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前世的意識,也就有後世的意識,因爲今世就是前世的後世。
還有,人的許多知識都是從後天通過學習得來的。但是他有很多經驗性東西是先天就有的,不是後天得來的。比如人和動物一生出來就會吃奶。豬羊剛出生不久就知道牝牡之合。由此可知:有經驗性的先天意識、先天經驗。通過上述推理,我們知道:人的輪回轉世在邏輯上是完全有它的推理依據的。
這個人世間,雖然大多數人不知道前生,但還是有許多人能夠回憶起前生,或知道後事。但有許多人以自己不記得了,而否認這種現象的存在。那我要問他,他是不是他以前所有做過的事都能記得起來呢?是不是他不記得以前做過的事,那些事就沒有做過呢?你記不起來就不等于別人記不起來。這種說法無疑是錯誤的。
人的肉眼等感知能力,有其局限性,非一切能見,以有局限的感知否認自己不能感知得到的東西的存在,是爲荒謬愚癡。那具有局限性的感官來說吧,耳朵能聽到聲音,眼睛便已看不到其實體,難道便能以眼睛看不到聲音,而否認聲音的實有?有人以人死亡時看不到有什麼東西離體而去,把這作爲沒有後世來生的理由,這無疑是錯誤的。
二、如何解脫輪回的束縛
把衆生投入輪回的動力是一種虛幻顛倒的無明意識和這種意識支配下的善惡行爲。這無明意識是一切煩惱的根源。而一切煩惱中最根本煩惱是貪、嗔、癡叁種煩惱。這叁種根本煩惱,是造殺、盜、淫惡業,引起生死流轉的主要原因,被稱爲"叁毒"--叁種能毒害衆生慧命的毒藥。"貪(渴愛)"意思是,不僅是對一切事物、欲樂、財富、權勢的貪求與執著,也包括對意念、理想、觀點、意見、理論、概念、信仰等的貪求和執著。嗔是指嗔恨無忍。叁毒中的貪與嗔,往往緊密相連,有如陰陽,嗔恨終因貪愛而起,因爲貪愛某種東西,才會恨取得所愛的障礙。如因貪愛某位異性,必然嫉恨情敵;因貪圖權位,必然嫉恨政敵。貪愛,被佛學強調爲導致衆生輪回六道的直接原因,也是最主要與最普遍的事實。《圓覺經》雲:"當知輪回,愛爲根本。"生于人中,則以性愛和人倫間的親情之愛爲本。人出生的直接根源,便是中陰身(從死後到再生之間的五蘊身心,俗稱"鬼魂")因性愛而起"顛倒想"從而鑽入母腹。
貪愛及伴隨它所生的嗔、嫉、疑(狐疑猜忌)、慢(驕慢)等諸煩惱,隨煩惱,最終是以"叁毒"中的"癡"爲根本而生起的。癡,意謂愚癡無智,不明宇宙人生的真實本面。癡與無明爲同義語,無明、癡又與"執"緊密聯系執,即是執著,緊緊抓住某種東西不放,專指執著某種並非真實的東西爲真實。煩惱、無明、執著,能障蔽真實,阻礙人超出生死、獲得超越自然的大自由,形成煩惱、知識二障。
怎樣才能解脫輪回呢?産生輪回的根源是無明,由無明生貪嗔癡。貪嗔癡就像地心引力一樣,把生命象衛星一樣固定在輪回的軌道上運轉。貪嗔癡是産生引力的中心。在輪回的軌道上的本身就是一種苦。它的苦就表現在無常,即生即滅,反複無常。所以把無明破除了,貪嗔癡也就破除了,貪嗔癡産生的引力也就沒有了,生命就會脫離輪回的軌道從而獲得了解脫。如何破除無明呢?這就需要前面講的見空的智慧。這智慧不是光從理論上的理解,而是要經過修行,達到開悟産生一種使人從未體驗過的現量直覺,如實覺知事物的實相,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自在。
當他成佛和解脫後,他的生命就有了終了,他就不會在這個輪回的軌道裏輪回了。從個體上來說是有終的,即無始但有終。但是從生命的整體來說是"無始無終"。因爲生命整體是不會成佛的,他有成佛的可能,但永遠不會成佛。如果全部成佛了,這個輪回世界就不存在了,佛就不存在了。所以,總體的生命是無始無終的,個體的生命是可以無始有終的。有終的道理就是他如果通過特殊的修煉的話,就可以超出這個生命的軌道,這就叫解脫。
叁、古今中外的輪回事件
在現代社會,除了虔誠的佛教徒外,真正把生死輪回說認作確定不移的事實來接受者,大概沒有多少人。然而,古人、佛教徒們對生死輪回觀念的接受,亦非簡單輕率,除了信仰佛言祖語,或按經論所說進行哲學思考外,還以多種事實經驗的憑據確立其信念。記憶前生、死後複活經驗、鬼神附體、借屍還魂、亡魂鬼神托夢、入冥、神遊、見鬼神、往生征兆、佛菩薩感應、因果現報等事件,盡管多屬個別或少數人的主觀經驗,只是偶爾發生,但總是時有出現,流傳民間,書之楮墨,向世人泄漏生死黑謎的"天機",提供生死輪回的證據,支持佛教等宗教的傳播。在古希臘、東方的古籍中,也有關此類事件的大量記述。
我國對此類現象的記述最多。盡管正史的編撰者對神鬼幽冥之事持嚴肅態度,但在官方敕修的二十四史,也還是有不少關于此類事件的記載。曆代稗官野史、文人筆記中,所載此類事件最多。佛教界編撰的有《冥報記》、《感通錄》等記述生死輪回證據的專著。還有現在寺院裏佛經流通處常可看到宣傳輪回因果的小冊子,如《因果輪回實錄》、《科學時代的輪回錄》、《殺生放生現報錄》等一二十種。
