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且開示答疑▪P5

  ..續本文上一頁赤裸相表般若智慧無挂礙,而無挂礙的佛心本來就是極樂,所以用十六歲少女青春蓬勃的乳房、秘密處等來表達,這就是密乘,很大膽,也很直接!

  空行母的“母”表般若本來的功德,諸佛離不開般若,般若是諸佛之母。藏傳佛教用空行母的體相,來表達原本佛性空樂雙運、空妙雙運。

  上師:漢傳佛教中有無女性即身成佛的先例?

  尼僧乙:沒有。《法華經》講龍女轉男身而成佛。

  

  男信衆:佛教信徒女性明顯多于男性。宗教需要人們接受,女性從身心上講心理上更易于接受事物。

  上師:既然女性那麼易于接受宗教,爲什麼女性即身成就者少呢?就性格而言,女性對待任何事物都較感性,包括宗教。但深入探索的還是男性爲多。因爲男性性格剛強,不輕易接受事物,而一旦投入,就比較深入持久。男女各有各的長處。藏傳佛教認爲女性是智慧的象征,男性則代表方便。密宗裏,男相佛有六種裝飾表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圓滿,女相佛只有五種裝飾,因爲女性的體相本身就代表智慧。我們所見各種佛的體相是原本自性佛的體現,是大悲、方便、功德的體現。正因爲如此,佛心沒有男女之別,因爲佛心是方便與智慧雙運的。

  觀音菩薩既非男也非女,藏傳佛教裏觀音菩薩是男相,而漢傳佛教裏卻是女相,藏人在電視裏見到漢地的觀音像都認爲她們是度母,因爲藏傳佛教裏,成就女性的顯相是度母,如白度母、綠度母等。但兩地都認爲觀世音是大慈大悲的佛。之所以有不同示相,一方面是兩地文化傳統不同,另一方面也是觀世音菩薩慈悲的表法,根據不同需要,因人因時因地度化衆生。

  再就是雙身像,即佛與佛母相交合相,許多人想不通,因爲男女交合這是造業的事。其實,雙身相是方便與智慧雙運的表法。男性表方便,女性表智慧,方便與智慧和合稱爲佛。即使是佛的單身相,也多持金剛鈴、杵,鈴杵也是表金剛不壞的佛心與方便妙法一體雙運。

  佛的各種裝飾、所持的法器都有表法。電視《西遊記》中唐僧戴的法帽是五佛冠,大部分人以爲戴佛冠僅是爲了莊嚴,那就錯了。藏傳佛教的五佛冠在形狀上可能與漢傳佛教有所不同,但均表達同一意思即五智慧。戴此法帽者具足五智慧的功德。文殊菩薩右手持劍,左手托經書于胸前,這並不表示他貪執這些,而是表文殊菩薩具足度化一切衆生的方便。托經書于胸前表自心法圓滿,舉寶劍表方便圓滿,可令衆生斷除一切貪嗔癡業障煩惱,離苦得樂。空行母的法相,左手托舉頭蓋骨,頭蓋骨是人體至高無上的部位,用它作顱器表最恭敬、最圓滿的供養。內盛充滿生命活力的鮮血,表五毒的精華轉化爲五智妙甘露,象征諸佛身口意的功德,飲此甘露當下即可盡除衆生的煩惱業障。右手斜持金剛彎刀,刀口向下,表砍斷輪回之道。

  大家對密法並不了解,密法並非故意秘而不宣。一方面它妙不可言;另一方面因爲它特別殊勝,一般衆生聽了不理解會生邪見而導致墮落。

  我們都是佛弟子,自皈依那天起就發這樣的誓願,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不管什麼形象的佛,只要具足佛的圓滿智慧,都應恭敬頂禮、至誠皈依。皈依法,不管哪宗哪派,只要是正法,能讓衆生解脫、成就,都應生恭敬心,不得誹謗,否則即破誓言戒。皈依僧也是一樣,任何傳承的僧團,我們都應起恭敬心。

  

  尼僧甲:我們對密宗不了解,也從未接觸過。

  上師:應當趁年輕盡快投入密法的修習。因爲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由于福報有限,佛陀轉*輪時,我們還墮在六道輪回中,無法聽聞佛法。但佛是大慈大悲的,傳下這麼多利益衆生的殊勝法要,佛法弘揚了兩千五百多年,現在才得遇,這是多少世累積的福報。現在已得暇滿人身,又聽聞佛法,如果還糊裏糊塗,不明白自心,臨終外氣已斷,內氣未絕的時候,是很痛苦的,那時恐怕早把阿彌陀佛給忘了,現在許多人稍有點頭疼腦熱,就坐不住,就把阿彌陀佛忘了。年輕時不修,老的時候,皮肉不爭氣,精力跟不上,加上長期形成的錯誤觀念、深重的積習,要改變是很艱難的。

  密法有很多竅訣,你是什麼根器,上師就傳你什麼法,不用自己去闖。現在許多人學法沒有師承,自己瞎練,修行中出現身體病痛等反應也沒人指點,還自認爲是,以至走火入魔。也有不少人很大膽,喜歡看一些論佛法究竟義的書,其實什麼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根本不明白,只是在玩文字遊戲。有善心未必對衆生有利,熱心爲他人講法,講錯了,你的善心就造了惡業。當你發現自己錯的時候,別人還在修,還在用你所講的修行要點終身持用,這將是非常可怕的。這就好象品茶一樣,整天談論茶的顔色、形狀,沒有親自品嘗過,怎麼知道它的味道呢?沒有深入修習,就不知道佛法的真義。

  淨土宗靠他力,靠阿彌陀佛的接引力,禅宗靠自力,自悟。而密宗認爲自他兩力,同等重要,不可偏頗。學密法要對密法有堅定的信心,堅信它有殊勝的竅訣,可令你即身成就,不管男女,曆代都有即身成就的例子。學佛是爲了什麼?肯定是爲了自利利他。利益衆生就是利益自己。但要利益衆生,方便和智慧這對翅膀缺一不可。

  

  尼僧乙:我出家二十多年,學淨土宗,由于沒有善知識的引導,一直都是門外漢,現在很想對密法有所了解,請教上師應當從何處學起?

