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切莫誤解佛教

  切莫誤解佛教

  印順法師講述

  序言

  一、由于佛教教義而來的誤解

  二、由于佛教製度而來的誤解

  叁、對于佛教儀式而來的誤解

  四、由于佛教現況而來的誤解

  附錄:一、佛法大意

  附錄:二、佛教的真理是什麼

  附錄:叁、正信的佛教是什麼

  序言

  佛教傳入我國已近兩千年,證諸史實,每因朝代帝王之倡導而有興盛光大,國運亦爲之大振,更由于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而予以融合注入乃成爲中國特有之佛教,吾人秉持以往綿延流長之意願,應樹立正等正覺之認識,爲刻不容緩之共同目的。

  本會理事李英成居士,爲一虔誠弟子,近數年赴大陸探親,曾專程前往江蘇南京雞鳴寺禮佛朝拜,請回“切莫誤解佛教”原講詞一冊,聞述及內容與宏願、聆聽之余,深以其發心轉印、傳播供諸方大德、以及蓮友信士參酌有其必要據此誠可釋惑導正,更可冀以佛法弘揚。

  中華民國觀音佛學會理事長

  蔡龍雄識于臺北市歲次壬申四月

  切莫誤解佛教

  佛教傳入中國,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曆史,所以佛教與中國的關系非常密切。中國的文化、習俗,影響佛教,佛教也影響了中國文化習俗,佛教已成爲我們自己的佛教。但佛教是來于印度,印度的文化特色,有些是中國人所不易明了的,受了中國習俗的影響,有些是不合佛教的本意的,所以佛教在中國,信佛法的與不相信佛法的人,對于佛教,每每有些誤會,不明佛教本來的意義,發生錯誤的見解,因此相信佛法的人,不能正確的信仰,批評佛教的人,也不會批評到佛教本身,我覺得信仰佛教或者懷疑評論佛教的人,對于佛教的誤解應該先要除去,才能真正的認識佛教,現在先提出幾種重要一點來說,希望大家能有正確的見解。

  一、由于佛教教義而來的誤解

  佛法的道理很深,有的人不明白深義,只懂得表面文章,隨便聽了幾個名詞,就這麼講,那麼說,結果不合佛教本來的意思。最普遍的,如:“人生是苦”“出世間”“一切皆空”等名詞,這些當然是佛說的,而且是佛教重要的理論,但一般人很少能正確了解它,現在分別來解說:

  (一)“人生是苦”,佛指示我們,這個人生是苦的,不明白其中的真義的人,就生起錯誤的觀念,覺得我們這個人生毫無意思,因而引起消極悲觀,對于人生應該怎樣努力向上,就缺乏力量,這是一種被誤解得最普遍的,社會一般每拿這消極悲觀的名詞,來批評佛教,而信仰佛教的,也每陷于消極悲觀的錯誤,其實“人生是苦”這句話,絕不是那樣的意思。

  凡是一種境界,我們接觸的時候,生起一種不合自己意趣的感受,引起苦痛憂慮,如以這個意思來說苦,說人都是苦的,是不夠的,爲什麼呢?因爲人生也有很多快樂事情,聽到不悅耳的聲音固然討厭,可是聽了美妙的音調,不就是歡喜嗎!身體有病,家境困苦,親人別離,當言是痛苦,然而身體健康,經濟富裕,合家團圓,不是很快樂嗎!無論什麼事,苦樂都是相對的,假如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說人生是苦,豈非偏見了。

  那麼,佛說人生是苦,這苦是什麼意義呢?經上說:“無常故苦”一切都無常,都會變化,佛就以無常變化的意思說人生都是苦的。譬如身體健康並不永久,會慢慢衰老病死,有錢的也不能永遠保有,有時候也會變窮,權位勢力也不會持久,最後還是會失掉。以變化無常的情形看來,雖有喜樂,但不永久,沒有徹底,當變化時,苦痛就來了。所以佛說人生是苦,苦是有缺陷,不永久,沒有徹底的意思。學佛的人,如不了解真義,以爲人生既不圓滿徹底,就引起消極悲觀的態度,這是不對的,真正懂得佛法的,看法就完全不同,要知道佛說人生是苦這句話,是要我們知道現在這人生是不徹底,不永久的,知道以後可以造就一個永久圓滿的人生。等于病人,必須先知道有病,才肯請醫生診治,病才會除去,身體就恢複健康一樣。爲什麼人生不徹底不永久而有苦痛呢?一定有苦痛的原因存在,知道了苦的原因,就會盡力把苦因消除,然後才可得到徹底圓滿的安樂。所以佛不單單說人生是苦,還說苦有苦因,把苦因除了就可得到究竟安樂。學佛的應照佛所指示的方法去修學,把這不徹底不圓滿的人生改變過來,成爲一個究竟圓滿的人生。這個境界,佛法叫做常樂我淨。

  常是永久,樂是安樂,我是自由自在,淨是純潔清淨。四個字合起來,就是永久的安樂,永久的自由,永久的純潔,佛教最大的目標,不單說破人生是苦,而是主要的在于將這苦的人生改變過來,(佛法名爲“轉依”)造成爲永久安樂自由自在純潔清淨的人生。指示我們苦的原因在那裏,怎樣向這目標努力去修持。常樂我淨的境地,即是絕對的最有希望的理想境界是我們人人都可達到的。這樣怎能說佛教是消極悲觀呢。

