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要義淺釋——向現代人介紹佛教▪P56

  ..續本文上一頁信因者,身心散亂稱名,猶爲成佛種子,況一心不亂,安得不生淨土?是名信因。”

  淨宗乃大乘圓頓之法,其妙因妙果,超情離見。淨宗因果原理是:以念佛爲因,往生成佛爲果。以散亂心持念佛號,猶如金剛種子播于自心相續,決定日後成就佛道的種子。如能一心不亂專持佛號,決定今生成就往生。這與《法華經》“若人以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的意趣無二無別。

  大乘經典記載:一人在八萬劫中沒有善根,然因在八萬劫前因躲避猛虎,念南無佛一聲。其後在釋迦牟尼佛教下出家,後得阿羅漢果。散心稱名尚且有如是結果,至誠念佛,終生不懈,安得不生淨土?

  四、信果:“信果者,深信淨土諸善聚會,皆從念佛叁昧得生,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亦如影必隨形,響必應聲,決無虛棄,是名信果。”

  十方衆生以信願持名(自力)爲能感之因,以阿彌陀佛宏誓願力(他力)爲能應之因緣,因緣具足,成辦往生大事。西方淨土天人聖衆,皆由念佛得以往生,如是因,如是果。凡夫帶業往生西方凡聖同居土,即與法身大士(初地以上菩薩)同會一處,把手同行。圓證叁不退,于念不退中一生必補佛職。即凡即聖,不可思議。

  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乃阿彌陀佛種智所現,念佛淨業所感,吾人心性所現。以不思議心,持不思議名號,生彌陀願力所成不思議凡聖同居土。妙因妙果,由此契入而生深信,即名信果。

  五、信事:“信事者,深信只今現前一念不可盡故,依心所現十方世界,亦不可盡。實有極樂國,在十萬億土外,最極清淨莊嚴,不同莊生寓言,是名信事。”

  現代物理學家探究亞原子微觀世界,對物質內部構造的優美、和諧、對稱、質樸等規則表示驚歎,他們相信宇宙是按照美的數學原理運行的。

  從表象來看,我們生活在一個較爲醜陋雜亂的世界中,然在物質結構內部(亞原子世界)卻存在著優美的次序;用佛理诠釋,這個宇宙是衆生共業所感的穢土,在穢土深層含藏著一套與妙明真心相稱的優美法則。衆生諸煩惱中,有如來法身俨然不動。淨土與穢土,理體(本質)無二。然而娑婆衆生心性濁染,不能顯發深層美質。極樂世界乃阿彌陀佛從妙明真心流現的妙嚴淨土,將心性深層美質充分彰顯。境由心現,深信心無盡故,依心所現的境相亦無盡。況且依辯證法對稱原理而言,有極醜就有極美,有極苦就有極樂。極樂世界的存在有其哲學的依據。此土的西方實有極樂世界,最極清淨莊嚴,不同于莊子寓言以及烏托邦等有名無實。更何況慧遠大師曾在定中叁次見到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在諸如《淨土聖賢錄》、《現代往生見聞錄》中記載有許多人親見阿彌陀佛與諸菩薩聖衆前來接引往生者以及往生者所現種種瑞相,都證明了西方淨土確有其事,絕非虛構。

  現代天文應用尖端觀測技術,拓展了人類對外層空間的認識初步證實了佛經中世界無量的說法。對地外文明的猜測與探索成爲當代前衛科學最富有挑戰性的課題。佛經中多有種種星球形態與運動軌迹的描述。在無盡的虛空中既有可見的有形固體世界,又有不可見的靈氣世界,這種種世界存在于多元複度空間中。十方無量世界不離當處,只因各自業力感覺相應的世界。西方極樂世界亦在當處,只因我們心性濁染,無從感現。若能親證念佛叁昧,方能了達西方淨土乃唯心之本具。十萬億佛刹並不遙遠,分明就在目前。

  能深信西方淨土實存者,表明宿世善根深厚。經雲:“若能有如是信之事,當知是人不可思議,所得善報不可思議。”淨業行人當自尊自肯,珍惜並增上這殊勝的善根,念佛往生淨土。現代有些人以衆生之見輕率判言:西方極樂世界是釋迦牟尼佛想象出來的理想國,死後帶業往生淨土是佛教向平民百姓出售進入天國的廉價門票,等等,對于這些誹謗佛法的言論,我們要予以嚴正駁斥。

  六、信理:“信理者,深信十萬億土,實不出我現前介爾一念之外。以吾現前一念心性,實無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現前一念所顯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譬如一室千燈,光光互遍,重重交攝,不相妨礙,是名信理。”

  信理即以法界爲理,法界亦即實相、真心、如來藏。蕅益大師诠釋我人心性一真法界的全體大用。從體起用,寂照不二,深顯淨宗深層次的理體具足華嚴經理事四法界(理指本質,事指現象;理與事的關系就如同水與它的液、固、汽叁種物理形態之間關系,水屬于理,叁態屬于事),茲分述如下:

  1.理法界:一念心性即是真如自性,即是法界理體。一切萬法皆吾心性,非離萬法別有心體,距此十萬億刹土之遙的西方極樂世界,無量事境,實不出我今現前介爾一念心外,以吾人現前一念心性雖然微小,體即法界,本來廣大周遍,實沒有不周遍之處。譬如,鏡中山水樓閣,層層景物清晰顯現,一照都現,鏡中所現並無遠近先後的區別。極樂世界雖遠,也如鏡子一照具現那樣。理體包攝相用(相用指如同水的叁種物理形態各有其不同功能作用),西方淨土種種莊嚴事相、種種神通妙用,具歸理法界。