這些書籍中所記錄的關于輪回、因果報應的事件,總計不下數千例。僅從破解生死之謎,研究輪回有無的角度,分類選錄幾例,再加上現代的事例,以供讀者參考:
1.不昧宿因:記憶的連貫,是我人確認自己存在的最重要根據,不記得有前生宿世,當然便成爲懷疑輪回說的首要原因。然而,並非所有人都不記憶得前生,偶爾也有人能明記前生宿世,並有一定的事實可供驗證者。在古希臘文獻中,便有此類敘述。據載著名的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自憶靈魂在幾個人身上輪回了二百零九年,並見其友人轉生爲狗。
印度佛典和婆羅門教典,所記載記憶前生事極多,多數由修道而發能記憶宿世的"宿命通"。
中國正史中關于生來自知前世的,是《晉書》中東晉人羊祜、鮑靓。他們年幼時都能記得前生的事。
美國28歲社交界著名女士魯斯·西蒙斯被實施催眠術後,引出前生記憶。此催眠報告以《尋找勃萊狄·瑪菲》爲題,被翻譯爲二十幾種語言,全美的報刊雜志競相報導此事,成爲當時爆炸性新聞。情況大致是這樣:她被催眠後,說出其前世叫勃萊狄·瑪菲的女人,1798年生于愛爾蘭克谷的莫多士,她親屬的名字和職業等,一一知曉,並詳細道出了當地的地名、風俗習慣、方言、錢幣等等舊事。之後,愛爾蘭組織了一個調查委員會,對她所講一百年前的愛爾蘭舊事進行核查。結果是:西蒙斯在催眠狀態下說出的很多人名、地名、風俗習慣、方言等,竟與史料中所載相符。芝加哥德裏報的特派員調查後說:"當地的圖書館員,經過好幾個星期才調查出來的事實,爲何美國的魯斯·西蒙斯能夠知道得那麼清楚?只有拿出”前世記憶”來說明此事外,別無可說明。"
印度最爲著名的是香蒂·提毗女士的故事。香蒂生于德裏市一個商人家庭,九歲時,看到家裏來的一位客人,她一下子說出客人是她前世丈夫的堂兄,並說出她前生丈夫和叁個孩子的姓名。那客人臉孔發青,說:"不錯,一點不錯!"不久之後,按兩家的商量安排,香蒂前生的丈夫帶著叁個比她大的孩子來到她家。香蒂馬上認出了他們。這一奇事很快在德裏市傳揚開。由多學科的科學家們組, 成的調查委員會對此事進行了周密的調查測試。香蒂被帶上一列火車,但她並不知道要上哪兒去。當她被帶到前生故地姆特拉市時,一看到前世的親屬,香蒂用家鄉話一一喊出了他們的名字。她又被蒙上眼睛坐進馬車,而車夫竟按她的命令,直達前世丈夫的家,並挖掘出她前世藏錢的箱子。她前世丈夫顫抖著說:"太可怕了。雖然面貌與亡妻不同,但聲音、動作、性情,卻一模一樣!"香蒂後來是印度政界名人。
此類事件在許多國家都曾發生過。
2.活佛轉世:藏傳佛教有活佛轉世製度。有許多高僧都能預言,其來世生于何地。其轉世靈童,能夠認出自己前世用過的東西、所認識的人、所誦的經文。
藏傳佛教噶舉派第十六世噶mb活佛日必多傑,1981年11月6日在美國傳經時圓寂。他在1979年就立下尋找自己轉世靈童的遺囑,密存封箱。1992年,噶舉派四大活佛開啓日白多吉遺囑,見遺囑中有關于轉世的叁條預示:靈童位于昌都縣拉多鄉藏語中"巴"字打頭的村莊;父名頓珠,母名洛嘎;靈童屬相爲地上行走的動物。根據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指示。尋訪靈童的人員終于在昌都縣拉多鄉巴果村中,訪得一戶牧民的男孩阿布·噶紮,其父名頓珠,母名洛嘎。經過依傳統方法測試及中央政府批准,阿布·噶紮(8歲)被認定爲第十六世噶mb轉世靈童,舉行了隆重的坐床典禮。《人民日報》和中央電視臺均報道了此事。
3.借屍還魂:說靈魂不死或死後神識非斷,肉體不過是精神軀殼、住宅的活證,希奇莫過于所謂"借屍還魂"一事。借屍還魂的事態表現,是某人死後複活,人格、記憶完全轉換爲另一已亡故的人,有證據可驗。這種怪事比前生記憶要少得多。然而往往關涉民事訴訟,故正史也有記載。如《金史五行志》雲:"大定十叁年(1173年),尚書省奏:宛平張孝善有子名合得,大定十二年叁月旦,以疾死,至暮活,雲本是良鄉人王建子喜兒,而喜兒前年已死.建驗以家事,能具道之。此蓋假屍還魂,擬附王建爲子。上曰:若是,則恐佞幸小人競生詐僞,渎亂人倫,止付孝善。"
張孝善之子合得旦亡暮活,精神變爲王建亡兒喜兒,能具道王建家事,雖然借屍還魂,證據確鑿,但金世宗爲防止奸邪之徒競爲詐僞,還是判歸張孝善。然此事畢竟驚動皇帝,永垂史冊。
又《明史》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河南龍門民婦司牡丹死後叁年,借袁馬頭之屍而複生。
4.死後複生:體驗一下死亡和死亡後的境界,無疑是死而不亡的有力證據,打開死後黑…
《佛法要義淺釋——向現代人介紹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