  上師:從淨土學起。密乘也修淨土,也修禅,禅淨圓融,密乘的生起次第就是修淨土,首先我是淨土的攝受對象,然後我成爲淨土的一員,最後我就是淨土的怙主。密乘修法也觀想淨土,不僅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還念他的心咒,結他的手印,觀他的體相。身口意同時修持,更快相應。心咒就是諸佛功德的總集,是佛傳的心音。一般不解釋咒語的意思,因爲咒語的功德不可思議、不可說,就象啞巴吃糖一樣,靠自己實修體會它的功德。

  再進一步就是修色法,梳理氣脈明點,這是圓滿次第的修行。生起、圓滿次第都修好了,才允許看心經,才能真正看明白。通過有分別的觀想將心識轉趨無分別的自性,無取無舍,沒有輪回可斷,也無涅槃可證。真正的禅是很高層次的,但如今的禅宗方便太少,所以很多人不得其門而入。要達到圓滿證悟,必須有修行的方便。我們好比坐火車車廂,光有火車,沒有鐵軌是不行的。鐵軌也不能象公路一樣到處建,必須是直通的。現在許多人坐上了火車,可又想天上飛,公路上走,那火車是開不了的,因爲鐵軌還沒修好,道尚未形成。

  (尼僧向上師求法)

  上師:學密法首要條件就是要正確認識密法,並且生起強烈的信心。在此基礎上應當依止上師,密宗的上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你依止的必須是具德的上師,依止前要了解他,毫無懷疑,才可以依止。一旦依止了就應當把他尊爲佛一樣,不可以再生懷疑和邪見。現在許多上師來漢地弘法,其中有大成就者,也有一般的,甚至是魚目混珠的假上師。世間事物多是如此,佛教團體也不例外。現在你們對密乘的認識還很膚淺,要多看密乘大成就者的傳記,看看他們是如何依止上師的,他們原來也是凡夫,是如何修行成就的?象密勒日巴尊者傳、岡波巴大師傳等等,從中獲得啓示。多看《上師五十頌》,培養對上師的虔誠心,這樣做了,有什麼體會,再和我聯系。

  

  隨師劄記1:

  一時,我陪同上師從某機場將飛福建,因折扣多一些,我們選乘的是早班機。登機手續辦好後,我知道上師沒來得及吃早飯,就請上師到機場餐廳用餐。服務員把菜單拿來,上師一看,一碗面條就要五十元,我跟上師說這無所謂吧,難得一次。不料上師問我:“你餓了吧?我是陪你來的。”我領會上師的意思,就說:“哦,我還以爲您餓了,我一點也不餓。”就這樣我們笑嘻嘻地步出了餐廳。

  上師答:感謝你爲我省了50元錢,德欽寺的小喇嘛也有一個月的飯錢了。

  

  隨師劄記2:

  去年夏天,有機會在上師身邊多留了幾天,我每天無比歡喜地供養上師酸奶和飲料。但令我困惑的是,上師隨手把供品分給道友,剩下的就擺在桌臺上好幾天都“不屑一顧”。我很清楚上師這幾天根本就沒有吃過我買的東西。而其他道友買來同樣的飲料,上師卻高興地享用。我心裏納悶,到底上師爲何這般對我?百思不得其解,又不敢問上師。上師明知我心情不愉快,仿佛視若無睹。好幾天下來憋了一肚子氣,我終于“忍無可忍”,准備問上師一個水落石出。不料我的話還沒出口,上師就說:“你這幾天很不高興吧?”我的心裏一陣酸,眼淚漱漱在流。“你知道難受吧!平時你就是以這副慢心對待人的,這回你也體會到別人的感受了吧。”此時的我領受這一頓棒喝,刹時忏悔、感恩交集,轉哭爲笑,這才領略上師調伏弟子乃如此善巧!

  上師答: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顯密常識問答

  

  問:我是修學顯宗的,對密宗也很感興趣,請問顯密最大的差別在哪裏?

  上師答:佛說顯密八萬四千法門,對治衆生八萬四千煩惱,諸法無有高低之分。曆代高僧大德根據衆生的根器,擬定各宗各派的修行儀軌,同樣是非常殊勝。密宗與顯宗最大的差別,不在于修行的儀軌,而在于對具德善知識的依止,這從密乘的四皈依就能看得出來。具體來說,就是上師、傳承、實證、竅訣及叁昧耶的差別。剛強難伏的業障衆生,僅僅靠自己參學佛法難以得道,必須依止善知識,通過善知識的口耳傳授與攝受加持才能得度,所以密乘特別強調依止上師,特別注重對上師的戒律。

  

  問:活佛、堪布、上師、喇嘛這些稱謂有何區別?

  上師答:活佛的稱謂在藏地是沒有的,也許稱再來、轉世更確切。“轉世”,藏語珠古,也就是前世有所成就,今生乘願再來的修行者。他與一般凡夫是不同的,轉世因願力而來,凡夫因業力而來。轉世中有能勝任上師的,也有不能勝任上師的。轉世也需要修證自己,雖然前世獲得證悟,今世…

《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且開示答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忠告(戒賭)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