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开示答疑▪P4

  ..续本文上一页:密勒尊者传记中一再提到要舍弃世间八法,请问哪些法是世间八法?

  上师答:世间八法(佛地经论):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不现诽拨名“毁”,不现赞美名“誉”。现前赞美名“称”,现前诽拨名“讥”。逼恼身心名“苦”,适悦身心名“乐”。

  

  问:请上师再推荐几位大成就者的传记。

  上师答:莲花生、佛母益西措嘉、铁桥法王、萨迦班智达、利美法王、蒋贡康楚仁波且、洛德旺波、宗喀巴大师、阿底侠尊者、比丘尼玛巴毛、毗瓦巴、萨拉哈巴。

  

  问: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出世智慧和世间智慧有些矛盾的地方,请问上师我该如何处理这些矛盾

  

  上师答:这是个难题。要做到出污泥而不染,才能做到出世间和世间都圆满。

  我们应该从理念上转变。什么叫舍得?舍弃暂时的利益,得到究竟的安乐。在修行的道上,坚固地执着世间的名利,从未生起出离心,从何谈起出世间圆满?为了圆满世出世间,要达到出离心、菩提心、清净心的相对境界。请你把二十四小时平等地分配出时间来观照,能否做到?口中的话容易说,手中的事不好做!

  

  问:金刚道友修行如何才算修得好

  

  上师答:金刚道友的修行由上师来观照,不需要你的评价,只要你们和睦相处,随喜功德即可。

  

  问:如果有人用邪法扰乱道场和个人修行,他会得什么果报

  我们应该怎样对治

  

  上师答:邪压不了正,只要你对上师三宝有信心,正法永远是你的道场,他们的果报是我们的悲悯,祈愿上师三宝加持,我们能替他们消除果报,共沾法喜。

  

  问:给佛坛供的七杯水,我一直都不讲究左右的顺序,因为我觉得左与右都是我们的分别念,只要以相对清净心与虔诚心去做供养和回向就可以了。.这样对吗?

  上师答:我们应该用次第的准确仪轨做事行两部,佛坛上的供品也有仪轨。用空洞的相对清净心不如理如法,不按顺序供养是不太好的。如这样佛法修行中的事部行部及瑜珈部就不需要了。

  

  问:供佛后换下的水果如何处理?自己可不可以吃?

  上师答:以你所说的清净心的见解来处理。

  

  问:残旧的图片佛像、有佛像或经咒的包装盒、印刷品、打印的经文稿件,以上这些如何如法地处理掉?用火化掉可以吗?

  上师答:以你所说的虔诚心来处理。

  

  问:在没遇到您之前,我已见到好几位藏地的活佛、上师、堪布、由于语言的障碍和因缘关系,心里总有一种感觉:自已没有如理如法地修,又不知问题出在哪里?如我这般业障深重的众生修何法最相应?与哪位上师最有缘?问号逐渐多了起来……

  我在佛前以纸条形式问了二个问题:

  我是否已遇到了最有缘的上师?答案是:还没有。

  最有缘的上师是属哪一教?(红、黄、白、其他教)答案是:其他教。(我那时还不知道有花教)

  是否是心诚则灵?仅仅过了不到十天,上师啊,您就奇迹般地到来了。不由令我浮想联翩:上师啊!是否您观到了我虔诚的祈盼,和急切的呼唤?

  上师答:你接触很多善知识,是你的福报,要珍惜,不要持邪见,更不可以诽谤。

  至于修法上面,你应该寻找一位具德上师,并与你身口意相应,才能依止专一修行。修什么法由你的上师定,因为你的上师知道你的根基和修行的境界。不要选择上师的头衔和地位。

  我不赞成用一种外道抽签的方式选择上师,也不赞成密宗的四大传承以颜色来划分,这太俗了。

  我没有那么神,可能是我们的因缘吧,要珍惜彼此的善缘,维护和培养这善缘。

  

  某寺院当家师携两三位尼僧及几位信众拜见上师,以下根据此次对话整理。

  男信众:我是在家人,对学佛感兴趣,也想有所成就,但我们不是专业修行的佛弟子,应怎样修才好?

  上师:首先应当进入佛门,不入佛门学佛,永远都是门外汉。我也不能和你谈深层的佛法。不是我不慈悲,因为必须是自愿皈依佛门的人,才有这样的信心,才能听闻深层的佛法。你现在还没有坚定的心,万一一段时间后心态变了,谤佛、谤法,你的罪过就更大了。所以必须先把自己定在佛弟子的位置上,因为自己已在佛面前发过誓愿,就是舍命也决不谤佛、谤法。显宗皈依佛法僧三宝,密宗在皈依三宝的基础上增加皈依上师。因为密宗是更直接、更快速的修行方便,没有领路的导师,修行容易出偏差。

  皈依有一定的仪式,要寻找一位有修行的上师、法师(不能光看他的地位高低)。通过他对三宝的信心和修持的功德的做法加持,将自己生生世世的业障清除,干干净净地进入佛门。皈依时剪发就是将自己的一切贪恋、执着、邪见等身口意不净之处一齐剪除。

