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件。一個人不會說:「我眼屬我,但我鼻則屬于他人」。因爲我們皆是同一體之各部份,我們應愛護它。空性與十法界是同一體,而『十法界』是一個比宇宙或世界更廣大之名詞。
有雲:修空圓滿時得證大悲,修悲圓滿時可證空性。我的黃教上師嚴定曾
述一個著名的故事,值得在此介紹:從前有一喇嘛專修大悲。因此他以觀音爲本尊。雖經多年專修,彼仍未得甚深之空性正見。在預備觀音儀軌用之木製經板時,他想到自己之缺乏智慧。他雙目含淚向觀音祈禱:「若我終究能證空性,則此經板擲空而不墜,否則落下」。隨即以板投空。即刻被文殊菩薩接住,並安慰這位喇嘛說:「觀音與我是一,大悲與空性不二,你不久即可了知」。因此這位喇嘛終于得見空性。
當我聽完這個故事,不禁流淚很久。如今我憶及和寫出這一故事時,仍然爲這位喇嘛立刻得到感應而流淚。用我們普通英文來說:空性之中「無我」,「利他」即是大悲。二者有相同之特性,有如一張紙的兩面,當一個人能夠無我,也必能利他。前者是空性而後者是大悲;二者是同一的。
談到空悲不二是很容易,而圓證則十分困難,讀者請參考我所著之《佛教禅定》(Buddhist Meditation:Systematic and Practical)第一、二兩版中之212到216頁。該處有表解,並含有我個人之部份經驗。
7、 阿努拉脫米巴哇。願我不失樂之本體。此樂之本體即空性;樂本身是一種空性緣起。第六句所說,一個人不應該違背空性,是指空性之本體,而第七句則是關于空性之緣起。如密勒日巴尊者所教授者,此二者必須圓融爲一。一般而言,每一緣起均應與空性配合,尤其是紅觀音儀軌中第叁灌金剛愛之修法,空性是此修法之主。
8、 沙哇悉地米渣亞他。請賜我圓滿成就。這是綜合所有的救渡事業。它包含本儀軌一切修法。除證空性之外,所有其他各節均直接或間接與大悲有關。雖僅行者依儀軌修持,然整個修持與每一衆生有關且爲彼等回向。我爲衆生而禮拜,我爲衆生而供養,我爲衆生而念誦,我爲衆生而忏悔,我爲衆生而贊佛或本尊。當所有各節均已修畢,應將此功德完全回向所有衆生。如此大悲可經由這些祈禱文而達到。
9、 沙哇卡媽蘇查米。請賜我所有善行之自在,當行者下座而明顯地成爲本尊于日常生活中,他事實上把所有的親戚、朋友、宗族、家人與整個社會聯系起來,並以種種善行幫助他們。他應以本尊之行爲己行,以本尊之語爲己語,以本尊之意爲己意。在其善行中沒有自私和無明的障礙。行者于積集功德上得自在,此即此句咒語之意含。
10、 契蛋喜揚古魯吽。請賜我金剛心之大勇。此亦即請求最重要的菩提心;此心含有大勇,使修法和日常生活中皆能實行大悲。一個人爲何膽怯?當作善事時,他使『我不敢』耽誤了『我願』,因爲他鄙俗嗎?因爲他有自我和自私。他有以自我爲中心的欲望,所以他怕失去他所欲求的。他已隔離空性。當他住于空性中時,我執已除,因此無欲,因而變成勇猛如獅,堅強如銅;他即是能爲一切衆生作所有善事的一尊金剛薩埵。因此西藏佛教稱所有男性菩薩爲勇父,女性爲勇母。大勇是每一行者所必備的,尤其是在此邪魔充斥之末法時期。
11、 哈哈哈哈火。請引導我得五智及其功用。梵文『哈』字有任何事物之因皆不可得之意。這五個哈字(最後火字亦以哈字爲字根)代表空性之五智。本儀軌所修各項皆與五智有關。本儀軌所修五智之功用大要如下:
(一)、第一節與第十二節(歸空)之空性皆屬第一智—法界體性智,其意爲宇宙一體之智慧。
(二)、在儀軌之修習之中,各部份與各種行爲所放各色光皆屬大圓鏡智。
(叁)、第四節之灌頂及第八節中之觀咒皆顯示人格之特質。前者表因位及果位本尊之平等。後者表行者本尊與衆生本尊之平等,故皆與平等性智有關。
(四)、所有各節之觀想皆與妙觀察智有關。當知觀想不類僅以衆生之肉眼視物,而是以完整之五種眼而觀。此是甚深佛教空性哲學之智慧,而非僅屬凡夫意識之思想。
五種眼如下:
(1)、肉眼—衆生所有。
(2)、天眼—天神、天使所有。
(3)、慧眼—羅漢所有。
(4)、法眼—菩薩所有。
(5)、佛眼—佛所有。
(五)、所有行爲如第六節與第十一節之禮拜、供養、以及第七節與第十一節之贊誦皆與成所作智有關。此即圓滿自利利他雙重事業之智慧。至于日常生活中之實際行爲,如第十叁節所強調者,本尊的行爲應完全依照成所作智。這就是何以密宗爲果位之教授。密宗行者不應再想自己仍是俗人。
