍知及證得,故依此叁建立道谛。”遍計所執屬于遍知道,只要了解它就行了,因爲它根本不存在,所以也不存在斷或除這回事。依他起性,既要知道它,同時也要斷除它。至于圓成實性,不僅要知道它,而且還要證得它。遍計所執沒什麼好證,因爲它根本就沒有。依他起也不要證得,因爲它是染汙的,清除還來不及。而圓成實是諸法真實相,必須證得。

  四谛法門同樣包含著叁性。學佛者必須以叁性去觀察四谛法門,了解什麼情況下屬于依他起,什麼情況下屬于遍計所執,什麼情況下屬于圓成實。以叁性觀察四谛,自然就清楚明白了。

  甲六、粗 細 真 實

  粗細真實,謂世俗勝義谛。雲何此依根本真實?頌曰:

  應知世俗谛,差別有叁種。謂假行顯了,如次依本叁。

  勝義谛亦叁,謂義得正行。依本一無變,無倒二圓實。 

  論曰:世俗谛有叁種,一假世俗,二行世俗,叁顯了世俗,此叁世俗如其次第依叁根本真實建立。勝義谛亦叁種,一義勝義謂真如,勝智之境名勝義故。二得勝義謂涅槃,此是勝果亦義利故。叁正行勝義謂聖道,以勝法爲義故。此叁勝義應知但依叁根本中圓成實立。此圓成實總有二種,無爲、有爲有差別故。無爲總攝真如涅槃,無變異故,名圓成實。有爲總攝一切聖道,于境無倒故,亦名圓成實。

  粗細真實依二谛法門來說明。二谛指世俗谛和勝義谛,世俗谛的相是粗的,因爲凡夫可以感受到它的相。凡夫的感官非常粗糙,只能了解粗糙的境界。相反,勝義谛微細難知,非凡夫所能了知,唯有聖賢才能通達。如何從叁性來觀察世俗谛和勝義谛呢?

  “論曰:世俗谛有叁種。”世俗谛有叁種。

  “一假世俗”,假世俗實指遍計所執相。遍計所執相不僅是世俗的,而且是假的,因爲它“但有假名,卻無實義”。遍計執只有假的名稱,事實上卻是沒有的。“二行世俗”,“行”指有爲法。有爲法遷流變化,故稱爲“行”。行世俗指世俗谛的本身,即依他起相。“叁顯了世俗”,透過對世俗谛的正確認識所顯現的真理,是圓成實性。“此叁世俗如其次第依叁根本真實建立。”這叁種世俗谛,是依據叁性的次第,即遍計執、依他起、圓成實叁根本而建立。

  “勝義谛亦叁種”,勝義谛也有叁種。

  “一義勝義謂真如,勝智之境名勝義故。”義勝義,義指境界。當勝義作爲一種所緣出現時,就叫做義勝義。因爲真如是根本智所緣,所以叫做義勝義。

  “二得勝義謂涅槃,此是勝果亦義利故。”得勝義,即得到的勝義,指涅槃。涅槃是修行所證得的殊勝結果,也是修學佛法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真如和涅槃是否一樣呢?從本質上來說,真如和涅槃沒有區別。從聖智所緣的角度來說,名叫真如;從證得的結果來說,則叫涅槃。

  “叁正行勝義謂聖道,以勝法爲義故。”正行即正確的行爲,指聖道,也就是八正道。八正道是最殊勝的法門,所以叫做勝義。勝義包括修行上的境行果。從能認識的角度看,稱爲聖道、聖智;從聖智所緣的角度看,稱爲真如;從結果看,稱爲涅槃。

  “此叁勝義應知但依叁根本中圓成實立。”叁種勝義是根據圓成實建立起來的。也就是說,叁種勝義都屬于圓成實相的內容。不屬于依他起相,更不屬于遍計所執相。

  “此圓成實總有二種,無爲、有爲有差別故。無爲總攝真如涅槃,無變異故,名圓成實。有爲總攝一切聖道,于境無倒故,亦名圓成實。”

  圓成實相也有兩種,包含無爲法和有爲法。無爲這部分總攝真如涅槃,其特點是永恒不變。世間的家庭、婚姻、財産、地位都不是永恒的,唯有真如和涅槃才是永恒不變的。有爲總指一切聖道,詳指八正道。其特點是對于一切境界的認識沒有顛倒,如實地認識諸法,如實地修行,所以有爲也叫圓成實。這是從圓成實性觀察二谛法門而得的真實。

  甲七、極 成 真 實

  極成真實略有二種。一者世間極成真實,二者道理極成真實。雲何此二依彼根本真實立耶?頌曰:

