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具佛性仍需修
有的人想,法師說的我明白了,原來我們都是佛,對不對?(不對)有佛的基礎。
就好像佛也有一幢別墅,他發現了,然後也發現了原來所有衆生每個都有一幢大別墅。但是佛的別墅跟我們的別墅有什麼不一樣,知道嗎?佛的別墅內外都裝修得很漂亮很漂亮,極致。我們的別墅內外都被我們糟蹋到極致,實在佛都看不下去啊!
像《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這叁個字就是你的別墅。但是佛有了這個大方廣的別墅的時候,怎麼樣?他覺悟,他念念在這個上面,然後六度萬行,積聚資糧去莊嚴它,叫華嚴。
佛的大方廣是華嚴,我們有沒有大方廣?我們個個都有大方廣,但是裏面不忍心看,太髒了。所以普賢菩薩告訴我們,若是業有體相的話,虛空都不能容納。我們的大方廣裏面都是惡業啊,不忏悔不修,行嗎?
雖然有,並不是說不要修,不要修的話那就自我矛盾,不要修那大家爲什麼不是佛?佛是福慧莊嚴已經圓滿了,我們還是夢人顛倒妄想。福也不知道在哪?慧也不知道在哪?也不知道在哪放著,然後就稀裏糊塗造了那麼多的業,還放在大方廣的別墅裏面。這個是很可惜的,所以要知道我們有一個最尊貴的東西。
體認大方廣之尊貴
現在我們人都迷失在哪裏呢?不知道自己有個大方廣最尊貴的佛性,然後外求,求雞毛蒜皮的,舍本逐末。一百個人求,一百個人不一定都求得到。
世界上百分之百的人都想發財,我看小沈陽的視頻,他說:“我剛開過光,我現在可靈了,說話可准了,我現在祝願你們鼓掌的人十年發財!”大家拼命鼓掌,小沈陽聽著開心死了。然後“二十年、二十年”,又拼命鼓掌。然後“叁十年、叁十年發財”,拼命鼓掌。“四十年、四十年發財”,還鼓掌。小沈陽又說一輩子發財,下面更鼓掌,然後小沈陽說今天財迷來不少。
我們在座不管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財富擁有多,不反對吧,是不是?但是大家都想發財,有幾個發財的?你會發財嗎?
比如說你前世福報大,家裏面祖上積德,你發財了,現在跟比爾蓋茨一樣了,你又怎麼樣?結果你把你的佛性丟掉了。
現在跟你換,給你做世界首富,但是剝奪你佛性的資格,哪個重要?那反過來說,我們爲那個撈也撈不到的東西,把佛性給丟掉了,那不更吃虧了!
也有的人想,我聽到有的小夥子說,我看還是錢重要。像這兩年提倡慈善,然後慈善界就說了,也是小沈陽春節聯歡晚會上講的那句話:人最大的痛苦啊,是人死了,錢沒花完。這個是慈善界裏的一句話,這段子是趙本山寫的,趙本山又補了一句話:人最大的痛苦,是人活著,錢沒了。
這裏面你想好了,我們錢還不一定如比爾蓋茨呢,如果我們錢也沒掙著,佛性也被耽誤掉了,你說是不是得不償失啊!縱使得也不償失,更何況還不一定得的到。
之所以大家要有一個這樣的體認,你有什麼東西是天底下最尊貴的,這要有個體認的。
也有的年輕人想錢想得頭都暈掉了,“錢重要,如果給我兩百萬,讓我少活二十年我也願意。”我也聽到有人這樣表態哦。我們在座有沒有這樣的?給你兩百萬,少活二十年?沒有。說明這個二十年的價值比兩百萬貴。
其實生命的存在與否,本身生命是無常的,佛性是不生不滅的,如果你覺悟到佛性的話,它比你的生命還要尊貴,這句大家要知道。
我們讀小學的時候,就讀“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兩者皆可抛。”當時讀的時候還奇怪呢?生命是很尊貴嗎?小時候讀“愛情價更高”還不理解,後面一句更不理解,“若爲自由故,兩者皆可抛。”自由比生命還尊貴嗎?生命都沒有了,哪裏還有自由啊?那時候這樣想想。現在想想,爲了自由,甯願舍棄生命也是值得的。那反過來說,爲了佛性,恢複你的佛性,這才是究竟了義的自由。所以我們上午放生的時候講,“一清淨一切清淨,一自在一切自在,一究竟一切究竟。”
所以學佛的人啊,真的有點味道了,才知道感恩啊感恩!超過父母的恩啊!父母給了我肉身,叁寶給了我法身慧命,拯救了我的法身慧命。法身慧命一旦蘇醒,一勞永逸。
讓本能服從理智
肉體的生命啊,牛腹馬胎,無量劫來多少的父母,所以我們爲什麼吃素也是出于這種概念。因爲所有你有緣的衆生,都無量劫做過我們的父母。
這個可以用數學推出來,我們輪回到現在有多少劫了?有多少年?能算出來嗎?無量劫啊!無量劫裏有多少父母?能算得出來嗎?還是無量啊!你用數學來算好了,無量的時間裏,無量的輪回當中,你有多少父母?父母也是無量的。
無量的父母當中,現在我們眼睛看得到的是有量的。所有有量的,人也好、狗也好、雞也好,乃至一只螞蟻、一只蚊子也好,所有的這些是不是有量的?這個有量的衆生,在無量的輪回當中都曾經是我們無量的父母。
