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密勒尊者傳記中一再提到要舍棄世間八法,請問哪些法是世間八法?
上師答:世間八法(佛地經論):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不現誹撥名“毀”,不現贊美名“譽”。現前贊美名“稱”,現前誹撥名“譏”。逼惱身心名“苦”,適悅身心名“樂”。
問:請上師再推薦幾位大成就者的傳記。
上師答:蓮花生、佛母益西措嘉、鐵橋法王、薩迦班智達、利美法王、蔣貢康楚仁波且、洛德旺波、宗喀巴大師、阿底俠尊者、比丘尼瑪巴毛、毗瓦巴、薩拉哈巴。
問:在日常生活中,我發現出世智慧和世間智慧有些矛盾的地方,請問上師我該如何處理這些矛盾
上師答:這是個難題。要做到出汙泥而不染,才能做到出世間和世間都圓滿。
我們應該從理念上轉變。什麼叫舍得?舍棄暫時的利益,得到究竟的安樂。在修行的道上,堅固地執著世間的名利,從未生起出離心,從何談起出世間圓滿?爲了圓滿世出世間,要達到出離心、菩提心、清淨心的相對境界。請你把二十四小時平等地分配出時間來觀照,能否做到?口中的話容易說,手中的事不好做!
問:金剛道友修行如何才算修得好
上師答:金剛道友的修行由上師來觀照,不需要你的評價,只要你們和睦相處,隨喜功德即可。
問:如果有人用邪法擾亂道場和個人修行,他會得什麼果報
我們應該怎樣對治
上師答:邪壓不了正,只要你對上師叁寶有信心,正法永遠是你的道場,他們的果報是我們的悲憫,祈願上師叁寶加持,我們能替他們消除果報,共沾法喜。
問:給佛壇供的七杯水,我一直都不講究左右的順序,因爲我覺得左與右都是我們的分別念,只要以相對清淨心與虔誠心去做供養和回向就可以了。.這樣對嗎?
上師答:我們應該用次第的准確儀軌做事行兩部,佛壇上的供品也有儀軌。用空洞的相對清淨心不如理如法,不按順序供養是不太好的。如這樣佛法修行中的事部行部及瑜珈部就不需要了。
問:供佛後換下的水果如何處理?自己可不可以吃?
上師答:以你所說的清淨心的見解來處理。
問:殘舊的圖片佛像、有佛像或經咒的包裝盒、印刷品、打印的經文稿件,以上這些如何如法地處理掉?用火化掉可以嗎?
上師答:以你所說的虔誠心來處理。
問:在沒遇到您之前,我已見到好幾位藏地的活佛、上師、堪布、由于語言的障礙和因緣關系,心裏總有一種感覺:自已沒有如理如法地修,又不知問題出在哪裏?如我這般業障深重的衆生修何法最相應?與哪位上師最有緣?問號逐漸多了起來……
我在佛前以紙條形式問了二個問題:
我是否已遇到了最有緣的上師?答案是:還沒有。
最有緣的上師是屬哪一教?(紅、黃、白、其他教)答案是:其他教。(我那時還不知道有花教)
是否是心誠則靈?僅僅過了不到十天,上師啊,您就奇迹般地到來了。不由令我浮想聯翩:上師啊!是否您觀到了我虔誠的祈盼,和急切的呼喚?
上師答:你接觸很多善知識,是你的福報,要珍惜,不要持邪見,更不可以誹謗。
至于修法上面,你應該尋找一位具德上師,並與你身口意相應,才能依止專一修行。修什麼法由你的上師定,因爲你的上師知道你的根基和修行的境界。不要選擇上師的頭銜和地位。
我不贊成用一種外道抽簽的方式選擇上師,也不贊成密宗的四大傳承以顔色來劃分,這太俗了。
我沒有那麼神,可能是我們的因緣吧,要珍惜彼此的善緣,維護和培養這善緣。
某寺院當家師攜兩叁位尼僧及幾位信衆拜見上師,以下根據此次對話整理。
男信衆:我是在家人,對學佛感興趣,也想有所成就,但我們不是專業修行的佛弟子,應怎樣修才好?
上師:首先應當進入佛門,不入佛門學佛,永遠都是門外漢。我也不能和你談深層的佛法。不是我不慈悲,因爲必須是自願皈依佛門的人,才有這樣的信心,才能聽聞深層的佛法。你現在還沒有堅定的心,萬一一段時間後心態變了,謗佛、謗法,你的罪過就更大了。所以必須先把自己定在佛弟子的位置上,因爲自己已在佛面前發過誓願,就是舍命也決不謗佛、謗法。顯宗皈依佛法僧叁寶,密宗在皈依叁寶的基礎上增加皈依上師。因爲密宗是更直接、更快速的修行方便,沒有領路的導師,修行容易出偏差。
皈依有一定的儀式,要尋找一位有修行的上師、法師(不能光看他的地位高低)。通過他對叁寶的信心和修持的功德的做法加持,將自己生生世世的業障清除,幹幹淨淨地進入佛門。皈依時剪發就是將自己的一切貪戀、執著、邪見等身口意不淨之處一齊剪除。
很多人以爲出家是專業修行,在家是業余學佛,這其實是誤解。不管在家、出家,只要皈依了叁寶,就都是佛弟子。只有戒律的不同,發心應當是一樣的,都是成就自己,利樂有情。出家人出離家庭,在僧團中修習,有較好的外部環境,容易建立對佛的堅定信念。密乘有許多方便法,對治不同的衆生,在家人有在家人的修行方法,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方便。密乘僧尼在受持別解脫戒、菩薩戒的基礎上還要持密乘金剛戒(誓言叁昧耶戒),密乘居士在皈依上師叁寶的基礎上,受戒當然越多越好,但受戒也是自願的,依自身的環境條件而定。能受五戒當然好,五戒守不了,受叁戒、一戒也好!若尚不能做到,勉強去做是不好的,但對上師叁寶的信念絕對不可動搖。
對佛的信仰有叁類:一是歡喜心的信仰,對佛、出家人心生歡喜;二是參與信仰,皈依叁寶,修學念唱;叁是堅心信仰,就是舍命也改變不了自己對佛的信念。有這樣的心,才能達到佛與我無分別,我的生命即是佛的慧命。做不到這一點,就有許多出家人還俗。現在多數人有前兩種信仰,沒有後一種信仰。
尼僧甲:我第一次接觸密教,不知從何問起?
