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所緣緣”的認識論意蘊略析▪P2

  ..續本文上一頁也體現了玄奘法師對唯識義理的創造性解釋。過去的因明只是軌式之學,雖然陳那有《集量論》,但是這部論是從因明中推演出量理認識論,後期的法稱對量論有所發展,完成了因明化的認識論。玄奘法師沒有走陳那、法稱的理路,而是以唯識學的四分說原理爲基礎,運用因明工具,而形成了切合內明的佛法認識論。我們知道,唯識思想是超越中觀思想而形成的,于所觀法立叁自性而闡實相,較之中觀二谛尤爲善巧全面。執中觀見之人多破因明,就連現在的印順法師也是如此。然認識到因明與內明的相符相成性者,唯有藏傳佛教的宗喀巴大師和唐代玄奘叁藏法師。玄奘法師自己的撰著不多,但是這些文字也足以表現其思想的博大精深、自成體系。《八識規矩頌》可以看作是玄奘法師的心體結構及功能思想觀,《叁類境偈》可看作是玄奘法師于所觀境的對象觀,《真唯識量》可以看作是玄奘法師唯識認識論的核心觀念,同時也可以看作是因明軌式與唯識原理有機結合的典範。玄奘法師的論著都與“所緣緣”密切相關,原因是不把所緣緣問題徹底解決,就無法揭示認識原理。對認識原理的茫然也就自然無法構成自我澄明的方法論。所以玄奘法師對所緣緣問題的關切是合乎正理認識原則的。因明學爲何物?因明乃是理由推演論證之學術,《因明入正理論疏》雲:“因明論者源爲佛說,文廣義散,備在衆經”,可見佛陀說法,如理成量,不違因明法式。陳那在《因明正理門論》開首就說:“爲欲簡持能立能破義中真實,故造斯論”,可見因明家把因明當成求證真實的法門。因明的真實不是法的如理本性,而是法的如量儀軌。關于法的如理本性之學,則是內明追求之道,唯識學是內明的極唱。唯識與因明的結合是理應如此,無形式則內涵無法表現,無內涵則形式空虛,形式與內涵應是統一的。玄奘法師統一二者是理所當然、勢所必至的。何謂唯識?唯識者境不離識也。不離識之境爲識之相分,親所緣緣也。唯識有辨別識與了別識之不同,在認識論上,唯識學是唯了別識學,在唯了別識學中確實不涉及外境,唯緣內所變境,故此名爲唯識。玄奘法師把唯識的義理用因明方式來诠釋,這正好切合人們的邏輯思維。我們如果從世間邏輯學角度看,玄奘法師的思想也會有極大的啓發作用,因明與唯識就是以主體思維活動爲研究對象。我們如能理解這一點,那麼基本上就掌握了何謂因明唯識的定義了。

  六、唯識學的現實意義。唯識學是觀心實證之學,起源于瑜伽唯識觀,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自我體悟的技術。在以往的唯識家那裏,或偏重于實證,忽略了理論總結,成了一個禅者;或偏重于思辯,無實證功夫,成了一個量理專家。其實二者是不能分開的,實是一體的兩面。由于心識本身就具有盡性智與如性智,二智都應開發。偏于量理,終不得實在;然偏于實證(僅指直覺而言),也不得所以然。從佛法普度衆生的社會現實性意義上講,我們尚需多聞熏習,以成就法住智(量理學問)爲始,以證得涅槃智爲終。若無正理法要,無以示人悟人。佛陀一生皆依所證真實之量理對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現在學習唯識者,應該回歸到原始佛陀的教誡本義上去。今日之世界是高科技的信息時代,知識顯得尤爲重要。唯識學對人類理性的反省有極深的智慧,研究開發唯識學寶藏實在是當今佛子的一項重要工作。過去的唯識家重教的多,而隨理引申發揮者少。這實際上對唯識學妙谛的闡揚是有消極性的。佛法真理是如實的客觀存在,它是不怕人們來研究檢驗的。科學的精神就是實證精神,其實唯識學也是以這種實證精神爲特色的。科學的真正難題不是外在宇宙,而是內在的人類心靈。恰巧唯識學正是以揭示人的心靈本性爲主旨的法門,它可以彌補科學之不足。人不單單是自然人,還是社會人,更應是理想人和超越人,唯識學是成就理想人、超越人的妙道。然而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今日之學唯識者,應著眼于唯識學的現實意義,對人的心智潛能的開發起積極作用。現實是我們切入理想的基石,從現實出發,才能超越自我,實現理想人(佛)的目標。現實性的人在心識上主要表現出有高度的自我反思意識。這種反思意識,就是了別功能,實際上就是人的認知過程。人類意識直接面對的是意識自我,並不是意識之外的對象世界。識雖然可以通過根受而使外境信息(種子)轉化爲內種子(概念),但識所親知的應是法塵(以人爲主體的圖像世界),這就決定了唯識學心識轉依路徑的合理性。人類認識的直接對象是什麼?這確實是認識論最重要的問題。世間學理恒執心外爲所緣境,不知自心所緣實是心之所變自相分而已。由于不能如實面對所緣境之真實性,所以世間學理常生倒見,迷于凡塵。唯識學依佛陀所開心地法門,深入觀照,精心總結,最終完成具有現實性、可操作性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唯識學的現實意義,可以體現在對當今世界社會文化的影響,尤其對哲學、心理學、倫理學、思維科學乃至自然科學的認知方法論都會有巨大的啓迪作用。再者,佛法是生命的解脫大道,對于一個虔誠的信仰者而言,佛法真理不但是仰望的目標,同時也是實踐的方法。要成就目的,首先要了解我的本性是什麼?我的對象是什麼?我的目的是什麼?我的道路是什麼?我的方法是什麼?我實踐過程的原理是什麼?不然我們的行爲就是無理由的造作。唯識學的意義就是將這些問題統統給予了解釋,並且指明生命的解脫道。我認爲唯識學興則真佛法興,唯識學晦則真佛法晦,因爲唯識學代表大乘佛法的真精神,是佛法的慧命所在,堪稱爲佛教的正法眼藏。這就是我的唯識學現實意義觀。

  法音 1999年第2期(總第174期)第19頁

  

  

  

《“所緣緣”的認識論意蘊略析》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