  世極成依一,理極成依叁。

  論曰:若事世間共所安立,串習隨入覺慧所取,一切世間同執此事是地非火色非聲等,是名世間極成真實。此于根本叁真實中,但依遍計所執而立。若有理義聰睿賢善能尋思者,依止叁量證成道理施設建立,是名道理極成真實。此依根本叁真實立。

  “極成真實略有二種,一者世間極成真實,二者道理極成真實。雲何此二依彼根本真實立耶?”極成真實有二種,一是世間極成真實,是世俗人公認的真實;一是道理極成真實,是由邏輯建立起來的真實,或是世間哲學家、宗教家們通過邏輯思惟及修行證悟而建立起來的真實。這兩種真實是如何依據根本真實建立起來的呢?

  “頌曰:世極成依一,理極成依叁。”世間極成真實依遍計所執相建立。凡夫的認識都屬于遍計所執,所以人們認識的世界也是遍計所執的世界。道理極成真實根據叁性建立,有可能是遍計所執,有可能是依他起,也有可能是圓成實。

  “論曰:若事世間共所安立,串習隨入覺慧所取,一切世間同執此事是地非火色非聲等,是名世間極成真實。此于根本叁真實中,但依遍計所執而立。”如果說某種現象爲世人所公認,並且已沿襲成一種習慣觀念,比如這是地而不是火,那是色而不是聲,這是麥克風、茶杯、錄音機、房子、人等等。大家普遍認爲,人就是人,房子就是房子,絕不會認爲人是房子或者人是茶杯,這就是世間極成真實。這種真實得到人們公認,所以稱爲世間極成真實。在叁根本真實當中,它是依遍計所執建立的。

  “若有理義聰睿賢善能尋思者,依止叁量證成道理施設建立,是名道理極成真實。此依根本叁真實立。”“有理義”說明比較有理智、理性,而不是憑個人感覺或錯誤經驗。“聰睿”即聰慧、聰明,“賢善”指世間的聖賢。聖賢有道德,有聰明才智,又善于抽象思惟。道理極成真實就是根據叁量的道理,通過邏輯思惟或宗教體驗建立起來的理論,稱爲道理極成真實。這種真實在叁性中,或屬于遍計所執,或屬于依他起,或屬于圓成實。不過,對于東西方聖哲們的言論,一定要有正確認識。他們的觀點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有和真理相符合的,也有和真理相違背的。學佛者必須依叁法印加以抉擇,依法不依人,而非不加分析地盲目接受或全盤否定。

  甲八、淨 所 行 真 實

  淨所行真實亦略有二種:一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二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雲何此二依彼根本真實而立?頌曰:

  淨所行有二,依一圓成實。

  論曰:煩惱所知二障淨智所行真實,唯依根本叁真實中圓成實立,余二非此淨智境故。

  “淨所行真實亦略有二種,一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二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雲何此二依彼根本真實而立?”淨所行真實,就是清淨智慧所緣的真實。而前面所講的世間極成真實和道理極成真實,多半是妄識所緣的對象。淨所行真實也有兩種,第一是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指能息滅煩惱障的淨智所緣真實,是聲聞緣覺行者成就的智慧。第二是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指能息滅所知障的淨智所行真實,是佛菩薩成就的智慧。兩種真實是如何依據根本真實而建立的呢?

  “頌曰:淨所行有二,依一圓成實。”兩種淨智所行真實,都是根據圓成實性建立起來的。

  “論曰:煩惱所知二障淨智所行真實,唯依根本叁真實中圓成實立,余二非此淨智境故。”煩惱障和所知障除盡時所顯現的智慧所緣的真實,唯依根本叁真實中的圓成實建立。因爲遍計所執和依他起都不屬于清淨智慧所緣的境界。

  這兩種真實,前一種屬于聲聞乘的真實。煩惱障除盡之後,這種智慧所行的真實,是聲聞所證得的,即阿羅漢果位成就的真實。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是大菩薩及佛陀證得的,這種真實才是最高的真實。

  甲九、五 法 真 實

  雲何應知相、名、分別、真如、正智攝在根本叁真實耶?頌曰:

  名遍計所執,相分別依他,真如及正智,圓成實所攝。

  論曰:相等五事隨其所應攝在根本叁種真實,謂名攝在遍計所執,相及分別攝在依他,圓成實攝真如正智。

  唯識宗的理論有五法叁自性、八識二無我,這是唯識宗的核心理論。五法是對宇宙人生一切法的概括和歸納。這五種法中,哪些法屬于遍計所執?哪些法屬于依他起?哪些法又屬于圓成實?

  在五法中,“名”屬于遍計所執的範疇,“相”和…

《《辨中邊論》探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