上師:你說“密教”已經不對了。密乘也屬佛教,顯乘、密乘都是佛教的分支,是佛利益衆生開設的方便。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它的根只有一個,就是般若心經。這就象太陽普照大地,家家戶戶的窗子裏都有陽光射入,你能說這是我家的太陽,不是你家的太陽嗎?
漢傳佛教也有很多宗派,如淨土宗、禅宗、律宗、天臺宗等等。各派修行的方便不同。淨土宗念阿彌陀佛,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禅宗強調明心見性;律宗首重戒律;天臺宗以《法華經》爲依,各有各的長處。密乘也有許多派別系,弘揚較廣的有四大傳承(過去有八大傳承,現已融入這四大傳承)。薩迦派,俗稱“花教”,薩迦是地名,那一帶的土地顯灰色,薩迦派寺院建築外牆爲白、桔紅、藍叁色相間,代表觀音、文殊、大勢至金剛手的顔色。格魯派,格即“格登”,是地名,魯是尊稱,是由宗喀巴大師弘揚的,因格魯派上師戴黃色法帽,所以被稱爲黃教。嘎舉派,俗稱白教,因爲該傳承的祖師多現居士相,著白衣且寺院建築外觀是白色的。甯瑪派意爲舊教,俗稱紅教,因爲該派上師戴紅色法帽。此四大派系各有自己的修行方法。
小乘佛法最先傳入漢地,後經鸠摩羅什,唐叁藏等譯師譯經,才將大乘佛法從印度引入中國。但小乘佛法並沒有因此消亡,而是融入大乘佛法中。一般佛學院的佛法課程設置也是先從四谛十二因緣講起,生起出離心,然後再談大乘菩提心。密乘是佛法大全,包含大小顯密叁乘佛法。蓮花生大士將佛法分爲九乘:聲聞、緣覺、菩薩、事部、行部、瑜伽部、瑪哈瑜伽、阿那瑜伽、阿底瑜伽。聲聞、緣覺屬小乘,菩薩是大乘,事部、行部、瑜伽部、瑪哈瑜伽、阿那瑜伽、阿底瑜伽爲密乘。其實漢地放焰口、持咒、結手印等就屬于密乘中的事行瑜伽部,屬于唐朝傳入漢地的唐密,後來密法又傳至日本、韓國成爲東密。九乘佛法中前六乘佛法在漢地,上叁乘佛法在藏地。印度的佛法現已基本失傳,無上密法(上叁乘佛法)從元朝開始由西藏傳入漢地,爲皇室獨享,老百姓沒有機會修學。可見密法的尊貴與殊勝。到清朝末年,朝廷自身難保,密法才得以流入民間。蓮師曾預言,末法時代惟有無上密部的殊勝法才能救度衆生,因爲此時的衆生業障是極其深重的。
學密法必須按小乘、大乘、密乘的次第修學。所以我認爲漢地佛學院必須開設密乘的課程,我想再過幾十年,漢地的佛法將是顯密圓融的。早期的漢地,人們認爲除了小乘以外,都非佛說。現在漢地也有不少人認爲密乘非佛說,這是一種正常現象,接受外來事物需要一個過程。沒有高僧大德從印度取經,沒有皇帝的支持,就不可能有大乘佛法在漢地弘揚。但是不管大小顯密,都是釋迦牟尼佛的教法,這是無可懷疑的!不論顯密,開經頌都是先祈請釋迦牟尼佛。
尼僧甲:密宗的佛像在外相上與顯宗有很大的差別,讓人難以理解。
上師:藏傳佛教的佛像較大膽、直接,有出乎意料的形象。在漢人的心目中,佛應是很慈悲、莊嚴的相。可藏傳佛教的佛有獅子頭、豹頭、豬頭、馬頭、牛頭、鳥頭等諸種示相,以致于漢人認爲它是多神教。這是因爲藏地原始的宗教——黑苯教是神教,較凶殘,宰殺活生生的衆生來供神。因此佛就示現更勇猛、忿怒的相降伏這些凶殘的外道。但忿怒只是外相,本性是慈悲的。因爲對方是惡勢力,若顯慈悲相就無法相應地度化。
還有赤裸像,如空行母、金剛亥母、無我母等均現赤裸相。這其實是法身的表法。顯宗說法身廣大無邊如虛空,但沒有法身佛的體相。而密乘則用裸體的佛相來表達法身。衆生的心有貪、嗔、癡的執著和挂礙,這就象在赤裸身上穿了一件件衣服。如果沒有妄想和執著,就是原本的佛心。不了解其真正涵義,易生邪見。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對治衆生八萬四千煩惱,利益一切衆生。漢傳佛教用語言來表達般若,而佛陀也說般若是妙不可言的,因此藏傳佛教直接用女性的赤裸相――空行母來表法。女性象征智慧,一絲不挂的…
《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且開示答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