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真實論

  因真實論

  《因真實論》原本,是意大利人杜齊(g.Tucci)教授早年在我國西藏地區看到的貝葉寫本,照像回去,公元19□□年發表在《羅馬東方叢書》第九種《佛書小品集》第二分冊裏的羅馬化梵文本。可惜杜齊先生沒有附譯文。但他在前言中指出了這部書和《因明入正理論》的關系,並在書內用黑線標出了和入論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字句。此書實合《入證理論》及法稱《正理滴論》而成,這也是本書著者所處時代應有的現象。

  《因真實論》作者吉答利(本書作jitari,藏譯本作jetari),公元十世紀東印度人。他作過阿底峽(Atisa

  公元982—1054)少年時代學習小五明的師傅。曾受摩诃波羅王敕封爲超岩寺(vikrama

  īla)班底達(pa

  dita),世稱大班底達。藏族史家又稱他爲兼習唯識的中觀派人。他兼通顯密,有不少著述。其書已有藏文譯本者約二十余種,大部分爲密宗著作,另有四部收在中觀部內。他關于因明的著述除本書外,還有《正理啓蒙》和《法有法決擇》。這叁部書的藏文譯本均收在《丹珠但》nditaita》因明部中。其有梵文原本流傳至今者,則僅此《因真實論》一書。

  《因明入正理論》,自玄奘于公元647年翻譯傳授以來,漢人已習因明者,迄今猶以入論及窺基所作疏文爲主要依據。其在印度,則自七世紀後半法稱因明著述盛行而後,入論傳習,相形見绌。十二世薩迦稱幢(1147—1216通稱薩迦叁祖)與進藏之迦濕彌羅班底達一切智吉祥護共譯入論梵本爲藏文時,已誤以其作者爲陳那,可見入論在印度已非顯學,但有傳承而已。印人有關入論著述今日猶存者,除十一、十二世紀耆那教人曾爲入論作注作疏,並經近人校印而外,佛徒紹述入論之作,此《因真實論》實爲僅見。因據梵本,參酌藏譯,襲用舊譯例,譯爲漢文。爲留意因明、閱讀入論者提供參考。

  譯者

  因真實論

  吉答利造 王森譯

  能立與能破,及似唯悟他。現量及比量,及似唯自悟

  如是總攝諸論要義。

  立論者隨自樂爲所成立義,名爲所立。其能成立此所立義者,名爲能立。

  顯叁相言,是名爲因。何謂叁相?(謂因)于宗遍有,爲第一相。于同品定有,爲第二相。于異品中,決定遍無,爲第叁相。

  此中宗者,謂極成有法、極成能別之所差別、隨自樂爲所成立性,□現量等之所違害。如立聲無常,聲即有法,無常即能別,由能別無常差別有法聲,是爲所立。因雲:所作性故。

  雲何同品?與所立法共相相同,是名同品。譬如瓶等。

  雲何因異品?謂于是處,顯所立無,因即決定非有。如虛空等。

  爲開悟他,由此因叁相言,形爲論式,即此多言,名爲爲他比量。如說“聲無常”者,是立宗言。“所作性”故者,是立因言。“如瓶等”者,是同品言。

  “如虛空”者,是異品言。

  爲他比量複有二種。一由同法,二由異法。

  此中由同法者若是所作,見彼一切皆是無常,譬如瓶等,聲亦所作。

  由異法者:無常無處, 所作性因,決定非有,如虛空等。然聲是所作。

  複次,雲何似宗?謂若形似于宗,而非真實之宗。爲現量等所違害故。

  此等似宗中,如有成立;煙等有法,具覺慧因之所生。是名現量相違似宗。世共現見煙從火生故。

  比量相違者,如有成立吠陀語聲,有法,非人所作。一切語聲皆是勤勇無間所發,爲人所作,已共成立故。

  自語相違者,如立比量非量。前文已說,爲開悟他,顯(叁相)言,名爲爲他比量。

  世間相違者,如有成立,人頂骨淨,衆生分故,猶如螺貝。

  周知共信相違者,譬如成立,任何時刻皆住于世者,是名無常。任何時刻皆住于世,是名爲常,世間周知共信故。

  能別不極成者:如勝論師對數論師立聲壞滅。

  所別不極成者:如數論師對佛弟子立我是思。

  俱不極成者:如勝論師對佛弟子立我以爲和合因緣。

  相符極成者:如有成立,風不常住。

  已說似宗。

  雲何似因?謂其貌似于因而非正因。

  似因有叁種:一、不成,二、相違,叁不定。

  此中于宗不成故,名爲不成似因。

  其因于宗及同品中無,唯于異品中有,名爲相違似因。能成相違所立故。

  此中若因于同品、異品,俱有、俱無,或疑不能決,或相屬義不極成者,是名不定似因。立者敵者俱不能用此因決定成立自所樂爲所立義故。

  兩俱不成者,如有成立:聲是無常。因雲:眼所見性故。此因立者敵者兩俱不成。

  如有成立:一切樹木皆有知覺。因雲:盡去其皮,樹即死故。此因對敵論者,佛弟子,是不成因,名敵者不成。佛徒信受知覺等滅(爲死相故)。

  如有成立:樂等非覺。因雲:生起性故。此因對立論者數論師爲不成因,是名立者不成。

  勝論師對佛弟子立:大地等,有法,是果位法,刹那刹那相似相續生故。此因立者自不成。勝論師雖許有生,然不許刹那刹那相似相續生,是故不成。

  于宗一分不成者,如有成立:一切樹木皆有知覺。因雲:有睡眠故。立此論者,天衣派人,自宗一分不成。彼亦不許一切樹木皆于夜間合葉而眠故。

  如是,若有成立:地等,有法,具覺慧因之所生成。因雲:以是果故。此因對佛弟子是不成因。依現量與不可得比量,此因于地等有法,其因果關系相依屬性,對佛弟子皆不成就。縱許于其所居靜室、飲食處等,此因成就,其時亦有宗中一分不成過。

