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要义浅释——向现代人介绍佛教▪P52

  ..续本文上一页凭自力,实赖阿弥陀佛慈悲护祐,临终接引之愿力。旷劫以来业系缠缚的众生,临终若无阿弥陀佛的接引,是很难出离生死业网的。

  《华严经》亦有临终念佛,得佛光加持,得生净土的记载。由此,临终设像助念之法,自古便流行于西域。西域法:有欲舍命者,令其面朝西,于前安置阿弥陀佛像,佛像亦面西,以幡顶挂在佛像手指上,令病人手捉幡脚,作随佛往生想。道友眷属烧香鸣罄,助称佛号。如是助念,不仅可以帮助亡者得生佛前,而且还能见到佛光等瑞相。

  临终助念法,古往今来,在我国亦广为流行。念佛人于临终之际,得若干道友助念,佛号不断,在神识离体的刹那,得阿弥陀佛愿力加持,佛光注照,与念佛人的心光融汇,顿现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前来接引的景相。念佛人念力与阿弥陀佛愿力,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临终接引愿的神妙亦不可思议。

  净业行人如果错过临终蒙佛接引的良机(或因业力太重,或因信愿不坚等原因),即滑入中阴身(意生身)阶段,业风飘荡,心神障怖,此时如置身惊涛骇浪,最难作主宰,成就往生净土的概率很少。然而,少数众生在中阴身阶段,如能保持清醒,照知中阴身诸种境界是业力幻相,并无真实性,心不惊恐,听到道友助念的佛号,生起一念净信愿生之心,亦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大安乐。

  临终所现之佛,非有非无,非断非常。乃众生与佛一体,感应道交,因缘和合之相。自心力是因,阿弥陀佛愿力是缘。法身佛,本无生灭,从真如实际缘起化身,接引迷路众生。此乃阿弥陀佛本愿功德,令念佛众生,专心忆念,能于自心见佛来迎,不是阿弥陀佛遣化身来迎接。佛的法身湛然常寂,众生见有去来;如镜中形,非内非外,非有非无。又如水清则月自来,心净则佛自现,然而水虽澄清,天上无月亦不能现;心虽清净,没有阿弥陀佛的悲愿为缘亦不能现。同样月亮虽明,地面无水不能现;正如佛虽有悲愿之缘,众生心垢不能现。由以上譬喻可知:执著佛从心现,不信西方有阿弥陀佛;或执认阿弥陀佛实从西方来,不信自心显现,如是两种看法,皆属边见邪见,未能通达中道了义。

  娑婆众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唯有信愿持名,仰仗弥陀愿力。到临终时,弥陀圣众现前,安慰引导,自在往生。念佛人得阿弥陀佛愿力摄受,得十方诸佛护念,临终之际,魔不能靠拢干扰,更不会出现佛由魔变的现象。可知阿弥陀佛护持众生,细致入微,慈悲之极。临终接引对吾人出离生死苦海,具有巨大的价值。阿弥陀佛对十方众生的恩德,深广浩大,穷劫难尽,粉身难报。阿弥陀佛!

  

  第五节 西方净土本体论

  

  一、西方净土成立之原理

  净宗经典对西方净土成立的原理与相状,有着简约但透辟的陈述,为我们了解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提供了思路。

  《大乘无量寿经》中尊者阿难启问:法藏菩萨圆满大愿,圆证菩提,那么法藏菩萨是过去佛呢?未来佛呢?还是他方世界的现在佛呢?释尊告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去现在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有世界名曰极乐。”意为:阿弥陀佛的法身,遍及一切处,来无所来,去无所去(空间打破),无生无灭,非现在过去未来(三际一如,时间打破),只是为了酬报因地所发的誓愿,广度十方世界众生,从法身流现出极乐世界,距离娑婆世界的西面有十万亿佛刹之遥。

  这段经文义理深邃,点出西方净土成立原理。即由真空(空性)缘生妙有,打破时空局面的如来法身即是真空,极乐世界即为妙有。宇宙万法无一物有其自性,但由于因缘的存在,任何事物都可以产生。阿弥陀佛以他彻悟空性的智慧与遍知一切的智慧,了知净土形成的因缘和根本规律,从而构建成功了西方极乐世界。真空与妙有的媒介是愿力加上见性真智与遍知智慧。以上这五种要素的因缘和合,构成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

  经中有一段阿弥陀佛对他方世界菩萨的开示也谈及这一点:“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又云:“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表证空性-愿力、空慧--妙刹之间的关系。

  真空不是断空、死寂,而是即有之空。从静中蕴动的真空中,籍助某种中介力,即能变现出森罗万象的差别法。真如实相(空性)是一浩博无涯的空能,阿弥陀佛因地作法藏菩萨时,即证悟到空性,深知空性可以成就广度众生的大用。于是,法藏菩萨以五劫的时间,思维利用空能广作佛事的方法,从真实慧中流出四十八大愿。这四十八大愿即是阿弥陀佛从真如实相缘起西方净土的中介力量。善导大师云:“相好庄严无殊异,皆是弥陀愿力成,光能变现希奇事,尽是弥陀愿力作。”愿力本由自心发。可见,心性不可思议,各愿力不可思议,由之显现的境界不可思议,诚如古德赞云:“莫把名言向外寻,西方境界最高深,重重宝物非他物,一一波声出自心。”

