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的赞美,而应该无条件地的付出。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它使我们有宽大的心量。
◎假如我们能够正面地付出爱心,我们不会威胁别人,也不会感到受威胁。爱是和谐生活的唯一方式。
◎逃避是不善巧的方式。当我们开始跑,苦就开始追。苦不是住在特定的地方或是情境,它就在我们的心中。 它会和我们坐同班火车、飞机和船,如影随形地跟着我们。处理苦的唯一善巧方式是正视它,把它当作是学习的经验。
◎我们的心是善巧生活的训练场,因为和别人相处就有可能产生摩擦。我们应该知道别人眼中的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
◎要有内在和谐,我们必须接受苦是生命的一部份。而且,它是佛陀所说的第一圣谛。第二圣谛是苦的原因──渴爱:渴求我们所没有的东西,或者拼命想舍弃我们已有的东西。现阶段,我们可以把佛陀的话当作是修行的导引。
◎心灵的知足是来自于情感的独立,来自于爱别人,而不是要求爱。我们必须了解,所有的苦都源自于渴求,因此我们必须舍弃欲望。这就是解脱之道,这就是教法。
◎和谐是能与别人一致,也是和自己一致。成为完整的个体,也与世界、众生合为一体。
深入自我
◎要深入真理的核心,我们首先要先深入自己内心。
◎能够舍离,这样才能深入到真理的核心。要远离执着,就不应该和任何人或事有所牵扯。这样既不会有爱恋也不会有憎恨,只有平等,对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地对待。
◎念头会到处乱跑,到处采集。
◎戒,是我们学习舍离的基本功夫,假如我们想要了解所有的生命的基本法则,就必须信守奉行。
◎四圣谛是转*轮的枢纽。佛法能带领我们到苦的尽头,永远地解脱,而不只是暂时的缓解而已。
◎舍弃感官欲望是通往涅槃的路。欲贪必须由极大的努力和内观才能净化的。若只是想:「欲贪是不好的,我应该舍弃它。」这样是不会有进步的。
◎只要我们认为贪念和瞋恨的冲动是从外在而来的话,就不会见到解脱道。我们必须了解反应是自己造作的;惟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处理自己的问题。这样的内观会帮助我们体谅自己和别人的苦处。
◎我们有无数的机会来了解自心的世界 。解脱的种种就在我们心中!
◎顾及自我的形象对内观有相当大的危害,因为它是建筑在「恒常」的幻象之中。所有的事物都不断地改变,包括我们自己,然而自我形象是假设有个「不变的我」。
◎甚深的理解可让我们从苦中释放出来。
◎内在的觉察,了解到这个身体和心灵是聚合物,只是现象而已,没有真正的主体。
◎「慢随眠」指对自己有些概念:例如是男人或女人、年轻或老年、漂亮或丑陋。我们知觉到自己的欲望、感受、思维、认知、所有物和行为。这些概念化产生「拥有」的感觉,我们就会对所有物、知识、技能和感觉产生骄傲的心,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这种骄傲可能深藏在内心,成为整个人的特质,所以需要内心的深掘。只要「我」落于某种属性之中(男人、女人、小孩、傻瓜、智者),「我」就远离了涅槃。只要对自我概念化,就会阻碍自我的进步。
◎除了涅槃(极乐)之外,没有任何地方是安全的。
◎有些想法都是以「我」作为思考的出发点,而说:「我感到不舒服。」或者说「我痛死了!」或者说:「我好喜欢!」等等,这些皆名为「见随眠」,也就是错认一切事物都和「我」有关。我们应该说:「这只是心灵上的现象。」「这只是不愉快的感觉而已。」
◎真实的体验去除了我们的疑虑(疑随眠)。
家庭是道场
◎大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小孩的榜样。
◎以美好的环境,孕育孩子美好的气质。
◎父母恩重如山,请快行孝报答。
◎孩子喜欢做家事,是家长的福气。
◎父母恩爱,孩子愉快。
◎身教最有效,妈妈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万贯家财不如父爱,金山银海不如母怀。
◎父母的爱是不灭的灯,风吹雨打伴我行。
◎若问古今爱何在?尽在父母双眸中。
◎母亲的微笑,是孩子生命的原动力。
◎教好孩子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尽责。
◎孩子是一面镜子,照出父母的样子。
◎自己敬爱老人,子孙才会敬爱您。
◎您看着我长大,我陪着您到老;您疼爱我,我敬爱您。
◎关心、爱心、耐心,可以让老人开心。
◎现代孝行是多陪老人,多照顾老人。
◎不要在他人面前数落自己配偶或孩子的不是。
◎夫妻恩爱是无价之宝,子孙贤孝是无上幸福。
◎最慈最爱父母心,至真至诚表孝心。
◎夫妻常牵手,恩爱到白首。
◎所有的成功,都弥补不了家庭的失败。
◎在外面与朋友嬉游的时候,不要忘记家中孤独的老人。
◎孝顺父母,终有福报。
◎朋友:夜已深沉,妻儿在家里苦等,请您快回家吧!
