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红、白观音仪轨陈氏注解(上)▪P3

  ..续本文上一页七七」,这也可叫涂香。最近有人寄给我一瓶巴黎的巴哥拉榜尼公司出品的「卡兰坠」。谁能说我是太摩登了!涂香有用一或多种好闻的花制成的。每一种涂香都有特别的配方,但是没有一种可以自赞毁他。

  食物也没有自性,也属空性。依西藏的习俗则以青稞粉制成饼,叫「糌粑」。供不同的本尊则做成不同的形状并且有不同的装饰。依每个教派的习惯或传承,这些装饰的颜色,形状及设计都不同。有些混合白糖,有些则加红糖或蜂蜜。红色三角形的糌粑代表供忿怒尊的肉食。白色三角形的糌粑则代表供寂静尊的素食。供护法则必须用黑色并且配方中包含毒物。我记得六臂大黑天的化身的元朝始祖成吉思汗的传记中说:他常叫侍从出去收集有毒的昆虫及动物如眼镜虫、毒蛇、毒蝎及蜈蚣等来做食物。双运如果不如法,则甘露可以变成毒物。大部份的密法都被滥用而成了毒品。毒物也可以变成甘露,正如古代成就者所显示的。因此食物也是无常的。这就是我说食物也属空性的原因。糌粑就像是小孩子玩耍时做了许多不同形状的泥饼一样,还不都是青稞粉和糖而已。这证明每种食物都属空性。当我们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会陷入自我、高慢、偏见及执着。

  音乐很明显的是属于空性,并且比其他种供品的空性更易被了解。所有乐器都代表空性。最有智慧的佛母声音佛母原是印度教的处女,皈依佛教后嫁与文殊菩萨。他们都是擅长智慧的。而她则特别由对她所用的弦乐器琴的了解而明了空性。我的诺那上师常以琴来说明空性的真理。乐音并不是从琴腹来,也不是由弦来,也不是由手指来,而是由这些缘起的综合而产生,其中任一种缘起欠缺了,都不能产生乐音。

  在现代的乐器如风琴里,,我们也可观察到空性。每一个音符在乐谱上都有他相对的音阶,但没有绝对的音高。不同的调以不同的音符做为它的「嘟」,然后紧接的音符便是「雷」。因此 ( 在乐谱上 ) 每一节的每一音符,随着曲调的不同,可能都是同名而代表异音。「嘟」与「雷」都没有一定的音高。但是一决定了曲调的「嘟」的位置,则有一定的「雷」来跟着。因此没有一个音阶是以一定的声音为其自性的,这是足够证明所有的音乐都是属于空性的。

  正因为声音是属于空性的,所以音阶是空性的缘起之一。属于空性的东西可以协调,合一并互换。同一空性可以变成许多不同的供养。在这个仪轨里我们也可指出供养的四层:外、内、密及密密。一层比一层深入。我要指出主要的区分但是在每一区分内并不详尽所有的东西。一般的八供里的每一种都在此仪轨内有四层象征的次第。

  

  1、水的外层是水大;内层是甘露;密层是红、白菩提;密密层则是大悲泪水。

  2、花的外层是美观;内层是心轮的八瓣莲花;密层是空行的莲宫;密密层是五智。

  3、香的外层是芬芳;内层是戒香(据说当一个人的戒行很受护法、神明、善鬼及佛的欢喜,他身边就有这些圣众围绕。因此他身上就有最好的天香,比檀香还好。我的经验是甚至在厕所里也得过最好的香味);密层是密乘成就的大香(圣者的大便)及小香(圣者的小便);密密层则是佛的三摩地所发出的无上妙香。

  4、灯的外层是光明;内层是开放、明亮,坦白的心地;密层是热诚的拙火;密密层则是无上正觉。

  5、涂香四层与线香四层相同,故不用再说。

  6、食物的外层是有名的美食,如中国菜、法国菜;内层是习定时得到的甘露;密层是空行的大乐;密密层则是涅槃四德。

  7、音乐的外层是美妙的歌曲;内层是持咒的韵律;密层是春王歌或双运时莲宫所发出的呕网声;密密层则是成佛时无数空行的赞颂。能想到的意义愈深奥,则能得到的成就也就愈高深。

  

  九、 在显教里,一个供品就是一个,两个就是两个。

  但在密宗的仪式里,行者已经经历修习空性的过程并且入定已能自在,因此他能依据空性的哲理观想所有的供品成为无限多。一个可以变多个,小的变大,脏的变净,隐的变显,三世可以贯通成一时。远的可以缩近,有罪的可以改变,矛盾的可以调合,贱的与贵的可以合一。简言之,任何东西都可以拿进坛城而成为供品。所有的供品正如帝网重重,每一珠的光彩在所有其他的珠里都反映出来。

  在了解上述的供养之哲理后,无数不同种的乐器所发出的百千种音都合成赞美的交响乐。佛、菩萨、黑鲁格、空行、护法及行者观想的所有众生都一起来赞颂。被赞的本尊与赞者之间并无区分。当然赞颂的主要对象是由其净土来的真正本尊。然而行者做为因位的本尊,十分接近众生,并且努力要聚集所有与果位本尊同样的圣德,也是值得赞美的。行者应当有这样的佛慢。行者应当竭尽能力修习种种法以便能具备观音所有的功德。

  十、观空咒是甚么?