  法藏菩萨以般若智慧,称性发起四十八大愿,依愿而行,所熏染的一切出世善根功德,成就清净庄严的佛土。以原本光明心的净分为清净种子,以智慧熏习而成的始觉种子,本具清净的种子是因,愿力是增上缘,所熏习功德为助缘,因缘和合,故有西方净土的成立。西方净土是由无漏之体清净种子经由愿力而缘起的无漏胜相。七宝树、黄金地、金刚幢等亦是无漏之体,宝树亦无须萌芽渐长的过程,而是同时顿起彰显无漏的功德。

  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昭示:愿力是从空出假(妙有)的重要中介力量,所以,大乘行人以发菩提心,广度众生为先决前提。小乘行人不发菩提愿心,即趋证偏真涅槃,不能从真空中繁生度生大用。

  二、指方立相的时空坐标

  时空坐标是十方众生认知环境把握世界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尽管爱因斯坦敏锐地洞见“时间空间是人的错觉”,并渐次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用见性智慧观察宇宙万法皆是虚妄的存在,时间与空间同样亦是虚妄的存在。受业力网限制的凡夫众生,在日常生活中,亦只能在错觉的背景下,把握这似真实假的世界。阿弥陀佛因地睹见十方众生在虚妄的时空羁束下,受生死轮转的煎熬,生起大慈悲心,发愿建立一个安乐世界,用以救度十方众生。由是,阿弥陀佛由无为法性中,衍生出西方净土的时空坐标,以便十方众生的身心得以归托,信愿由斯坚固。

  净土经典记载:西方极乐世界的空间方位--从娑婆世界西过十万亿佛刹,有世界名曰极乐;时间系数--法藏菩萨成佛号曰,阿弥陀,成佛以来,于今十劫。释尊指陈西方净土的时空坐标,意在确证在广袤无际的法界中,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有其真实的存在,既非庄子寓言,亦非乌托邦。

  阿弥陀佛由“光明无量愿”衍生为空间方位(光明普照十方),由“寿命无量愿”衍生为时间系统(寿命有始无终,三际一如)。由于有无量光、寿二种愿力的维系,西方净土便具无衰无变,超胜绝妙,十方佛刹最尊第一的特质。

  在真如自性与实报妙有层面,本无时空坐标的存在,只是为度众生方便,创设新的时空坐标,实现革凡成圣的转换。善导大师深知个中奥妙,曾精辟指出(其大意为):念佛法门的特点是指立方位(西方),确立境相(净土依正庄严),心念专注在净境上,总不推重无相离念的修持。如来悬知末代众生,障深慧浅,识心狂乱,取境系心尚做不到,更何况离相而求佛道。离相而求佛道,好比没有法术神通的人,冀望在虚空中建立楼阁一样。针对十方众生的根性,指方立相,启建净土时空坐标,甚有必要。

  站在凡夫的立场,此土与西方净土的空间有十万亿佛土之遥,然站在佛的无分别智的立场,阿弥陀佛去此不远--空间的距离泯灭;临终在定之心,即是生到西方净土之时--时间的差别消失。可见,阿弥陀佛创设的西方净土时空坐标,实乃超时空的境相,为度众生,方便显现时空数量。其效用略述有二:

  其一,西方净土的时空坐标内具真善美的内涵(由无量寿而缘起无尽庄严),是一个新的理想参照系,以此来对比娑婆秽土的残缺与苦迫,籍以激扬沉迷众生对娑婆秽土的厌离心,对西方净土的欣求心。厌欣心是净业修持的基本前提,十方众生只要信愿持名,决定能带业往生,一生圆成佛道。这是阿弥陀佛启立西方净土时空坐标的根本目的。

  其二,西方净土时空坐标为净业行人提供方便而直捷的修持方法。净宗法门的特质就在于指方立相,住相证果(西方净土依正庄严是境相,弥陀名号是声相),吾人执持佛号,忆念净土庄严,即可潜换对五欲六尘的染著心,久而久之,渐次能将娑婆秽土的时空铁幕转换为西方净土的时空观。加功持念,最终将透脱时空的铁幕,契证自性无量光寿。阿弥陀佛启立西方净土时空坐标,为十方众生净业成就提供了增上缘,妙德难思。

  三、圣凡互渗互摄的净土

  西方极乐世界是由阿弥陀佛的大愿而肇启,由万德而庄严。同时,西方极乐世界又是十方诸佛和十方众生共同参与的杰作。前文谈到:西方极乐世界建立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十方诸佛的加持,而西方极乐世界掀开摄受十方众生的帷幕之时,即与十方念佛众生构成双向互渗互融的关系,与十方世界菩萨建立起便捷的通讯网络。具言之,圣凡互摄的关系可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圣凡二力彰显净土景观

  《大乘无量寿经》记载:西方极乐世界黄金为地,宽广平正,无江海丘陵须弥山等。尊者阿难便向释迦牟尼佛禀问:十方世界都有须弥山,西方极乐世界却没有,那么,四天王与忉利天依何而住呢?释尊回答:西方极乐世界不可思议,各类往生者所居的刹土,无须依赖须弥山,自然安住。这是由于圣凡二力而致:一者阿弥陀佛的威神愿力,二者诸往生者的功德善力。可知: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景观,悉皆融渗着圣凡二力。心佛众生等无差别,圣凡心性交光互融,相辅相成。

  …

《佛法要义浅释——向现代人介绍佛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为什么要学佛?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