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宗之特色

  淨土宗之特色

  ──本願稱名,凡夫入報;平生業成,現生不退。

  前 言

   所謂「特色」,即事物特有的本質屬性。淨土宗之特色,即是淨土宗特有之教義判釋,爲不共聖道諸宗,超勝余佛淨土,而能純粹徹底彰顯「彌陀救度」之法門者。

   其理論根據即是彌陀四十八願中之「第十八願」,名爲「念佛往生願」;此願爲願中之王,根本之願,以總爲別,獨稱「本願」。

   一切善惡凡夫,只要稱名念佛,自然乘佛本願;現生永被彌陀光明攝取不舍,命終直入彌陀報土速證佛果。故得平生業成,現生不退;已非娑婆凡夫,已是極樂聖衆。

   不假萬行回向,橫超品位階級;勝易圓頓,不可思議;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

   具體言之,開爲四句:「本願稱名,凡夫入報;平生業成,現生不退」。

   本宗之「傳承」,完全依據淨土宗之大成者──唐朝高僧善導大師。

   「本願稱名」之義,善導大師《觀經疏》結論言:

  望佛本願,意在衆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凡夫入報」之義,善導大師《觀經疏》以問答釋言:

  問曰:彼佛及土,既言報者,報法高妙,小聖難階;垢障凡夫,雲何得入?

  答曰:若論衆生垢障,實難欣趣;正由托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

   謹恭錄「經文」、「祖釋」爲證,並各附「補充說明」于後。

  一、本願稱名(十五則)

  經文

  1.《大經》「本願文」(第十八願)(《大經》第二五頁):

  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祖釋

  2.善導大師《觀經疏》「本願釋」之文(《善導大師全集》第五一頁):

  若我得佛,十方衆生,稱我名號,願生我國,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3.善導大師《觀念法門》「本願釋」之文(《善導大師全集》第叁五四頁):

  若我成佛,十方衆生,願生我國,稱我名字,下至十聲;乘我願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4.善導大師《往生禮贊》「本願釋」之文(《善導大師全集》第五叁九頁):

  若我成佛,十方衆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衆生稱念,必得往生。

  經文

  5.《大經》「本願偈」(《大經》第六四頁):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6.《觀經》「本願稱名」之文(《淨土叁經讀本》第一六七頁):

  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7.《觀經》「付囑稱名」之文(《淨土叁經讀本》第一七○頁):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8.《小經》「本願稱名」之文(《淨土叁經讀本》第一七八頁):

  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

  祖 釋

  9.龍樹菩薩《易行品》「本願稱名」之文(《易行品要義》第一叁頁):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是故常應憶念。

  10.天親菩薩《往生論》「本願偈」(《往生論注要義》第七頁):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11.善導大師《觀經疏》「本願稱名」之文(《善導大師全集》第叁一七頁):

  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

  望佛本願,意在衆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12.善導大師《往生禮贊》「本願稱名」之偈(《善導大師全集》第五二九頁):

  唯有念佛蒙光攝,當知本願最爲強;

  六方如來舒舌證,專稱名號至西方。

  13.善導大師《往生禮贊》「本願稱名」之文(《善導大師全集》第五叁八頁):

  得聞彌陀本願名號,一心稱念,求願往生。

  14.法照大師《五會贊》「本願稱名」之偈:

  彌陀本願特超殊,慈悲方便引凡愚;

  一切衆生皆度脫,稱名即得罪消除。

  15.法然上人《選擇集》「本願稱名」之文:

  彌陀如來爲普攝于一切,不以諸行爲往生本願,唯以稱名念佛一行爲其本願也。(《法然上人全集》第叁○頁)

  本願意唯在衆生,專稱彌陀名,而本願中更無余行。(《法然上人全集》第叁六頁)

  稱名念佛是彼佛本願行也,故修之者,乘彼佛願,必得往生也。(《法然上人全集》第一五頁)

  稱名必得生,依佛本願故。(《法然上人全集》第一一二頁)

  二、凡夫入報(七一則)

  祖釋

  1.善導大師《觀經疏》「凡夫入報」之文(《善導大師全集》第五五頁):

  問曰:彼佛及土,既言報者,報法高妙,小聖難階;垢障凡夫,雲何得入?

