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現代因明之著作▪P2

  ..續本文上一頁名,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東西方邏輯的比較研究。

  《因明大疏蠹測》

  中國現代陳大齊著。1945年8月由書商于重慶鉛印出版。全書12萬余字,論述了42個專題運用傳統邏輯的工具,研究了因明的體系全面論述了“宗等多言名爲能立”的含義,糾正了《大疏》關于宗只能是所立而不屬能立的錯誤;第一次直接對新因明中表诠、遮诠兩概念作出正確的解釋,指出遮诠近似于邏輯之負概念而不是否定命題;主張因明之全分與邏輯之全稱有同有異,而一分不同于邏輯之特稱,糾正了全分等于全稱,一分等于特稱說法的錯誤;第一次清楚地解釋了有體、無體語詞的多義性,對使用最多的一種含義做出定義,闡明了有體、無體與有義、無義和表诠、遮诠的聯系,同時也闡明了宗、因、喻間在有、無體關系上所應遵守的規則;充分論證了《大疏》增設因同品、因異品兩術語的合理性;在漢傳因明史上第一次明確指出同品定有性不同于同喻體;明確提出陳那因後二相不可缺一;指出因明叁支作法之宗不設特稱命題,除異喻體外不設否定命題;還完整地闡述了因明叁十叁過中自、他、共叁種比量的不同情況,彌補了論、疏之不足。全書采用文言文,模仿《大疏》行文格式,大多四字一句,但有時文字過簡,不利閱讀。

  《因明入正理論悟他門淺釋》

  中國現代陳大齊著。1970年由臺灣中華書局出版。原爲作者在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講授因明課的講義。該書依照傳統注解方式,將《因明入正理論》除去自悟門部分,采用白話文講經式表述,特別適合于一般僧俗的學習。用邏輯比較因明,如用“假言判斷與定言判斷可以互轉,故此同喻體亦可轉爲:“所作者必是無常”這樣的全稱肯定判斷形式。

  《佛家邏輯研究》

  中國現代霍韬晦著。作于20世紀60年代。1978年由臺灣佛光出版社出版,1984年香港法住學會再版。該書正文爲叁章,第一,因明與邏輯;第二,因明叁支比量的邏輯解析;第叁因明入正理論釋義。提出因明“由果溯因”來展現論式的框架。在其附錄《陳那以後佛家邏輯的發展》中對陳那和法稱的論式進行了比較研究。

  《佛教邏輯專集》

  中國現代張曼濤編。臺北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包括《佛教邏輯與辨證法》與《佛教邏輯之發展》兩部分。爲編者主編之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中的兩本合集,前者收有18篇論文,後者收有10篇,這些論文選自《海潮音文庫•論理學》(上海佛學書局,1930)者有3篇,選自呂澂的論文有5篇;虞愚的論文有7篇,譯文1篇;周叔伽的論文1篇;許地山的長篇論文《陳那以前中觀派與瑜伽派之因明》(原載《燕京學報》第九期,1931)等也收在內。

  《因明述要》

  中國現代石村著。1981年中華書局出版。這是“文化大革命”後問世的第一部因明概論著作。全書分爲“緒論”、“因明的體系和術語”、“真能立和似能立”“現量與比量”、“真能破和似能破”和“結束語”六章。在“結束語”中,集中討論了“因明是不是佛教論理學”、“全分、一分爲量說”和“關于叁支式與叁段論的比較”叁個問題。其後學術界曾據此開展對因明學科學性及其本質的討論。討論成果大多收入《因明論文集》中。

  《集量論略解》

  中國現代法尊法師譯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3月出版。《集量論》是印度陳那的集大成之作,共有250頌,在唐時有義淨的譯本(早佚),1928年呂澂根據西藏奈旦版的“金本”和曲尼版的“寶本”,“對勘二本,折中文義,期得其真”,在《內學》第四輯發表了《集量論釋略抄》,但那是很簡單的一個本子。法尊法師的編譯,依據德格版的持財護與雅瑪參賈的藏文本,並參考北京版的金铠與信慧譯本,第一次比較完整地將《集量論》翻譯了出來。在翻譯的過程中,法尊法師還對兩種藏譯本的同異、優劣作了一定的考訂辨證。法尊法師在本書中對陳那的釋文詳加串解,並參照《因明正理門論》等漢文佛典,隨處附注,爲讀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因明論文集》

