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因明学源流(吉美桑珠)▪P3

  ..续本文上一页行辩经的幻景。请你在那里修殿闻说诸法,必于佛业大为有益。” 俄·勒贝喜饶回禀:“那么暂时请保密,”故得名为桑浦寺。不久由持宝鼬携带用具至此,又名奈托寺。阿底峡圆寂后,俄·勒贝喜饶于藏历第一饶迥之水牛年(公元1073年)正式建成桑浦奈托寺,开展教诫三藏的讲授、闻习,积聚了五百多名持藏僧团。

  (一) 译师俄·洛旦喜饶广兴因明之风

  译师俄·洛旦喜饶于藏历第一饶迥之土猪年(公年1059年)诞生,俄是姓氏。他是俄·勒贝喜饶四个弟弟中的三弟曲加之子。因幼时家庭很群,17岁时闻知伯父俄·勒贝喜饶之名而离家出走。穿一破旧单面衣服,只系一圈马兰草腰带。向水磨师讨要些许炒青稞装于坏内上路。夜未敢惊动伯父,寝于马棚。于是,伯父梦见马棚里有一金色狮子。次日打问,晓得是侄儿,就叫到身边,要他磕头致礼。磕头时腰带断开,炒青稞撒于一地,伯父说此为必成大业之兆。为究其智力,盛满一碗酸奶并放炒面使其高高捧起后给他吃。他将木碗放在前面,由一领取一根粗针划过边缘,吃去粘在针上的点滴酸奶,过不多久下沉了许多。之后从腰间拿出一肋骨作筷子,觉拌而吃,连一滴也没有漏出,让人惊讶不已。在伯父座前受戒出家,取名洛旦喜饶。她反问:“俄·洛旦和喜饶同为智慧之意,何必重叠?”伯父答:“那就叫洛旦桑波吧!”后在许多著作的后记写成“洛旦桑波”字样。因原本熟悉读写,伯父给他一箭长的长卷《因明略义》一书,命他当日去对面林中背诵此经。晚上回来说:字之妈妈们已捉(默记),若要捉字之幼子明日再去。伯父曰:“我不配做你的上师。”次年予以教诲并创造条件,派他去印度深造。尊伯父之命,他途经阿里前往印度。途中与到印度学经的译师赞咯沃且、琼泼曲宗、热译师、年译师等为伴。在印度中部和克什米尔等地,置性命于不顾,寻找并拜师班智达萨佤札那、本查松巴、把热黑哈、嘛哈杂纳、瑟玛帝格德、阿底拉亚、瓦冉札日其、具善王等多名。从本查松巴闻习佛经时酷署难熬、身患劣病,仍在经院挖一容纳下身的地洞听经。因于一切佛法一听即通,同伴嫉妒而请求上师用其它语种讲授,又悉通了其它语言,卓米巴嘿如迦前来说:“请骑我虎背,领你去净土。”(译师)面向藏区并指着说,“只有等到那鸟云地下(藏区)弘扬佛法如日中天普照光芒时,我才跟你去净土!”期间用尽资粮,派信使到克什米尔乞金前往阿里,旺底奇来许多金子。在印度中部和克什米尔学经的17年里,他对显宗、密宗、声明学、因明学等勤学苦修并精通诸学。35岁返回西藏。先于伯父后于凯普巴处听迦当教言。从印度语把因明学、般若等十万余种经典翻译成藏文,并且所译准确顺达,卓隆瓦因此说:“传译正法笔生华,佛说论说诸卷帙,一十三万七千余,所译经典无以计。”

  藏族译师中他属译经最多、译文极善者。但他却毫无骄慢自傲之态,说:“我和如日月一样的先辈译师相比,只不过是一颗小小的行星罢了。”无论翻阅什么书籍,甚至对标点也做校订。在拉萨、桑耶、尼格纳、涅唐岗、藏江喀等地将经时,因善于讲授,每次讲经都有多则万余名,少则不下上千的人前来听经。故说“依次善识比丘等,二万再加三千人,……”旁听讲经的弟子中,讲授庄严论和胜法者五十五名,讲《量抉择论》者二百八,授佛记别者千八百名,共聚集听经者(听后讲授者)二千一百三十余名,广泛讲授了《量抉择论、》《慈氏无论》、《中观论》等。他在经院中先后培养了众多弟子,其中主要的香策邦·确吉喇嘛、卓隆瓦·洛智迥乃、琼·仁钦扎、卓·喜饶贝等四人,称为杰出四弟子。另有岗巴西午、贡布热坚、香波梅豆、梅浪采、玛格浪及加沃、哲武·确喇等多名。其详传见聂唐活佛阿旺循努所著《桑浦寺志》一书,请参阅。

