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前世的意识,也就有后世的意识,因为今世就是前世的后世。
还有,人的许多知识都是从后天通过学习得来的。但是他有很多经验性东西是先天就有的,不是后天得来的。比如人和动物一生出来就会吃奶。猪羊刚出生不久就知道牝牡之合。由此可知:有经验性的先天意识、先天经验。通过上述推理,我们知道:人的轮回转世在逻辑上是完全有它的推理依据的。
这个人世间,虽然大多数人不知道前生,但还是有许多人能够回忆起前生,或知道后事。但有许多人以自己不记得了,而否认这种现象的存在。那我要问他,他是不是他以前所有做过的事都能记得起来呢?是不是他不记得以前做过的事,那些事就没有做过呢?你记不起来就不等于别人记不起来。这种说法无疑是错误的。
人的肉眼等感知能力,有其局限性,非一切能见,以有局限的感知否认自己不能感知得到的东西的存在,是为荒谬愚痴。那具有局限性的感官来说吧,耳朵能听到声音,眼睛便已看不到其实体,难道便能以眼睛看不到声音,而否认声音的实有?有人以人死亡时看不到有什么东西离体而去,把这作为没有后世来生的理由,这无疑是错误的。
二、如何解脱轮回的束缚
把众生投入轮回的动力是一种虚幻颠倒的无明意识和这种意识支配下的善恶行为。这无明意识是一切烦恼的根源。而一切烦恼中最根本烦恼是贪、嗔、痴三种烦恼。这三种根本烦恼,是造杀、盗、淫恶业,引起生死流转的主要原因,被称为"三毒"--三种能毒害众生慧命的毒药。"贪(渴爱)"意思是,不仅是对一切事物、欲乐、财富、权势的贪求与执著,也包括对意念、理想、观点、意见、理论、概念、信仰等的贪求和执著。嗔是指嗔恨无忍。三毒中的贪与嗔,往往紧密相连,有如阴阳,嗔恨终因贪爱而起,因为贪爱某种东西,才会恨取得所爱的障碍。如因贪爱某位异性,必然嫉恨情敌;因贪图权位,必然嫉恨政敌。贪爱,被佛学强调为导致众生轮回六道的直接原因,也是最主要与最普遍的事实。《圆觉经》云:"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生于人中,则以性爱和人伦间的亲情之爱为本。人出生的直接根源,便是中阴身(从死后到再生之间的五蕴身心,俗称"鬼魂")因性爱而起"颠倒想"从而钻入母腹。
贪爱及伴随它所生的嗔、嫉、疑(狐疑猜忌)、慢(骄慢)等诸烦恼,随烦恼,最终是以"三毒"中的"痴"为根本而生起的。痴,意谓愚痴无智,不明宇宙人生的真实本面。痴与无明为同义语,无明、痴又与"执"紧密联系执,即是执著,紧紧抓住某种东西不放,专指执著某种并非真实的东西为真实。烦恼、无明、执著,能障蔽真实,阻碍人超出生死、获得超越自然的大自由,形成烦恼、知识二障。
怎样才能解脱轮回呢?产生轮回的根源是无明,由无明生贪嗔痴。贪嗔痴就像地心引力一样,把生命象卫星一样固定在轮回的轨道上运转。贪嗔痴是产生引力的中心。在轮回的轨道上的本身就是一种苦。它的苦就表现在无常,即生即灭,反复无常。所以把无明破除了,贪嗔痴也就破除了,贪嗔痴产生的引力也就没有了,生命就会脱离轮回的轨道从而获得了解脱。如何破除无明呢?这就需要前面讲的见空的智慧。这智慧不是光从理论上的理解,而是要经过修行,达到开悟产生一种使人从未体验过的现量直觉,如实觉知事物的实相,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自在。
当他成佛和解脱后,他的生命就有了终了,他就不会在这个轮回的轨道里轮回了。从个体上来说是有终的,即无始但有终。但是从生命的整体来说是"无始无终"。因为生命整体是不会成佛的,他有成佛的可能,但永远不会成佛。如果全部成佛了,这个轮回世界就不存在了,佛就不存在了。所以,总体的生命是无始无终的,个体的生命是可以无始有终的。有终的道理就是他如果通过特殊的修炼的话,就可以超出这个生命的轨道,这就叫解脱。
三、古今中外的轮回事件
在现代社会,除了虔诚的佛教徒外,真正把生死轮回说认作确定不移的事实来接受者,大概没有多少人。然而,古人、佛教徒们对生死轮回观念的接受,亦非简单轻率,除了信仰佛言祖语,或按经论所说进行哲学思考外,还以多种事实经验的凭据确立其信念。记忆前生、死后复活经验、鬼神附体、借尸还魂、亡魂鬼神托梦、入冥、神游、见鬼神、往生征兆、佛菩萨感应、因果现报等事件,尽管多属个别或少数人的主观经验,只是偶尔发生,但总是时有出现,流传民间,书之楮墨,向世人泄漏生死黑谜的"天机",提供生死轮回的证据,支持佛教等宗教的传播。在古希腊、东方的古籍中,也有关此类事件的大量记述。
我国对此类现象的记述最多。尽管正史的编撰者对神鬼幽冥之事持严肃态度,但在官方敕修的二十四史,也还是有不少关于此类事件的记载。历代稗官野史、文人笔记中,所载此类事件最多。佛教界编撰的有《冥报记》、《感通录》等记述生死轮回证据的专著。还有现在寺院里佛经流通处常可看到宣传轮回因果的小册子,如《因果轮回实录》、《科学时代的轮回录》、《杀生放生现报录》等一二十种。
