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慈舟法師開示錄第二集▪P5

  ..續本文上一頁延福壽,二者皆能轉動定業。唯有非善非惡的平常人,爲數所局。你不是上等人,亦非下流人,就是被數所定的平常人。”

  了凡先生聽了能轉數的話,有領悟處,因請禅師開示轉動定數的方法。禅師曰:“汝若欲轉定業,就要痛改前非,極力行善,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叁業精進,就能把孔先生算出的定業轉動。恐怕你記不得,我告知你一個方法:用兩個口袋挂于胸前,一置黃豆一置黑豆。行一善事,拈一黃豆于黑豆袋中;行一惡事,拈一黑豆于黃豆袋中,將所行之事逐日登記,久之自能諸惡不作,衆善奉行,是名行功過格。”

  了凡先生聽禅師開示,便皈依禅師,要求出家。禅師善能觀機,說你這樣人,不是出家的根機,各有因緣,你暫時做個好人,來生再來出家。大凡具眼的人,不是出家的根機,就不給人輕易剃度。了凡先生沒有出成家,仍然去科舉,遵守禅師訓言,力行善事,孔先生的話,就不靈驗了。以前算的考列第叁名,現在名列第一。知道由于行善轉動定業,益加精進,廣修善法。回去對他夫人說:“不孝有叁,無後爲大。我要出家,禅師不允許。我當在家人,沒有兒子是大憾事。據雲谷禅師說,修福能轉定業,茲已驗矣。吾初以爲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禅師卻說,求則得之,舍則失之。”于是發願力行善事叁千樁以求子。夫人想叁千樁善事那能做畢,遂亦發願幫同其夫行善,以滿善願。行一善事或說一句好話,就在曆書上打一個紅圈。不久叁千樁善事圓滿,果生一子。淺淺的行世間善事,尚能轉動既定之數,所以俗話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人天福報,是有漏之法,一個欲界就具有六道輪回,色無色界與欲界同是一天,即或生到非非想天,也還是個凡夫。禅師說他是個凡夫,才改名了凡。但是他沒做到了凡地步,名不稱實。

  你我學佛法的人,初步功夫,可以跟了凡先生學。再進一步,應跟諸佛菩薩學。佛爲究竟聖人,超出叁界。要超出叁界,了生脫死。當最小的聖人,也要破除我見,而後方能了生死,斷煩惱。若男若女、若僧若俗,都不要執著有個我。只這我見一層,大家都難逃出這個圈套。以執我故,有很多苦境往頭上堆。無量劫來吃的虧,就是吃的我的虧,何曾吃了別人的虧?大家莫要誤會“我”字所指乃是張某吃了張某的虧,李某吃了李某的虧,並不是我此時說話的我。就“我”字分析講,一邊是手,一邊是弋,手裏拿著戈,不自殺,便要殺他,所以誰將我當爲我,即是闖著鬼。破除我見證小果,斷分段生死。十使煩惱皆由我起,爲我故貪,爲我故嗔,爲我故癡。生老病死苦、五陰熾盛苦,莫不因我故有。設無有我,則十使煩惱無所寄托,古語雲:“皮之不存,毛將安附。”學佛法人,最淺近是破我執,了分段生死,不受胞胎之苦。再進一步破法執,了變易生死苦。變易即是心行變易,名變易生死。二死永亡,即圓成菩提;空至無可空處,就是妙有。所以說學彿法者,深者見深,淺者見淺。最低限度,也要習空觀。不然有人說話闖著,就好像闖著我了,當時臉色就變了。看見人臉色不好,也闖著我了。從前有個國師,既稱國師,皇帝當然常接近他。有位宰相,心生嫌嫉,然不敢說。有一天宰相看見普門品中說,有“漂墮羅刹鬼國”句,就去玩弄國師。問怎樣叫做漂墮羅刹鬼國?國師就將宰相名字喊了一聲。那個宰相位居極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向來驕慢成性,聞之勃然變色。國師說:“宰相呀!此時就叫做漂墮羅刹鬼國。”你我學佛法的人,不能空法執,也要空我執。再不能也要學了凡先生,諸惡不作,衆善奉行。最淺淺亦要學做人之道,持五戒行十善。不然眨眼之間,人身會失去的。一失人身,萬劫難複。說多了打閑岔,還是修行的好。

  叁性

  昨日講叁性,我于思惟上得點好處,所以再爲大家講講。叁性義理很是緊要,常常如是薰習,修觀行功夫,則道心易進,應細心谛聽。昨天講完經以後,我向本分上會會,當時似乎開了一點竅,自有所得,願與衆共之。

  叁性在喻上講,圓成實性譬如麻,依他起性譬如繩,遍計執性譬如蛇。向來講教者講叁性,總是只講麻、繩、蛇,不能啓人道心。所以說:“依文解義,叁世佛冤。”因不能往自己身上體會,都在文字上摸索,黑的是字,白的是紙,不但不能對治習氣,還不肯對治。所以說學佛法總要向自己本身上體會,才能得受用的。

  圓成實性,乃圓滿成就義,如麻能成就繩,又能成就蛇,即你我分上之本性,此性與十法界爲依,能隨十界造作之緣。故造佛則成佛,造菩薩則成菩薩,乃至造天堂則成天堂,造地獄則成地獄。一切悉皆圓滿成就,故名圓成實性。