  中國現代劉培育、周雲之、董志鐵編。甘肅人民出版社1982年2月出版。收錄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至1979年所發表的因明學術論文。涉及到因明的産生和發展的曆史、因明研究的意義、對因明的評價、因明的專題研究、著名因明學者的思想述評及因明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等問題。是建國以來第一本因明論文集,反映了建國叁十年來我國因明研究的成果,同時爲其後因明研究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學術資料前提,對因明研究有重要促進作用。

  《因明入正理論講解》

  講解因明基本理論的闡述性著作。中國現代呂澂著。張春波整理。1983年中華書局出版。原爲呂澂先生1961年在南京佛學班上的講稿。該書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有相當高的理論價值。該書還附錄了呂澂的一篇專論《真唯識量》,引起了國內學術界對玄奘此量的評價之論爭。該書後作爲佛學院普遍采用的因明入門教本,在佛教界影響很大。

  《因明學研究》

  中國現代沈劍英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年5月出版。2002年10月由上海東方出版中心出版了它的修訂本。全書分爲正文和附錄兩部分,作者以漢傳因明所推崇的大、小二論(即陳那的《因明正理門論》和商羯羅主的《因明入正理論》)爲主要依據,證引了唐代諸疏,又參考了古今研究成果,從橫剖面上分析探討了因明的體例、規則、論證格式以及邏輯過失等諸多方面,,並與西方形式邏輯進行綜合比較。除了按漢傳因明的八門體系對因明的真、似能立做了系統的闡述外,還特別對于表诠、遮诠,全分與一分,有體與無體等問題做了專題闡發,。糾正了前人的一些偏差。對因明界一些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提出了精辟的見解。附錄部分從日文轉譯了足目的《正理經》,爲初學者研讀因明提供了一條方便之門。該書是建國以後第一本比較系統介紹因明學的學術著作。在當代漢傳因明研究史上具有較廣泛的影響。

  《因明新探》

  中國邏輯史學會因明研究工作小組編。甘肅熱鬧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1983年8月3日至10日,在甘肅敦煌、酒泉舉行了全國首屆因明學術討論會。本書即是以此次會議收到的論文爲基礎選編而成,比較集中討論了漢傳因明和藏傳因明的曆史、因明與名辯及邏輯叁大體系的比較、因叁相的性質和意義、因明和佛教的關系等。本書的內容基本上反映了當時國內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附錄《國內部分圖書館(室)所藏因明書目索引》首次整理發表了藏傳因明書目。

  《水月因明全書》

  別名《水月全書》。一套闡明研究因明的叢書。中國現代水月法師著。共五冊,包括《因明文集》叁冊,《古因明要解》一冊,《因明句身初例》一冊。由臺南智者出版社分別于1989年、1992年、1986年出版。其中《因明文集》主要呼籲和論證了因明研究的重要性,介紹因明研究動態並刊登了學術爭鳴的文章及相關其它文章等。《古因明要解》對佛家古因明《方便心論》、《瑜伽師地論•本地分》、《顯揚聖教論》、《阿毗達摩集論》、《阿毗達摩雜集論》、《如實論》六篇經典作了講經式的詳細疏介。填補了近代以來中國因明研究的一塊空白。

  《藏傳因明學》

  中國現代楊化群著譯。西藏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出版。包括譯文和論文兩部分。譯文部分有《因明七論入門》、《因明學啓蒙》、《因明學名義略集》、《量學》四部藏人的因明學代表作,還有法稱《正理滴論》藏文本的漢譯;論文部分收入了作者1981年發表于《世界宗教研究》上的《藏傳因明學發展概況》一文,另有新作《藏傳因明學提綱》和《藏傳學者的因明著作初探》。該書的出版,爲了解藏傳因明學的發展概況提供了比較翔實、全面的資料。

  《因明研究》

  中國現代劉培育編。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論文集。收入1989年10月在北京召開的藏漢因明學術交流會論文和1980年以來有代表性的論文。

  《藏傳佛教因明史略》

  中國現代劇宗林著。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正文分爲“因明藏傳的背景”、“因明藏傳的曆史分期”和“藏傳因明的特點”叁部分。在第叁部分中,作者把藏傳因明與陳那、法稱因明以及漢傳因明作了全面的比較,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對藏傳因明的內容及性質特點等進行了更爲深入的研究,體現了藏傳因明研究的深化。