  对雪域恩德无量宛如佛法之太阳的大怙主俄译师,共议不同部卷的劝戒和典籍十三万七千多,这可从其门徒卓隆瓦·洛智迥乃所说得知。尤其因明学典籍,从“前弘期”的赞普赤热巴巾时期到俄译师之间,虽有译师噶瓦·拜则、焦若·鲁坚赞、祥·益喜德等从印度翻译少量因明著作,形成些许闻习之风,但未能发扬光大。此后俄译师将多部印度因明学著作译成藏文,校订修正旧译,并在闻说间矛以厘定。藏族所有译师中,因明学经典藏译之多无一人能与该译师相比拟,《丹珠儿》对此有明确记载。因深知:因明学在藏区的传播该译师立下了汗马功劳。

  值得一提的是:俄译师撰写了西藏第一部因明学论者—《量抉择论疑难广释》,从而开始了藏族学者自己创作因明学注释著作之先。此前是以研习印度学者的因明学著作为主,而没有藏族本土学者所作因明学注释著作。该论著还记载了许多奇特的逻辑论式,如:“有人说”、“知于数了义故”、“是如此,则极为不遍也”、“已所特者皆许不究,他人所持也皆许不究”等。

  后来,藏传因明论著中以“宝瓶有法,应是无常,为实有法故”探问,以“许”、“因不成立”、“周遍不定”等对答的逻辑论式,首先是恰巴·却吉桑格确定的。但为恰巴所定诸论式最先播下种子的却是俄译师,这点可以从他的《疑难广释》一书中留下很多资料。据此可以肯定,首创藏传因明闻说之风和藏族因明注释论著的鼻祖就是俄译师勒贝喜饶。

  (二) 恰巴·确吉桑格开创藏传因明的论辩模式

  藏传因明摄类学的开创者恰巴·却吉桑格生于藏历第二饶迥之土牛年(公元1109年),少时勤学一切科目,获得超众才智。约40岁起共18年主持桑浦寺,讲授因明学、中观论、般若等,弟子广布天下。尤其对因明理论的细微要点大有见地,主要讲授法称论师的《量抉择论》本注;撰写因明学广论、中论、略论三部著作,并广泛讲授《因明如意祛蔽论》。对释量之见也做了独到的分析,对经部、唯识之说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使自己的术语、主张尽量同世俗公认的定理和略婆沙之见相吻合。他还广泛、深刻地批判了佛教中观应成派的主张。

  在对境与有境的总论中,他不拘泥于前人论述中关于所知境和能知境的定义,做了精辟独到的分析:能知境有三种,即总相、义自相和无所明相;使能知境为所知境的有境亦为三:分别识、实有、无分别颠倒识(错觉)。举烈说:一月感知成两个月亮的感官错觉,就叫做无分别颠倒识。探究因明组合时,他独辟蹊径从因明的慨念引申出藏传因明独有的性相基即法性(定义)、名相(共性事物)、基相(个体事物)关系论式。此前印、藏学者都没有做如此广博的注释。值得一提的是,恰巴·确吉桑格独标新意开创了总括释量学精要、分班级学习的因明摄类学论辩之风。同时还开创了许多卓越的辩理规则和思维逻辑方法及提高论辩思维的方法。具体地说,开展辩论时先分班级,同一班级的人轮换角色,立宗者坚持承许,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敌论者站立班级中央猛拍一掌,说“德!何以礼佛法”。后取消语气词“德”,在道出文殊菩萨之种咒“德”同时说“磕礼佛法”,这一询问立宗之俗沿用至今。辩论过程中的有些规则,如辩论者将袈裟系于腰间,考问承许并引出过矢的同时拍击掌心,进而分析周遍、考问因由、左脚顿地、甩摆念珠、讥其败式、高呼“晕转三轮”等动作及承许前攻反击后攻——当后攻对有为法(命题)题出疑问,引出理由攻击时,立宗者则以“许”、“周遍相违”、“何而谓之”、“因不成立”、“周遍不定”术语进行反驳的论辩模式也是恰巴·确吉桑格首创的。他不仅开创了这些辩论模式,还就此做了明确的规定,从而培养了人的辨别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一五一十地理解因明等五大部经纶的正确要义大有裨益。

