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要義淺釋——向現代人介紹佛教▪P52

  ..續本文上一頁憑自力,實賴阿彌陀佛慈悲護祐,臨終接引之願力。曠劫以來業系纏縛的衆生,臨終若無阿彌陀佛的接引,是很難出離生死業網的。

  《華嚴經》亦有臨終念佛,得佛光加持,得生淨土的記載。由此,臨終設像助念之法,自古便流行于西域。西域法:有欲舍命者,令其面朝西,于前安置阿彌陀佛像,佛像亦面西,以幡頂挂在佛像手指上,令病人手捉幡腳,作隨佛往生想。道友眷屬燒香鳴罄,助稱佛號。如是助念,不僅可以幫助亡者得生佛前,而且還能見到佛光等瑞相。

  臨終助念法,古往今來,在我國亦廣爲流行。念佛人于臨終之際,得若幹道友助念,佛號不斷,在神識離體的刹那,得阿彌陀佛願力加持,佛光注照,與念佛人的心光融彙,頓現阿彌陀佛與諸聖衆前來接引的景相。念佛人念力與阿彌陀佛願力,感應道交,不可思議。臨終接引願的神妙亦不可思議。

  淨業行人如果錯過臨終蒙佛接引的良機(或因業力太重,或因信願不堅等原因),即滑入中陰身(意生身)階段,業風飄蕩,心神障怖,此時如置身驚濤駭浪,最難作主宰,成就往生淨土的概率很少。然而,少數衆生在中陰身階段,如能保持清醒,照知中陰身諸種境界是業力幻相,並無真實性,心不驚恐,聽到道友助念的佛號,生起一念淨信願生之心,亦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大安樂。

  臨終所現之佛,非有非無,非斷非常。乃衆生與佛一體,感應道交,因緣和合之相。自心力是因,阿彌陀佛願力是緣。法身佛,本無生滅,從真如實際緣起化身,接引迷路衆生。此乃阿彌陀佛本願功德,令念佛衆生,專心憶念,能于自心見佛來迎,不是阿彌陀佛遣化身來迎接。佛的法身湛然常寂,衆生見有去來;如鏡中形,非內非外,非有非無。又如水清則月自來,心淨則佛自現,然而水雖澄清,天上無月亦不能現;心雖清淨,沒有阿彌陀佛的悲願爲緣亦不能現。同樣月亮雖明,地面無水不能現;正如佛雖有悲願之緣,衆生心垢不能現。由以上譬喻可知:執著佛從心現,不信西方有阿彌陀佛;或執認阿彌陀佛實從西方來,不信自心顯現,如是兩種看法,皆屬邊見邪見,未能通達中道了義。

  娑婆衆生自力修行,生死關頭,最難得力。唯有信願持名,仰仗彌陀願力。到臨終時,彌陀聖衆現前,安慰引導,自在往生。念佛人得阿彌陀佛願力攝受,得十方諸佛護念,臨終之際,魔不能靠攏幹擾,更不會出現佛由魔變的現象。可知阿彌陀佛護持衆生,細致入微,慈悲之極。臨終接引對吾人出離生死苦海,具有巨大的價值。阿彌陀佛對十方衆生的恩德,深廣浩大,窮劫難盡,粉身難報。阿彌陀佛!

  

  第五節 西方淨土本體論

  

  一、西方淨土成立之原理

  淨宗經典對西方淨土成立的原理與相狀,有著簡約但透辟的陳述,爲我們了解西方淨土的成立原理提供了思路。

  《大乘無量壽經》中尊者阿難啓問:法藏菩薩圓滿大願,圓證菩提,那麼法藏菩薩是過去佛呢?未來佛呢?還是他方世界的現在佛呢?釋尊告言:“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去現在未來,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去閻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有世界名曰極樂。”意爲:阿彌陀佛的法身,遍及一切處,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空間打破),無生無滅,非現在過去未來(叁際一如,時間打破),只是爲了酬報因地所發的誓願,廣度十方世界衆生,從法身流現出極樂世界,距離娑婆世界的西面有十萬億佛刹之遙。

  這段經文義理深邃,點出西方淨土成立原理。即由真空(空性)緣生妙有,打破時空局面的如來法身即是真空,極樂世界即爲妙有。宇宙萬法無一物有其自性,但由于因緣的存在,任何事物都可以産生。阿彌陀佛以他徹悟空性的智慧與遍知一切的智慧,了知淨土形成的因緣和根本規律,從而構建成功了西方極樂世界。真空與妙有的媒介是願力加上見性真智與遍知智慧。以上這五種要素的因緣和合,構成西方淨土的成立原理。

  經中有一段阿彌陀佛對他方世界菩薩的開示也談及這一點:“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刹。”又雲:“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專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刹。”表證空性-願力、空慧--妙刹之間的關系。

  真空不是斷空、死寂,而是即有之空。從靜中蘊動的真空中,籍助某種中介力,即能變現出森羅萬象的差別法。真如實相(空性)是一浩博無涯的空能,阿彌陀佛因地作法藏菩薩時,即證悟到空性,深知空性可以成就廣度衆生的大用。于是,法藏菩薩以五劫的時間,思維利用空能廣作佛事的方法,從真實慧中流出四十八大願。這四十八大願即是阿彌陀佛從真如實相緣起西方淨土的中介力量。善導大師雲:“相好莊嚴無殊異,皆是彌陀願力成,光能變現希奇事,盡是彌陀願力作。”願力本由自心發。可見,心性不可思議,各願力不可思議,由之顯現的境界不可思議,誠如古德贊雲:“莫把名言向外尋,西方境界最高深,重重寶物非他物,一一波聲出自心。”

