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行辯經的幻景。請你在那裏修殿聞說諸法,必于佛業大爲有益。” 俄·勒貝喜饒回禀:“那麼暫時請保密,”故得名爲桑浦寺。不久由持寶鼬攜帶用具至此,又名奈托寺。阿底峽圓寂後,俄·勒貝喜饒于藏曆第一饒迥之水牛年(公元1073年)正式建成桑浦奈托寺,開展教誡叁藏的講授、聞習,積聚了五百多名持藏僧團。
(一) 譯師俄·洛旦喜饒廣興因明之風
譯師俄·洛旦喜饒于藏曆第一饒迥之土豬年(公年1059年)誕生,俄是姓氏。他是俄·勒貝喜饒四個弟弟中的叁弟曲加之子。因幼時家庭很群,17歲時聞知伯父俄·勒貝喜饒之名而離家出走。穿一破舊單面衣服,只系一圈馬蘭草腰帶。向水磨師討要些許炒青稞裝于壞內上路。夜未敢驚動伯父,寢于馬棚。于是,伯父夢見馬棚裏有一金色獅子。次日打問,曉得是侄兒,就叫到身邊,要他磕頭致禮。磕頭時腰帶斷開,炒青稞撒于一地,伯父說此爲必成大業之兆。爲究其智力,盛滿一碗酸奶並放炒面使其高高捧起後給他吃。他將木碗放在前面,由一領取一根粗針劃過邊緣,吃去粘在針上的點滴酸奶,過不多久下沈了許多。之後從腰間拿出一肋骨作筷子,覺拌而吃,連一滴也沒有漏出,讓人驚訝不已。在伯父座前受戒出家,取名洛旦喜饒。她反問:“俄·洛旦和喜饒同爲智慧之意,何必重疊?”伯父答:“那就叫洛旦桑波吧!”後在許多著作的後記寫成“洛旦桑波”字樣。因原本熟悉讀寫,伯父給他一箭長的長卷《因明略義》一書,命他當日去對面林中背誦此經。晚上回來說:字之媽媽們已捉(默記),若要捉字之幼子明日再去。伯父曰:“我不配做你的上師。”次年予以教誨並創造條件,派他去印度深造。尊伯父之命,他途經阿裏前往印度。途中與到印度學經的譯師贊咯沃且、瓊潑曲宗、熱譯師、年譯師等爲伴。在印度中部和克什米爾等地,置性命于不顧,尋找並拜師班智達薩佤劄那、本查松巴、把熱黑哈、嘛哈雜納、瑟瑪帝格德、阿底拉亞、瓦冉劄日其、具善王等多名。從本查松巴聞習佛經時酷署難熬、身患劣病,仍在經院挖一容納下身的地洞聽經。因于一切佛法一聽即通,同伴嫉妒而請求上師用其它語種講授,又悉通了其它語言,卓米巴嘿如迦前來說:“請騎我虎背,領你去淨土。”(譯師)面向藏區並指著說,“只有等到那鳥雲地下(藏區)弘揚佛法如日中天普照光芒時,我才跟你去淨土!”期間用盡資糧,派信使到克什米爾乞金前往阿裏,旺底奇來許多金子。在印度中部和克什米爾學經的17年裏,他對顯宗、密宗、聲明學、因明學等勤學苦修並精通諸學。35歲返回西藏。先于伯父後于凱普巴處聽迦當教言。從印度語把因明學、般若等十萬余種經典翻譯成藏文,並且所譯准確順達,卓隆瓦因此說:“傳譯正法筆生華,佛說論說諸卷帙,一十叁萬七千余,所譯經典無以計。”
藏族譯師中他屬譯經最多、譯文極善者。但他卻毫無驕慢自傲之態,說:“我和如日月一樣的先輩譯師相比,只不過是一顆小小的行星罷了。”無論翻閱什麼書籍,甚至對標點也做校訂。在拉薩、桑耶、尼格納、涅唐崗、藏江喀等地將經時,因善于講授,每次講經都有多則萬余名,少則不下上千的人前來聽經。故說“依次善識比丘等,二萬再加叁千人,……”旁聽講經的弟子中,講授莊嚴論和勝法者五十五名,講《量抉擇論》者二百八,授佛記別者千八百名,共聚集聽經者(聽後講授者)二千一百叁十余名,廣泛講授了《量抉擇論、》《慈氏無論》、《中觀論》等。他在經院中先後培養了衆多弟子,其中主要的香策邦·確吉喇嘛、卓隆瓦·洛智迥乃、瓊·仁欽紮、卓·喜饒貝等四人,稱爲傑出四弟子。另有崗巴西午、貢布熱堅、香波梅豆、梅浪采、瑪格浪及加沃、哲武·確喇等多名。其詳傳見聶唐活佛阿旺循努所著《桑浦寺志》一書,請參閱。
