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无话可说,只有随狱卒去受苦刑。据《瑜伽师地论》卷五八等说,人死堕于地狱者,多记得生前所作,只有少数极愚痴、极放逸、极邪见的众生,神识昏昧,不忆生前,地狱王会以种种方法令其忆念,使其自识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地狱若是实有,则无疑是生灵的莫大耻辱。然而,那些作恶多端、害人祸世而在人间未受应得恶报的恶人,死后堕入地狱受罚,这也是善良正直的好人希望中的事。人们很容易把佛经对地狱的描绘看作人间的罪恶和监狱刑罚在宗教幻想中的反映,从这种角度看,地狱也确实提供了一面反观人世阴暗面的镜子。地狱即使虚构,而造成它的五逆十恶等业因在人世间却是屡见不鲜的。而且,不论地狱有无,像地藏菩萨那样,深入最黑暗污秽的罪恶深坑教化济拔众生,“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愿,及释迦牟尼佛“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不但下地狱,而且庄严地狱”的精神,不愧为人心中最璀灿的善性光明之发射。
第七节 畜生种种
畜生,亦译“傍生”、“旁生”,略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动物”。因此类被人所蓄养,故名畜生,多为傍行(爬行),故名傍生。其种类极多,千差万别。《楼炭经》分为鱼、鸟、兽三大类,每一类中又有数千种。《正法念处经》说畜生种数多达四十亿。其形状、生存方式、寿命长短,差别多端,难以尽述。
畜生道的业因,是造中品十恶业。《业报差别经》说堕畜生有十种业因:身口意起恶业、从贪嗔痴起恶业,毁骂、恼害众生,施不净物、邪淫。而随种类之别,业因各异,大略而言,以愚痴、杀生二业为主要的因。畜类的突出特点,便是愚痴,如《法华经》所言:“唯念水草,余无所知”,意识不发达,无自觉之明,多无自由,或被人类驱役屠宰,或互相食啖,弱肉强食,常怀惊畏。
生于畜类,大略有二途:一是愚痴业重者,人中命终,径生畜类;二是从地狱生饿鬼,由饿鬼生为畜生,酬偿宿债。《楞严经》卷八说,物怪之鬼,物消报尽,多生为枭类;风魅之鬼,风消报尽,多生为咎徴(被认为能预兆凶事的乌鸦、猫头鹰等);畜魅之鬼,畜死报尽,多生为狐类;虫蛊之鬼,蛊灭报尽,多生为毒类(蛇蝎蜈蚣等);衰厉之鬼,衰穷报尽,多生为蛔类;受气之鬼(饿鬼),气消报尽,多生为食类(猪羊鸡鸭等);绵幽之鬼(魇鬼),幽消报尽,多生为服类(牛马驴驼等为人服役者);和精之鬼(魍魉鬼),和消报尽,多生为应类(春燕秋鸿等季鸟);明灵之鬼(役使鬼),明灭报尽,多生为休徵(被认为能预示吉兆的麟凤喜鹊等);依人之鬼(传送鬼),人亡报尽,多生为循类(犬猫等顺从人意的宠物)。
畜类多数为粗四大所成身,与人同一物质层次,是人肉眼能见到的唯一异己生命种类。《新婆沙论》说畜类最先皆在大海中,后来才散居各处。佛经中说有两种畜生,为人肉眼所不见:一是极小畜生,经称“微虫”,分布极广,经称佛眼见一杯水中,有八万四千微虫,又说人身中有八万四千虫。八万四千,是极言其数目之多。现代佛学家释这类微虫即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细菌。二是杂处于天、鬼、地狱等处的畜类,其身体由微细四大构成,人肉眼不见。这类畜生中最著名的是列于“天龙八部”中的龙、金翅鸟。
龙,梵文名那伽(Naga),是有鳞爬行动物的总称。佛经中所说的龙,主要指如中国人自认为“龙之传人”的龙,此龙有胎、卵、湿、化四种生类,及天龙、海龙、地龙三种之分,天龙在天上,为诸天坐骑守卫,海龙在海中,以四大龙王为统率,地龙在地下,其职责是守护伏藏(地下宝藏)。这几种龙的福报,略比天神,海龙王尤以富有珍宝著称。龙有神通变化,“龙力不可思议”,为佛经所说四不可思议之一。海龙王擅兴云致雨,为司雨之神,佛教密宗有祷龙王求雨之法。
龙的缺点是嗔恨多睡,发起脾气来了不得,有五时不能隐身变化:生时、死时、淫时、嗔时、睡时。又有四种毒:闻声、见形、气嘘、触身,皆能毒害人。《佛说阿难四事经》说:“国中多有盗贼水火变异变生,毒气流布,疾病纵横,悉是海中龙神鬼王之所为也。”龙还有三种难以避免的苦:一、被热风热沙着身,烧其皮肉骨髄;二、恶风暴起,吹龙宫内,失宝饰衣,龙身自现;三、为金翅鸟所食,唯除阿耨达龙王能免此厄。(见《长阿含经》卷十八)
龙的业因,如《分别业报经》偈言:“修行大布施,急性多嗔怒,不依正忆念,后作大龙身。”或说僧尼修禅定而破戒,多生为龙。《长阿含经》云:“先多嗔恚,不曲不端,犯戒斗诤,故生龙中。”《佛说阿难四事经》谓“射猎、屠杀、鱼网、中毒死者,其魂神或堕海中为龙。”因对杀害过它们的人类怀有宿怨,故能兴起灾厄疾病。
龙的克星是金翅鸟,梵名迦楼罗(Garuda),是一种极大的神鸟,据说身高达四十里,亦有胎卵湿化四种生法,有如意宝珠为璎珞,变化万端,无事不办。此鸟以龙为食,金翅鸟王日食一龙王及五百小龙。死时能令十宝山一齐火起,其心不坏,难陀龙王取为镇宫之宝,名如意珠。金翅鸟的业因,如《业报差别经》偈:“能修大布施,高心陵蔑人,由斯业行生,大力金翅鸟。”
龙、金翅鸟皆有婚嫁,交合时二身相触成欲,如欲界忉利天,其寿命皆为一劫,或有增减。