  猶豫不成者,如有成立:設若此物是煙,則其處有火。此因不決定故,亦爲不成因。

  有法猶豫,因亦不成。如有成立:此間衆山谷內,某一谷中,有一孔雀。因雲:有孔雀鳴聲故。

  有法不成,因亦不成。如有成立:我,有法,遍一切處。因雲:于一切處與我德和合故。

  此等十因,名爲不成似因。

  雲何不定似因?今當說。

  如有成立:聲是常等。因雲:所量性故。此因于其同品異品一切遍有,名共不定。

  如是,立聲是常,因雲:所聞性故。此因于其同品,異品,皆非有故,名不共不定。

  如是,有立聲非勤勇無間所發,因雲:無常性故。此因同品一分轉,異品遍轉,是不定因。聲非勤勇無間所發宗,以電空等爲其同品,無常性因,于其一分電等是有,于空等無;此宗以瓶等一切勤勇無間所發者,爲其異品,因于異品一切遍轉。

  如是,若有成立:聲是勤勇無間所發性。因雲:無常性故。此因于同品瓶等一切遍有。以非勤勇無間所發電空等而爲異品,此因于彼一分電等是有,于空等無。是故此因名爲異品一分轉同品遍轉不定因。

  俱品一分轉不定因者,如有成立:聲,有法,是常。因雲:無質礙故。此宗以極微虛空等爲其同品。無質礙因,于其一分虛空等有,于極微無,以諸極微質礙性故。以瓶樂等諸無常法爲其異品,無質礙因,于其一分樂等是有,于瓶等無。

  如是,異品遠離事屬可疑,同品遍有,亦不定因。如有成立:迦毗羅等,有法,非一切智者。因雲:有言談故。如行路人等。此因于同品有,于其異品,一切智者,有無可疑。(有無)一切智,非根識之所了知,有無言談,成猶豫故。

  如是,因于同品轉,事屬可疑,于異品遍轉,亦不定因。如有成立:勒沙婆、筏檀曼那等人,有法,是一切智者。因雲:唯造論故。此因于其同品一切智者有,事屬可疑。以一切智非根識之所了知,唯造論因,亦成猶豫。于其異品,非一切智者,瓦拉哈、米黑拉等人,一切皆有。

  合離俱疑,亦不定因。如有成立:生人肉身,內有真我。因雲:有命風等故。其命風等與生人身共相聯合者,或有真我,或無真我,其相屬性,或相離合性,俱不定故。

  是故此因,唯有合言而無其喻。

  如是,第二唯有離言(亦不定因)。不應說言,此生人身,定無實我,應成不具命風等故。由無喻故,合既不定,離亦不定,成疑因性。

  上述九種,名不定似因。

  雲何名爲相違似因?

  如有成立:聲,有法,是常。因雲:所作性故。如虛空等。此因于異品瓶等遍有,于同品遍無。

  如是,若有成立:聲,有法,是常。因雲:勤勇無間所發性故。此因于同品空等遍無,于異品一分瓶等是有,于電等無。以此二因能正成立與所立法自相相違宗(俱名相違)。

  法差別相違因者,如有成立:眼等,有法,必爲他用,所立法。因雲:積聚性故。如床座等,顯同品言。然即此因,如能成立眼等必爲他用,如是亦能成立積聚他用。以床座等,現見其爲積聚性他,如天授等,所受用故。

  有法自性相違因者,如有成立:地等,有法,具覺慧因之所生成。因雲:有所依故。譬如瓶等,顯同品言。此因如能成立地等爲具覺慧因之所生成,如是此因亦能成立此具覺慧作者之有所依性。

  有法差別相違因者,如勝論師對彌曼薩師立:我,有法,起覺識。因雲:覺識之所依故。此因如能成立非覺識(常)我能起覺識,如是此因亦能成立我是無常。覺識無常故。

  已說五種相違似因。

  所謂相違決定(不定因過),決非因過。(于因過中)說此過例,不應道理。今述其例:若法能與散在各處、所有一切可結合物,能于同一時刻皆相結合,此法本身,應遍一切處,譬如虛空。共相能與散在各處一切所屬個體事物同時結合。此爲貝魯迦自性因式。第二論式,爲稗茶惹(不可得因)式:若可得相皆已具足,應可得物,其時其地不可得者,是即其處此物非有。譬如此時此處無瓶。然汝共相,于其所屬此一個體彼一個體中間隙地,雖可得相皆已具足,而不可得。此不可得因式,與前述自性因式,彼此違害,故生疑惑。

  非同品分別有同喻。同品即同法喻。此中雲何似喻?

  初說似同法喻。

  如立聲常,無質礙故。如業。此…

《因真實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