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开示答疑▪P5

  ..续本文上一页赤裸相表般若智慧无挂碍,而无挂碍的佛心本来就是极乐,所以用十六岁少女青春蓬勃的乳房、秘密处等来表达,这就是密乘,很大胆,也很直接!

  空行母的“母”表般若本来的功德,诸佛离不开般若,般若是诸佛之母。藏传佛教用空行母的体相,来表达原本佛性空乐双运、空妙双运。

  上师:汉传佛教中有无女性即身成佛的先例?

  尼僧乙:没有。《法华经》讲龙女转男身而成佛。

  

  男信众:佛教信徒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宗教需要人们接受,女性从身心上讲心理上更易于接受事物。

  上师:既然女性那么易于接受宗教,为什么女性即身成就者少呢?就性格而言,女性对待任何事物都较感性,包括宗教。但深入探索的还是男性为多。因为男性性格刚强,不轻易接受事物,而一旦投入,就比较深入持久。男女各有各的长处。藏传佛教认为女性是智慧的象征,男性则代表方便。密宗里,男相佛有六种装饰表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圆满,女相佛只有五种装饰,因为女性的体相本身就代表智慧。我们所见各种佛的体相是原本自性佛的体现,是大悲、方便、功德的体现。正因为如此,佛心没有男女之别,因为佛心是方便与智慧双运的。

  观音菩萨既非男也非女,藏传佛教里观音菩萨是男相,而汉传佛教里却是女相,藏人在电视里见到汉地的观音像都认为她们是度母,因为藏传佛教里,成就女性的显相是度母,如白度母、绿度母等。但两地都认为观世音是大慈大悲的佛。之所以有不同示相,一方面是两地文化传统不同,另一方面也是观世音菩萨慈悲的表法,根据不同需要,因人因时因地度化众生。

  再就是双身像,即佛与佛母相交合相,许多人想不通,因为男女交合这是造业的事。其实,双身相是方便与智慧双运的表法。男性表方便,女性表智慧,方便与智慧和合称为佛。即使是佛的单身相,也多持金刚铃、杵,铃杵也是表金刚不坏的佛心与方便妙法一体双运。

  佛的各种装饰、所持的法器都有表法。电视《西游记》中唐僧戴的法帽是五佛冠,大部分人以为戴佛冠仅是为了庄严,那就错了。藏传佛教的五佛冠在形状上可能与汉传佛教有所不同,但均表达同一意思即五智慧。戴此法帽者具足五智慧的功德。文殊菩萨右手持剑,左手托经书于胸前,这并不表示他贪执这些,而是表文殊菩萨具足度化一切众生的方便。托经书于胸前表自心法圆满,举宝剑表方便圆满,可令众生断除一切贪嗔痴业障烦恼,离苦得乐。空行母的法相,左手托举头盖骨,头盖骨是人体至高无上的部位,用它作颅器表最恭敬、最圆满的供养。内盛充满生命活力的鲜血,表五毒的精华转化为五智妙甘露,象征诸佛身口意的功德,饮此甘露当下即可尽除众生的烦恼业障。右手斜持金刚弯刀,刀口向下,表砍断轮回之道。

  大家对密法并不了解,密法并非故意秘而不宣。一方面它妙不可言;另一方面因为它特别殊胜,一般众生听了不理解会生邪见而导致堕落。

  我们都是佛弟子,自皈依那天起就发这样的誓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不管什么形象的佛,只要具足佛的圆满智慧,都应恭敬顶礼、至诚皈依。皈依法,不管哪宗哪派,只要是正法,能让众生解脱、成就,都应生恭敬心,不得诽谤,否则即破誓言戒。皈依僧也是一样,任何传承的僧团,我们都应起恭敬心。

  

  尼僧甲:我们对密宗不了解,也从未接触过。

  上师:应当趁年轻尽快投入密法的修习。因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由于福报有限,佛陀转*轮时,我们还堕在六道轮回中,无法听闻佛法。但佛是大慈大悲的,传下这么多利益众生的殊胜法要,佛法弘扬了两千五百多年,现在才得遇,这是多少世累积的福报。现在已得暇满人身,又听闻佛法,如果还糊里糊涂,不明白自心,临终外气已断,内气未绝的时候,是很痛苦的,那时恐怕早把阿弥陀佛给忘了,现在许多人稍有点头疼脑热,就坐不住,就把阿弥陀佛忘了。年轻时不修,老的时候,皮肉不争气,精力跟不上,加上长期形成的错误观念、深重的积习,要改变是很艰难的。

  密法有很多窍诀,你是什么根器,上师就传你什么法,不用自己去闯。现在许多人学法没有师承,自己瞎练,修行中出现身体病痛等反应也没人指点,还自认为是,以至走火入魔。也有不少人很大胆,喜欢看一些论佛法究竟义的书,其实什么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根本不明白,只是在玩文字游戏。有善心未必对众生有利,热心为他人讲法,讲错了,你的善心就造了恶业。当你发现自己错的时候,别人还在修,还在用你所讲的修行要点终身持用,这将是非常可怕的。这就好象品茶一样,整天谈论茶的颜色、形状,没有亲自品尝过,怎么知道它的味道呢?没有深入修习,就不知道佛法的真义。

  净土宗靠他力,靠阿弥陀佛的接引力,禅宗靠自力,自悟。而密宗认为自他两力,同等重要,不可偏颇。学密法要对密法有坚定的信心,坚信它有殊胜的窍诀,可令你即身成就,不管男女,历代都有即身成就的例子。学佛是为了什么?肯定是为了自利利他。利益众生就是利益自己。但要利益众生,方便和智慧这对翅膀缺一不可。

  

  尼僧乙:我出家二十多年,学净土宗,由于没有善知识的引导,一直都是门外汉,现在很想对密法有所了解,请教上师应当从何处学起?

