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明述略▪P6

  ..續本文上一頁。成其所不欲成,不成其所欲成。倒合的錯誤不僅在詞序上顛倒,也是一種因果關系的倒置。

     

  無合、倒合都是有關喻方面的過失。無合未能反映因同品與宗同品屬著不離的關系,倒合則是以所立法證成能立法,犯了因果關系本未倒置的錯誤。以上介紹的是同喻的五種過失。下面介紹異喻的五種過失。

  

  二、異喻五過。小別爲二:

     

  1異法喻依的過失。有叁:

     

  (6)所立不遣:異法喻依必須是宗異品兼因異品,

  

  即必須既遣所立法又遣有立法。若不遣所立法,于異法喻依應備的條件未能全備,便犯“所立不遣。的過失。例立宗言“聲是常”,因“無質礙故”,異法喻依“如極微”。異法喻依極微是有質礙的,與能立法遠離;但極微又是常的,與所立法不離。按因明的規定:

  

  

  異喻必須首先遠離宗法即與宗法不發生任何關系。如果異喻不能遠離宗法,這個異喻本身就站不住腳,故有“所立不遣”之過。既然不能遠離宗法,當然就不能從反面來製止因的濫用了。

     

  (7)能立不遣:異法喻依必須是宗異品兼因異品,

  

  今若不遣能立法則成了因同品,不是因異品。異法喻依只是宗異品——遠離所立法,而不是因異品——未能遠離能立法,只滿足了異法喻依條件的一半故是過失。例立宗言“聲常”,因“無質礙故”,異喻“如業”。異法喻依業具無常性與所立法遠離;但業又是無質礙的與能立法不離,故犯有“能

  

  立不遣”的過失。 如果異喻只異于宗法而不異于因法,未能滿足異法喻依所應具備的要求,這個異喻還是不能起到止濫的作用。

     

  (8)俱不遣:“俱”指所立與能立,“俱不遣”即是異喻不能遠離所立、

  

  能立二法的過失。這就是說立者用作的異喻其實是同喻,因而不能遣除所立與能立。例立宗言“聲是常”,因“無質礙故”,異喻“如虛空”。異法喻依虛空具常性,與所立法不離;異法喻依虛空又是無質礙的,與能立法不離。其所用以爲異法喻依的,既不是宗異品,又不是因異品,與異法喻依所要求的全不符合,故犯“俱不遣”之過。此一過失與上二過一樣起不到止濫的作用。

     

  上列叁不遣都是有關異法喻依的過失。不遣謂未把同品遣去,即是不無同品或不非同品的意思。不無同品、不非同品意即異品遍無性未能完成,異品遍無性不能完成正因不能成立。正因不能成立宗也無以成立,過失遂生。

     

  (9)不離:異喻必須從反面將事物的因果關系表示出來,

  

  概括出結果消失其原因也必然消失的不離關系,揭示出“宗無因不有”的普遍命題。而犯有不離過的喻支,即是未能反映這種關系,例立宗言“聲是常”,因“無質礙故”,異喻“見無常性有質礙性如瓶”。“見無常性有質礙性如瓶”,未能把宗異品與因同品分離隔絕,從而顯示有宗異品處一定沒有因同品。異喻支中只舉示某一具體事物,沒有列出帶有普遍性的命題,不能把離絕作用明白地顯示出來,故犯“不離”之過。然而不離之過,亦是專就法式說的,實際上立量時亦盡可省略不語。

     

  (10)倒離:異喻用離作法即先宗異後因異,以宗異爲正,因異爲助。倒離則是與此相反,先因異後宗異,以因異爲正,宗異爲助。例立宗言“聲是常”,因“無質礙故”,異喻“諸質礙者皆無常如瓶”。只有“諸無常者見彼質礙”才能顯出“宗無因定非有”的規律(從而也可反證“有因宗必隨逐”的規律)。但是現在既然把宗異因

  必異的關系倒過來,說成“諸有質礙者皆是無常”,這也就是以因異爲正宗異爲助,顯然與因明規定不符故成過失。“諸無常者見彼質礙”的任務,在于返顯同法喻之普遍命題,因此必須先宗異後因異,爾後始能返顯先因同後宗同的(同法喻之)普遍原理。倒離返顯所得,不是該比量(同法喻)的普遍法則,

  返顯的作用亦將隨以湮沒了。倒離的過失不僅在詞序上顛倒,而且還是因果關系的倒置。

  不離、倒離二過是有關異喻體的過失。不離未能把宗異品與因同品完全隔離開來,倒離則是本未倒置,顛倒了因果關系。異喻五過亦已講完了。

  綜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同喻必須用合作法,先合因後合宗,這樣才能符合因明“說因宗所隨”的規定;異喻用離作法,必須離于宗因二法,先離宗後離因。如此方能合于“宗無因不有”的因明規則;同時同異喻依共許極成則喻支爲正,離此條件即爲似喻。現把正喻條件、似喻種類列表如下:

   ┏━ 喻依共許極成

   ┃

   正喻條件 ━╋━ 同喻合于因宗二法

   ┃

      ┗━ 異喻離于宗因二法

   ┏━ 1能立法不成

           ┃   

        ┏━ 喻依過━╋━ 2所立法不成

        ┃       ┃   

      ┏━ 同喻過━┫ ┗━ 3俱不成

     ┃ ┃ ,

      ┃ ┃ ┏━ 4無合

     ┃   ┗━ 喻體過━┫

      ┃ ┗━ 5倒合

      ┃

     似喻種類━┫

      ┃ ┏━ 6所立法不遣

      ┃ ┃

      ┃ ┏━ 喻依過━╋━ 7能立法不遣

      ┃ ┃ ┃

     ┗━  異喻過━┫ ┗━ 8 俱不遣

      ┃

      ┃     ┏━ 9不離

      ┗━ 喻體過━┫

      ┗━ 10 倒離

  

  叁、小結

  一言以蔽之,宗的正似依賴于因,因的正似看叁相是否完成。叁相完成與否 (准確地說因的後二相)在喻支中體現出來。所以一個命題的建立, 必須宗因喻叁支俱正,才有成立的可能。因明講的就是宗因喻如何爲正、如何爲似,正的條件、似的種類,既然正了用以悟他;倘若似了怎樣糾正。

  

  

《因明述略》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因明與佛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