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教化安立衆生,住于無上真正之道。和光同塵,自行化他,無量劫來,示現種種身份,或爲德高望重的長者,或爲寡欲蘊德的居士,或出生在尊貴之家及名門望族,或當國王甚至轉輪聖帝,或者當六欲天主,甚至大梵天。法藏菩薩無論出生在何處,是何種身份,總是于諸佛所,尊重供養,未曾間斷。
大乘經典中如《法華經》、《悲華經》、《賢劫經》、《觀佛叁昧第九經》中等典籍,多有涉及阿彌陀佛因地情形。
由上典籍可知,阿彌陀佛因地,或爲國王王子,或爲轉輪聖王,或爲比丘,或爲法師,供養佛,說法利人,發四弘誓,行持六度,所謂根深果茂,源遠流長。以無量無邊功德莊嚴成就的西方佛刹,開廓廣大,無衰無變,超勝十方一切佛國。
在無量劫圓成大願的過程中,阿彌陀佛隨形六道,與諸類衆生廣結法緣。是故西方極樂世界成立方始十劫,即有無量不可算數的衆生往生彼刹,聲聞菩薩的數目亦難以計算。這是阿彌陀佛因地功德所致。佛度衆生,衆生受佛度化,其間難易淺深,總在于緣。吾人能遇能信淨土法門,即是與阿彌陀佛宿世有緣之人,悉皆得受必定往生成佛之記。
當時法藏菩薩受同體大悲心的驅使,發心廣度十方一切苦難衆生,而且要速疾成就此大願。然而此是當時法藏菩薩智慧能力所不堪的,所以,法藏菩薩再次懇請世自在王佛加持,以冀快速圓成“超勝諸佛”的本願。
世自在王佛對法藏菩薩不走自力,仰仗佛力加持的意向亦深加贊許,即爲他選擇、宣說了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土功德莊嚴之相。使法藏菩薩的淨土行首先站在佛地果覺的起點,大大加快了啓願與滿願的進程。四十八願的肇建,以法藏菩薩的總意願爲親因,以世自在王佛的加持爲增上緣,因緣和合而成。世自在王佛應法藏之請,選擇二百一十億佛刹作爲範本,蘊含著如來果德的價值導向。從深層意義來講,世自在王佛的加持,亦即表證十方叁世諸佛如來對法藏菩薩共有的加持。換言之,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肇啓與西方極樂世界的成立,即是十方叁世諸佛如來共同參與的傑作。十方如來憫念衆生,如母憶子,如是慈悲濟衆之心,籍著法藏菩薩契合聖心的大願而沛然湧起,給予法藏菩薩無限的加持力。法藏菩薩深感佛力加持的法益與必要,于是,在無量劫莊嚴妙土,圓成大願的過程中,從不間斷地于諸佛所,尊重供養,不倦請法。這樣,阿彌陀佛的大願肇始與西方極樂世界的圓成全過程,始終貫穿著佛力加持。由是我們便會領會到,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之所以受到十方諸佛的贊歎,念佛行人之所以得蒙十方如來護念,是具有深遠的曆史淵源的。
阿彌陀佛在因地,以不可思的悲智,自開他力果教門,其淨業行人從果起修,真正實現了速疾啓建,速疾滿願,速成淨土的初衷。法藏菩薩(及因地種種身份)淨土莊嚴的圓成,即是阿彌陀佛廣度衆生的開始。阿彌陀佛因地“他力果教”的特質,在阿彌陀佛的果地上更加發揚光大。淨宗理念昭示:凡惑衆生仰賴阿彌陀佛的願力,信願持名,即得帶業往生,橫超叁界,徑登不退,一生成佛。其修持下手處,即是從佛的果覺起修,六字洪名是阿彌陀佛無量功德圓滿所成就,是四十八大願的結晶,也是佛的果覺,今以此果覺作衆生修持之因心,名具萬德,名召萬德,行人念佛,即將阿彌陀佛的萬德轉換成自己的功德。即念即佛,香光莊嚴,不可思議。淨宗法門的“他力果教”特質,是阿彌陀佛大悲大智的結晶,能令常沒衆生速疾出離生死苦海,速疾成就佛道。乃佛教中最圓頓最方便的法門。吾人今生幸遇念佛法門,生信發願持名,實乃多生多劫善根的發露成熟,淨業行人應深加珍重。
第四節 阿彌陀佛本願內容
阿彌陀佛本願是西方極樂世界成立的設計圖,是淨宗奧藏眼目,吾人應深加了解探究。
一 、 四十八願的內容
《佛說無量壽經》(康僧铠譯)的四十八願文是:
(1)國無惡道願: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2)不更惡道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以後,複更叁惡道者,不取正覺。
(3)身真金色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4)形色相同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5)宿命智通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6)天眼普見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7)天耳普聞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8)他心悉知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衆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9)神足無礙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10)不貪計身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11)住定證滅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12)光明無量願:設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13)壽命無量願:設我得佛,壽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14)聲聞無數願: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叁千大千世界衆生悉成緣覺,于百千劫悉共計校,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15)隨願修短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16)不聞惡名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17)諸佛稱歎願: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18)十念必生願: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19)終接引願:設我得佛,十方衆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衆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20)欲生果遂願:設我得佛,衆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植衆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21)叁十二相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叁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22)一生補處願: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衆,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爲衆生故,披弘誓铠,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恒沙無量衆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學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23)供養諸佛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量無數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24)供具隨意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25)演說妙智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
(26)那羅延身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27)一切嚴淨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特殊,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衆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28)道樹高顯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裏者,不取正覺。
(29)誦經得慧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
(30)慧辯無限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31)照見十方願: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32)寶香妙嚴願: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中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薰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33)蒙光柔軟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衆生之類,蒙我光明照觸其體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34)聞名得忍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衆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35)脫離女身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複爲女像者,不取正覺。
(36)常行梵行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衆,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37)天人致敬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38)衣服隨念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贊應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縫持染浣濯者,不取正覺。
(39)樂如漏盡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40)樹中現刹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如意,于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41)諸根無缺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至于得佛,諸根缺漏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42)清淨解脫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叁昧。住是叁昧,一發意傾,供養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43)聞名得福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
《佛法要義淺釋——向現代人介紹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