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生站起身來,在他的筆記本中找了一下,然後把一份表格遞給了筆錄者。此表如下:
章 節
| 各章中的前行
|
傳記
| 前行的個人例證。
|
第一章
| 西方人學習佛法的前行。
|
第二章
| 由于缺乏前行所産生的錯謬以及禅修的真正目的,以産生正確的動機。
|
第叁章
| 理想的禅定的前景以及如定義中所說的前行的目的。
|
第四章
| 一般的前行,即使不能完全做到,也要清楚這些項目。
|
第五章
| 前行的好處以及禅定的重要。
|
第六章
| 在一個完整系統中所有的禅修;前前如何成爲後後的前行。
|
E. 某些心理方面需准備的條件
在《瑜伽師地論》中提到以九種先前的條件及生起四種決心做爲得到奢摩他(止)成就的前行。
1. 九種預備瑜伽
a. 相配性:所習定的類型配合修定者的性情。這表示行者應該頗有自知之明:貪心重的人應修習九不淨觀,而瞋心重的人應修習慈心與悲心。
b. 習慣性:奢摩他的修習必須保持經常而有規律。
c. 敏捷性:行者不應該心有旁鹜,即使有任何善行要做,也應盡速地完成,以便盡快地繼續進行奢摩他的修習。
d. 無顛倒:所行皆應如理如法,且應尊重上師。
e. 適時性:無論任何障礙生起,知曉對治之法爲何,而且能在最恰當的時候依狀況所需而行對治。
f. 認取:行者必須知道何時入奢摩他,停留多久,何時出定。這些都要在恰當的時候以正確的方式來做到,從而對這些境界掌有完美的控製。
g. 不易餍足:要精進,才能再進益。行者不該把小小的進境當成是圓滿的成就。
h. 不忘失正念:不讓心馳向感官外境,致使忘失奢摩他。
i. 奢摩他的主要修習。
2. 四種決心的生起:
a. 訓練心的決心:這意指行者應放棄執著的世間心,訓練心只希求奢摩他。
b. 決心以法喜鼓舞內心。
c. 決心使心自在舒適輕安,免于一切壓迫。爲了生起此心,一切邪分別皆應斷舍。
d. 決心證得圓滿見。對此應深切長時憶持。記住唯有透過奢摩他的修習才能使智慧生起。
對于奢摩他本身以及精神層次中與奢摩他相關的種種,我們就講述到此。接下來要介紹的是奢摩他的生理條件。
F. 奢摩他的生理基礎
可以參考在第二章中提過的七支坐。
1. 雙跏趺蓮花坐姿的五種利益
宗喀巴大師說蓮花坐姿有五種利益:
a. 以此坐姿,行者易于獲得修習奢摩他中必要的寂靜。
b. 蓮花坐姿容易久坐而不産生肌肉的疼痛、扭傷。
c. 至于第叁項,我們就不能同意宗喀巴大師所說的了。因爲他說蓮花坐姿和外道(非佛教徒)采取的坐姿不同。這一點在昔日的西藏可能是正確的(因爲對于西藏本地的苯教徒而言,他們對蓮花坐姿可能是一無所知的),不過宗喀巴大師一定未曾到過印度,在印度有許多非佛教徒是采用這種坐姿的。
d. 當人們看到你如此盤坐時,他們會受到鼓舞,對你産生信心,願意聽你說法,而成爲你的弟子。
蓮花坐姿是一切諸佛及菩薩所推薦的。
2. 使蓮花坐姿容易的輔助運動
陳瑜伽士站起身來,說:「我們現在應該提供一些實用的指導」。他向筆錄者說:「你得用自己的話來描述我的動作」。
首先,陳先生把一條西藏毛毯鋪在水泥地上,然後陳先生赤腳站在毯子上示範一些放松腿部關節和肌肉的運動。
a. 以金雞獨立的方式一只腳站立,另一只腳的膝蓋彎曲而腿舉在前方,轉動腳踝,(腳踝以外的其他部分保持不動),向左、向右轉動後,換腳做。這個動作可以減輕腳踝部分的僵硬以及該處肌肉的疼痛。
b. 保持相同姿勢,但從膝蓋處繞圓圈。
筆錄者注意到陳先生的膝關節非常的靈活,所以當他旋繞他的下肢時,他繞的圓圈幅度比一般人所可能做到的大得多。