  很多人以为出家是专业修行,在家是业余学佛,这其实是误解。不管在家、出家,只要皈依了三宝,就都是佛弟子。只有戒律的不同,发心应当是一样的,都是成就自己,利乐有情。出家人出离家庭,在僧团中修习,有较好的外部环境,容易建立对佛的坚定信念。密乘有许多方便法,对治不同的众生,在家人有在家人的修行方法,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方便。密乘僧尼在受持别解脱戒、菩萨戒的基础上还要持密乘金刚戒(誓言三昧耶戒),密乘居士在皈依上师三宝的基础上,受戒当然越多越好,但受戒也是自愿的,依自身的环境条件而定。能受五戒当然好,五戒守不了,受三戒、一戒也好!若尚不能做到,勉强去做是不好的,但对上师三宝的信念绝对不可动摇。

  对佛的信仰有三类:一是欢喜心的信仰,对佛、出家人心生欢喜;二是参与信仰,皈依三宝,修学念唱;三是坚心信仰,就是舍命也改变不了自己对佛的信念。有这样的心,才能达到佛与我无分别,我的生命即是佛的慧命。做不到这一点,就有许多出家人还俗。现在多数人有前两种信仰,没有后一种信仰。

  

  尼僧甲:我第一次接触密教,不知从何问起?

  上师:你说“密教”已经不对了。密乘也属佛教,显乘、密乘都是佛教的分支,是佛利益众生开设的方便。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它的根只有一个,就是般若心经。这就象太阳普照大地,家家户户的窗子里都有阳光射入,你能说这是我家的太阳,不是你家的太阳吗?

  汉传佛教也有很多宗派,如净土宗、禅宗、律宗、天台宗等等。各派修行的方便不同。净土宗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禅宗强调明心见性;律宗首重戒律;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依,各有各的长处。密乘也有许多派别系,弘扬较广的有四大传承(过去有八大传承,现已融入这四大传承)。萨迦派,俗称“花教”,萨迦是地名,那一带的土地显灰色,萨迦派寺院建筑外墙为白、桔红、蓝三色相间,代表观音、文殊、大势至金刚手的颜色。格鲁派,格即“格登”,是地名,鲁是尊称,是由宗喀巴大师弘扬的,因格鲁派上师戴黄色法帽,所以被称为黄教。嘎举派,俗称白教,因为该传承的祖师多现居士相,着白衣且寺院建筑外观是白色的。宁玛派意为旧教,俗称红教,因为该派上师戴红色法帽。此四大派系各有自己的修行方法。

  小乘佛法最先传入汉地,后经鸠摩罗什,唐三藏等译师译经,才将大乘佛法从印度引入中国。但小乘佛法并没有因此消亡,而是融入大乘佛法中。一般佛学院的佛法课程设置也是先从四谛十二因缘讲起,生起出离心,然后再谈大乘菩提心。密乘是佛法大全,包含大小显密三乘佛法。莲花生大士将佛法分为九乘:声闻、缘觉、菩萨、事部、行部、瑜伽部、玛哈瑜伽、阿那瑜伽、阿底瑜伽。声闻、缘觉属小乘,菩萨是大乘,事部、行部、瑜伽部、玛哈瑜伽、阿那瑜伽、阿底瑜伽为密乘。其实汉地放焰口、持咒、结手印等就属于密乘中的事行瑜伽部,属于唐朝传入汉地的唐密,后来密法又传至日本、韩国成为东密。九乘佛法中前六乘佛法在汉地,上三乘佛法在藏地。印度的佛法现已基本失传,无上密法(上三乘佛法)从元朝开始由西藏传入汉地,为皇室独享,老百姓没有机会修学。可见密法的尊贵与殊胜。到清朝末年,朝廷自身难保,密法才得以流入民间。莲师曾预言,末法时代惟有无上密部的殊胜法才能救度众生,因为此时的众生业障是极其深重的。

  学密法必须按小乘、大乘、密乘的次第修学。所以我认为汉地佛学院必须开设密乘的课程,我想再过几十年,汉地的佛法将是显密圆融的。早期的汉地,人们认为除了小乘以外,都非佛说。现在汉地也有不少人认为密乘非佛说,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接受外来事物需要一个过程。没有高僧大德从印度取经,没有皇帝的支持,就不可能有大乘佛法在汉地弘扬。但是不管大小显密,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这是无可怀疑的!不论显密,开经颂都是先祈请释迦牟尼佛。

  

  尼僧甲:密宗的佛像在外相上与显宗有很大的差别,让人难以理解。

  上师:藏传佛教的佛像较大胆、直接,有出乎意料的形象。在汉人的心目中,佛应是很慈悲、庄严的相。可藏传佛教的佛有狮子头、豹头、猪头、马头、牛头、鸟头等诸种示相,以致于汉人认为它是多神教。这是因为藏地原始的宗教——黑苯教是神教,较凶残,宰杀活生生的众生来供神。因此佛就示现更勇猛、忿怒的相降伏这些凶残的外道。但忿怒只是外相,本性是慈悲的。因为对方是恶势力,若显慈悲相就无法相应地度化。

  还有赤裸像,如空行母、金刚亥母、无我母等均现赤裸相。这其实是法身的表法。显宗说法身广大无边如虚空,但没有法身佛的体相。而密乘则用裸体的佛相来表达法身。众生的心有贪、嗔、痴的执着和挂碍,这就象在赤裸身上穿了一件件衣服。如果没有妄想和执着,就是原本的佛心。不了解其真正涵义,易生邪见。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烦恼,利益一切众生。汉传佛教用语言来表达般若,而佛陀也说般若是妙不可言的,因此藏传佛教直接用女性的赤裸相――空行母来表法。女性象征智慧,一丝不挂的…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开示答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忠告(戒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