按這個比例來說,連一只蚊子、一只螞蟻,百分之百都做過你的父母親,這個用數學公式可以推出來的。這個時候你吃它們的肉,是不是吃你自己父母的肉啊?它們現在落魄了,它們現在業障重,沒有一個人的福報,得不到人身,然後在叁惡道裏。你還欺負它,不知道拉它一把,不看在以前是爸爸媽媽的份上拉它一把,還拿過來頭上毛摘了,一刀下去放血。
所以說爲什麼要克己複禮呢?孔夫子說克己複禮,“己”是本能啊,我要吃肉,這是本能。“禮”是什麼啊?是理智,我們這個“己”要服從理智,一個有理智的生命。
所以爲什麼儒教和佛教能夠接軌?能夠成爲佛教的基礎?因爲方向上是一致的。佛是什麼?佛就是智慧和理智,佛是真理的人格化。
皈依佛歸依法,這個法就是真理啊!我們往往不願意以法這個真理來軌則自己,我們就是任性,跟著這個“我”,主觀的,以自我爲中心的,這樣來取向。這個本身就是不客觀的,而且是造業的,身口意都是造業的。
所以學佛法,佛法不僅僅在廟堂裏,寺院裏面,師父這邊確確實實掌握著佛法,但是佛法的因——佛性,在每個人身上。正因爲這個最主要的因在你們身上,所以你們才要到廟裏來,到師父這裏來聽,因爲這是對你自己的尊重。
就好像你買了一臺手機,你自然就會去看說明書,你看不懂會問營業員這到底怎麼用。你肯定不會這樣想:我爲什麼問他,我問他不是幫他使手機。肯定不會這樣想,我問他是爲了我方便使用我的手機。
阿育王寺的佛舍利你們去拜過吧,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留心啊,進藏經樓門的時候,上面有一個電腦打出來的紙條,白的紙條上面寫了幾個什麼字?有沒有留意的?進門的時候光顧著奪門而入了。進門的時候要肅靜啊,整肅身心。它就是關于這段話,叫大家要整肅身心。它有一個比喻,說一個宋朝的碗就已經價值連城了,更何況是兩千多年前的碗呢!更何況這是佛門聖物呢!
現在聖教衰落,衆生的天窗漸漸要關掉了啊,衆生在輪回的路上再也看不到光明啊!再往以後,出路都沒有啦,多可惜啊!有佛法在,這扇解脫的天窗還在。但是現在漸漸關、漸漸關,越來越小……誰關的?不是佛關的,是我們自己的業障啊!
佛陀舍利似明鏡
阿育王舍利我們去看了,請問大家看到的是什麼顔色?看到黑色的舉手。還有些沒有看到的,怎麼看也看不到。大多數人看到的是黑色的,還算不錯,也證明業障重,但是還看到了,沒看到業障更重。
這沒什麼,知道自己業障重就有救。業障重還不知道,還覺得自己不錯,那糟糕了,沒救了。慚愧忏悔這是人的美德,這都是可以修行的,這都算修行人,知道業障不要緊,好好忏悔。
我師父跟我講,師父去看,一次一次都不一樣的。我師父的師父以前去看的時候,看到一個金棺從上面下來,釋迦佛涅槃相在裏面。我師父去看,那時候看一次不一樣,看一次不一樣。後來看到手指那麼大,白色的,有時候看到佛陀說法相在裏面,這都是很少見的。
像我們淨土的祖師省庵大師,專門到這裏討舍利單,討舍利單就是要拜十幾萬拜。省庵大師拜了不止一個單啊,跪在佛面前頭點燈,肩膀上點燈。我師父都點過啊,現在普陀山還有位老師父,在楊枝庵的一位老師父他點過天燈。其他更多的身上、肩上點,佛面前忏罪啊!
《楞嚴經》裏說,若能燃身乃至一小指在佛面前,滅罪無量。所以祖師們都知道,一看是黑色的,哦,我業障重啊,就這樣子忏悔。拜,十幾萬一單,要拜好多個單,然後佛前燃燈。省庵大師就在這邊寫了《勸發菩提心文》。
這個舍利殿啊,一千七百多年下來,曆代祖師都是在這邊。那個時候我陪著我師父去,晚上在那裏拜,磕頭,一直磕。磕到十點的時候,有一點點境界,趕快再看,哇,不錯不錯,看到那個舍利一放紅光,我整個身體像火燒起來一樣,“嘩”出汗。那邊紅,好像我整個身體就紅起來了似的。
自己有功德,它就會現功德,你沒功德,它就會怎麼樣?佛陀的這個就像鏡子一樣啊!法爾如是啊!如來如來,佛的十號裏面,“善逝.世間解.如來……”都是法爾如是的。
所以好就好在這世間既然有個可以檢驗我們是有罪過,還是有功德的,那就好好修吧!有的人就專門到那裏去拜,去看舍利,看自己有沒有進步。修行要循序漸進,要知道我們自己有方向,然後向著那個方向努力,精進。
有一次文殊菩薩問佛陀,替我們衆生問,世間修行人如何即得成佛,快速地成佛?世尊告訴他:第一深信自己有佛性,我有成佛的資格。第二虔誠地追隨善知識。第叁精進地修持。具足叁點,迅速成佛。
告訴你們了哦,文殊菩薩問佛陀的,我今天轉述供養你們大家,把這個記住,回去好好照鏡子,法是鏡子一樣,自己能用起來是最好的,我就給你們磕頭了。
《破無明方便示佛性》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