  《因明正理門論研究》

  中國現代巫壽康著。生活•讀書•新知叁聯書店1994年10月出版。系作者生前的博士論文,去世後由劉培育和諸葛殷同共同整理出版。書中用現代邏輯方法辨析和闡釋《因明正理門論》的基本理論,有許多新的發現,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中國佛教邏輯史》

  中國現代沈劍英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由沈劍英、姚南強、徐東來、沈海波共同著述。在編排體例上,本書將古往今來重要的中國佛教邏輯著作、論文,按曆史線索盡數羅列,介紹其觀點、內容。對在邏輯史上有突出貢獻的作品或人物,則按章節品目次序,作詳細點評。本書是第一部系統介紹中國佛教邏輯發展曆史的著作,對佛教邏輯的研究具有積極的意義。

  《藏傳因明通論》 青海民族學院祁順來教授著。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

  因明肇源于印度,傳人我國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在內地,唐初由叁藏法師玄奘譯出《因明正理門論》、《因明人正理論》等論著,並宣講因明,在文化思想界産生一定影響。由于曆史變遷,法相宗衰落,因明學說隨之沈沒。這一優秀的文化遺産,在曆史的長河中,步履維艱,幾成絕學。20世紀80年代,國內有識之士,意識到我國因明瀕臨滅絕,于是疾呼“搶救因明”。經諸多學者的努力,因明研究才得以複興,一批有價值的論文和專著相繼問世。然而,內地所傳因明,局限于印度陳那時期的因明思想,難以涉獵印度因明的整體理論,尤其是法稱思想和他的量理學說。

  在我國藏區,自俄·羅丹喜饒譯師翻譯經論,開講因明以來,因明學說像一團烈火,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愈燃愈旺,相繼蔓延到其它民族和地域的文化之中。藏傳因明,在全面繼承法稱因明思想的基礎上,結合藏族文化需求,改進並發展了印度因明,將因明學說完全融化于藏民族文化之中,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因明理論體系。千百年來,藏族先輩孜孜不息,探求因明,論師輩出,論著無數,並世代相傳,直至今天。當今世界,研習因明,其學者之衆,論著之多,研究之精,莫過于藏傳因明。

  因明雖源于印度,但于印度本土,論著大部失傳,而在中國西藏,卻保存著大量因明經典藏文譯本。諸多國外學者,從藏文論著研究因明,取得豐碩成果。然而,國內學者,卻對藏傳因明了解不多,難以從藏文典籍索取第一手資料。爲彌補這一曆史造成的缺憾,國內漢藏學者,應該攜起手來,把研究筆鋒轉向藏傳因明,挖掘藏傳因明在哲學和邏輯學領域的理論價值,推動我國因明研究事業,保持我國在國際因明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

  藏傳因明,義理艱深。學習因明,一年半載難以奏效,只有潛心苦讀,十年八載,方能感悟。我于1979年,師從多加活佛學習因明,機會難得,不敢懈怠,曆時5年,學得點滴因明知識。于1984年爲藏文專業本科開講因明《攝類學》。嗣後數年中,爲研究生講授小心明論》、《因正理論》、《正理滴論》等因明專著。在講授過程中,疑難重重,幸好恩師健在,及時請教,更有佛學大師夏日東活佛指點,方得以領會。至今,諸多奧義,依然難解。這次,我用漢語撰寫《藏傳因明學通論》,這只是從總體構劃藏傳因明的輪廓框架,用現代術語诠解藏傳因明量理學說,實則難以成論,只能爲因明研究者提供少許資料,幫助解決研究中的一些疑難。

  藏傳因明,術語繁多,不少詞語,來自佛學。不懂佛學而習因明,理解更爲困難。藏傳因明術語的翻譯,法尊法師爲我們做出榜樣。甯可直譯,不可猜度。自因明經典《集量論》、《釋量論》漢譯本問世後,多數學者運用其術語。本書亦尊重法尊法師觀點,並參閱楊化群先生譯文,對所有術語進行核對,並以自己的理解作了修訂。這只是在規範和統一因明術語方面的一次嘗試,真正的規範和統一,還需諸多因明家共同努力去完成。

  

《現代因明之著作》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