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逆,窺竊神器,未知菩薩亦爲現身說法否?”答:“菩薩志在利生,豈肯助逆。”
若諸衆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于彼前,現長者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此現長者身。我國年高德重,即可稱爲長者,西域長者,頗不易稱,須具十德:一、姓貴,謂刹利尊姓,貴族大家。二、位高,謂宰輔丞相,朝中老臣。叁、大富,謂豐饒財寶,充裕倉廪。四、威猛,謂霜威嚴重,望之可畏。五、智深,謂心如日月,慧燦珠玑。六、年耆,謂耆年宿德,老當益壯。七、行淨,謂矩範堪親,楷模足式。八、禮備,謂威儀庠序,接物和光。九、上歎,謂上爲王者之所稱歎。十、下歸,謂下爲人民之所依歸。具此十德,方稱長者,故列宰官之前。 若諸衆生,愛主一族同姓,並願爲世間所推重,到處讓居上首者;我于彼前,現長者身,爲說博施濟衆,仁民愛物之法,令其成就。
若諸衆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于彼前,現居士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此現居士身。若諸衆生,愛談古今名人,嘉言典章,可以垂範作則,以訓于世.。清淨自居者:身處塵勞,心恒清淨,不染世欲,以道自居。我于彼前,現居士身,爲說清心寡欲,潔己修身之法,令其成就。居士乃以道自居之士,即在俗修行者,有有德有位者,如蘇東坡之類,有有德無位者,如王通、邵雍之流,隱淪不仕者。
若諸衆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于彼前,現宰官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此現宰官身。若諸衆生,愛治理國家領土,輔佐政治。溫陵謂:叁臺輔相是也。能爲朝廷,整綱立紀,能爲民間,易俗移風。剖斷邦邑者:大者爲邦如省,小者爲邑即縣,剖乃剖雪冤屈,斷則決斷是非,如片言折獄,訟簡刑清者也。我于彼前,現宰官身:宰者治也,官者公也,上自叁臺輔相,下至州牧縣長,皆名宰官;菩薩現身,爲說修齊治平,護國愛民之法,令其成就。
若諸衆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于彼前,現婆羅門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此現婆羅門身。若諸衆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者:謂有一類衆生,愛好天文地理,陰陽度數,曰數;醫蔔命相,咒水書符,曰術;調攝身心,節勞靜神,曰攝;保衛生命,固精養氣,曰衛。如前文所雲:求太陰精,用和幻藥,可以益壽,可以修世。以此數術,攝衛自居,不求他學也。
我于彼前,現婆羅門身:婆羅門,此雲淨裔,謂此是劫初梵天苗裔,苗裔即後裔。梵者淨也,又雲梵志,以彼志在梵天故,菩薩現身,爲說世智,調氣煉神之法,令其成就,數術攝衛之學也。
未二 秉教男女
若有男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于彼前,現比丘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此現比丘身。若有男子,好學出家:此是在俗男子,心厭塵勞,好學佛法,是以割愛辭親,舍俗出家。持諸戒律:初出家所受之沙彌十戒,進受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名含叁義,即五不翻中多含不翻。叁義者:一、乞士:謂內乞法以資慧命,外乞食以養身命。二、怖魔:謂受比丘戒,登壇白四羯磨時,地行夜叉贊善,空行夜叉,天行夜叉,亦複贊善,輾轉聲傳六天,魔王聞之生怖,怖懼魔界減少,佛界增多。叁、破惡:修持淨戒,能破身口七支之惡。我即現比丘身,爲說戒、定、慧學,清白梵行之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人,好學出家,持諸禁戒;我于彼前,現比丘尼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此現比丘尼身。若有女人,既厭塵勞之累,複嫌五障之軀: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不得作帝釋;叁者不得作魔王;四者不得作轉輪聖王;五者不得作佛。好樂學道修行,出離世俗之家。持諸禁戒者:諸字包括之辭,尼有叁百四十八戒,余諸八敬等法,皆爲佛所製禁戒。尼此雲女,比丘尼,女人出家,受具戒者。我現比丘尼身,合其所慕。而爲說法:即離染清淨,精修梵行之法,令其具足叁學,成就五德也。上現出家,秉教二衆。
若有男子,樂持五戒;我于彼前,現優婆塞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現優婆夷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此現在家秉教二衆。設若有男子,志慕佛教,不能舍俗出家,但好樂去聲受持五戒。五戒爲出家、在家,通修之戒,即殺、盜、淫、妄、酒:一不殺害生命,恒存仁愛慈心;二不偷盜財物,見利自當思義;叁不奸淫男女,在家之衆,惟戒邪淫,夫妻正淫,仍當節欲,克守世間禮教;四不虛妄語言,履踐信實之道。上四殺、盜、淫、妄是根本戒,又爲性業,本性即是罪業,不特受戒者犯之有罪,不受之人犯之,國法亦皆治罪。五不飲酒昏迷,而失本有智性。酒本無罪,飲之昏迷失性,醉後糊塗,能爲造罪之因,是爲遮業,故佛遮止,不許飲酒。經中具說,飲酒有叁十六種過失。
