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禅定實修體系 第八章 對治五毒的五種根本禅定▪P4

  ..續本文上一頁

  5、數息觀。可以對治疑慮和散亂。

  a、入息及出息之是長是短、是粗是細,都必須依它真實的狀態來觀察。這是數息觀的自性。

  b、無論氣息是長是短,所有的氣息都是無常的,因爲如果上一息呼出而下一息不進入,則死亡就來臨了(除非行者可以在叁摩地中停止呼吸)。一般而言,一切生命都仰仗氣息而存活。

  c、業力性質。如果不專注于呼吸,則心如無缰之馬,散亂的心會産生疑惑,因而造作邪惡的行爲,這是黑業。專注于呼吸之後,氣息會變得細而均勻,同樣地心也甯靜下來;因而消除了散亂、疑惑及不善行爲,而只造作白業。

  d、時間的計算可以依氣息而不依時鍾。因此在金剛乘中有許多關于時間與氣息的教法,還有許多聖者可以藉由控製呼吸而控製時間。

  

  陳先生以一則故事作爲例證:

  大成就者畢哇巴具有此種大神通力。他曆經長久的修習而能圓滿地控製呼吸。有一天他身無分文地到了一家酒鋪,他一直喝酒喝個不停,直到店主人不耐煩了,要他把酒錢拿出來給他看,且先得付完賬。畢哇巴便回答說等到太陽光穿過了他手中握的玻璃杯的杯緣時,他就會付錢。同時他又吩咐老板不斷送上酒來。太陽懸挂在天上七天,都沒有下山,也不能穿過畢哇巴手中杯子的杯緣。當地的國王自然對此現象非常驚訝,並征詢左右他該怎麼辦。有人便勸他查訪一下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神聖的人在這一帶出現。國王派人查訪,找到了畢哇巴,他還在喝酒。國王替他付了賬以後,太陽才終于得以下山。

  陳先生扼要地說明:

  如果氣息在右脈(太陽爲其象征)被向下壓製著,那麼瑜伽士的身體內因之産生的暫停狀態就會反應在外在世界相對應的事物上。因此太陽無法下山。

  陳先生微笑著說:「這個小故事只是用來爲我們這麼多條例的講述裏增添一些生氣。這個故事非常貼切地說明了叁時對于氣息的依賴。」

  e、功用:修數息觀,數吸入息,可以延壽。這樣的話,我們知道了壽命全仗呼吸,確認了無常的教法,也因而斷除了疑惑與散亂。

  f、沒有人在呼吸;氣息僅在出入而沒有任何真正的自我──它是看生命的因緣條件而定。

  g、實際修證:

  (a)正如我們已談的,我們的生命仰仗呼吸,因爲只要一息不來,死亡便降臨。這是佛陀親身的教誨,是聖教量,說人壽命的長度的確是一口氣的延續。

  (b)知道氣息的長、短、入、出,這便是比量。

  (c)當觀修者的氣停,且與奢摩他有關,他可能證取更深的實相叁摩地──這是現量。

  

  h、真如:入息、出息、住息、停息──都屬空性。吸氣是真如,呼氣是真如,開始及停止,都是法性。若修數息觀,則也會了解這個法性。

  

  H、五門禅要觀法應全部修習

  問題是說:是否五種觀門應依照個人的喜好或最重的煩惱而個別選擇來修?

  因爲每個人情況不同,某種五毒煩惱在某人身上可能會特別強烈。這五種觀門應依所對治的毛病而有變化,並且任何顯著的疾病都應該以更多的相應禅修來對治。但是若只修其中一種,而閑置其他四種,這是很不智的,因爲這種偏向一端的心靈成長會造成人格失衡。

  <五門禅要觀法>日程表:

  我爲閉關者製訂了一套完整的每日六座的修習定課,希望它對專修的習定者能有實際的幫助。

  清晨:一座,修數息觀。

  爲什麼在早上修數息呢?因爲在此時精力充沛,心較容易散亂;再不呢,在我們剛睡醒時,可能不會馬上完全清醒,這很容易産生怠惰和懶散。數息觀可以幫忙克服這些狀況,而且清晨的空氣非常清新,所以專注于呼吸會特別有益。在本質上,它很容易和開發觀修的二個重要方面産生關聯:一是積聚資糧,二是了知空性。

  午前:第一座,修慈悲觀──爲了增長功德。

  第二座,修界分別(六大)觀──以求了知空性。

  下午:第一座,修不淨觀──與功德有關。

  下午一點到叁點,是貪欲強盛的時候,因爲身體的氣向下走。在這段期間,觀修者應仔細專注于不淨觀,才不會使精液流失。

  第二座,修十二因緣觀──以透徹空性。

  夜晚:一座,再修數息觀。因爲它有助于獲得奢摩他,發展叁摩缽底,並能幫助修習者獲得良好的休息。

  

  以上的方法適用于五毒煩惱大致平均的人。貪欲或瞋恚特別強的人應該依個人需要而調整這份日程表。

  陳先生接著說:「不過我不贊成有些小乘老師所教授的六種品格(非經中所說的),我曾嘗試在自己身上找這六種品格,卻沒有決定性的成功。對我而言,更易于區分的是四種品格的架構:

  1、性情急躁的(數息觀很有幫助)

  2、性情遲緩的(需要修不淨觀以消除貪欲及執著)

  3、聰明的(修慈悲心觀以平衡其智慧)

  4、慈悲的(修界分別(六大)觀以增長智慧)。」

  

  最後,對于不能成爲專修的瑜伽士者,我有一點建議。如果一天只能修一次,那應該選清晨。起床後,確定自己完全清醒了,然後在禮敬叁寶之後便坐下來觀修。如果一天可以修二次,那麼傍晚也是很好的時段。

  這類人應該觀修哪一種觀法?他(她)應輪流把上述的五種觀門一天修一種,而在一周剩下的二天裏,則應該修習能特別有效地對治自己較重煩惱的觀法。

  I、五門禅要觀的實證等級如何判別?

  爲了把證悟的不同層次做精確的說明,每一種觀法的證量都可分爲叁個等級:

  1、不淨觀

  a、上品:觀修者在任何誘人的女性或男性身上都可立即看到不淨,一點也不覺得有任何美麗之處。不論身處何地,此不淨觀力隨時俱在,不只是在觀修時才有。

  b、中品:觀修者只在叁摩缽底中能具此不淨觀力,但在停止觀修時便不具備。

  c、下品:只偶爾在夢中可以觀成。

  2、慈悲觀

  a、上品:慈心與空性相應。

  b、中品:能把快樂給予仇敵。

  c、下品:只能略爲減少瞋恚。

  3、界分別(六大)觀

  a、上品:能體證法無我。

  b、中品:可以看到身內五大的自然次序,且認識它們是地、水、火、風、空。

  c、下品:只具有調合水火二大以預防疾病的能力。

  4、因緣觀

  a、上品:證悟人無我。

  b、中品:藉由禅定力證得「識」的顯現。

  c、下品:摧毀了錯誤的身見(薩迦耶見)。

  5、數息觀

  a、上品:外息斷,不再回返,而內息的運行也靜止。

  b、中品:呼吸停止,內息未停。

  c、下品:內息、外息皆未停止,但呼吸的次數能緩緩地,有規律地,也完全地數清。

  

  至此應該也不用再說,上述的各種證悟經驗唯有透過個人的修習才會産生。所有這些實證等級的安立全是依據我個人的經驗,而不是由任何經論中抄出的。

  陳先生原本是打算把此章與下一章的主題一起談的,但是爲了能使內容更詳盡,所以他改變了心意,因此他說:「至于如何修習四禅定以及如何依此由小乘進入大乘的課題,最好留到下一次再講。」

  桌上擺著那個小髑髅,我們應該謹記它給我們的提醒。

  

  

《佛教禅定實修體系 第八章 對治五毒的五種根本禅定》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