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紅、白觀音儀軌陳氏注解(上)▪P3

  ..續本文上一頁七七」,這也可叫塗香。最近有人寄給我一瓶巴黎的巴哥拉榜尼公司出品的「卡蘭墜」。誰能說我是太摩登了!塗香有用一或多種好聞的花製成的。每一種塗香都有特別的配方,但是沒有一種可以自贊毀他。

  食物也沒有自性,也屬空性。依西藏的習俗則以青稞粉製成餅,叫「糌粑」。供不同的本尊則做成不同的形狀並且有不同的裝飾。依每個教派的習慣或傳承,這些裝飾的顔色,形狀及設計都不同。有些混合白糖,有些則加紅糖或蜂蜜。紅色叁角形的糌粑代表供忿怒尊的肉食。白色叁角形的糌粑則代表供寂靜尊的素食。供護法則必須用黑色並且配方中包含毒物。我記得六臂大黑天的化身的元朝始祖成吉思汗的傳記中說:他常叫侍從出去收集有毒的昆蟲及動物如眼鏡蟲、毒蛇、毒蠍及蜈蚣等來做食物。雙運如果不如法,則甘露可以變成毒物。大部份的密法都被濫用而成了毒品。毒物也可以變成甘露,正如古代成就者所顯示的。因此食物也是無常的。這就是我說食物也屬空性的原因。糌粑就像是小孩子玩耍時做了許多不同形狀的泥餅一樣,還不都是青稞粉和糖而已。這證明每種食物都屬空性。當我們了解這一點,我們就不會陷入自我、高慢、偏見及執著。

  音樂很明顯的是屬于空性,並且比其他種供品的空性更易被了解。所有樂器都代表空性。最有智慧的佛母聲音佛母原是印度教的處女,皈依佛教後嫁與文殊菩薩。他們都是擅長智慧的。而她則特別由對她所用的弦樂器琴的了解而明了空性。我的諾那上師常以琴來說明空性的真理。樂音並不是從琴腹來,也不是由弦來,也不是由手指來,而是由這些緣起的綜合而産生,其中任一種緣起欠缺了,都不能産生樂音。

  在現代的樂器如風琴裏,,我們也可觀察到空性。每一個音符在樂譜上都有他相對的音階,但沒有絕對的音高。不同的調以不同的音符做爲它的「嘟」,然後緊接的音符便是「雷」。因此 ( 在樂譜上 ) 每一節的每一音符,隨著曲調的不同,可能都是同名而代表異音。「嘟」與「雷」都沒有一定的音高。但是一決定了曲調的「嘟」的位置,則有一定的「雷」來跟著。因此沒有一個音階是以一定的聲音爲其自性的,這是足夠證明所有的音樂都是屬于空性的。

  正因爲聲音是屬于空性的,所以音階是空性的緣起之一。屬于空性的東西可以協調,合一並互換。同一空性可以變成許多不同的供養。在這個儀軌裏我們也可指出供養的四層:外、內、密及密密。一層比一層深入。我要指出主要的區分但是在每一區分內並不詳盡所有的東西。一般的八供裏的每一種都在此儀軌內有四層象征的次第。

  

  1、水的外層是水大;內層是甘露;密層是紅、白菩提;密密層則是大悲淚水。

  2、花的外層是美觀;內層是心輪的八瓣蓮花;密層是空行的蓮宮;密密層是五智。

  3、香的外層是芬芳;內層是戒香(據說當一個人的戒行很受護法、神明、善鬼及佛的歡喜,他身邊就有這些聖衆圍繞。因此他身上就有最好的天香,比檀香還好。我的經驗是甚至在廁所裏也得過最好的香味);密層是密乘成就的大香(聖者的大便)及小香(聖者的小便);密密層則是佛的叁摩地所發出的無上妙香。

