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與死-佛教輪回說 第四章 衆生相種種▪P7

  ..續本文上一頁人無話可說,只有隨獄卒去受苦刑。據《瑜伽師地論》卷五八等說,人死墮于地獄者,多記得生前所作,只有少數極愚癡、極放逸、極邪見的衆生,神識昏昧,不憶生前,地獄王會以種種方法令其憶念,使其自識咎由自取,罪有應得。

   地獄若是實有,則無疑是生靈的莫大恥辱。然而,那些作惡多端、害人禍世而在人間未受應得惡報的惡人,死後墮入地獄受罰,這也是善良正直的好人希望中的事。人們很容易把佛經對地獄的描繪看作人間的罪惡和監獄刑罰在宗教幻想中的反映,從這種角度看,地獄也確實提供了一面反觀人世陰暗面的鏡子。地獄即使虛構,而造成它的五逆十惡等業因在人世間卻是屢見不鮮的。而且,不論地獄有無,像地藏菩薩那樣,深入最黑暗汙穢的罪惡深坑教化濟拔衆生,“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宏願,及釋迦牟尼佛“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不但下地獄,而且莊嚴地獄”的精神,不愧爲人心中最璀燦的善性光明之發射。

   第七節 畜生種種

   畜生,亦譯“傍生”、“旁生”,略當于現代漢語中的“動物”。因此類被人所蓄養,故名畜生,多爲傍行(爬行),故名傍生。其種類極多,千差萬別。《樓炭經》分爲魚、鳥、獸叁大類,每一類中又有數千種。《正法念處經》說畜生種數多達四十億。其形狀、生存方式、壽命長短,差別多端,難以盡述。

   畜生道的業因,是造中品十惡業。《業報差別經》說墮畜生有十種業因:身口意起惡業、從貪嗔癡起惡業,毀罵、惱害衆生,施不淨物、邪淫。而隨種類之別,業因各異,大略而言,以愚癡、殺生二業爲主要的因。畜類的突出特點,便是愚癡,如《法華經》所言:“唯念水草,余無所知”,意識不發達,無自覺之明,多無自由,或被人類驅役屠宰,或互相食啖,弱肉強食,常懷驚畏。

   生于畜類,大略有二途:一是愚癡業重者,人中命終,徑生畜類;二是從地獄生餓鬼,由餓鬼生爲畜生,酬償宿債。《楞嚴經》卷八說,物怪之鬼,物消報盡,多生爲枭類;風魅之鬼,風消報盡,多生爲咎徴(被認爲能預兆凶事的烏鴉、貓頭鷹等);畜魅之鬼,畜死報盡,多生爲狐類;蟲蠱之鬼,蠱滅報盡,多生爲毒類(蛇蠍蜈蚣等);衰厲之鬼,衰窮報盡,多生爲蛔類;受氣之鬼(餓鬼),氣消報盡,多生爲食類(豬羊雞鴨等);綿幽之鬼(魇鬼),幽消報盡,多生爲服類(牛馬驢駝等爲人服役者);和精之鬼(魍魉鬼),和消報盡,多生爲應類(春燕秋鴻等季鳥);明靈之鬼(役使鬼),明滅報盡,多生爲休徵(被認爲能預示吉兆的麟鳳喜鵲等);依人之鬼(傳送鬼),人亡報盡,多生爲循類(犬貓等順從人意的寵物)。

   畜類多數爲粗四大所成身,與人同一物質層次,是人肉眼能見到的唯一異己生命種類。《新婆沙論》說畜類最先皆在大海中,後來才散居各處。佛經中說有兩種畜生,爲人肉眼所不見:一是極小畜生,經稱“微蟲”,分布極廣,經稱佛眼見一杯水中,有八萬四千微蟲,又說人身中有八萬四千蟲。八萬四千,是極言其數目之多。現代佛學家釋這類微蟲即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微生物、細菌。二是雜處于天、鬼、地獄等處的畜類,其身體由微細四大構成,人肉眼不見。這類畜生中最著名的是列于“天龍八部”中的龍、金翅鳥。

   龍,梵文名那伽(Naga),是有鱗爬行動物的總稱。佛經中所說的龍,主要指如中國人自認爲“龍之傳人”的龍,此龍有胎、卵、濕、化四種生類,及天龍、海龍、地龍叁種之分,天龍在天上,爲諸天坐騎守衛,海龍在海中,以四大龍王爲統率,地龍在地下,其職責是守護伏藏(地下寶藏)。這幾種龍的福報,略比天神,海龍王尤以富有珍寶著稱。龍有神通變化,“龍力不可思議”,爲佛經所說四不可思議之一。海龍王擅興雲致雨,爲司雨之神,佛教密宗有禱龍王求雨之法。

   龍的缺點是嗔恨多睡,發起脾氣來了不得,有五時不能隱身變化:生時、死時、淫時、嗔時、睡時。又有四種毒:聞聲、見形、氣噓、觸身,皆能毒害人。《佛說阿難四事經》說:“國中多有盜賊水火變異變生,毒氣流布,疾病縱橫,悉是海中龍神鬼王之所爲也。”龍還有叁種難以避免的苦:一、被熱風熱沙著身,燒其皮肉骨髄;二、惡風暴起,吹龍宮內,失寶飾衣,龍身自現;叁、爲金翅鳥所食,唯除阿耨達龍王能免此厄。(見《長阿含經》卷十八)

   龍的業因,如《分別業報經》偈言:“修行大布施,急性多嗔怒,不依正憶念,後作大龍身。”或說僧尼修禅定而破戒,多生爲龍。《長阿含經》雲:“先多嗔恚,不曲不端,犯戒鬥诤,故生龍中。”《佛說阿難四事經》謂“射獵、屠殺、魚網、中毒死者,其魂神或墮海中爲龍。”因對殺害過它們的人類懷有宿怨,故能興起災厄疾病。