第八节 《楞严》十仙
中国人崇尚神仙,佛教一般不立神仙一道,《大智度论》卷五六说:“神仙有二种:或天或人。”天指天道,为世人所崇奉的天神,道教所谓的“天仙”,可摄于天道;人,为人中居山修道而得禅定、神通、长寿者,梵语称哩师(VS),佛经中常提到,佛有时也被尊称为“大仙”。道教则称佛为“金仙”、“大觉大仙”。佛经中,唯有《楞严经》,别立神仙为一趣,加在六趣之后,成为七趣。该经所说神仙,是在人中“不依正觉修三摩地(禅定),别修妄念,存想固形”,隐居于山林人不到处的特殊人,略有十种仙:
1.地行仙,盖当于道教所言行于陆地的“地仙”,由“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服食生长药物)圆成而成就。
2.飞行仙,以能飞行于空中而得名,由“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服食草木类药物)圆成而得成就。
3.游行仙,盖以能漫游于仙山海岛而得名,由“坚固金石(金石类丹药)而不休息”,“化道”(以服丹而脱胎换骨)圆成而成就。
4.空行仙,亦以能飞行虚空而得名,由“坚固动止(动静功)而不休息”,“气精”圆成——炼化精气而成就。
5.天行仙,盖以能游行于诸天、上谒天王玉帝而得名,由“坚固律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即吞咽金精玉液而
成就。
6.通行仙,由“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吸收天地日月人物等的精华而成就,通行,盖谓其神通无碍。
7.道行仙,由“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即由持咒守戒而得道术,能以道术养身济世者。
8.照行仙,由“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即修观想、存想一类道功,念力自在。
9.精行仙,由“坚固交媾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即由男女双修或坎离交媾而得成就。
10.绝行仙,由“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由修神通变化之道而觉悟天地万物之性理。
经称这十种仙虽然“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但因不依佛法正道修心以得正觉,故不能超出生死轮回,还是要死,“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佛教密乘,亦多说修佛教密法,持咒加持药物等服食,可成“持明仙“或“悉地持明仙”,这种仙人或住人间,或入仙山海岛、修罗宫等处,其形像为结发或披发、长须,腰着鹿皮,与道教所描述的仙人形像相类,现在西藏的密乘瑜伽行者,尚颇有结发挽髻或披发,犹如道士者,此当为晚期印度佛教密乘瑜伽行者的常见装束。
第九节 劫灾与众生之来源
汉语中常用的“浩劫”、“劫难“、“劫数“之“劫”,源出佛典,为梵文劫波(Kalpa)音译之略,原意为极久远的时间单位。佛经中称世界众生有大变化的周期为劫,有小劫、中劫、大劫三级。一般说人寿每百年增一岁,从十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后,复从八万四千岁渐减至十岁,如是一增一减名一小劫,合一千六百八十万年。如是增减十八反为一中劫,或言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合二亿三千六百万年。四中劫为一大劫,合十三亿四千四百万年。一大劫中,三千大千世界同时成坏,分为成、住、坏、空四中劫。成劫世界开始形成,住劫为形成后的相对稳定期,只有在此期间,三禅天以下的众生才惭次出现、生存。坏劫世界破坏,众生不存;空劫为从坏尽到再生成的间歇阶段。
佛经中还说,三界众生由共业所感,在轮回程途中有共同的“三灾”恶报。三灾分小、大两种,小三灾主在人间,为疾疫、饥谨、刀兵。疾疫灾起时,种种传染病、瘟疫蔓延,人在七日之内死亡殆尽,地上处处白骨狼藉,无人收葬,唯留一万人作种子。饥谨灾起时,六七年间天不降雨,地上寸草不生,滴水难得,一日一夜死人无算,亦唯留一万人为种子。刀兵灾起时,人们自相残杀,草木皆成兵器,七日之内,人类死亡殆尽。小三灾发生的时间,《立世阿毗昙论》说疾疫灾在住劫第一小劫人寿十岁时,饥馑灾在第二小劫人寿十岁时,刀兵劫在第三小劫人寿十岁时。《优婆塞戒经》则说每一小劫中,有饥馑灾三次,疾疫灾三次,刀兵灾一次。
大三灾,为火、水、风三灾,其破坏范围广及欲、色二界。火灾起时,有七个太阳并出,草木土石、山河大地乃至须弥山、欲界诸天官,悉被烧毁,大火绵延历一小劫,烧至光音天(一说二禅天)而止,坏尽初禅天、六欲天及人间、地狱、饿鬼界。水灾起时…
《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第四章 众生相种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