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要義淺釋——向現代人介紹佛教▪P21

  ..續本文上一頁退轉。並念誦發願偈:"勝寶菩提心,未生令生起,已生令不退,願其日增上。"並念誦:"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叁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我今回向諸善根,爲得普賢殊勝行"等回向文。如此發菩提心概括了佛陀所宣說的八萬四千法門全部之精華,是有則俱足、無則皆缺之教言。佛教中其它所有積累資糧、淨除業障、觀修本尊、念誦咒語等一切修法也爲了令自心相續中生起如意寶菩提心之方便法門而已,若不依靠菩提心則通過種種途徑也不能獲得圓滿正等覺佛的果位。如果自心相續中生起了此菩提心,則修持任何法全部成爲獲得圓滿佛果之因,所以我們應當一切時處唯以種種方便修學,使自心相續生起菩提心。菩提心哪怕是如火星一閃,發自真心,即有無量的功德,而且這種功德是無漏、無相的,利在今世、來世,一念即起受用無盡。只要發起菩提心一定能消滅前生所造極重的罪業,不會墮入叁惡趣中。晉美彭措法王說過:若要修行快、成就快,要有兩個條件:一是對上師叁寶有信心;二是要發菩提心。舍此是不會有成就的。在産生菩提願心的基礎上,按程序儀規發心受菩薩戒,修十善、六度,把願心變成實踐行爲(行菩提心)才算正式進入菩薩道。

  藏傳佛教修願菩提心有叁種方法:修自他平等菩提心,修自他交換菩提心,修自輕他重菩提心。

  修自他平等菩提心:我們無始以來漂泊于此輪回的大苦海中的因,即是無有我而執著我,無有自己而執著自己,唯一珍愛自己。然而利己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衆生爲了利己至今仍在輪回的苦海中漂泊;利他是一切安樂的來源,佛菩薩因利益衆生而成就無上安樂的解脫之果。所以應如此觀察:現在一切時處自己唯一希求安樂而不希望感受一丁點痛苦,甚至自身被小小的刺兒刺痛或被一個火星燙傷也覺得片刻難忍。但身上若被蚊子叮咬也會立即生起猛烈的嗔心,而把蚊子拍死。即使是蚊子沒有叮在身上,也會想方設法把蚊子拍死。本來大多數人認爲殺蚊子沒有罪過,但實際上這種行爲完全是以嗔心引起的,因此是墮入地獄的不退之因。對于自己來說,這種微小的痛苦也無法忍受卻反過來損害其它衆生,給它們造成巨大的痛苦,這實在應深感慚愧。叁界輪回所有的這些衆生也是一樣,希望自己獲得所有安樂而不希望遭受絲毫痛苦,這一點與自己完全相同。雖然他們希求安樂、不願受苦,但卻不知修持安樂之因--十善業,反而唯一精勤于痛苦之因--十惡業,因此所想與所行背道而馳。再叁觀修:唯有被痛苦所逼的這一切衆生,從無始以來沒有一個未曾做過自己的父母親。我如今已趨入佛法之門,並且懂得利害之差別,所以應當對爲愚癡無知所困的一切老母衆生與自己無有區別地慈愛救護,忍耐他們的邪行與偏執,即應修持親怨平等。凡希望自己隨時隨地擁有利樂之事,也希望其它衆生同樣擁有;爲自己獲得安樂精勤努力,爲他衆獲得安樂也應如是精勤;自己連細微的痛苦也要努力舍棄,也應同樣盡力解除他衆的細微之苦;自己如果因享受幸福安樂、受用等而喜悅,對于他衆擁有幸福快樂受用的等也應同樣從內心生起歡喜。總而言之,應當看待叁界一切衆生與自己毫無差別,之後唯一致力成辦衆生暫時與究竟安樂之事。我們應當根除珍愛自己、嗔恨他衆的貪嗔惡心,平等對待自己與他衆。

  修自他交換菩提心:就是把自己的一切幸福給予衆生,把衆生的一切痛苦不幸交換過來自己承受的慈悲發心。如親眼目睹遭受病痛、饑渴等痛苦衆生,或者于自前觀想一爲痛苦所逼迫的衆生之後。在觀想過程中就像慈母願意替愛子承受病痛災難似的心情,把衆生的痛苦災難想象成氣體,吸氣時吸進自己的體內,讓自己受苦;把自己擁有的幸運、智慧、財氣、心愛之物、健康之體想成氣體,呼氣時發射出去讓衆生受益,由此他已離苦得樂。此施受法應從一個衆生到一切衆生之間次第觀修。在實際生活中自己遇到不如意及痛苦時也應同樣觀想叁界輪回之中有感受如此痛苦許許多多衆生,所有這些衆生是多麼可憐,願他們的一切痛苦成熟于我身上,所有這些衆生都能離苦得樂,內心深處如是反複觀修。如果自己享有幸福快樂等,則觀想:以我的這份安樂願所有衆生獲得安樂。這種觀想法,不但能使人入定,産生他心通的神通,而且通過觀想別人的痛苦,産生和增強大悲心,生起菩提心。自己能生起代受一切衆生之苦的悲心,則能迅速地趨入解脫的彼岸,解除一切衆生的痛苦。此自他交換菩提心是所有趨入大乘道者所應修持的不退究竟精要,自心相續中生起一次此菩提心也能清淨多生累劫的罪障,圓滿廣大福德資糧,可從惡趣、邪見之處獲得解脫。這樣自他交換菩提心是修持菩提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究竟正法,因此修持此法可以消除今生的病痛、憂苦,並且降服鬼神、魔障也無有較此更殊勝的訣竅了,所以我們應當隨時隨地斷除如劇毒般珍愛自己的惡心,精進修持自他交換菩提心。