   龍的克星是金翅鳥,梵名迦樓羅(Garuda),是一種極大的神鳥,據說身高達四十裏,亦有胎卵濕化四種生法,有如意寶珠爲璎珞,變化萬端,無事不辦。此鳥以龍爲食,金翅鳥王日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死時能令十寶山一齊火起,其心不壞,難陀龍王取爲鎮宮之寶,名如意珠。金翅鳥的業因,如《業報差別經》偈:“能修大布施,高心陵蔑人,由斯業行生,大力金翅鳥。”

   龍、金翅鳥皆有婚嫁,交合時二身相觸成欲,如欲界忉利天,其壽命皆爲一劫,或有增減。

   第八節 《楞嚴》十仙

   中國人崇尚神仙,佛教一般不立神仙一道,《大智度論》卷五六說:“神仙有二種:或天或人。”天指天道,爲世人所崇奉的天神,道教所謂的“天仙”,可攝于天道;人,爲人中居山修道而得禅定、神通、長壽者,梵語稱哩師(VS),佛經中常提到,佛有時也被尊稱爲“大仙”。道教則稱佛爲“金仙”、“大覺大仙”。佛經中,唯有《楞嚴經》,別立神仙爲一趣,加在六趣之後,成爲七趣。該經所說神仙,是在人中“不依正覺修叁摩地(禅定),別修妄念,存想固形”,隱居于山林人不到處的特殊人,略有十種仙:

   1.地行仙,蓋當于道教所言行于陸地的“地仙”,由“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服食生長藥物)圓成而成就。

   2.飛行仙,以能飛行于空中而得名,由“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服食草木類藥物)圓成而得成就。

   3.遊行仙,蓋以能漫遊于仙山海島而得名,由“堅固金石(金石類丹藥)而不休息”,“化道”(以服丹而脫胎換骨)圓成而成就。

   4.空行仙,亦以能飛行虛空而得名,由“堅固動止(動靜功)而不休息”,“氣精”圓成——煉化精氣而成就。

   5.天行仙,蓋以能遊行于諸天、上谒天王玉帝而得名,由“堅固律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即吞咽金精玉液而

  成就。

   6.通行仙,由“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吸收天地日月人物等的精華而成就,通行,蓋謂其神通無礙。

   7.道行仙,由“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即由持咒守戒而得道術,能以道術養身濟世者。

   8.照行仙,由“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即修觀想、存想一類道功,念力自在。

   9.精行仙,由“堅固交媾而不休息,感應圓成”,即由男女雙修或坎離交媾而得成就。

   10.絕行仙,由“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由修神通變化之道而覺悟天地萬物之性理。

   經稱這十種仙雖然“別得生理,壽千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絕于人境”,但因不依佛法正道修心以得正覺,故不能超出生死輪回,還是要死,“報盡還來,散入諸趣”。

   佛教密乘,亦多說修佛教密法,持咒加持藥物等服食,可成“持明仙“或“悉地持明仙”,這種仙人或住人間,或入仙山海島、修羅宮等處,其形像爲結發或披發、長須,腰著鹿皮,與道教所描述的仙人形像相類,現在西藏的密乘瑜伽行者,尚頗有結發挽髻或披發,猶如道士者,此當爲晚期印度佛教密乘瑜伽行者的常見裝束。

   第九節 劫災與衆生之來源

   漢語中常用的“浩劫”、“劫難“、“劫數“之“劫”,源出佛典,爲梵文劫波(Kalpa)音譯之略,原意爲極久遠的時間單位。佛經中稱世界衆生有大變化的周期爲劫,有小劫、中劫、大劫叁級。一般說人壽每百年增一歲,從十歲增至八萬四千歲後,複從八萬四千歲漸減至十歲,如是一增一減名一小劫,合一千六百八十萬年。如是增減十八反爲一中劫,或言二十小劫爲一中劫,合二億叁千六百萬年。四中劫爲一大劫,合十叁億四千四百萬年。一大劫中,叁千大千世界同時成壞,分爲成、住、壞、空四中劫。成劫世界開始形成,住劫爲形成後的相對穩定期,只有在此期間,叁禅天以下的衆生才慚次出現、生存。壞劫世界破壞,衆生不存;空劫爲從壞盡到再生成的間歇階段。

   佛經中還說,叁界衆生由共業所感,在輪回程途中有共同的“叁災”惡報。叁災分小、大兩種,小叁災主在人間,爲疾疫、饑謹、刀兵。疾疫災起時,種種傳染病、瘟疫蔓延,人在七日之內死亡殆盡,地上處處白骨狼藉,無人收葬,唯留一萬人作種子。饑謹災起時,六七年間天不降雨,地上寸草不生,滴水難得,一日一夜死人無算,亦唯留一萬人爲種子。刀兵災起時,人們自相殘殺,草木皆成兵器,七日之內,人類死亡殆盡。小叁災發生的時間,《立世阿毗昙論》說疾疫災在住劫第一小劫人壽十歲時,饑馑災在第二小劫人壽十歲時,刀兵劫在第叁小劫人壽十歲時。《優婆塞戒經》則說每一小劫中,有饑馑災叁次,疾疫災叁次,刀兵災一次。

   大叁災,爲火、水、風叁災,其破壞範圍廣及欲、色二界。火災起時,有七個太陽並出,草木土石、山河大地乃至須彌山、欲界諸天官,悉被燒毀,大火綿延曆一小劫,燒至光音天(一說二禅天)而止,壞盡初禅天、六欲天及人間、地獄、餓鬼界。水災起時…

《生與死-佛教輪回說 第四章 衆生相種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