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要義淺釋——向現代人介紹佛教▪P41

  ..續本文上一頁其中何者也不能跟隨,只有自己此生積累的善惡業牽轉跟隨自己,將自己引入輪回的善惡趣之中。因此現在所造的善惡業,雖然不會立即現前其果報,但在任何時候也是不會毀滅的,因緣聚合時各自將感受其果報。同樣,所造的善業惡業的果報,雖然暫時不會現前,但是最後不可能不降臨到自己的頭上。不僅如此,即便是斷除一切業惑障礙的佛陀和阿羅漢,也要感受自己的業果,何況我們凡夫呢?如佛陀腳上刺入降香木刺,是以前作菩薩時爲了保護五百名商人而殺害短矛黑人的業果。此外,世尊的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連也由于業力所感被外道殺害的。以前,印度樂行國王的太子向龍樹菩薩索要頭顱。龍樹菩薩答應了他的要求。太子用寶劍無論如何無法砍斷他的頭顱。龍樹菩薩說:“我五百世前已完全清淨了兵器砍割的異熟果報,所以用兵器無法砍斷我的頭,但是我曾經在砍割吉祥草時殺害小蟲的異熟果報還未成熟,所以用吉祥草可以砍斷我的頭。”太子割了一根吉祥草,用它來砍龍樹菩薩的頸部時,頭就落到了地上。龍樹菩薩便趨入涅槃。像佛陀、龍樹菩薩那樣的聖者補特伽羅(肉身)也需要感受這種業力的異熟果報,何況我們這些人從無始以來漂泊在輪回之中,造了不計其數的惡業,而且至今仍然在造惡業,不知何時才能從輪回中獲得解脫,即使是從惡趣中解脫也是很困難的。所以我們應隨時隨地謹慎取舍善惡業,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對以上四加行內容再結合具體的觀想、打坐等修法,如是反複思維、數數觀修,修行者定會對生死輪回生起強烈的厭離心,此時出離心自然而然就能穩固地樹立起來。宗喀巴大師曾這樣講過:人身難得、壽命無常的修法能使人們斷除對于今世的貪執;因果不虛、輪回是苦的修法則可使人們斷除對于後世的貪執。斷除了對于今生後世的貪執,修行者的相續中自可生起出離心。因此我們說,要想生起出離心,必須先修好加行。通過四加行的修學,修行人應能樹立起這樣的定解:無論轉生于叁界何處,其本質都是痛苦不堪的。若能如是,出離心當然就會穩如磐石。

  那麼具體出離心生起的量是怎樣的呢?宗喀巴大師在《叁主要道》中確定出離心之量時說大意是這樣:如果對輪回中的世間八法沒有絲毫刹那的希求心,時時刻刻唯有追求解脫之念,這才是真正生起了出離心。

  現代衆生的煩惱日益深重,貪欲在迅速增長,故晉美彭措法王在提及出離心生起之量時說:“于諸輪回盛世富,不起羨慕之心念。”就是說對世間八法的貪求已經淡薄,而對解脫則産生了很強的希求心。因爲宗喀巴大師針對的是當時弟子的根基意樂,故要求較高,而法王則針對現代衆生的根基,故要求較低。

  修不淨觀對治貪著

  無始以來,衆生以顛倒分別妄執諸法爲常,五欲爲樂,自他衆生的真實存在,身體清淨,即所謂的常樂我淨,從而滋生重重煩惱,如患重病。故諸佛祖師開示無常、苦、空、不淨、無我之真理,教令如理作意觀修,以期藥到病除。衆生的貪欲都很重,如果要斷除可以修習不淨觀,加以斷除。以下簡要介紹修法。

  欲斷除煩惱就要斷除貪著,要斷貪著,必須根除邪惡念頭,要斷邪念定須除去分別念。故爲矯正憶念分別,應當正善思維貪欲的過患。《圓覺經》雲:“胎卵濕化四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爲根本。由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佛告訴我們,衆生之所以輪回,皆因男女互相貪戀耽著,你貪戀我的身體我喜歡你的美貌,在百千劫中常在纏縛,無法出離。《楞嚴經》雲:“若諸世界六道衆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叁昧,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所以淫欲是一切生死的根本、解脫道上的第一大魔。