  修持自輕他重菩提心:觀想自己無論住于輪回還是墮入地獄,病也好痛也好,以及遭受任何其它不幸,都可忍受,並願其它衆生痛苦成熟于我身上,願我所有安樂與善果他們能圓滿具足!內心深處思維並付諸于實際行動。如晉美彭措法王的弟子根洛喇嘛一次被毒蛇咬傷腳,用許多療法均不見效果。次日,根洛喇嘛醒來卻發現腳上的傷已經好了。而此時法王的右腳卻腫得很高,正是在根洛喇嘛被蛇咬的位置上,並且也有毒蛇咬的痕迹,就這樣病了十五天。他的弟子都知道法王是將根洛喇嘛的傷轉移到自身代受痛苦。此即是自輕他重菩提心。

  叁、緣起性空正見

  尋求智慧正見時出離心和菩提心非常重要、決不可缺少,但是如果得不到明見真理的智慧,雖然有了出離心和菩提心也無力解脫充滿苦煩的生死輪回之束縛。要想求解脫就要尋求解脫之道。佛法雖有八萬四千,但解脫之道法只有一條,那就是智慧正見。因此尋求解脫的人就要千方百計地尋求智慧正見。爲什麼說除了緣起正見就斬不斷生死輪回的禍根呢?那麼生死輪回的禍根又是什麼呢?生死輪回的禍根是一種特殊的"無明"。"無明"是"智慧"的對立面,是愚癡無知,看不清事物真相,籠罩在心靈上看不見光明的一種黑暗覆蓋物,是一切生命失去自由,變得不幸,遭受種種苦厄的根源。所以宗喀巴大師說:"無明是萬惡之源。"但無明有種種,有原始的與生俱來的無明,也有受各種邪說和世俗虛妄偏見的影響形成的見惑無明。後者一獲得見性無漏真智就能破除,前者是一種意識深層的頑固的障蔽,需要長期艱苦修煉才能被逐步消除,而且光靠智慧還不行,還需要十般若行、回向等衆多福德資糧的增援配合,方便智慧雙管齊下才能徹底破除。智慧是利劍,福德資糧是使用劍的臂力、劍術和深厚的運劍功力。如果沒有高超的劍術和深厚的功力,雖然掌握利劍也無法戰勝勁敵。由此我們就會懂得不重視福德資糧、片面主張"見性成佛"之說的荒謬可笑。在諸無明中使生命墮入生死輪回之道的無明不是泛指的"無明",而是被稱作薩迦耶見的一種對"我"和"我的"俱生(本能)執見(觀念)。這種意識深層的"我"和"我的"的自執自私性是産生貪愛、厭惡等一切煩惱的根源,是生命墮落的禍根。要想解脫苦煩,超脫輪回,就要徹底斬斷這個禍根。能對治這種無明病根的唯一靈丹妙藥是明見真理的智慧--緣起性空正見。在各種對"空"的認識和解釋上,只有龍樹、月稱的緣起性空中觀見最契合佛法深密般若終究義理。惟有中觀應成派才徹底認識到"因緣實存不妄,物自性本空"是一件事物的真假(俗谛)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互爲存在的前提和理由。正因爲無自性、本性,才有因緣現象的存在;也正因爲一切事物都是各種因緣合成之物,所以才無自性可言。當認識到因緣的實有的同時認識到其性本空,當認識到物性本空的同時認識到空即是因緣,並非虛無,這才是"有非實有,空非虛空"的中觀之道。"有"是指因緣的有而不是自性的實有,"空"是指事物無有自性,並非否定事物現象的存在。認識到有非實有,就不會因執有執實而生貪心造業,認識到空非實空,就不至于否定善惡因果而墮落無救。因此,中觀大師寂天說:"見空有何用?見真才得脫。"這"見真"指的就是排除有空二偏的中觀見。

  如果把因緣現象的實存不妄和諸因緣之物的獨立自性的空不可得,看作彼此對立的兩個方面,或者兩種性質,見物不見空,見空不見物--這個人還沒有悟出佛陀的性空正見。這裏講的性空的"性"是指一種不靠因緣、能獨立存在,不依靠因緣條件而轉變的、永恒不變的自性。實際上根本不存在這種非緣合的永恒不變的絕對自性。但在凡夫衆生的意識中似乎一切事物都有作爲這種事物的獨立自性而産生執著。性空正見就是對治這種虛妄執著的。這裏講的因緣不僅僅是指事物和各種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還包括大和小、長和短、有和無、時間和空間、常和無常之類的相對關系、主從關系、整體和部分關系、名實關系、主客關系等。因緣結合指的就是各種事物的自身內部和各種事物之間的相生相依、相從相對、相附相連等各種關系。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這種關系中的存在。從這種關系中分離出來,便沒有任何事物。因此說一切事物現象,無任何獨立自性。緣起性空就是這個意思。

  緣起與性空是對同一個事物的兩種觀念。在分別智即俗智的範圍內,這兩種觀念始終是對立的,見到一面就見不到另一面。通過思辨觀想到什麼時候這兩種觀念的對立消失,理解到緣起就是性空,空就是緣起,也就是色空不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進一步悟出緣起之相是空,性空的對立面"實有"消失,性空本身也因失去自己的對立面而隨之消失,不見空與不空任何相,達到空也空,無相空,不可得空,才算進入中道。因此,宗師說:"什麼時候有此無彼對立消…

《佛法要義淺釋——向現代人介紹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爲什麼要學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