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變化衆鳥。演唱叁寶。無時間斷。令修行衆生。精進不懈。因圓果滿。直至成佛。
壬二征釋略顯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叁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衆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變化所作。
此釋迦牟尼佛自征自釋。略顯正覺世間作有情世間。演悅可衆心之音。汝勿謂句。是警策語。恐娑婆衆生謂極樂亦有惡道。而成謗佛之過。罪報者。起惑造業所感之果報也。惑不出貪嗔癡叁毒。亦是意之叁惡業。貪墮餓鬼。嗔墮地獄。癡墮畜生。此就偏多而言。實則貪具嗔癡。嗔具貪癡。癡具貪嗔。此意叁業以外。更有身叁口四七支惡業。皆叁惡道之因。其果畜生苦輕。餓鬼苦重。地獄更重。畜生道。有互相吞啖等苦。易見故。不須多言。試即餓鬼言之。昔有二餓鬼。同伴尋食不得。于城門分手。一在城外。一進城內。約定誰先得食。即于城門侯之。城內鬼忽得兩滴痔瘡水吃。歡喜異常。城外鬼因偏覓不得食故。先于城門候之。城內鬼來問。候我許久。答曰見此城叁壞叁修。不知幾許年月。餓得七孔流血。而亦不死。地獄之苦死已複生。一日一夜。經萬生死。如一油鍋地獄。應受苦衆生。見油鍋自跳其中。煮化了。巧風一吹。又化生一個。食油鍋之肉。食已還跳鍋中。如是一日一夜萬死萬生。其狀甚多。一言難盡。經雲。極樂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此即四十八願之第一願無叁惡道。十六願不聞不善之名。又曰。是諸衆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佛令衆生悟法身平等。無不具。無不造。故變化白鶴等衆鳥。宣流道品等法。可知白鶴等即阿彌陀佛。亦即十方諸佛。佛一究竟一切究竟。所謂究竟畜生非畜生。正覺世間作有情世間如是,作器世間亦然。故有下文無情說法。
辛二化無情聲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微風”者。乃佛願力所成之風也。此風能成萬物。無常大狂風。能壞世界。乃衆生無明煩惱心所成之風。上古人心淳善故。風不鳴條雨不破塊。常得風調雨順。“諸寶行樹”者。上雲七重行樹。皆衆寶所成。其寶枝寶葉寶花寶果。體如珊瑚等寶。實則奇妙異常。而非堅硬。故微風一吹。枝枝相對。葉葉相當。花花相掽。果果相擊。撞出音聲。演說妙法。空中寶網。網孔寶珠。被風所吹。亦出妙音。其所說法。字字分明。何者是戒。何者是定。何者是慧。其音演時。如百千種樂音。同時俱作。音音皆具八音。西方衆生。聞是音者。得法喜樂。自然念佛念法念僧。風力所使。即彌陀慈悲願力所使。使初發心人。乃至等覺。一切未成佛人。欲成圓滿報身佛故。隨緣念佛。心念衆生。即成衆生。乃至念地獄餓鬼。即成地獄餓鬼。華嚴經十地品。十地菩薩。各各不離念佛。念法。念僧。娑婆衆生、鬥爭事多。有時念。有時不念。極樂衆生無爭人我是非事。故時時念佛念法念僧。念法者。欲證法性理體故。念法身佛也。念僧者。欲成化身佛故。念化身佛也。梵語僧伽。此雲和合衆。即佛法報和合。現度生妙用也。法性理體如燈。起心念之。如燈發光。光還照燈。燈光不二。和合即僧。又佛者覺也。即般若德。相大。報身義。法者法性理體。即法身德。體大。法身義。僧者和合僧。即解脫德。用大。化身義。叁寶。叁德。叁大。叁身。皆一心本具。彌陀。心。及衆生。是叁無差別,會念舉一即叁。不會念。即老實念。將心佛衆生叁。打成一片。則叁即一。
庚二總結
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此結上有情無情同圓種智。皆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之行。使叁世間互融而成度生妙用。至此總結前文耳報受用妙聲竟。
丙二正報妙二;丁初征釋名號二;丁二別釋主伴;戊初征。
舍利弗。于汝意雲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以上廣釋極樂依報。向下廣說正報。即阿彌陀佛及所度衆生。今先征起彌陀德號。以便下文解釋。
戊二釋二;己初約光明釋。
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爲阿彌陀。
“光明”者。身心二光。俱遍法界。身光照十方世界。依正二報。一切色相。盡成大光明藏。心光照十方世界一切衆生心念。盡成佛之知見。阿彌陀佛攝叁世間爲一身。阿彌陀佛是無量光。其國天人聲聞辟支菩薩亦無量光。如第卅一願雲。國土清淨。皆悉照見無量世界。第四十願雲。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世界。于寶樹中皆悉照見。以此得知叁世間同一無量光。