  衆生最貪愛的是自己的身體,妄執身體爲一整體,不可分割,那麼我們首先來觀察身體的相狀如何。所謂的身體無非是血、肉、骨胳、髓、脂肪、皮膚和心肝、膽、脾、肺、胃等諸內髒,眼、耳、鼻、舌、身等諸根及其支分,以及便溺、蛆蟲、頭發、指甲等叁十六種不淨之物拼湊一處,除此之外,我們所貪著的身體已蕩然無存。

  閉上眼睛,心中曆曆明觀,貪執難舍的有情身體,從右眼處剖開,分成兩半。以文殊劍先劃破右邊表皮將它撕下來,隨之汩汩鮮血奔溢而出,染紅了面部及身體。皮扒光後,剩下一具血肉模糊的身形,血已塗紅滿地。接著自上而下,慢慢露出頸骨、鎖骨、胸骨、手臂骨、胯骨、腿骨、腳骨。此時血肉狼籍灑落四處,面前站立著一副清白色的骨架。接著,敲破頭顱,腦漿流出。擊碎胸骨,掏出五髒六腑,一霎時胃液、濃痰、膽汁、糞、尿一並湧出,臭氣熏天,流布滿地。

  佛陀教誨我們憶念此身,以骨爲柱,以肉爲泥,筋纏血流就是一個人形大毒瘡。以皮毛九孔爲門戶常溢穢水,腸胃胞膜象一個庫藏,容納屎尿津汁等。往來行伍、語默動靜俨然一副行屍走肉。放眼普天衆生無非走動的屎尿皮囊,行動的廁所,裝滿雜色糞便的妙瓶。但凡愚有情不知不識,反而滋生驕慢,橫生貪著。智者見此情景由衷覺得衆生可悲、可笑。

  如上觀察修習,深知男身與女身是一樣不淨。作深刻細致的全面觀察是爲了讓我們看清貪欲的本面,拔除眼中之釘,肉中之刺,得到真正的安樂。

  如是叁十六種不淨之物構成的身體,可以歸攝在地、火、水、風、空五大種之中。骨肉筋絡地大所成,涕唾尿血水大所成,溫暖熱燙火大所成,內外穴竅空大所成。五大又均可細分,如地大又可分爲肌肉、骨骼,肉又可由大到小漸次分割,以至成爲微塵之間。二百零六塊骨頭各自分散,逐漸分析成微塵,如是水、火、風、空依次分析,達到微塵體性。

  再次以文殊智慧之利劍,將你所貪著的身體各個部分割截呈獻于你,請你細心一些,選一選哪一塊是你所貪愛不舍的呢?對生起貪心的對境次第分析,觀察其各個部分,看對哪裏生貪心。觀想思惟,得出除此叁十六種垢穢不淨零散部分外,永遠也得不到一個真實貪執的身體。所謂的身體只是虛妄的假立而已,無有自性的存在。所以以種種聚合而成的這個身體猶如屍陀林中散落的身肢堆積一處。除此之外別無所謂實有的身體。

  觀修色蘊不淨簡述:

  此幻身無一淨物,腦膜、涕唾、血、屎、尿等,略說叁十六種,廣說無量,用慧眼觀視此身瘡,唯見種種惡露,肝、肺、腸、胃諸蟲翻動攢食,眼流眵淚,耳出垢膩,鼻中流涕,口出唾涎,大小便孔常出屎尿,雖以衣服遮掩裝扮或噴灑香水,實無一清淨之處。四大假合,假名爲人,危脆非真,幻住須臾,猶如風吹大海出現的小浮泡,虛無不實。于內心由觀察引生正見時,以正念善加護持,安住正見自心相續。

  修死人不淨觀:

  膨脹觀:有情壽命如風中殘燭轉眼即滅,成爲僵屍一具。酷暑天中,不消一兩日,身體膨脹,面目全非,腹部臃腫猶如吹滿風的皮口袋,很快流出臭水,發出臭味,蒼蠅尋“香”而至,人皆掩鼻遠避。

  青淤想:然後全身漸漸變青,肉隆起的地方是血紅色,糜爛發膿的地方慘白,其它地方都變成青紫色。

  膿爛想:七竅及壞破的地方流出膿汁來,薄皮腐爛,肌肉潰敗,膿血流淌。

  離散想:如古戰場上,這裏一只手,那裏一只腳,東邊一個頭,西邊半具身,被砍掉的身肢分散四處。風吹日曬,皮盡骨消,一堆枯骨,孤處荒野,化爲塵埃,煙飛灰滅,蕩然無一物。

  散亂想:忽然間禿鹫、老鷹、野狗等爭相食啖。刹那間一片狼籍,血肉全無,僅剩下節節白骨。

  血塗想:由于血肉全部化爲膿血,流出來散布各處,露出整個骨架。

  蟲聚想:于此膿血之中,密如牛毛般黑嘴白身的蛆蟲聚積一處,不停翻轉蠕動,俨然一蛆蟲蝼蟻城市。

  修白骨觀:若于色、形、觸耽著不舍而深生欲惱者應修白骨觀,因爲白骨觀是貪欲心最有力的對治法。以胎生的本性是骨體,故爲寂滅貪執肉體之心應修白骨觀。修習時,首先應觀想足趾、眉間、額間的皮肉脫落,露出白骨。此時心應專注。隨後依次觀想自己身體的上下,皮肉也在逐漸膿爛、脫落,至全都露出白骨。如是以觀修勝解之力想象白骨逐漸增多,從自身白骨漸遍一床、一房、一寺、一城、一國,乃至遍滿大地及海量之際均已充滿了白骨。如此安住片刻,後縮略而觀。從海量際逐漸減少至自身白骨,僅于足趾觀有皮肉,此外身體皆爲白骨。又以勝解力,如上從自身白骨漸增、漸廣至海量際,又複漸略而觀至自身白骨。爾時至額間的一半觀有皮肉,僅于兩眉間拇指許露出白骨,並傾心一緣湛然而住。依此殊勝修法能有力地摧伏貪欲之心。衆生沈溺茫茫業海,最難斷除的莫過于淫欲。故在此普勸有緣能醒悟,破除色魔之障,奉行不淨觀法,共出迷津,直歸覺悟的正途。

  第二節 如何發出離心

  佛陀出世的究竟目的無非是引度無始流轉生死的衆生,讓他們遠離憂患、熱惱、痛苦、災厄的輪回,獲得清涼、安樂、自在的涅槃。因此出離心是叁乘佛法的基礎,佛經中指出不管是出家僧人還是居士,修持佛法必須要有出離心。宗喀巴大師在《叁主要道論》中說:“無出離心無熄滅,希求有海樂方法,由欲有樂縛衆生,故先尋求出離心。”其大意爲,如無出離心,就不能熄滅煩惱與痛苦,也追求不到輪回中的安樂,更不能獲得究竟解脫,正是對塵世的貪著而使衆生束縛在輪回中,因此凡是欲解脫輪回痛苦的人必須要發起猛厲的出離心,出離心是獲得解脫之根本。

  晉美彭措法王說:“貪著現世無法緣,享受欲樂增貪心,利樂稱譽求不得,如夢買賣故舍棄。”其大意是,貪著今生的人沒有修學佛法的緣份,追求五欲享受的人只會無休止地增長他的貪心,人們多追求世間八法(得與失、榮與辱、成與毀、樂與苦)中的利樂稱譽,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利樂稱譽越被追求越加遠離,導致今生後世感受無量的痛苦,所以對今生的世事有如夢中的買賣一樣應予舍棄。夢中買賣本不存在,醒後哪個有理智的人還會去執著其盈虧呢?確實現在世人…

《佛法要義淺釋——向現代人介紹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爲什麼要學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