古時夏禹王,有臣名儀狄,製酒佳味,進貢于禹王,禹王飲之,知此酒能誤害于人,遂將儀狄貶于蘇海。又古有優婆塞,因酒而破五戒:因酒戒不能持,一日有酒無肴,鄰舍走來一雞,遂將盜藏。鄰舍覓雞,問曰見否?妄言不見,少頃殺而烹之,以酒炖雞,鄰婦聞氣味生疑,故來探視,遂留同飲同食,醉後調戲成奸,是則因酒,而五戒全破也。
此之男女,身處塵勞;樂持五戒:欲以五戒自居即自守也,以修其身。我于彼前,現優婆塞身:此雲近事男,可以親近承事叁寶之男子;現優婆夷身:即近事女。爲說五戒,爲人道因,五戒全持,則爲上等人,若持四戒,未免美中不足,若持叁戒,則爲中等之人,如持二戒,則爲中人以下。但持一戒,亦可不失人身,此人前生,持戒太少,雖得人身,極爲愚癡苦惱,應當持滿分戒即五戒全持。此五戒,即儒教仁、義、禮、智、信五常。不殺仁也;不盜義也,不邪淫禮也;不妄語信也;不飲酒智也。爲說五戒,令其成就清信士女之身。
未叁 世谛婦女
若有女人,內政立身,以修家國;我于彼前,現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音姑,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此現婦女身。內政立身者:女正位乎內,故曰內政。家門以內之事,女人主之,孝敬翁姑,教育子女,是爲內政。貴而能勤,富而能儉,貞靜幽娴,以修女德,名曰立身。閨門爲萬化之源,關于國家之治亂興衰,曠觀自古及今,上自朝廷,下至家庭,無不皆然。女人又爲教育之所系,母教更有力于師教,孟母即其證也。 以修家國者:即內政立身,而身修矣。感化家庭,關系國政,如嶽武穆之母教,以成精忠報國之志。家通大夫以上,國通諸侯以上。女人如能內政立身,修身,即爲齊家治國之本。 我于彼前,觀其志願,或現女主身、即天子之後;或現國夫人身,即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國人稱之曰君夫人,一國主君之婦也。命婦,謂受朝廷诰命之婦,妻因夫榮、丈夫爲官,女人受诰封也。大家、家訓姑,才德兼備,能爲女主之師,如漢扶風縣名曹世叔之妻,乃同郡班彪之女和帝常召入宮,令皇後貴人師事之,世稱曹大家也。爲說叁從四德,端莊淑慎之法,令其成就。
未四 童真男女
若有衆生,不壞男根;我于彼前,現童男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此現童男身。若有保守天真,不染欲塵之男子,天真未泄,男根不壞,有志終身持守,是謂童真。我于彼前,現童男身,爲說守真抱璞,固精保元之法,令其成就童真也。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現童女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此現童女身。若有處女,亦名處子,乃未出閨門,未嫁之女子,愛樂去聲好也處女之身,白圭無玷,不求婚嫁。縱有強施侵暴,迫之令嫁,亦誓所不從,願終身不字,永爲處女之身。我于彼前,即現處女身,爲說堅貞美德,清淨自居之法,令其成就。上自天主至此,乃是大士以如幻叁昧之力,應衆生希求之心,竿木隨身,逢場作戲,同事攝化之妙也。叁應求人趣竟。
午四 應離八部
若有諸天,樂出天倫;我現天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以上諸科,皆應希求,令得成就,出世入世之願望。以下諸科,皆應厭離,令得成就,出離本位,得生人道。問:“余趣求生人道,是事不疑,天本勝人,何以反求,轉入人道?”答:“天道雖樂,樂有終盡,五衰相現,畢竟無常。又則天人著樂,不肯修行。裴相國雲:整心慮趣菩提,惟人道爲能耳。所以諸佛皆從人中得道,叁乘聖人,亦皆人身修證。”故諸天樂出天倫,得生人道,既得人身,可成四聖也。我現天身,爲說無常,苦、空、無我之法,令得成就也。
若有諸龍,樂出龍倫,我現龍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灌頂雲:梵語那伽,此雲龍。龍有四類:一守天宮殿、二興雲降雨、叁開渎決江、四守護伏藏。其類不一,故曰諸龍。過去亦曾修福,所住宮殿,亦爲寶成,身能變化,多化人形,惟五時不免蛇形:生時、眠時、淫時、嗔時、死時。《長阿含經》明龍有叁患:一熱沙炙身、二風壞宮衣、叁金翅鳥啖。因有多苦,故樂出離。《阿含經》又雲:就因先世多嗔,心曲不端,犯戒鬥诤,故墮龍中,由大行布施福力,故七寶爲殿。我現龍身,爲說布施持戒,正直柔和,仁慈謙讓等法,令其成就。
若有藥叉,樂度本倫;我于彼前,現藥叉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梵語藥叉,此雲捷疾,其行捷疾故;亦名勇健,勇猛強健故;或雲暴惡,其形暴惡故。有地行、空行、飛行叁種。《最勝王經》雲:是等藥叉悉皆愛樂如來正法,深心護持。樂度本倫者:因受佛法熏習之力,知暴惡爲墮緣,故樂度脫本倫。我現藥叉身,爲說持戒修福,柔和善順之法,令其成就人淪;若能兼修慧業,亦可成就聖倫也。
若乾闼婆,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乾闼婆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乾闼婆,此雲香陰,在須彌山南,金剛窟住。此神不啖酒肉,惟食諸香,以資五陰,是帝釋樂神。帝釋須樂,燒沈水香,此神尋香而至。好樂脫離本倫,我于彼前,現乾闼婆身,爲說離于放逸,及五戒、中品十善之法,令其成就。
若阿修羅,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阿修…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十五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