  4、燈的外層是光明;內層是開放、明亮,坦白的心地;密層是熱誠的拙火;密密層則是無上正覺。

  5、塗香四層與線香四層相同,故不用再說。

  6、食物的外層是有名的美食,如中國菜、法國菜;內層是習定時得到的甘露;密層是空行的大樂;密密層則是涅槃四德。

  7、音樂的外層是美妙的歌曲;內層是持咒的韻律;密層是春王歌或雙運時蓮宮所發出的嘔網聲;密密層則是成佛時無數空行的贊頌。能想到的意義愈深奧,則能得到的成就也就愈高深。

  

  九、 在顯教裏,一個供品就是一個,兩個就是兩個。

  但在密宗的儀式裏,行者已經經曆修習空性的過程並且入定已能自在,因此他能依據空性的哲理觀想所有的供品成爲無限多。一個可以變多個,小的變大,髒的變淨,隱的變顯,叁世可以貫通成一時。遠的可以縮近,有罪的可以改變,矛盾的可以調合,賤的與貴的可以合一。簡言之,任何東西都可以拿進壇城而成爲供品。所有的供品正如帝網重重,每一珠的光彩在所有其他的珠裏都反映出來。

  在了解上述的供養之哲理後,無數不同種的樂器所發出的百千種音都合成贊美的交響樂。佛、菩薩、黑魯格、空行、護法及行者觀想的所有衆生都一起來贊頌。被贊的本尊與贊者之間並無區分。當然贊頌的主要對象是由其淨土來的真正本尊。然而行者做爲因位的本尊,十分接近衆生,並且努力要聚集所有與果位本尊同樣的聖德,也是值得贊美的。行者應當有這樣的佛慢。行者應當竭盡能力修習種種法以便能具備觀音所有的功德。

  十、觀空咒是甚麼?

  在華嚴經裏釋迦佛教我們每一個梵文字母都有其空性哲理之意含。因此凡是咒裏的字母也都有其空性哲理之意義。請參閱敝人英文作品「佛、印密宗辨微」第四十六頁,那兒表列了梵文字母及其空性哲理意含。下面只舉幾個例子:

  

  阿──表法本無生。

  比──表萬象本空。

  沙──表萬法本寂。

  哈──表無因可得。

  

  觀音咒包含六個字母,各依其哲理意含而有不同的作用。請參閱「佛、印密宗辨微」第五十二至五十叁頁。誦持此咒的利益那兒也有提及。有些西方的學者通常把這六個獨立的字母當做四個字而加以通常意義的解釋。但是意義愈秘密,成就時的作用便愈多。既是叫做「六字大明」,便不應解爲四字。

  至于紅觀音的十個字母所成之咒,則是在六字之前再加四個字母。亦即「嗡阿吽啥」。此咒叫「十字咒」。這四個字母依次代表佛之四身,亦即嗡:法身;阿:報身;吽:化身及啥:體性身。他們是加持代表六道的其他六個字母。因此這十個字母代表十法界皆屬空性。

  十一、爲何要皈于空性?

  在本儀軌的第一節裏曾提到:應觀所有的法皆入空性。這是要使我們拋棄世間欲望,法我及人身的執著。而這一次的皈空則是連超世間的壇城及本尊觀音的智慧身都要還于空性。佛慢及法上的主觀與客觀的執著也會因之變成純淨的。其他的宗教也可能說世間的東西及我執應當觀想中除盡。但他們從沒說神與天堂也是屬于空性的。然而佛陀的指示是任何東西,不管是世間的還是超世間的,都是屬于空性的。在《金剛經》裏佛承認他證得無上正覺並不曾依賴任何東西,這是證明。

  十二、空性何以能産生本尊再現呢?

  事實上,空性與緣起是無分別的。初修者可以分別修習,因此本儀軌的第一節都是只修空性。而其後諸節則只修緣起。到了這一節本尊再現時,便是教導空性與緣起同時雙運。行者在這整個儀軌裏徹底的修習了空性。

  當鏡自身明淨時,是空性。當鏡中顯物時,空性還是在那兒。鏡與影非分非合,都是空性。影顯之時並無所增,鏡淨之後亦無所滅。

  十叁、功德何以能回向他人?