  这位因明学大师有很多通才学子,其中最著名的八大弟子为:藏纳巴·宗者桑格、丹布·玛韦桑格、支夏·索南桑格、玛夏·佐白桑格、孜·旺秋桑格、娘占·确吉桑格、丹玛·关却桑格、聂哇·云丹桑格。以上弟子的姓名中也都有“桑格”,其意为“狮子”,故称他们为“八大狮子”。他的弟子中还有萨迦·索南则摩、帕竹·多吉加布等许多学者。

  智慧大自在恰巴·却吉桑格开了因明摄类学之先,于土牛年去世。之后第三十年即水虎年萨迦班智达出世。萨班17岁时就深入研习并精通《因明精要》等。27岁拜见克什米尔班智达,首次闻习量论胜法,其后有从其他班智达处学习了正宗《七部量理论》,决心翻译校正《释量论》,并每天讲经一课。有俄优巴·热贝桑格(又译萨迦寺西院的正理狮子)等不少将因明学发扬光大的弟子。他以为前人之注释与本论有差距,以经部、唯识论之理论为依据,作《量理宝藏》和《量理宝藏注》,为经部和唯识论的深人研究开了先河。

  继而出现宁玛派喇嘛迷旁南杰嘉措所作《释量论注》、觉囊派之巴多格西所著《巴多摄类学》等多部优秀著作。

  (三) 闻说因明之辩经院在卫藏地区的发展

  在藏区,闻说因明理论的辩经院最初兴于桑浦寺。其后兴于桑、德、功、尕、觉、瑟六大寺院。之后昆·关却杰波创建萨迦寺,藏历第二绕迥之水狗年(公元1137年)萨迦索南则摩出世,幼时勤学一切知识,尤其现后十一年在桑浦奈托寺于恰巴·却吉桑格门下修学因明等三藏论说,成为精通摄密咒与因明的论师,特别悉通于《量抉择轮胜法》。在恰巴·却吉桑格论师之杰出弟子八大狮子、近似狮子八名及四佛子中,称他为子中泰斗昆·索南则摩。18岁主持萨迦寺。在此广泛传播因明理论,使闻说因明之辩经院兴于萨迦一方。

  藏历第三饶迥之水鸡年(公元1153年),董郭·洛智扎巴创建纳唐寺,闻说因明学之论坛始建于纳唐一带。此外还在内娘、昂让、山南则塘一带修建了闻说因明之辩经院。15世纪,在卫地拉萨的三大寺,后藏的扎什伦布、江孜,南部的阿里、大波等地得以兴盛。

  (四) 因明辩经院在多康地区的发展

  在安多地区,藏历第六饶迥之第二十三年即公元1349年(元至正九年),至尊宗喀巴大师(1357——1419年)之上师曲结·顿珠仁钦(1309——1385年)创建鹏鹫大乘功德兴盛洲即夏琼寺,使闻说因明之辩经院在夏琼一带兴起。

  公元1612年,至尊沃色嘉措任塔尔寺第一任总堪布,在圣地塔尔寺建立号称“吉祥讲修洲”的因明学院,使闻说因明之辩经院始兴于根本上师宗喀的诞生地。夏日仓·噶丹嘉措于公元1631年在隆务寺建成“闻修殊胜洲”,闻说因明之辩经院始兴于热贡地区。公元1709年遍智嘉木样协巴创建拉卜楞寺,甘肃藏区开始有了闻说因明之辩经院。另外,理塘强巴林、色须寺等康区各大经院以及惠寺、佑宁寺、支扎寺等安多不少寺院也一直没有闻说因明学之辩经院。

  2006年5月20日

  

  

  

《因明学源流(吉美桑珠)》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