己二約壽命釋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此文當回雲。彼佛及其人民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彼土衆生壽命與佛同故。壽者受也。約佛法身。以真如不隔諸法爲受。報身以境智相應爲受。化身隨所化緣爲受。法身爲體。智慧爲相。應身爲用。舉一即叁。其實壽命俱無始終。而應化身壽命有延促不等者。皆隨機見耳。今彌陀化身壽命。雖雲無量。亦有量之無量也。何以故。百廿四大數中。無量爲百零七。無邊爲百零九。向下還有十五大數故。今言無量無邊阿僧祇劫。蓋以凡小不能算數耳。此法藏比丘第十叁願之所成也。其國人民壽命。亦無量無邊阿僧祇劫者。此由法藏比丘第十五願之所成也。前舉光明無量。是橫遍十方。今約壽命無量。是豎窮叁際。橫豎交徹。即是法界。舉此法界作彌陀身土。亦即作彌陀名號。是故彌陀名號。即衆生本覺理性。持名即是始覺智和本覺理。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
丁二別釋主伴二;戊初別釋二;戊二結示;己初主。
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
此下釋極樂主伴成就。先主。即極樂教主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已經十劫。成者。法身無成無不成。報身因圓果滿名成。應身爲物示現名成。法身不應論劫。報應可以論劫。然法身因修德顯。亦可論劫。報身別無新得。應身如月印川。亦無成無不成。不應論劫。但諸佛隨願度生。示現成道。各有本迹。約本門則不可測。今約迹門。故雲十劫。即叁身一成一切成。亦即非成非不成而論成也。劫者具雲劫波。此雲時分。佛壽無量。今僅十劫。未來方長。現在說法。此普勸衆生當速念佛求往生見佛聞法也。
己二伴
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衆亦複如是。
後伴。第十四願雲。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叁千大千世界衆生。悉成緣覺。于百千劫。悉共計較。知其數者。不取正覺。極樂國之聲聞弟子。非是初二叁果。皆是漏盡大阿羅漢。此土羅漢。約權說。有定性不回心者。彼國羅漢。皆是回心向大之阿羅漢。非是算數所能知之。諸菩薩衆。亦複如是者。亦無有量也。如第五六七八九。此五願。成西方凡夫。皆具五通。能遍十方供養諸佛故。定速成佛。凡夫如是。況叁乘乎。要知生到西方。無有退緣、不是即生成佛。即是一生補處也。
戊二結示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上來若主若伴。並是極樂國土人寶莊嚴。故雲成就如是功德莊嚴。能令信願念佛求生者。亦念念如是成就也。至此正報妙竟。總結上文。乙初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啓信竟。
乙二特勸衆生應求往生以發願二;丙初揭示無上因緣。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上來廣贊彼土依正二嚴勸信已竟。此下爲特勸娑婆衆生發願往生故。指出無上因緣。無上指佛果也。因即成佛近因。一生補處佛故。緣即成佛助緣。與一生補處爲伴故。
“極樂國土”句。標定地方。“衆生生者。”即十方已得往生者。永明壽禅師曰。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蓋謂有願住生者。無修不生。雖如是說。念佛衆生。一邊念佛。一邊造罪。爲業所牽。不得往生者有之。若謂帶業往生。不可含糊儱恫。宿業可帶。現業不可帶。舊業可帶。新業不可帶。古德雲。生西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唯在念佛行門之深淺。忏淨業障而往生者鮮矣。多是帶業往生。宿業者。過去生中有無盡業。若不念佛往生西方。來生在此土隨業受報之時長。若以念佛帶之往生。則永不爲宿業流轉矣。若現生一邊念佛。一邊造罪。自謂可以帶業往生。視阿彌陀佛爲護匪之人。令人可笑。宿業現棠。與舊業新業。似同而實別。宿業現業是約宿世今生而論。舊業新業是就現生罪業以分。舊業即不知念佛以前時所造之業。過而能改。故可往生。新業即已知念佛。實行念佛以後所造之業。有心造罪。靠佛接引。未免過癡。古時有一屠者。殺生爲業。造罪無邊。臨終地獄相現。畏苦至極。令其眷屬速請僧忏。僧人來時。屠者求救。僧曰。我無力救汝。唯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能救你。你要懇切念佛。屠者聞已。即忘命念之。才念十念。即時命終。得佛接引。未墮地獄。而生西方。此帶現生舊業之證。亦系宿生善根已熟。惟差此最後一步工夫。所謂爲山九仞。功虧一篑。並非有心造業。希望帶業往生。豈有先念佛。後造業。得往生之事乎。況造業一生。臨終知悔。百無一二。危乎危乎。最穩當是要常時念佛。忏悔宿業。不造現業新業。畜生尚可往生。豈僅萬修萬人去耶。又者佛爲不了業無自性者。說帶業往生。使彼懇切念佛。則業性即轉成佛性矣。所謂閑時辦得急時用。急時辦來不中用。求生是十方衆生。已生則皆是阿鞞跋致。梵語阿鞞跋致。此雲不退。有叁義。一位不退。不退凡夫。二行不退。不退二乘。叁念不退。不退菩提。彼土凡夫。各具六通。能供養十方諸佛。聽經聞法。必證聖果。是不退凡夫也。以娑婆比之。人中退緣太多。如來悲愍衆生。未往生時。製戒以防退墮。如對俗人。製邪淫。即自己夫婦。于叁六九叁長齋月。諸佛菩薩聖誕日。父母誕日。自己生日。四時八節。皆當戒之。若不製…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