  這是因爲不管你體會了沒有,你和他人的本性都是在空性裏。這就是施功德的行者與受功德的衆生都是同一精神體的原因。手不能說「我不需要眼」。眼也不能說「我不需要手」。因此我們吃食之後,食物經消化而成血循環全身營養每一個細胞。同理,我們的精神糧食也是這樣回施給他人。就像當熱水倒入冷水之後,他們就混在一起。我們無法分別那一滴是熱的,那一滴是冷的。同理我們也無法分別那一樣功德是行者的,那一樣是衆生的。然而冷的水滴遇到熱的水滴就會變成有點熱,雖然它不能像行者的那樣熱。這就是個人的功德可以被他人分享的原因。也因此爲他人祈禱並非不可能。

  在這一章論及空性,我是一節一節地依次說明。我們應當明白這些節雖然有質量的差異但在修空性上則是完全相等。如果不明白空性的哲理,許多我的讀者與訪客都如此,那麼就當補充研究並修習大乘。此外並應仔細玩索種種空性的譬喻直到他們充分明顯了,這是十分重要的勸告。

  

  第二章 大悲

  這個儀軌如何能産生大悲?

  一、第一節的觀空如何增長衆生的福報並以本尊的大悲引導他們? 對初學者,空性看來是無法起大悲的作用。讀了下面的說明,你就會明了爲何這是可能的。

  解除他人的痛苦、病苦、瘋病與災難是一種慈悲,但非大悲。因爲所有苦的根本是我執。當這個根本沒有除去時,所有的苦都會一再的來。一個以自我爲中心的人是自私的。因此會積集許多罪業,結果便常吃苦。因此,所有的惡緣都源起于自我並糾纏于自我。正如蠶之作繭自縛。因此真正的大悲是在使我執化入空性。這樣做便能把所有的惡緣都完全絕對地禁絕,再也不會産生苦了,因此觀空便是無他法可比擬的修大悲法。

  二、第二節觀壇城又與修大悲如何相關呢?

  

  1、上章裏我說明過「吽」字是有五部份的。每一部份都代表五大之一及五智之一的作用,請參閱「佛、印密宗辨微」第九章。大悲的最後結果是解脫,而解脫不能缺少五智五大。大悲並非只限于誓句或願力,而是必需由五智五大起法力作用。不然的話,誓句愈多,就成了謊話愈多。

  2、第二節的觀壇城是奠基在羯摩杵所成地基,下壓群魔。他們就無法對信佛教的衆生以邪法擾亂,或擾亂正要修此儀軌的行者,這樣製伏群魔便也是一種大悲。

  3、羯摩杵上有無數瓣的大蓮花做爲壇城的寶座,它是代表完全出離。如果信仰者能安住于完全出離,那麼他在輪回中的煩惱與苦就會完全解脫。出離是因位的解脫或自在。如果以現代話來說,就是嬉皮所強調的「出離」( dropping out )。但是吾人應當積極而非消極的住在這寶座上。所以「出離」應當謹慎。當一個人是真正的由所有的煩惱與苦解脫出來,沒有比這個更慈悲的了。

  讀者諸君請注意:你是忍受著塑膠社會的多少罪惡呢?多少世間的東西把你陷害了?你有沒有像蓮花一樣出汙泥而不染呢?出離之後,你是否開放你的心胸來接受佛教,正如蓮花受日光的溫暖而美麗開放,並結甜美的果實?你應當明白當你「出離」那一刻也正是蓮花開始長之時。如果你不依佛法修持,即使你「出離」,你仍然永遠不會坐在寶座上。你的蓮花就要枯萎了,你不會享有觀音的大悲。

  4、每一層牆都有他特有的保護作用。火焰牆保護我們免受火及憤怒的惡魔的災苦。顱牆使我們免于橫死及死神的迫害,蓮牆則是防水禍、貪煩惱及食人精的魔。杵牆則防地震災,魇魔及根本無明煩惱。不管行者是如何謹慎行持,如何嚴守戒律,當睡時魔或惡鬼以種種陷阱騷擾,除非有這些保護,實是無法不受其害,這些保護也是大悲的象征。