  依他起性即十界中隨舉一界,已成者爲依因依緣之所成。如依麻及人工,造成繩。其相是幻化之相,觀相原妄,觀性原真。

  遍計執性,即凡愚在依他起之五陰身上,妄想執著認以爲實。如不知繩是麻之假相故,並于依他起之身上又起一個執著,執以爲我。衆生不能作佛,不能作菩薩,不能作聲聞,不能作緣覺皆因執我之故。四聖皆以不著我而成故。凡愚頂了一個男身,便執此男身爲我;頂了一個女身,便認此女身爲我。男女假相看不假,故種種苦向我頭上堆。若知無我,苦叫誰個受呢?其實叁性中都有真我,何以故?圓成實性即真我。依他起性,相是假我,如繩;性是真我,如麻。遍計執性,如麻隨人工緣成繩,繩隨遍計緣成蛇。蛇不離繩,繩不離麻,叁性一際,凡愚安知。如知四大五蘊是依他起的假相,就知道圓成實性。如知遍計蛇相本空,蛇性亦空,即知繩矣,知繩又知麻矣。故曰叁性一際。

  衆生將此色身認爲我,故受我之害。爲我而起貪嗔癡,造諸惡業,周遍計度而有種種造作。有了這個我,就要好衣服、好飲食、好眷屬,雖是遍計本空,而因果不失。

  你我將法及喻想想,身不是我,如是繩不是蛇;就喻還易懂,說到本身上,就空不了假不了,亦不肯如是修觀想。不但世人看不破,學佛法人亦看不破。還不肯習無我的觀想,故我見牢不可破。因爲有我故,一切苦惱都往我頭上堆,這就是衆生的人我執。大家若在本來無我上體會看透了,自然就不造罪了。

  依教典修學,則知決定無我相,亦無我性,譬如繩上絕對無蛇相,亦無蛇性。蛇性是毒性,翳眼見之有蛇之相,複有蛇性,以有毒性故,不敢近之。衆生遍計執我,無異繩上計蛇,會得是妄,就會到依他起上。識得遍計本空依他無性,就達到本性。如知道是麻,即會歸繩之本體。聲聞人看破了一半。看破人我執,不能破法我執,執五蘊法爲實有,執有身,故灰身,執有心,故泯智,知無我,故能了生脫死,超出叁界。執有五蘊法故,不敢在生死海中行幻化行,恐被所染也。諸佛菩薩知四大五蘊有是假有,無非因緣和合幻化之相。能于幻化相上認性,知皆爲真性隨緣,故于依他起上起作用,修幻化行,成幻化佛,度幻化衆生。依他起者,依法性起也。諸佛菩薩證圓成實性,故能隨緣,隨依他之緣,使菩薩行成,是圓成。依他起性,隨遍計之緣而不障礙,是圓成遍計執性。在佛分上一真一切真,證圓成實性故;在衆生分上一迷一切迷,遍計執故。

  叁性又名叁無性,叁性一際。言叁性者,遍計雖妄有,蛇不離麻故。依他爲假有,繩不離麻故。圓成爲實有,全體即麻故。言叁無性者,遍計之蛇無蛇性故。依他之繩,無繩性故。圓成二字是名詞故。圓成實性何以在衆生分上說是名詞?以只解說,不能親證故。譬如口中說火,存火之名,而無火之實。若實有者,說火則應燒口。衆生說圓成,亦如說火,爲言語相。若說圓成便是圓成,又何必修行。

  叁性一際,知遍計所執蛇未離麻。依他起之繩,亦未離麻,即不離自性也。是智人才知遍計是蛇,依他繩,圓成是麻。愚人不知,故不能破情計之我,亦不肯對治。其已知者,亦是解知而非證知。宜在此解知上修觀,往自身上會。觀行純熟,知本無我,就不能在我上造罪,不能因我起煩惱。如是著力行去,深深的好處縱得不著,淺淺的也能得點受用。由淺至深利益無窮,期各勉之。

  念佛法門

  講起學佛法,我們都是“盲人摸象。”怎麼叫盲人摸象呢?有一國王,其宰輔大臣都是瞎子,王以象令衆辨象之形。有摸象尾者,謂象如掃帚;摸象腿者,謂象爲柱頭;摸象腹者,謂象如筲箕;摸象鼻者,謂象如碓嘴;摸象耳者,謂象如瓢;于是群起爭論,各執一說。象喻整個佛法,盲者即吾輩學佛法之人,依教典學了一點,就是摸著象的一部分。若通達全體佛法,就是摸著的全身。然無論摸著象的若尾、若腿、若腹、若鼻、若耳,總算摸的是象,還沒摸到馬身上,牛身上去。

  你們念佛,現在來摸念佛法門,有四種念佛,于中有總有別,持名念佛是總,觀相念,觀想念,實相念是別。因爲觀相念必須兼持名,一邊觀相,一邊持名。觀想念亦是一邊觀想,一邊持名。實相念佛亦是一邊觀實相,一邊持名。倘若觀相,觀想,觀實相,而不持名,則是依教修止觀,非念佛法門。四種念佛,雖說有總有別,然而總不礙別,別不礙總。不會用功的人,終日念佛,卻未念著一句佛。大家要審察那種應自己的機,即用那一法念,這是關于自己的善根,觸著因緣,如法修學。功夫用的得力,就是過去生中八識田中落下影子,遇緣發動。功夫不得力,是與過去所修善根不相應。無論那一種念都要一門深入。如果這個種子發現,就這樣用用,那個種子發現,又那樣用用,功夫即不能純。功夫用好的,摸著一門,只向這一門上用功。觀相一直觀相,觀想一直觀想,那是有功夫的人,才能不打失,也就是功夫落堂的人。怎樣叫落堂呢?打個譬喻,譬如在打七中,除過齋堂,上架房,養息外,其余的時間,均要在殿上。假設借故不上殿,是身未落堂;已在大殿,是爲落堂。此是說事相上的落堂。再講無相的落堂是從心起念,還落心中。以始覺智,念本覺理。如燈發光,光還照燈。一念如是,念念皆如是。一枝枝香,一…

《慈舟法師開示錄第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