这些书籍中所记录的关于轮回、因果报应的事件,总计不下数千例。仅从破解生死之谜,研究轮回有无的角度,分类选录几例,再加上现代的事例,以供读者参考:
1.不昧宿因:记忆的连贯,是我人确认自己存在的最重要根据,不记得有前生宿世,当然便成为怀疑轮回说的首要原因。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不记忆得前生,偶尔也有人能明记前生宿世,并有一定的事实可供验证者。在古希腊文献中,便有此类叙述。据载著名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自忆灵魂在几个人身上轮回了二百零九年,并见其友人转生为狗。
印度佛典和婆罗门教典,所记载记忆前生事极多,多数由修道而发能记忆宿世的"宿命通"。
中国正史中关于生来自知前世的,是《晋书》中东晋人羊祜、鲍靓。他们年幼时都能记得前生的事。
美国28岁社交界著名女士鲁斯·西蒙斯被实施催眠术后,引出前生记忆。此催眠报告以《寻找勃莱狄·玛菲》为题,被翻译为二十几种语言,全美的报刊杂志竞相报导此事,成为当时爆炸性新闻。情况大致是这样:她被催眠后,说出其前世叫勃莱狄·玛菲的女人,1798年生于爱尔兰克谷的莫多士,她亲属的名字和职业等,一一知晓,并详细道出了当地的地名、风俗习惯、方言、钱币等等旧事。之后,爱尔兰组织了一个调查委员会,对她所讲一百年前的爱尔兰旧事进行核查。结果是:西蒙斯在催眠状态下说出的很多人名、地名、风俗习惯、方言等,竟与史料中所载相符。芝加哥德里报的特派员调查后说:"当地的图书馆员,经过好几个星期才调查出来的事实,为何美国的鲁斯·西蒙斯能够知道得那么清楚?只有拿出”前世记忆”来说明此事外,别无可说明。"
印度最为著名的是香蒂·提毗女士的故事。香蒂生于德里市一个商人家庭,九岁时,看到家里来的一位客人,她一下子说出客人是她前世丈夫的堂兄,并说出她前生丈夫和三个孩子的姓名。那客人脸孔发青,说:"不错,一点不错!"不久之后,按两家的商量安排,香蒂前生的丈夫带着三个比她大的孩子来到她家。香蒂马上认出了他们。这一奇事很快在德里市传扬开。由多学科的科学家们组, 成的调查委员会对此事进行了周密的调查测试。香蒂被带上一列火车,但她并不知道要上哪儿去。当她被带到前生故地姆特拉市时,一看到前世的亲属,香蒂用家乡话一一喊出了他们的名字。她又被蒙上眼睛坐进马车,而车夫竟按她的命令,直达前世丈夫的家,并挖掘出她前世藏钱的箱子。她前世丈夫颤抖着说:"太可怕了。虽然面貌与亡妻不同,但声音、动作、性情,却一模一样!"香蒂后来是印度政界名人。
此类事件在许多国家都曾发生过。
2.活佛转世:藏传佛教有活佛转世制度。有许多高僧都能预言,其来世生于何地。其转世灵童,能够认出自己前世用过的东西、所认识的人、所诵的经文。
藏传佛教噶举派第十六世噶mb活佛日必多杰,1981年11月6日在美国传经时圆寂。他在1979年就立下寻找自己转世灵童的遗嘱,密存封箱。1992年,噶举派四大活佛开启日白多吉遗嘱,见遗嘱中有关于转世的三条预示:灵童位于昌都县拉多乡藏语中"巴"字打头的村庄;父名顿珠,母名洛嘎;灵童属相为地上行走的动物。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指示。寻访灵童的人员终于在昌都县拉多乡巴果村中,访得一户牧民的男孩阿布·噶扎,其父名顿珠,母名洛嘎。经过依传统方法测试及中央政府批准,阿布·噶扎(8岁)被认定为第十六世噶mb转世灵童,举行了隆重的坐床典礼。《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均报道了此事。
3.借尸还魂:说灵魂不死或死后神识非断,肉体不过是精神躯壳、住宅的活证,希奇莫过于所谓"借尸还魂"一事。借尸还魂的事态表现,是某人死后复活,人格、记忆完全转换为另一已亡故的人,有证据可验。这种怪事比前生记忆要少得多。然而往往关涉民事诉讼,故正史也有记载。如《金史五行志》云:"大定十三年(1173年),尚书省奏:宛平张孝善有子名合得,大定十二年三月旦,以疾死,至暮活,云本是良乡人王建子喜儿,而喜儿前年已死.建验以家事,能具道之。此盖假尸还魂,拟附王建为子。上曰:若是,则恐佞幸小人竞生诈伪,渎乱人伦,止付孝善。"
张孝善之子合得旦亡暮活,精神变为王建亡儿喜儿,能具道王建家事,虽然借尸还魂,证据确凿,但金世宗为防止奸邪之徒竞为诈伪,还是判归张孝善。然此事毕竟惊动皇帝,永垂史册。
又《明史》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河南龙门民妇司牡丹死后三年,借袁马头之尸而复生。
4.死后复生:体验一下死亡和死亡后的境界,无疑是死而不亡的有力证据,打开死后黑…
《佛法要义浅释——向现代人介绍佛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