  雖然,學佛的不一定能夠人人都得到這頂點的境界,但知道了這個道理,真是好處無邊。如一般人在困苦的時候,還知努力爲善,等到富有起來,一切都忘記,只顧自己享福,糊糊塗塗走向錯路。學佛的,不只在困苦時知道努力向上,就是享樂時也隨時留心,因爲快樂不是永久可靠,不好好向善努力,很快會墮落失敗的。人生是苦,可以警覺我們不至于專門研究享受而走向錯誤的路,這也是佛說人生是苦的一項重要意義。

  (二)“出世”佛法說有世間,出世間,可是很多人誤會了,以爲世間就是我們住的那個世界,出世間就是到另外什麼地方去,這是錯了,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就是出了家也在這個世界。得道的阿羅漢、菩薩、佛、都是出世間的聖人,但都是在這個世界救渡我們,可見出世間的意思,並不是跑到另外一個地方去。

  那麼佛教所說的世間與出世間是什麼意思呢?依中國向來所說,“世”有時間性的意思,如叁十年爲一世,西洋也有這個意思,叫一百年爲一世紀。所以世的意思就是有時間性的,從過去到現在,現在到未來,在這一時間之內的叫“世間”。佛法也如此,可變化的叫世,在時間之中,從過去到現在,現在到未來有到沒有,好到壞,都是一直變化,變化中的一切,都叫世間,還有,世是蒙蔽的意思,一般人不明過去,現在,未來叁世的因果,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來,要怎樣做人,死了要到那裏去,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宇宙的本性,糊糊塗塗在這叁世因果當中,這就叫做“世間”。

  怎樣才叫出世呢?出是超過或勝過的意思,能修行佛法,有智慧,通達宇宙人生的真理,心裏清淨,沒有煩惱,體驗永恒真理就叫“出世”。佛菩薩都是在這個世界,但他們都是以無比智慧通達真理,心裏清淨,不像普通人一樣。所以出世間這個名辭,是要我們修學佛法的,進一步能做到人上之人,從凡夫做到聖人,並不是叫我們跑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不了解佛法出世的意義的人,誤會佛教是逃避現實,因而引起不正當的批評。

  (叁)“一切皆空”佛說一切皆空,有些人誤會了,以爲這樣也空,那樣也空,什麼都空,什麼都沒有,橫豎是沒有,無意義,這才壞事幹,好事也不做,糊糊塗塗地看破一點,生活下去就好了。其實佛法之中空的意義,是有著最高的哲理,諸佛菩薩就是悟到空的真理者。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反而是樣樣都有,世界是世界,人生是人生,苦是苦,樂是樂,一切都是現成的,佛法之中,明顯的說到有邪有正有善,有惡有因有果,要棄邪歸正,離惡向善,作善得善果,修行成佛。如果說什麼都沒有,那我們何必要學佛呢?既然因果,善惡,凡夫聖人樣樣都有,佛爲什麼說一切皆空?空是什麼意義呢?因緣和合而成,沒有實在的不變體,叫空。邪正善惡人生,這一切都不是一成不變實在的東西,皆是依因緣的關系才有的,因爲是從因緣而産生,所以依因緣的轉化而轉化,沒有實體所以叫空。舉一個事實來說吧,譬如一個人對著一面鏡子,就會有一個影子在鏡裏,怎會有那個影子呢?有鏡有人還要借太陽或燈光才能看出影子,缺少一樣便不成,所以影子是種種條件産生的,這不是一件實在的物體,雖然不是實體,但所看到的影子,是清清楚楚並非沒有。一切皆空,就是依這個因緣所生的意義而說的,所以佛說一切皆空,同時即說一切因緣皆有,不但要體悟一切皆空,還要知道有因有果,有善有惡。學佛的,要從離惡行善,轉迷啓悟的學程中去證得空性,即空即有,二谛圓融:一般人以爲佛法說空,等于什麼都沒有,是消極是悲觀,這都是由于不了解佛法所引起的誤會,非徹底糾正過來不可。

  二、由于佛教製度而來的誤解

  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製度方面有一點不同。我國舊有的地方,例如出家與素食,不明了,一不習慣的人,對此引起許許多多的誤會。

  (一)“出家”出家爲印度佛教的製度,我國社會,特別是儒家對他誤解最大,在國內,每聽人說,大家學佛,世界上的人都沒有了,爲什麼呢?大家都出家了。沒有夫婦兒女,還成什麼社會?這是嚴重的誤會,我常比喻說:如教師們教學生,那裏教人人當教員去,成爲教員的世界嗎?這點在菲島,不大會誤會的,因爲到處看得到的神父、修女,他們也是出家,但只是天主教徒中的少部分,並非信天主教的人,人人要當神父、修女。學佛的有出家弟子,有在家弟子,出家可以學佛,在家也可以學佛,出家可以修行了生死,在家也同樣可以修行了生死,並不是學佛的人一定都要出家,絕不因大家學佛,就會毀滅人類社會。不過出家與在家,既然都可以修行了生死,爲什麼還要出家呢?因爲要弘揚佛教,推動佛教,必須有少數人主持佛教。主持的頂好是出家人,既沒有家庭負擔,又不做其他種種工作,可以一心一意修行,一心一意弘揚佛法。佛教要存在這個世界,一定要有這種人來推動他,所以從來就有此出家的製度。

  出家功德大嗎?當然大,可是不能出家的,不必勉強,勉強出家有時不能如法,還不如在家,爬得高的,跌得更重,出家功德高大,但一不當心,墮落得更厲害,要能真切發…

《切莫誤解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東方淨土發微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