  答曰:若論衆生垢障,實難欣趣;正由托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

  經 文

  2.《大經》「必至滅度」之文(《大經》第二四頁):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3.《無量壽如來會》「證大涅槃」之文(《大經》第一二四頁):

  設我成佛,國中有情,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者,不取菩提。

  4.《大經》「住正定聚」之文(《大經》第五七頁):

  其有衆生,生彼國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

  所以者何?彼佛國中,無諸邪聚,及不定聚。

  5.《無量壽如來會》「到涅槃處」之文(《大經》第一二四頁):

  彼國衆生,若當生者,皆悉究竟無上菩提,到涅槃處;

  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6.《大經》「受樂無染」之文(《大經》第二九頁):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7.《大經》「相好如佛」之文(《大經》第二五頁):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叁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8.《大經》「一生補處」之文(《大經》第六六頁):

  彼國菩薩,皆當究竟,一生補處。

  除其本願,爲衆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普欲度脫,一切衆生。

  9.《大經》「次如彌勒」之文(《大經》第一○九頁):

  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次如彌勒者也。

  10.《大阿彌陀經》「次如彌勒」之文(《大經》第一二叁頁):

  前後供養,無央數諸佛,以次如彌勒,皆當作佛。

  11.《大阿彌陀經》「相好如佛」之文(《大經》第一二叁頁):

  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皆令如佛。

  12.《大阿彌陀經》「說法如佛」之文(《大經》第一二叁頁):

  說經行道皆如佛。

  13.《莊嚴經》「惡機成佛」之文(《大經》第一二一頁):

  叁惡道中,地獄餓鬼畜牲,皆生我剎,受我法化,不久悉成佛;一切皆得身真金色。

  14.《莊嚴經》「證同彌陀」之文(《大經》第一二二頁):

  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衆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亦以大慈悲,利益諸群生。

  15.《大經》「升道無極」之文(《大經》第七五頁):

  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橫截五惡道,惡道自然閉。

  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

  16.《平等覺經》「往生報土」之文(《大經》第一二叁頁):

  速疾超便可到,安樂國之世界,

  至無量光明土,供養于無數佛。

  17.《無量壽經》「最尊第一」之文(《大經》第叁九頁):

  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18.《大阿彌陀經》「諸佛不及」之文(《大經》第叁九頁):

  阿彌陀佛光明,最尊、第一、無比,諸佛光明,皆所不及也。

  19.《大阿彌陀經》「諸佛之王」之文(《大經》第一二六頁):

  阿彌陀佛,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

  20.《大經》「國如涅槃」之文(《大經》第一九頁):

  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其衆奇妙,道場超絕,國如泥洹,而無等雙。

  我當愍哀,度脫一切,十方來生,心悅清淨,已到我國,快樂安穩。

  21.《大經經》「超踰十方」之文(《大經》第叁七頁):

  其佛國土,清淨莊嚴,超踰十方,一切世界。

  22.《大經》「依正涅槃」之文(《大經》第五二頁):

  彼佛國土,清淨安穩,微妙快樂,次于無爲,泥洹之道。

  其諸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鹹同一類,形無異狀;

  但因順余方,故有天人之名。

  顔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

  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23.《無量壽如來會》「無差別相」之文:

  極樂國土,所有衆生,無差別相;順余方俗,有人天名。

  24.《大阿彌陀經》「同證涅槃」之文:

  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諸生阿彌陀佛國者,皆于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便自然長大。亦無乳養之者,皆食自然之飲食。

  其身體亦非世間人之身體,亦非天上人之身體;皆積衆善之德,悉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甚姝好無比。

  25.《涅槃經》「虛無即是如來」之文:

  真解脫者即是虛無,虛無之身者即是如來。

  26.《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清淨報土」之文:

  汝當生處,是阿彌陀佛清淨報土,蓮華化生,常見諸佛,證諸法忍,壽命無量百千劫數,直至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複退轉,我常佑護。

  祖釋

  27.天親菩薩《往生論》「妙境界相」之文(《往生論注要義》第一二頁):

  彼無量壽佛,國土莊嚴,第一義谛,妙境界相 。

  28.天親菩薩《往生論》「不虛作住持」之文(《往生論注要義》第一叁頁):

  何者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偈言「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故。

  即見彼佛,未證淨心菩薩,畢竟得證平等法身;與淨心…

《淨土宗之特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