對雪域恩德無量宛如佛法之太陽的大怙主俄譯師,共議不同部卷的勸戒和典籍十叁萬七千多,這可從其門徒卓隆瓦·洛智迥乃所說得知。尤其因明學典籍,從“前弘期”的贊普赤熱巴巾時期到俄譯師之間,雖有譯師噶瓦·拜則、焦若·魯堅贊、祥·益喜德等從印度翻譯少量因明著作,形成些許聞習之風,但未能發揚光大。此後俄譯師將多部印度因明學著作譯成藏文,校訂修正舊譯,並在聞說間矛以厘定。藏族所有譯師中,因明學經典藏譯之多無一人能與該譯師相比擬,《丹珠兒》對此有明確記載。因深知:因明學在藏區的傳播該譯師立下了汗馬功勞。
值得一提的是:俄譯師撰寫了西藏第一部因明學論者—《量抉擇論疑難廣釋》,從而開始了藏族學者自己創作因明學注釋著作之先。此前是以研習印度學者的因明學著作爲主,而沒有藏族本土學者所作因明學注釋著作。該論著還記載了許多奇特的邏輯論式,如:“有人說”、“知于數了義故”、“是如此,則極爲不遍也”、“已所特者皆許不究,他人所持也皆許不究”等。
後來,藏傳因明論著中以“寶瓶有法,應是無常,爲實有法故”探問,以“許”、“因不成立”、“周遍不定”等對答的邏輯論式,首先是恰巴·卻吉桑格確定的。但爲恰巴所定諸論式最先播下種子的卻是俄譯師,這點可以從他的《疑難廣釋》一書中留下很多資料。據此可以肯定,首創藏傳因明聞說之風和藏族因明注釋論著的鼻祖就是俄譯師勒貝喜饒。
(二) 恰巴·確吉桑格開創藏傳因明的論辯模式
藏傳因明攝類學的開創者恰巴·卻吉桑格生于藏曆第二饒迥之土牛年(公元1109年),少時勤學一切科目,獲得超衆才智。約40歲起共18年主持桑浦寺,講授因明學、中觀論、般若等,弟子廣布天下。尤其對因明理論的細微要點大有見地,主要講授法稱論師的《量抉擇論》本注;撰寫因明學廣論、中論、略論叁部著作,並廣泛講授《因明如意祛蔽論》。對釋量之見也做了獨到的分析,對經部、唯識之說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使自己的術語、主張盡量同世俗公認的定理和略婆沙之見相吻合。他還廣泛、深刻地批判了佛教中觀應成派的主張。
在對境與有境的總論中,他不拘泥于前人論述中關于所知境和能知境的定義,做了精辟獨到的分析:能知境有叁種,即總相、義自相和無所明相;使能知境爲所知境的有境亦爲叁:分別識、實有、無分別顛倒識(錯覺)。舉烈說:一月感知成兩個月亮的感官錯覺,就叫做無分別顛倒識。探究因明組合時,他獨辟蹊徑從因明的慨念引申出藏傳因明獨有的性相基即法性(定義)、名相(共性事物)、基相(個體事物)關系論式。此前印、藏學者都沒有做如此廣博的注釋。值得一提的是,恰巴·確吉桑格獨標新意開創了總括釋量學精要、分班級學習的因明攝類學論辯之風。同時還開創了許多卓越的辯理規則和思維邏輯方法及提高論辯思維的方法。具體地說,開展辯論時先分班級,同一班級的人輪換角色,立宗者堅持承許,回答對方提出的問題;敵論者站立班級中央猛拍一掌,說“德!何以禮佛法”。後取消語氣詞“德”,在道出文殊菩薩之種咒“德”同時說“磕禮佛法”,這一詢問立宗之俗沿用至今。辯論過程中的有些規則,如辯論者將袈裟系于腰間,考問承許並引出過矢的同時拍擊掌心,進而分析周遍、考問因由、左腳頓地、甩擺念珠、譏其敗式、高呼“暈轉叁輪”等動作及承許前攻反擊後攻——當後攻對有爲法(命題)題出疑問,引出理由攻擊時,立宗者則以“許”、“周遍相違”、“何而謂之”、“因不成立”、“周遍不定”術語進行反駁的論辯模式也是恰巴·確吉桑格首創的。他不僅開創了這些辯論模式,還就此做了明確的規定,從而培養了人的辨別能力和思維能力,對一五一十地理解因明等五大部經綸的正確要義大有裨益。
