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P8

  ..續本文上一頁這樣“南無阿彌陀佛”的贊美,說“哎呀,十方諸佛啊!阿彌陀佛啊!”因爲什麼?他們只要成佛了,這種廣大的心就會發出這樣美妙的贊歎,真實不虛,這是成佛的一個標志一樣的。那我們佛佛相念。那我們作爲一個凡夫衆生念佛,就等于站在佛的位置上了,因爲佛成佛的時候都要念南無阿彌陀佛了。我們是凡夫,沒有成佛之前,我們就南無阿彌陀佛了,那不跟佛一樣了嗎?不要害怕。她這個願望呢特別強烈地推薦我們念佛,所以凡夫念佛跟十方諸佛念佛,同念阿彌陀佛!這太厲害了,對不對?太有意思了!很感動。

  第十七願特別重要,就是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直接稱我名者不取正覺,因爲十方諸佛一定會稱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名,那我們作爲一個凡夫衆生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名就與十方諸佛相應,與十方諸佛成就的佛相應,那這一句名號的功德到底有多麼不可思議呢?實際這十七願在這個四十八願中是特別重要的一個願望,就是鼓勵衆生念佛,與佛同念。(04:05:24)

  

  (第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個願呢古來以久就是最具爭議、最具爭議的一個願望。所謂爭議的焦點就在“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個詞上了,要是能把這個問題解決好了,對“阿彌陀佛以無盡大悲矜哀叁界欲惠以衆生真實之利”就有個了解,“順性功德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就有個了解,他的特定——他觀察了二百一十億佛土思維思維思維,思維出來了一個什麼東西呢?也就在這一願上了,那很多願跟其他佛的願不見得有差別,但唯有這十八願可能有點差別的。幹什麼呢?

  阿彌陀佛在因地觀察了二百一十億個諸佛刹土的莊嚴、清淨、諸佛度生的善巧,五劫的思維他能思維出一個最好的方法——名號度衆生。“設我成佛道,名聲超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我于無量劫,不爲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我建超世志,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正覺。”他發這個願幹什麼呢?最主要的來闡述一個我們平時用普通的方法不能消除、不能超越、不能逾越的障礙——五逆謗法。你看我們一般的人念到照十方國無所障礙,這十方國裏面有沒有這個五逆謗法的有情呢?(衆答:有)啊,可能是我們推導出來的啊,就是邏輯推導,挺能滿足自己的心願,對不對?對,阿彌陀佛的照無量無窮世界,這世界一定也有五逆謗法的衆生所墮落、所沈溺的世間,可能這才是無礙光、無對光、焰王光、智慧光、不思議光。

  因爲他五劫的思維、二百一十億佛土的參照所攝的衆生就是一切衆生。OK!那麼一切衆生往往我們有所許、有所不許,好比說凡夫認爲善人、同類人可以成佛的,惡人、罪惡人不能成佛的;聲聞感覺持戒人、精進人能成佛的,能成就的,那犯戒人、過失人不能成佛的;菩薩認爲種種有情都可以成就菩提的,但有一點——你謗法、舍法是絕對不饒你的,因爲謗法無緣哪!(旁邊人說:沒有緣?)對啊,你怎麼度脫呢?但是呢終教來說、圓教來說,無所不攝,本然如是,性德如是,無一散壞,極惡之有情不可散壞于性德,極善之有情不可以增長性德,要不然不能稱爲性了,所以以性德普耀十方,是彌陀誓願啊!

  平等回施!所以這個願的前提呢就是這個東西,就是哎呀,這些大菩薩都不許了,佛敢不敢許呢?所以“無盡大悲矜哀叁界”,這一般的這一段文字呢,大家都把這個文字當成遮蔽,就是雖然照十方國無所障礙,但是有一類有情還是不能往生,結果人呢總是感覺:“哎呀,我還有謗法罪,我以前還有過什麼惡事,可能跟這個挂鈎,完了。”他就放棄了,這一放棄,曠劫沈淪沒有出離機會了,你說我們是讓他往生呢?還是不讓他往生呢?所以依佛性德、依佛修德、圓滿報德來看,來審視彌陀的無盡大悲,以徹底的大悲心來利益一切衆生,那麼這個願我們就可以來方便看看了。

  過去的祖師也害怕碰撞這些人,他就設立了一個委婉的方法,我們看看怎麼委婉的。因爲大家都說五逆謗法不能往生,但是這些菩薩感覺到這個說法呢就會遮蔽一些人,那跟這個“無盡大悲”不相吻合,跟“照十方國無所障礙”設了個缺口,他們就做了個委婉的說法,這委婉的說法呢,尤其是善導大師就比較委婉。

  說到第十八願說:“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實際他的關鍵的內容是什麼呢?“願生我國,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那“乃至十念”是個假設,這裏面一個最突出的一個說法呢,是“至心信樂”這四個字,至心好要,至心信樂,因信而生的樂,因至心而達到的究竟安樂、安穩、抉擇,這是最重要的。至心信樂是十八願的一個點——一個要命的地方。若有至心信樂,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若有至心信樂,願生彼國,五逆謗法,亦不違願。因至心信樂故,因至心信樂性德故,因至心相信阿彌陀佛圓滿無礙故,五逆謗法過去之業一時散壞,這是我們加減法的推導啊。