  法藏菩薩以般若智慧,稱性發起四十八大願,依願而行,所熏染的一切出世善根功德,成就清淨莊嚴的佛土。以原本光明心的淨分爲清淨種子,以智慧熏習而成的始覺種子,本具清淨的種子是因,願力是增上緣,所熏習功德爲助緣,因緣和合,故有西方淨土的成立。西方淨土是由無漏之體清淨種子經由願力而緣起的無漏勝相。七寶樹、黃金地、金剛幢等亦是無漏之體,寶樹亦無須萌芽漸長的過程,而是同時頓起彰顯無漏的功德。

  西方淨土的成立原理昭示:願力是從空出假(妙有)的重要中介力量,所以,大乘行人以發菩提心,廣度衆生爲先決前提。小乘行人不發菩提願心,即趨證偏真涅槃,不能從真空中繁生度生大用。

  二、指方立相的時空坐標

  時空坐標是十方衆生認知環境把握世界的不可或缺的手段。盡管愛因斯坦敏銳地洞見“時間空間是人的錯覺”,並漸次成爲有識之士的共識。用見性智慧觀察宇宙萬法皆是虛妄的存在,時間與空間同樣亦是虛妄的存在。受業力網限製的凡夫衆生,在日常生活中,亦只能在錯覺的背景下,把握這似真實假的世界。阿彌陀佛因地睹見十方衆生在虛妄的時空羁束下,受生死輪轉的煎熬,生起大慈悲心,發願建立一個安樂世界,用以救度十方衆生。由是,阿彌陀佛由無爲法性中,衍生出西方淨土的時空坐標,以便十方衆生的身心得以歸托,信願由斯堅固。

  淨土經典記載:西方極樂世界的空間方位--從娑婆世界西過十萬億佛刹,有世界名曰極樂;時間系數--法藏菩薩成佛號曰,阿彌陀,成佛以來,于今十劫。釋尊指陳西方淨土的時空坐標,意在確證在廣袤無際的法界中,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有其真實的存在,既非莊子寓言,亦非烏托邦。

  阿彌陀佛由“光明無量願”衍生爲空間方位(光明普照十方),由“壽命無量願”衍生爲時間系統(壽命有始無終,叁際一如)。由于有無量光、壽二種願力的維系,西方淨土便具無衰無變,超勝絕妙,十方佛刹最尊第一的特質。

  在真如自性與實報妙有層面,本無時空坐標的存在,只是爲度衆生方便,創設新的時空坐標,實現革凡成聖的轉換。善導大師深知個中奧妙,曾精辟指出(其大意爲):念佛法門的特點是指立方位(西方),確立境相(淨土依正莊嚴),心念專注在淨境上,總不推重無相離念的修持。如來懸知末代衆生,障深慧淺,識心狂亂,取境系心尚做不到,更何況離相而求佛道。離相而求佛道,好比沒有法術神通的人,冀望在虛空中建立樓閣一樣。針對十方衆生的根性,指方立相,啓建淨土時空坐標,甚有必要。

  站在凡夫的立場,此土與西方淨土的空間有十萬億佛土之遙,然站在佛的無分別智的立場,阿彌陀佛去此不遠--空間的距離泯滅;臨終在定之心,即是生到西方淨土之時--時間的差別消失。可見,阿彌陀佛創設的西方淨土時空坐標,實乃超時空的境相,爲度衆生,方便顯現時空數量。其效用略述有二:

  其一,西方淨土的時空坐標內具真善美的內涵(由無量壽而緣起無盡莊嚴),是一個新的理想參照系,以此來對比娑婆穢土的殘缺與苦迫,籍以激揚沈迷衆生對娑婆穢土的厭離心,對西方淨土的欣求心。厭欣心是淨業修持的基本前提,十方衆生只要信願持名,決定能帶業往生,一生圓成佛道。這是阿彌陀佛啓立西方淨土時空坐標的根本目的。

  其二,西方淨土時空坐標爲淨業行人提供方便而直捷的修持方法。淨宗法門的特質就在于指方立相,住相證果(西方淨土依正莊嚴是境相,彌陀名號是聲相),吾人執持佛號,憶念淨土莊嚴,即可潛換對五欲六塵的染著心,久而久之,漸次能將娑婆穢土的時空鐵幕轉換爲西方淨土的時空觀。加功持念,最終將透脫時空的鐵幕,契證自性無量光壽。阿彌陀佛啓立西方淨土時空坐標,爲十方衆生淨業成就提供了增上緣,妙德難思。

  叁、聖凡互滲互攝的淨土

  西方極樂世界是由阿彌陀佛的大願而肇啓,由萬德而莊嚴。同時,西方極樂世界又是十方諸佛和十方衆生共同參與的傑作。前文談到:西方極樂世界建立的全過程,始終貫穿著十方諸佛的加持,而西方極樂世界掀開攝受十方衆生的帷幕之時,即與十方念佛衆生構成雙向互滲互融的關系,與十方世界菩薩建立起便捷的通訊網絡。具言之,聖凡互攝的關系可體現在如下幾點:

  (一)聖凡二力彰顯淨土景觀

  《大乘無量壽經》記載:西方極樂世界黃金爲地,寬廣平正,無江海丘陵須彌山等。尊者阿難便向釋迦牟尼佛禀問:十方世界都有須彌山,西方極樂世界卻沒有,那麼,四天王與忉利天依何而住呢?釋尊回答:西方極樂世界不可思議,各類往生者所居的刹土,無須依賴須彌山,自然安住。這是由于聖凡二力而致:一者阿彌陀佛的威神願力,二者諸往生者的功德善力。可知:西方極樂世界種種莊嚴景觀,悉皆融滲著聖凡二力。心佛衆生等無差別,聖凡心性交光互融,相輔相成。

  …

《佛法要義淺釋——向現代人介紹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爲什麼要學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