  5、觀想自身成本尊便是繼承觀音聖事業。不論果位本尊的能力如何大,他必需實現或經由人身的因位本尊,來接近待救的人類。大悲應由人身來示現。觀想本尊正如組合救度的器具。沒有人身,所有觀音的大願都成了看不見的意念而沒有實行。因此在這儀軌裏有一節是灌頂于觀想本尊,使與真正的本尊合一。這樣本尊的尊聖事業便得實現。每當功德累積並回向,事業也完竣之後,原來的本尊及觀想的本尊都應當受供及受贊。此儀軌中的每一個步驟都應當切實遵行。他們會鼓舞自身的本尊去做所有的善事及爲衆生服務,並使衆生都得大悲的救濟。讀者應明了此原則:當你修此儀軌時,你在救度的關系上,對每一衆生都是平等的,你應持佛慢並斬除自己是凡夫的念頭。

  6、持六字大明即是加持六道衆生。咒字放光爲衆生消罪,降魔,並賜以法乳甘露如禅定、空性、大悲及種種成就之保證,這個修法的慈悲是多麼深廣。

  7、此修的下一步是忏悔。這是兩方的,一方面是因爲行者尚無足夠的功德來救度所有的受苦衆生。另一方面是因爲衆生的罪業太重以致無法得救。觀音傳中記載,當他想到衆生的衆罪,他被大悲所感動,因此他的頭裂開成了十個頭,阿彌陀佛爲了安慰他便把自己的頭加在十個頭之上作爲永久的加持。這便是十一面觀音的由來。他的長咒是很早就有感應了,並且十分聞名。有一大部書「大悲咒靈感錄」收錄了許多美妙的奇迹及感應,他們是太多了,不可能收入此小冊內。

  度母──他的化身──據說是當他感受待救衆生的罪業時,由他的大悲淚水中化生的。

  8、此儀軌是由行者獨修的,他所觀想的衆生可能不到能真正影響他們的程度,所以修完一座之後,應把功德回向衆生。如此則行者的祈禱可能爲佛、菩薩、神明及所有護法聽受。他們是一定會使回向實現的,這是他們尊聖的責任。因此雖然行者的功德不足以影響衆生,但是在聖衆的加持下,多多少少,或早或晚,衆生中有些與行者較有緣的,並且機熟的,就會得度。

  9、爲甚麼又要歸入空性?空性與大悲是否同樣性質?

  是的!最終的目標,自然安住並且究竟解脫都是在空性中,而空性便是無限的大悲。布施貧苦,助人得財得愛,爲人治病去魔,這些都是世間福德。但是使人由自我中心解脫並趨入空性才是真正的大悲。

  10、爲何下座前又要再顯本尊身呢?

  如果只是爲了自身的完證正覺,只要修到上一節,亦即歸空,便足夠了。但是爲了無盡的救度事業,行者應當再顯成爲活生生的本尊。下座之後,他終究是會與衆生接觸的。他並不是要枯坐而不與真正的衆生來往。對成就了的聖者而言,坐或行是無分的。但是行者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有更多機會來幫助有些衆生。

  我們應當自勉要與本尊行爲一致;意業清淨一如本尊。沒有慈悲的地方,使之示現;只有少分慈悲的地方,使之增長;慈悲過度的地方,使之與空性配合。我們應當分秒都用在大悲上,盡心竭力在大悲上。利用各種場合來激發大悲;使用各種機會來蓬勃大悲。這才是真正使我們成就觀音的修持。

  佛的十號之中包括「兩足尊」。兩足並不指肉身的雙腳而是指上章中所提的空性有關的智慧及本章所提的慈悲特征。因此行者成佛必先修持此二特征並且得到圓滿證得的保證。

  

  

  紅白觀音 ( 上 )

  一九八叁年六月初版一千冊

  叁寶弟子楊友善敬印贈

  

  

《紅、白觀音儀軌陳氏注解(上)》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