  在华严经里释迦佛教我们每一个梵文字母都有其空性哲理之意含。因此凡是咒里的字母也都有其空性哲理之意义。请参阅敝人英文作品「佛、印密宗辨微」第四十六页,那儿表列了梵文字母及其空性哲理意含。下面只举几个例子:

  

  阿──表法本无生。

  比──表万象本空。

  沙──表万法本寂。

  哈──表无因可得。

  

  观音咒包含六个字母,各依其哲理意含而有不同的作用。请参阅「佛、印密宗辨微」第五十二至五十三页。诵持此咒的利益那儿也有提及。有些西方的学者通常把这六个独立的字母当做四个字而加以通常意义的解释。但是意义愈秘密,成就时的作用便愈多。既是叫做「六字大明」,便不应解为四字。

  至于红观音的十个字母所成之咒,则是在六字之前再加四个字母。亦即「嗡阿吽啥」。此咒叫「十字咒」。这四个字母依次代表佛之四身,亦即嗡:法身;阿:报身;吽:化身及啥:体性身。他们是加持代表六道的其他六个字母。因此这十个字母代表十法界皆属空性。

  十一、为何要皈于空性?

  在本仪轨的第一节里曾提到:应观所有的法皆入空性。这是要使我们拋弃世间欲望,法我及人身的执着。而这一次的皈空则是连超世间的坛城及本尊观音的智慧身都要还于空性。佛慢及法上的主观与客观的执着也会因之变成纯净的。其他的宗教也可能说世间的东西及我执应当观想中除尽。但他们从没说神与天堂也是属于空性的。然而佛陀的指示是任何东西,不管是世间的还是超世间的,都是属于空性的。在《金刚经》里佛承认他证得无上正觉并不曾依赖任何东西,这是证明。

  十二、空性何以能产生本尊再现呢?

  事实上,空性与缘起是无分别的。初修者可以分别修习,因此本仪轨的第一节都是只修空性。而其后诸节则只修缘起。到了这一节本尊再现时,便是教导空性与缘起同时双运。行者在这整个仪轨里彻底的修习了空性。

  当镜自身明净时,是空性。当镜中显物时,空性还是在那儿。镜与影非分非合,都是空性。影显之时并无所增,镜净之后亦无所灭。

  十三、功德何以能回向他人?

  这是因为不管你体会了没有,你和他人的本性都是在空性里。这就是施功德的行者与受功德的众生都是同一精神体的原因。手不能说「我不需要眼」。眼也不能说「我不需要手」。因此我们吃食之后,食物经消化而成血循环全身营养每一个细胞。同理,我们的精神粮食也是这样回施给他人。就像当热水倒入冷水之后,他们就混在一起。我们无法分别那一滴是热的,那一滴是冷的。同理我们也无法分别那一样功德是行者的,那一样是众生的。然而冷的水滴遇到热的水滴就会变成有点热,虽然它不能像行者的那样热。这就是个人的功德可以被他人分享的原因。也因此为他人祈祷并非不可能。

  在这一章论及空性,我是一节一节地依次说明。我们应当明白这些节虽然有质量的差异但在修空性上则是完全相等。如果不明白空性的哲理,许多我的读者与访客都如此,那么就当补充研究并修习大乘。此外并应仔细玩索种种空性的譬喻直到他们充分明显了,这是十分重要的劝告。

  

  第二章 大悲

  这个仪轨如何能产生大悲?

  一、第一节的观空如何增长众生的福报并以本尊的大悲引导他们? 对初学者,空性看来是无法起大悲的作用。读了下面的说明,你就会明了为何这是可能的。

  解除他人的痛苦、病苦、疯病与灾难是一种慈悲,但非大悲。因为所有苦的根本是我执。当这个根本没有除去时,所有的苦都会一再的来。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是自私的。因此会积集许多罪业,结果便常吃苦。因此,所有的恶缘都源起于自我并纠缠于自我。正如蚕之作茧自缚。因此真正的大悲是在使我执化入空性。这样做便能把所有的恶缘都完全绝对地禁绝,再也不会产生苦了,因此观空便是无他法可比拟的修大悲法。

  二、第二节观坛城又与修大悲如何相关呢?