  上师:从净土学起。密乘也修净土,也修禅,禅净圆融,密乘的生起次第就是修净土,首先我是净土的摄受对象,然后我成为净土的一员,最后我就是净土的怙主。密乘修法也观想净土,不仅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还念他的心咒,结他的手印,观他的体相。身口意同时修持,更快相应。心咒就是诸佛功德的总集,是佛传的心音。一般不解释咒语的意思,因为咒语的功德不可思议、不可说,就象哑巴吃糖一样,靠自己实修体会它的功德。

  再进一步就是修色法,梳理气脉明点,这是圆满次第的修行。生起、圆满次第都修好了,才允许看心经,才能真正看明白。通过有分别的观想将心识转趋无分别的自性,无取无舍,没有轮回可断,也无涅槃可证。真正的禅是很高层次的,但如今的禅宗方便太少,所以很多人不得其门而入。要达到圆满证悟,必须有修行的方便。我们好比坐火车车厢,光有火车,没有铁轨是不行的。铁轨也不能象公路一样到处建,必须是直通的。现在许多人坐上了火车,可又想天上飞,公路上走,那火车是开不了的,因为铁轨还没修好,道尚未形成。

  (尼僧向上师求法)

  上师:学密法首要条件就是要正确认识密法,并且生起强烈的信心。在此基础上应当依止上师,密宗的上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你依止的必须是具德的上师,依止前要了解他,毫无怀疑,才可以依止。一旦依止了就应当把他尊为佛一样,不可以再生怀疑和邪见。现在许多上师来汉地弘法,其中有大成就者,也有一般的,甚至是鱼目混珠的假上师。世间事物多是如此,佛教团体也不例外。现在你们对密乘的认识还很肤浅,要多看密乘大成就者的传记,看看他们是如何依止上师的,他们原来也是凡夫,是如何修行成就的?象密勒日巴尊者传、冈波巴大师传等等,从中获得启示。多看《上师五十颂》,培养对上师的虔诚心,这样做了,有什么体会,再和我联系。

  

  随师札记1:

  一时,我陪同上师从某机场将飞福建,因折扣多一些,我们选乘的是早班机。登机手续办好后,我知道上师没来得及吃早饭,就请上师到机场餐厅用餐。服务员把菜单拿来,上师一看,一碗面条就要五十元,我跟上师说这无所谓吧,难得一次。不料上师问我:“你饿了吧?我是陪你来的。”我领会上师的意思,就说:“哦,我还以为您饿了,我一点也不饿。”就这样我们笑嘻嘻地步出了餐厅。

  上师答:感谢你为我省了50元钱,德钦寺的小喇嘛也有一个月的饭钱了。

  

  随师札记2:

  去年夏天,有机会在上师身边多留了几天,我每天无比欢喜地供养上师酸奶和饮料。但令我困惑的是,上师随手把供品分给道友,剩下的就摆在桌台上好几天都“不屑一顾”。我很清楚上师这几天根本就没有吃过我买的东西。而其他道友买来同样的饮料,上师却高兴地享用。我心里纳闷,到底上师为何这般对我?百思不得其解,又不敢问上师。上师明知我心情不愉快,仿佛视若无睹。好几天下来憋了一肚子气,我终于“忍无可忍”,准备问上师一个水落石出。不料我的话还没出口,上师就说:“你这几天很不高兴吧?”我的心里一阵酸,眼泪漱漱在流。“你知道难受吧!平时你就是以这副慢心对待人的,这回你也体会到别人的感受了吧。”此时的我领受这一顿棒喝,刹时忏悔、感恩交集,转哭为笑,这才领略上师调伏弟子乃如此善巧!

  上师答: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显密常识问答

  

  问:我是修学显宗的,对密宗也很感兴趣,请问显密最大的差别在哪里?

  上师答:佛说显密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烦恼,诸法无有高低之分。历代高僧大德根据众生的根器,拟定各宗各派的修行仪轨,同样是非常殊胜。密宗与显宗最大的差别,不在于修行的仪轨,而在于对具德善知识的依止,这从密乘的四皈依就能看得出来。具体来说,就是上师、传承、实证、窍诀及三昧耶的差别。刚强难伏的业障众生,仅仅靠自己参学佛法难以得道,必须依止善知识,通过善知识的口耳传授与摄受加持才能得度,所以密乘特别强调依止上师,特别注重对上师的戒律。

  

  问:活佛、堪布、上师、喇嘛这些称谓有何区别?

  上师答:活佛的称谓在藏地是没有的,也许称再来、转世更确切。“转世”,藏语珠古,也就是前世有所成就,今生乘愿再来的修行者。他与一般凡夫是不同的,转世因愿力而来,凡夫因业力而来。转世中有能胜任上师的,也有不能胜任上师的。转世也需要修证自己,虽然前世获得证悟,今世…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开示答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忠告(戒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