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的贊美,而應該無條件地的付出。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它使我們有寬大的心量。
◎假如我們能夠正面地付出愛心,我們不會威脅別人,也不會感到受威脅。愛是和諧生活的唯一方式。
◎逃避是不善巧的方式。當我們開始跑,苦就開始追。苦不是住在特定的地方或是情境,它就在我們的心中。 它會和我們坐同班火車、飛機和船,如影隨形地跟著我們。處理苦的唯一善巧方式是正視它,把它當作是學習的經驗。
◎我們的心是善巧生活的訓練場,因爲和別人相處就有可能産生摩擦。我們應該知道別人眼中的自己,這樣才能真正地認識自己。
◎要有內在和諧,我們必須接受苦是生命的一部份。而且,它是佛陀所說的第一聖谛。第二聖谛是苦的原因──渴愛:渴求我們所沒有的東西,或者拼命想舍棄我們已有的東西。現階段,我們可以把佛陀的話當作是修行的導引。
◎心靈的知足是來自于情感的獨立,來自于愛別人,而不是要求愛。我們必須了解,所有的苦都源自于渴求,因此我們必須舍棄欲望。這就是解脫之道,這就是教法。
◎和諧是能與別人一致,也是和自己一致。成爲完整的個體,也與世界、衆生合爲一體。
深入自我
◎要深入真理的核心,我們首先要先深入自己內心。
◎能夠舍離,這樣才能深入到真理的核心。要遠離執著,就不應該和任何人或事有所牽扯。這樣既不會有愛戀也不會有憎恨,只有平等,對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地對待。
◎念頭會到處亂跑,到處采集。
◎戒,是我們學習舍離的基本功夫,假如我們想要了解所有的生命的基本法則,就必須信守奉行。
◎四聖谛是轉*輪的樞紐。佛法能帶領我們到苦的盡頭,永遠地解脫,而不只是暫時的緩解而已。
◎舍棄感官欲望是通往涅槃的路。欲貪必須由極大的努力和內觀才能淨化的。若只是想:「欲貪是不好的,我應該舍棄它。」這樣是不會有進步的。
◎只要我們認爲貪念和瞋恨的沖動是從外在而來的話,就不會見到解脫道。我們必須了解反應是自己造作的;惟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處理自己的問題。這樣的內觀會幫助我們體諒自己和別人的苦處。
◎我們有無數的機會來了解自心的世界 。解脫的種種就在我們心中!
◎顧及自我的形象對內觀有相當大的危害,因爲它是建築在「恒常」的幻象之中。所有的事物都不斷地改變,包括我們自己,然而自我形象是假設有個「不變的我」。
◎甚深的理解可讓我們從苦中釋放出來。
◎內在的覺察,了解到這個身體和心靈是聚合物,只是現象而已,沒有真正的主體。
◎「慢隨眠」指對自己有些概念:例如是男人或女人、年輕或老年、漂亮或醜陋。我們知覺到自己的欲望、感受、思維、認知、所有物和行爲。這些概念化産生「擁有」的感覺,我們就會對所有物、知識、技能和感覺産生驕傲的心,覺得自己與衆不同。這種驕傲可能深藏在內心,成爲整個人的特質,所以需要內心的深掘。只要「我」落于某種屬性之中(男人、女人、小孩、傻瓜、智者),「我」就遠離了涅槃。只要對自我概念化,就會阻礙自我的進步。
◎除了涅槃(極樂)之外,沒有任何地方是安全的。
◎有些想法都是以「我」作爲思考的出發點,而說:「我感到不舒服。」或者說「我痛死了!」或者說:「我好喜歡!」等等,這些皆名爲「見隨眠」,也就是錯認一切事物都和「我」有關。我們應該說:「這只是心靈上的現象。」「這只是不愉快的感覺而已。」
◎真實的體驗去除了我們的疑慮(疑隨眠)。
家庭是道場
◎大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小孩的榜樣。
◎以美好的環境,孕育孩子美好的氣質。
◎父母恩重如山,請快行孝報答。
◎孩子喜歡做家事,是家長的福氣。
◎父母恩愛,孩子愉快。
◎身教最有效,媽媽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
◎萬貫家財不如父愛,金山銀海不如母懷。
◎父母的愛是不滅的燈,風吹雨打伴我行。
◎若問古今愛何在?盡在父母雙眸中。
◎母親的微笑,是孩子生命的原動力。
◎教好孩子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社會盡責。
◎孩子是一面鏡子,照出父母的樣子。
◎自己敬愛老人,子孫才會敬愛您。
◎您看著我長大,我陪著您到老;您疼愛我,我敬愛您。
◎關心、愛心、耐心,可以讓老人開心。
◎現代孝行是多陪老人,多照顧老人。
◎不要在他人面前數落自己配偶或孩子的不是。
◎夫妻恩愛是無價之寶,子孫賢孝是無上幸福。
◎最慈最愛父母心,至真至誠表孝心。
◎夫妻常牽手,恩愛到白首。
◎所有的成功,都彌補不了家庭的失敗。
◎在外面與朋友嬉遊的時候,不要忘記家中孤獨的老人。
◎孝順父母,終有福報。
◎朋友:夜已深沈,妻兒在家裏苦等,請您快回家吧!