  

  1、上章里我说明过「吽」字是有五部份的。每一部份都代表五大之一及五智之一的作用,请参阅「佛、印密宗辨微」第九章。大悲的最后结果是解脱,而解脱不能缺少五智五大。大悲并非只限于誓句或愿力,而是必需由五智五大起法力作用。不然的话,誓句愈多,就成了谎话愈多。

  2、第二节的观坛城是奠基在羯摩杵所成地基,下压群魔。他们就无法对信佛教的众生以邪法扰乱,或扰乱正要修此仪轨的行者,这样制伏群魔便也是一种大悲。

  3、羯摩杵上有无数瓣的大莲花做为坛城的宝座,它是代表完全出离。如果信仰者能安住于完全出离,那么他在轮回中的烦恼与苦就会完全解脱。出离是因位的解脱或自在。如果以现代话来说,就是嬉皮所强调的「出离」( dropping out )。但是吾人应当积极而非消极的住在这宝座上。所以「出离」应当谨慎。当一个人是真正的由所有的烦恼与苦解脱出来,没有比这个更慈悲的了。

  读者诸君请注意:你是忍受着塑胶社会的多少罪恶呢?多少世间的东西把你陷害了?你有没有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呢?出离之后,你是否开放你的心胸来接受佛教,正如莲花受日光的温暖而美丽开放,并结甜美的果实?你应当明白当你「出离」那一刻也正是莲花开始长之时。如果你不依佛法修持,即使你「出离」,你仍然永远不会坐在宝座上。你的莲花就要枯萎了,你不会享有观音的大悲。

  4、每一层墙都有他特有的保护作用。火焰墙保护我们免受火及愤怒的恶魔的灾苦。颅墙使我们免于横死及死神的迫害,莲墙则是防水祸、贪烦恼及食人精的魔。杵墙则防地震灾,魇魔及根本无明烦恼。不管行者是如何谨慎行持,如何严守戒律,当睡时魔或恶鬼以种种陷阱骚扰,除非有这些保护,实是无法不受其害,这些保护也是大悲的象征。

  5、观想自身成本尊便是继承观音圣事业。不论果位本尊的能力如何大,他必需实现或经由人身的因位本尊,来接近待救的人类。大悲应由人身来示现。观想本尊正如组合救度的器具。没有人身,所有观音的大愿都成了看不见的意念而没有实行。因此在这仪轨里有一节是灌顶于观想本尊,使与真正的本尊合一。这样本尊的尊圣事业便得实现。每当功德累积并回向,事业也完竣之后,原来的本尊及观想的本尊都应当受供及受赞。此仪轨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应当切实遵行。他们会鼓舞自身的本尊去做所有的善事及为众生服务,并使众生都得大悲的救济。读者应明了此原则:当你修此仪轨时,你在救度的关系上,对每一众生都是平等的,你应持佛慢并斩除自己是凡夫的念头。

  6、持六字大明即是加持六道众生。咒字放光为众生消罪,降魔,并赐以法乳甘露如禅定、空性、大悲及种种成就之保证,这个修法的慈悲是多么深广。

  7、此修的下一步是忏悔。这是两方的,一方面是因为行者尚无足够的功德来救度所有的受苦众生。另一方面是因为众生的罪业太重以致无法得救。观音传中记载,当他想到众生的众罪,他被大悲所感动,因此他的头裂开成了十个头,阿弥陀佛为了安慰他便把自己的头加在十个头之上作为永久的加持。这便是十一面观音的由来。他的长咒是很早就有感应了,并且十分闻名。有一大部书「大悲咒灵感录」收录了许多美妙的奇迹及感应,他们是太多了,不可能收入此小册内。

  度母──他的化身──据说是当他感受待救众生的罪业时,由他的大悲泪水中化生的。

  8、此仪轨是由行者独修的,他所观想的众生可能不到能真正影响他们的程度,所以修完一座之后,应把功德回向众生。如此则行者的祈祷可能为佛、菩萨、神明及所有护法听受。他们是一定会使回向实现的,这是他们尊圣的责任。因此虽然行者的功德不足以影响众生,但是在圣众的加持下,多多少少,或早或晚,众生中有些与行者较有缘的,并且机熟的,就会得度。

  9、为甚么又要归入空性?空性与大悲是否同样性质?

  是的!最终的目标,自然安住并且究竟解脱都是在空性中,而空性便是无限的大悲。布施贫苦,助人得财得爱,为人治病去魔,这些都是世间福德。但是使人由自我中心解脱并趋入空性才是真正的大悲。

  10、为何下座前又要再显本尊身呢?

  如果只是为了自身的完证正觉,只要修到上一节,亦即归空,便足够了。但是为了无尽的救度事业,行者应当再显成为活生生的本尊。下座之后,他终究是会与众生接触的。他并不是要枯坐而不与真正的众生来往。对成就了的圣者而言,坐或行是无分的。但是行者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有更多机会来帮助有些众生。

  我们应当自勉要与本尊行为一致;意业清净一如本尊。没有慈悲的地方,使之示现;只有少分慈悲的地方,使之增长;慈悲过度的地方,使之与空性配合。我们应当分秒都用在大悲上,尽心竭力在大悲上。利用各种场合来激发大悲;使用各种机会来蓬勃大悲。这才是真正使我们成就观音的修持。

  佛的十号之中包括「两足尊」。两足并不指肉身的双脚而是指上章中所提的空性有关的智慧及本章所提的慈悲特征。因此行者成佛必先修持此二特征并且得到圆满证得的保证。

  

  

  红白观音 ( 上 )

  一九八三年六月初版一千册

  三宝弟子杨友善敬印赠

  

  

《红、白观音仪轨陈氏注解(上)》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