這位因明學大師有很多通才學子,其中最著名的八大弟子爲:藏納巴·宗者桑格、丹布·瑪韋桑格、支夏·索南桑格、瑪夏·佐白桑格、孜·旺秋桑格、娘占·確吉桑格、丹瑪·關卻桑格、聶哇·雲丹桑格。以上弟子的姓名中也都有“桑格”,其意爲“獅子”,故稱他們爲“八大獅子”。他的弟子中還有薩迦·索南則摩、帕竹·多吉加布等許多學者。
智慧大自在恰巴·卻吉桑格開了因明攝類學之先,于土牛年去世。之後第叁十年即水虎年薩迦班智達出世。薩班17歲時就深入研習並精通《因明精要》等。27歲拜見克什米爾班智達,首次聞習量論勝法,其後有從其他班智達處學習了正宗《七部量理論》,決心翻譯校正《釋量論》,並每天講經一課。有俄優巴·熱貝桑格(又譯薩迦寺西院的正理獅子)等不少將因明學發揚光大的弟子。他以爲前人之注釋與本論有差距,以經部、唯識論之理論爲依據,作《量理寶藏》和《量理寶藏注》,爲經部和唯識論的深人研究開了先河。
繼而出現甯瑪派喇嘛迷旁南傑嘉措所作《釋量論注》、覺囊派之巴多格西所著《巴多攝類學》等多部優秀著作。
(叁) 聞說因明之辯經院在衛藏地區的發展
在藏區,聞說因明理論的辯經院最初興于桑浦寺。其後興于桑、德、功、尕、覺、瑟六大寺院。之後昆·關卻傑波創建薩迦寺,藏曆第二繞迥之水狗年(公元1137年)薩迦索南則摩出世,幼時勤學一切知識,尤其現後十一年在桑浦奈托寺于恰巴·卻吉桑格門下修學因明等叁藏論說,成爲精通攝密咒與因明的論師,特別悉通于《量抉擇輪勝法》。在恰巴·卻吉桑格論師之傑出弟子八大獅子、近似獅子八名及四佛子中,稱他爲子中泰鬥昆·索南則摩。18歲主持薩迦寺。在此廣泛傳播因明理論,使聞說因明之辯經院興于薩迦一方。
藏曆第叁饒迥之水雞年(公元1153年),董郭·洛智紮巴創建納唐寺,聞說因明學之論壇始建于納唐一帶。此外還在內娘、昂讓、山南則塘一帶修建了聞說因明之辯經院。15世紀,在衛地拉薩的叁大寺,後藏的紮什倫布、江孜,南部的阿裏、大波等地得以興盛。
(四) 因明辯經院在多康地區的發展
在安多地區,藏曆第六饒迥之第二十叁年即公元1349年(元至正九年),至尊宗喀巴大師(1357——1419年)之上師曲結·頓珠仁欽(1309——1385年)創建鵬鹫大乘功德興盛洲即夏瓊寺,使聞說因明之辯經院在夏瓊一帶興起。
公元1612年,至尊沃色嘉措任塔爾寺第一任總堪布,在聖地塔爾寺建立號稱“吉祥講修洲”的因明學院,使聞說因明之辯經院始興于根本上師宗喀的誕生地。夏日倉·噶丹嘉措于公元1631年在隆務寺建成“聞修殊勝洲”,聞說因明之辯經院始興于熱貢地區。公元1709年遍智嘉木樣協巴創建拉蔔楞寺,甘肅藏區開始有了聞說因明之辯經院。另外,理塘強巴林、色須寺等康區各大經院以及惠寺、佑甯寺、支紮寺等安多不少寺院也一直沒有聞說因明學之辯經院。
2006年5月20日
《因明學源流(吉美桑珠)》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