  2.事法界: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教主阿彌陀佛與菩薩聲聞聖衆,皆吾人一念心性所現之影。心性如鏡如水,西方淨土如鏡中水中所現的影像。森羅萬象與寂然心體不即不離,能現所現,純是真心,影雖有多種,同爲實相。就如同水雖然有叁種不同的物理形態,但是它的本質仍然是水。

  3.理事無礙法界:事依理成,理由事顯,事相有生滅的差別,理體無生滅的差別(如同空性)。一切衆生顛倒妄想,全是諸佛法身。妄想如同水上的波紋,然而水的本質卻沒有絲毫改變。西方極樂世界一毛一塵,種種莊嚴,當體即是阿彌陀佛的妙明真心,即是真實智慧無爲法身。

  4.事事無礙法界:吾人常住真心,湛寂光明,周遍塵塵刹刹,亦遍于西方淨土中,娑婆衆生,雖迷惑顛倒,然一念至誠發願往生,極樂寶蓮池亦萌蓮種。臨命終時,不經中陰,池中蓮花忽然在身。證知凡夫心性遍入極樂淨土。同樣阿彌陀佛的淨心以光明作載體,普周十方無量世界,滲入一切衆生的心想中。佛心衆生心,如大圓鏡與摩尼珠,互滲互攝。譬如一室千燈,光光互相遍滿,重重交相融攝。不相妨礙,事事無礙法界,何可思議,于此信入,方爲深信。

  信事信理同時具足,堪稱淨宗之正信深信,難能可貴,極爲稀有。大多數信衆,有的肯信事而不肯信理,有的信理而不肯信事。執理不信事的人,自以爲高明,埋頭研究經論,不真修實幹,到臨終時,手忙腳亂,業力牽隨舊業輪轉,故反而不如那些雖然對佛理知之甚淺但深信有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一心老實念佛而得以往生者。淨業行人于斯應深加警覺。

  從六信的次第來看,信自是淨業修持的先決前提,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即是人人本具妙明真心的另外一種表述方式,信自爲信他提供支點,深信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實存,順從釋迦本師的教誨與十方諸佛的證誠,信願持名求生淨土。

  信事信理相輔相成,知曉淨宗奧理,能增進對淨土事相的信心,由信事策發念佛修持,亦能增上對淨宗義理的悟解。淨宗之妙在于不必求解,即可下手修持;從事持達到理持,即凡心而佛心;老實念佛,久久自可暗合道妙,巧入無生。

  六信中能信部分,即使是鈍根劣智五逆十惡之流,老實念佛亦能獲得橫超叁界帶業往生的成就;若能六信具足,功德尤顯殊勝,往生品位增高。淨業行人應首先通過信關,信根深植,信力勃發,決定往生。

  叁、于難信法生決定信

  淨宗經典反複申言:淨土往生法門是極難信之法。《無量壽經》雲:“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于此五濁惡世,力行念佛法門,成就往生大事,此屬難事;複于此惡世、輾轉勸導他人共修淨業,同得往生,是謂難中之難,亦謂真報佛恩。

  淨土法門是佛的果覺境界,妙德難思,至圓至頓,唯佛與佛方能究竟了達,九法界衆生憑自力難以究竟信解,比較而言,菩薩聖衆比凡夫衆生更容易信受淨土法門。只是對濁世凡夫衆生演說淨宗橫超頓法,需要反複開顯,重重誨勉。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方能對某些宿世有緣衆生,産生效果,而對其他人來說,亦如對盲人指陳黑白,在五濁惡世說淨土法門,殊爲不易。

  娑婆衆生難信淨宗法門,總由障深慧淺、少善根福德因緣所至。

  娑婆衆生由于業力所感得的根身(五蘊),決定了我們的心量與認知模式或流于狹隘,或陷于迷惑顛倒。生活在叁維空間,便認爲唯有叁維空間存在,四維空間乃至多維空間以爲子虛烏有,生活在線性單向時間流中,便不信時間可以多向運動(現代量子場論認爲時間可以倒流),聞說時空是幻覺,無真實性,更是驚怖,不能接受。總之,娑婆衆生大都是狹隘的經驗論者,認知判斷囿于一隅。就如同一人在夜行中丟失了鑰匙,只在有燈光地方尋找,卻沒有所獲。鑰匙很可能掉在無光的地段,而失者本能地只局限于有光的狹隘處,作徒勞的尋找。在人類科學史上,常識往往成爲評判真理的標准。例如:“地心說”,正是契合人的感官常識而主宰西方思想界達千年之久,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卡魯紮的五度時空說,由于超出人常規思維,在其問世初期,均遭世人誤解冷落。

  世間科學尚且如此,淨宗出世大法,超情離見,難思難議,其對世人的隔膜尤甚。久居濁染的娑婆穢土,便難信存在嚴淨光麗的西方淨土;此土苦樂參半,便難信彼土純一的極樂;此土壽命不過百年,便難信彼土壽命無量;此土辛苦勞碌方得溫飽,便難信彼土衣食宮殿隨念而至……總之,受五蘊羁束的娑婆衆生,乍聞西方淨土依正莊嚴,每以天方夜譚視之,或聞之稍生歡喜心,繼思又覺虛無缥缈,似信非信,猶豫不決,難以生起念佛求生淨土之心。少量衆生得聞淨土法門,歡喜踴躍,衣毛爲起或淚出者,皆是宿世善根深厚所致,應自尊自重,堅固…

《佛法要義淺釋——向現代人介紹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爲什麼要學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