c. 再一次單腳站立,此時由大腿處開始繞動腿部。這樣一來,腳的叁處關節就一一地被運動到了。要有舒適的蓮花坐姿,所有這些關節都具彈性是很主要的。
陳先生盤坐在毛毯上,接著示範放松膝蓋後方肌肉的方法:
d. 用右手由底下托住左腳的腳踝,把左手放在左膝上。以右手擡高左腳踝,同時左手向下壓左膝,然後右手放掉腳踝,使它打在地面上。
陳先生換腳各做了一次,所以地板(無疑地包括樓下的天花板)振動了一下。如果不想讓腳踝瘀青的話,做這個動作時最好要鋪厚毯 子。
e. 站起身,膝蓋打直、彎腰、手觸腳趾。至少指關節要碰到地面,最好是整個手掌觸地。
f. 接下來,陳先生拿出一個木凳子和一大桶近乎全滿的水。他把水桶放在凳子前面,他站到凳子上,彎腰向前,把一條寬帶子套到腦後,帶子的另一端綁在水桶的提把上。陳先生雙手在腰間緊握,把水桶舉了起來,毫無肌肉賣力的樣子,水也一點沒灑。陳先生連續做了許多次。很顯然地他是格外的健康。這個運動可以使背部的所有肌肉都充分地運動到,尤其是脊椎末端的肌肉。
若能持之以恒地做這些運動,它們終究一定能使你很容易以蓮花坐姿習定。 在能雙盤之前,只要一有機會就應練習單盤(一腳盤在另一只腳的大腿上,另一只腳則塞置其下。)
雙腿要經常保暖,用布裹住。在寒冷的氣候裏,因爲血液不易流過盤住的肢體,所以腿腳會變冷,所以雙腿保暖很要緊。如果腿部受寒,會導致極多的疼痛和麻煩,也不易治愈。將腿腳都保暖,便不會産生疼痛,就可以久坐了。
若行者能精勤,耐心地練習,則能達到以雙盤蓮花坐姿習定是沒有年齡限製的,當然年紀愈輕愈容易練成。
我本人是二十八歲開始學,經過幾個月的練習,起初還曆經了一些疼痛才慢慢成功地做到雙盤。到現在我的行走還因爲這個坐姿而有些不正常。
如果行者在經過付出了全力及耐心練習後,仍無法達到雙盤,那麼不論他(她)所采用的是任何一種盤坐的姿勢,都要把腳縮起,腳趾並攏收縮,放在腳下,使腳掌肌肉有些繃緊。在走路時,對瑜伽士而言,這也是一種很好的練習,可以保存內在能量。這種「鴿爪」行步方式當然需要注意力來維持,可以使上行氣不散失;在腳部平展的一般行走方式裏,就會有上行氣的散失。如此雙腳蜷曲的盤坐能確保體內的氣向上流動(有如雙盤蓮花坐姿所自動達成的效果,因爲雙腳自然地形成一個向上又微彎的姿勢,如兩片小翅膀一般)。
最後,陳先生又對此補充說道:
當然,對于那些能輕而易舉盤雙盤的人(如我的內人,她很瘦,不用手幫忙就可以雙盤),就沒有必要做這些運動。
G. 趨入奢摩他的九個步驟和六項條件:我們已看過陳先生所製作的這個表格,這是取自陳先生尚未付梓的一本書中。我們相信南傳佛教對于這一部份是一無所知的。這些有助益的步驟如下:
1. 九個步驟 (九住)
a. 初住:能把心由外在的惡念拉回,並安住于內觀(下面的第一條件)
b. 續住:使心能持續住于此內觀上(第二項條件)
c. 回住:若心念忘失了內觀,要能把它拉回來(第叁項條件)
d. 近住:所有外在念頭皆已轉爲內觀(第叁項條件)
e. 伏住:外在的念頭都已被內在的正觀給降伏了(第四項條件)
f. 寂住:內心甯靜,沒有妄念(第四項條件)
g. 最寂住:散亂和昏沈都被最寂靜的止力給降伏了(第五項條件)
h. 專住:心念只專注于一點,即只專注于內觀上,無一剎那移轉或停止(第五項條件)
i. 等住:心自然持續且平等地安注于任何一處,不假任何助力。(第六項條件)
2. 六種條件 要修習九住的九個步驟,必須有以下六項條件來配合。
a. 聞法:不聞法則無從起修
b. 正思惟:所有的思惟都要回到專注的對象
c. 憶持
d. 正確的覺察…
《佛教禅定實修體系 第七章 修習奢摩他(止)才能獲致叁摩缽底(等持)之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