◎勿贻親憂,爲孝之首。
◎兄友弟恭敬如賓,父慈子孝舉家親。
◎ 把孩子教養好,就是最大的功德。
◎手牽手、心連心,夫妻互信互助,共築美滿家庭。
◎成功的家庭教育,是給子女最大的福氣。
◎千經萬典孝爲先,勸君及時盡孝養。
◎家庭充滿情愛,孩子不會變壞。
◎父母健在最寶貴,忤逆父母最不該。
◎事畢趕快回家,展笑顔、面雙親,承歡表孝心。
◎「家和萬事興」,家庭的和諧,親人的平安,是事業成功的基礎。
◎世上任何事業的成功,彌補不了家庭的失敗。
◎家庭和睦,人生最快樂。
◎老人是智慧的寶典,小孩是快樂的泉源。
◎夫妻以和爲貴,爭吵無益,贏了理常輸了情。
◎兒女是家中的瑰寶,要疼惜。父母是家中的城堡,要孝順。
◎家,永遠是提供你最後安全靠泊的心靈港口,應珍惜它!
◎美滿婚姻的秘訣是互敬互信、互忍互讓。
◎愛護自己家庭,莫破壞他人家庭。
◎會做夫妻是緣分,不可隨意說離婚,珍惜緣分享天倫。
◎今世夫妻前世緣,莫爲小事而翻臉,一旦離婚,無辜兒女最可憐!
◎兄弟本是同根生,勿爲財物傷感情。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不求富來不求貴,但求相惜到白頭。
◎多少財富,比不上夫妻的恩愛和家人的親情。
◎夫妻是緣,子女是緣的結晶,夫妻的悲歡牽動子女的心。
◎夫妻若會和,賺錢免驚無。
◎容忍缺點、欣賞優點,乃是夫妻相處之道。
◎在愛中長大的孩子,就會懂得去愛人。
◎夫妻恩愛是給予子女的最好身教。
◎兒女在家倚門盼,父母下班莫遲歸。
慎 言
◎語言是心的鏡子,不誠懇就不傳神。
◎仁者施惠言,義者重諾言,勇者敢诤言,智者絕謠言。
◎莫說他人長與短,說來說去自招殃,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
勤 儉
◎住,不過容身;不過叁餐;錢財莫強求。
◎怠惰是貧困的製造所。
◎青菜豆腐營養好,大魚大肉不宜多。
◎懶惰是生命之果最大的害蟲,勤勞則是最佳的肥料。
◎一勤天下無難事,百忍堂中有太和。
◎黃金無種子,惟生于勤儉之家。
◎懶惰是貧窮的難兄難弟。 智慧語錄 貪心是最猛烈的火, 憎恨是最壞的執著, 迷惑和錯誤的見解是最難脫逃的網, 愛欲是最難渡過的河流。
◎印祖雲:「每天愚夫愚婦,颛蒙修持,所得利益,較聰明人爲多者。一則以竭誠盡敬,專心一致;一則以悠忽疏散,虛妄計度之所致也。」雪公亦雲:「齋公、齋婆,老實念佛、拜佛,至誠恭敬,便得往生。而高談法理者,往往不重實行,反落在愚夫愚婦之後。」
◎雪公雲:「吾等參加紅白事,要穿整齊,此乃恭敬人之禮。禮節是教人何者該辦?何者不該辦?俗雲:『甯要大家奴,不要小家女』,以小家女所見世面小,疏于禮節;在大家庭任職之奴婢,所見世面多,懂得禮節,有錯稍加指正,就改過來了。」
◎寫書法就是一心不亂!
◎能不食肉,殺念乃除;能除殺念,慈心斯成;能成慈心,祥和可致;能致祥和,災厲自無。于是人生仁壽,皆可期于賢聖,世界清淨,永能保其安樂。(太虛大師)
◎有情肉身皆淫欲生,全身血肉皆淫欲種,人若食之增長淫欲,因淫欲故愈貪食肉,因食肉故愈貪淫欲,遂令人身變成畜身!愈淫愈殺,愈殺愈淫,妄殺妄死,亂淫亂生,生死死生,不獲解脫。人所食肉,皆從殺來,殺習沿傳,殺機時動,遂令殺念不去人心,由微而著,從物及人。炮火彌天,刀光蔽地,人之與人,殺以繼殺,屍積千裏,血流百川!由人殺人,供禽獸食,殺生食肉,因果如是。因有食肉之人,遂有漁獵、屠劊之者,使人類中有此一專以殺生害命圖利謀財者,皆食肉之人致之也。(太虛大師)修行
◎一般人都說,心好就好,何必學佛?雪公雲:「一切衆生貪、瞋、癡充滿,何能誇心好?日日口說妄語、绮語等,身作殺、盜(不與取)、邪淫等,何可自贊是好人?信佛正是求覺悟,不學佛焉有清醒之日?」
◎堂上有佛二尊,懊恨世人不識,不是金彩製成,非是栴檀雕刻。即今現在父母,就是釋迦彌陀,若能時時供養,何須別求功德。
◎自處處人,就像在畫圓,以自覺、自度爲圓心,以慈悲、利他爲半徑,所畫出來的是一個人生時空的圓。
◎何謂修行?修養自己的身行、口說、意念,修得一份心境美,一切處境都是美。
◎佛陀是人類的救星,佛法是濟世的良藥,叁寶是苦海的慈航,皈依佛教方得解救。
◎佛告弟子,欲得報恩。爲于父母,書寫此經。爲于父母,讀頌此經。爲于父母,忏悔罪愆。爲于父母,供養叁寶。爲于父母,受持齋戒。爲于父母,布施修福。若能如是,則得名爲孝順之子。不作此行,是地獄人。(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
◎如果我們能夠打從自己的心理,製造光明的見解,芬芳的思想、潔淨的觀念,生産陽光、花朵、淨水般的語言,與他人共享,就能擁有一個豐美的人生。 ◎養成大拙方爲巧,學到愚時…
《人間菩提(海濤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