  那麼善導大師怎麼講的呢?善導大師講到這一願說:“若有衆生十念、一念,存念彼國,必得往生。五逆謗法未犯者——遮護其人,不令誹謗;已謗者——慈悲攝受,還令其歸。”這說得很委婉,對吧?什麼叫委婉呢?就是你沒有五逆謗法的人遮護你說:“你可不要謗法,你不要做五逆的罪,你要做五逆的罪可危險啰!啥危險呢?不能往生!”但有的人說:“哎呀,我已經五逆謗法了。”——設令、還令往生,幹什麼呢?以令徹底的悲心成爲事實,依無礙光成爲事實,依阿彌陀佛的圓滿報德成爲事實。要不然呢就是我們的凡夫心就亂測佛智,就遮護佛光了,我們把佛光遮了一塊。所以善導大師呢,後人稱他爲阿彌陀佛應化世間嘛,就他說到這個關鍵口上了,他就說:“此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有二法所用啊,一者未犯此罪者,那就是未五逆謗法者遮護令其不犯,已犯者慈悲攝護令其還歸。”“還歸”就是令其往生、不設障礙。

  所以稱爲“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個“唯”呢就一分爲二了。要我從心念上理解,從感情上理解,我認爲呢阿彌陀佛說這個——因爲阿彌陀佛圓滿順性究竟平等的回施,一切是無礙的,能令一切衆生生起至心喜悅,乃至五逆謗法之人亦令其至心喜悅,往生無礙。這要是依我的心呢,我就這麼感覺才痛快,過去的人說離經一字即爲謗佛,我不敢謗佛,但我感覺到挺安慰我這樣的人。就是依佛順性功德、修德圓滿功德、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的功德,攝化十方,鹹令至心信樂,願生彼國,乃至五逆謗法者。——我認爲這樣才好,就是,因爲到任何教法中一說五逆謗法全部遮攔了,那阿彌陀佛照十方國無所障礙,以徹底的悲心悲憫十方有情,不舍一切衆生是阿彌陀佛的重誓啊!全部在這一個,在這個地方表達出來,“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是他的重誓,“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什麼呢?是十方國土衆生。

  一說到包括五逆謗法(都能往生),就有人說你不是慫恿別人五逆謗法嗎?所以善導大師就善于攝化人就說:“未謗法者、未五逆者遮護不令其誹謗;犯五逆過失,若已謗者設令還歸。”可以歸的,這是誠實言。已謗者已經是過去時了,阿彌陀佛以現在光明現下攝化,令其度脫,這有什麼呢?已做之業于阿彌陀佛的大光普照,何黑暗不能消除呢?這是真實願望。他遮護衆生不要犯五逆重罪,這對現世不是個保護嗎?這呢人能接受的,就是你現在不要犯。

  (居士:過去已經過去。)過去你咋辦?像爹媽我們沒法擇取一樣,你咋辦?對不對?那已經成爲事實,但我已經遇到這樣無礙法則了,現在我就無礙了,因爲究竟無礙故,號爲阿彌陀佛。所以我感到這一願呢,善導大師的解釋呢最爲善巧圓滿,我的解法是感覺有點······我感到痛快舒心,因爲我感覺到解我心懷,也可能我是個壞人,我也怕我自己逃跑了的。我感覺阿彌陀佛說:“我成佛時,十方衆生皆以至心信樂而生我國。”何以故呢?你所有需求我都能滿足,乃至過去做重大過失者。我感覺這樣比較舒心。

  因爲看到很多人經常做很多不可思議的過失,反正我真是要是冷靜地看很多人,五逆重罪是經常犯的,謗佛謗法、誹謗父母、誹謗師長、誹謗教言,太隨便了,隨隨便便就出來一大串了,他根本不知不覺。要是這一類衆生不允許他往生,我都心痛了,太多了!你看現在五逆不孝的人簡直是太多了。我感覺到在五濁惡世,惡世之針對啊!惡世惡人多啊!惡世你說大家都是善人,我感覺到說,這個時代都善?你念佛的才是善人呢!你不念佛只能說惡世惡人,我們不念佛我們不是······?我們不順性觀察自己的本性是善,我們真能善嗎?我看不到。就算我們這一生的帳,我們要算一算,很難說!

  我們要心無對待,哪個生哪個不生呢?順性觀察,哪個生哪個不生呢?本來無生,哪個生哪個不生啊?所以五逆謗法不過是衆生乃至說賢聖所忌諱,但是呢現在忌諱而不可以抑製,大家都在做了,你知道嗎?現在不孝敬父母的多不多?誹謗師長的多不多?诋毀教言的多不多?不多嗎?(旁邊人說:不知不覺中就犯了。)太多了!你要抓一把一把地抓。但是我們從心底裏安慰,佛以無礙光普照十方鹹令往生。

  

  問:師父,誹謗師長怎麼算誹謗?

  答:他一般的人不能,你這個師啊······過去的古人把這個師呢講得很簡單,“惡者,善之資;善者,惡之師。”就是他令你向善了,他給你有增上利益了,那怕一字一句這都是師長,你知道嗎?實際我們人類之間你說你不尊重哪一個你可能都犯過失,你知道嗎?我說的是實話,對不對?我們之間交流你沒有增我的善嗎

  我沒有增你的善嗎?這是胡扯的,根本不可能的,你知道不知道?“惡者善之資,善者惡之師”,過去對“師資”的一個評價。就是哪個人不是我的師長?說吧!(旁邊的人:叁人行必有我師?)我不…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當善思維善觀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