◎勿贻亲忧,为孝之首。
◎兄友弟恭敬如宾,父慈子孝举家亲。
◎ 把孩子教养好,就是最大的功德。
◎手牵手、心连心,夫妻互信互助,共筑美满家庭。
◎成功的家庭教育,是给子女最大的福气。
◎千经万典孝为先,劝君及时尽孝养。
◎家庭充满情爱,孩子不会变坏。
◎父母健在最宝贵,忤逆父母最不该。
◎事毕赶快回家,展笑颜、面双亲,承欢表孝心。
◎「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谐,亲人的平安,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世上任何事业的成功,弥补不了家庭的失败。
◎家庭和睦,人生最快乐。
◎老人是智慧的宝典,小孩是快乐的泉源。
◎夫妻以和为贵,争吵无益,赢了理常输了情。
◎儿女是家中的瑰宝,要疼惜。父母是家中的城堡,要孝顺。
◎家,永远是提供你最后安全靠泊的心灵港口,应珍惜它!
◎美满婚姻的秘诀是互敬互信、互忍互让。
◎爱护自己家庭,莫破坏他人家庭。
◎会做夫妻是缘分,不可随意说离婚,珍惜缘分享天伦。
◎今世夫妻前世缘,莫为小事而翻脸,一旦离婚,无辜儿女最可怜!
◎兄弟本是同根生,勿为财物伤感情。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不求富来不求贵,但求相惜到白头。
◎多少财富,比不上夫妻的恩爱和家人的亲情。
◎夫妻是缘,子女是缘的结晶,夫妻的悲欢牵动子女的心。
◎夫妻若会和,赚钱免惊无。
◎容忍缺点、欣赏优点,乃是夫妻相处之道。
◎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就会懂得去爱人。
◎夫妻恩爱是给予子女的最好身教。
◎儿女在家倚门盼,父母下班莫迟归。
慎 言
◎语言是心的镜子,不诚恳就不传神。
◎仁者施惠言,义者重诺言,勇者敢诤言,智者绝谣言。
◎莫说他人长与短,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
勤 俭
◎住,不过容身;不过三餐;钱财莫强求。
◎怠惰是贫困的制造所。
◎青菜豆腐营养好,大鱼大肉不宜多。
◎懒惰是生命之果最大的害虫,勤劳则是最佳的肥料。
◎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
◎黄金无种子,惟生于勤俭之家。
◎懒惰是贫穷的难兄难弟。 智慧语录 贪心是最猛烈的火, 憎恨是最坏的执着, 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的网, 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
◎印祖云:「每天愚夫愚妇,颛蒙修持,所得利益,较聪明人为多者。一则以竭诚尽敬,专心一致;一则以悠忽疏散,虚妄计度之所致也。」雪公亦云:「斋公、斋婆,老实念佛、拜佛,至诚恭敬,便得往生。而高谈法理者,往往不重实行,反落在愚夫愚妇之后。」
◎雪公云:「吾等参加红白事,要穿整齐,此乃恭敬人之礼。礼节是教人何者该办?何者不该办?俗云:『宁要大家奴,不要小家女』,以小家女所见世面小,疏于礼节;在大家庭任职之奴婢,所见世面多,懂得礼节,有错稍加指正,就改过来了。」
◎写书法就是一心不乱!
◎能不食肉,杀念乃除;能除杀念,慈心斯成;能成慈心,祥和可致;能致祥和,灾厉自无。于是人生仁寿,皆可期于贤圣,世界清净,永能保其安乐。(太虚大师)
◎有情肉身皆淫欲生,全身血肉皆淫欲种,人若食之增长淫欲,因淫欲故愈贪食肉,因食肉故愈贪淫欲,遂令人身变成畜身!愈淫愈杀,愈杀愈淫,妄杀妄死,乱淫乱生,生死死生,不获解脱。人所食肉,皆从杀来,杀习沿传,杀机时动,遂令杀念不去人心,由微而着,从物及人。炮火弥天,刀光蔽地,人之与人,杀以继杀,尸积千里,血流百川!由人杀人,供禽兽食,杀生食肉,因果如是。因有食肉之人,遂有渔猎、屠刽之者,使人类中有此一专以杀生害命图利谋财者,皆食肉之人致之也。(太虚大师)修行
◎一般人都说,心好就好,何必学佛?雪公云:「一切众生贪、瞋、痴充满,何能夸心好?日日口说妄语、绮语等,身作杀、盗(不与取)、邪淫等,何可自赞是好人?信佛正是求觉悟,不学佛焉有清醒之日?」
◎堂上有佛二尊,懊恨世人不识,不是金彩制成,非是栴檀雕刻。即今现在父母,就是释迦弥陀,若能时时供养,何须别求功德。
◎自处处人,就像在画圆,以自觉、自度为圆心,以慈悲、利他为半径,所画出来的是一个人生时空的圆。
◎何谓修行?修养自己的身行、口说、意念,修得一份心境美,一切处境都是美。
◎佛陀是人类的救星,佛法是济世的良药,三宝是苦海的慈航,皈依佛教方得解救。
◎佛告弟子,欲得报恩。为于父母,书写此经。为于父母,读颂此经。为于父母,忏悔罪愆。为于父母,供养三宝。为于父母,受持斋戒。为于父母,布施修福。若能如是,则得名为孝顺之子。不作此行,是地狱人。(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如果我们能够打从自己的心理,制造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生产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与他人共享,就能拥有一个丰美的人生。 ◎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愚时…
《人间菩提(海涛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