以上(一)至(五)略說五智,但五智終究是不能如此細分的。他們是一體而由空性衍生的。行者必須修空性定直到證悟;然後便得通達五智而起用。
12、 巴噶溫,阿哇落底貼瓦拉、媽米母查。所有諸佛及觀音,請勿舍我于汝等之大事業外。此特定句意含忏悔與贖罪之功用。有雲,如要忏悔還淨,應誦〈百字明〉咒。但此咒全體並不只爲忏悔與贖罪,如我以上所說明者。此句包含大危險,但此意含少有人知。因此我必須加以指出。我們淪于人道或其他衆生道是由于離開神聖的諸佛菩薩之大事業而開始。不斷的輪回不會停止,直到我們再回到諸佛菩薩的大事業。一旦我們被他們攝受或救脫時,我們就罪業得消,本性回複,與空性合一並且大悲得以滋長。所以,離則受大苦,歸則成大業;何等重要!我通常誦此句則警覺垂淚。我總是想到這個譬喻:如果母親罵我或打我,雖苦仍可忍受;但如母親棄我而去,永不再見,則較任何處罰更爲悲哀難受。所以親愛的讀者,誦此句時,不要只如風過唇間,而是要思考、警覺與注意。
13、 阿哇落底貼瓦拉、巴哇。或離汝等之金剛自性。此處金剛自性即指空性。凡人極易違背空性,故第一節即修觀空。再者,人在行善時或有偏執,亦是違背金剛自性。因此本儀軌第十二節再修歸空。
14、 麻哈、沙麻亞沙朵。令我住于廣大空性之甚深叁摩地。通常儀軌于歸空之後要行人修大手印定。此種空乃是一種直接與法身光明合一之甚深叁摩地。因此在觀想各節中所放諸光,或在觀空各節中法身之根本常寂光,皆與此咒有關。
15、 阿、吽、呸。請賜我證空性「阿」,佑我得大悲之利用「吽」,及降魔『呸』。此最後叁字有上述之叁種功用。所以在修空性叁摩地時,此咒可止于頭一個字『阿』。有時爲救渡他人,則可止于第二個字『吽』。如欲降魔,則高聲誦第叁字以誅魔或退魔。
持誦〈百字明〉以作爲四加行之一時,則以第一字『阿』結尾,因爲『阿』爲空性種子,故可淨除一切罪。
乙、 現在我將說明本咒之意義或要旨,依照瑜伽部密宗之所強調。此部密宗現仍盛行于日本之高野山密宗大學。此項說明系得自瑜伽部密宗上師,尊貴之大居士及唐密或日本密宗之大阿阇黎,馮達庵。此咒分爲七部,前五部各別與五方佛部之一有關。
1、 第一部,由第一句至第四句。此屬佛部,行者求此部之加持以得堅住空性叁摩地。
2、 第二部,第五句及第六句。此屬金剛部,行者求此部之加持以得喜樂。如在叁灌時誦此表金剛愛之大樂。此乃未受第叁灌之瑜伽部密宗行人所未曾夢及者。
3、 第叁部是第八句,但作爲第七句來誦。此與西藏之次第不同。此句屬寶生部,行者求此部之加持以得無上摩尼寶或金剛杵;此在藏密無上瑜伽部叁灌之密意則表男性生殖器。
4、 第四部是第七句,他們則誦爲第八句。此屬蓮花部,行者向此部求
妙美好之物,或在叁灌之意,則爲年青美麗之空行母。
5、 第五部是第九句。此屬事業部,行者求此部之加持以得成就各種渡生之善事。
6、 第六部是第十句。此屬五部之總體—大吉祥叁摩地,行者向此請求金剛心之大勇。
7、 第七部是自第十一句到最後之第十五句。此屬最終極之成就,行者向此請求空悲圓融一體的本尊叁摩地。
所以〈百字明〉在東密瑜伽部爲本尊之修法而毫無忏罪之意。但在西藏無上密宗,此僅爲忏罪之基礎。已學瑜伽部者,無論在西藏或日本,皆知此咒之重要。但通常大多數西藏學者或喇嘛皆忽略瑜伽部密宗而直接從學于無上瑜伽。我提醒他們注意及此。
丙、 總括言之,此咒之功用有叁:
1、 忏罪之功用。此點東密行者應知,我已于前面指出有關忏罪之意義。
2、 五方佛部加持之功用,此點西藏喇嘛應注意。
3、 補足各種儀軌及修法之功用;任何缺漏、遺憾或錯誤皆可以此咒補償圓滿贖清。此項功用經常爲喇嘛所實施。
丁、 現在我以之總結此注解,可作爲拙著中之一新功用。
以下各段
述有關本儀軌四瑜伽之內含並外延,及其低級修途與高級修途。
金剛乘分爲四部瑜伽,即:事部、行部、瑜伽部及無上瑜伽部。本儀軌究屬何部?是否只屬瑜伽部而與其他叁部無關?不是——
傳統上有兩種修習整個密法系統(四部瑜伽)之法。一爲日本方式,延襲中國唐代密法,爲著名之叁大瑜伽士善無畏,金剛持及不空所傳。他們依次分修各部,有條不紊。另一爲西藏方式;其大多數儀軌試將四部瑜伽全部攝入一軌之中。現在讓我指出本儀軌中所有四部瑜伽。
1、 事部:在上座修此儀軌之前,行者必需准備種種供品,禮拜佛案上之本尊,以奶油及糌粑作食子以及上香,點燈;此即事部瑜伽,意爲事奉諸佛。在東密中有『事佛十八道』,各道皆有其特別…
《紅、白觀音儀軌陳氏注解(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