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密行者當進學藏密無上瑜伽法論
東密行者當進學藏密無上瑜伽法這問題,最先當了解瑜伽部與無上瑜伽部之界限分別。
第一,見地。瑜伽部重在定慧雙運,將顯教止觀雙運配合一些密宗觀想及果位理趣;無上瑜伽部重在空樂雙運,再配合果位心氣無二大貪方便。瑜伽部,多爲抽象的喻義理地;無上瑜伽部,多爲具體的實際理地。二部只是前淺後深之關系,並無東內西外之差別。故前者實爲後者之基礎。
第二,修法。瑜伽部以五秘密眼法,天部欲樂方式,具體而微,偏在心地,而無氣功修法;無上瑜伽部以人間欲樂方式,而修明妃雙運。以瑜伽部之天欲理趣爲基礎,而進修叁脈、四輪或五輪、七輪,及氣功、拙火、明點。按步修證後,再實行用人間欲樂方式而修明妃雙運。其法東密缺如,而藏密則甚多秘訣。
第叁,果位。瑜伽部之最高經典爲《金剛頂經》,其中明載有現世證得歡喜地後,十六生成正覺;無上瑜伽部則即身即生而證佛果。瑜伽部有四種法身,即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此與顯教法、報、化叁身大同小異;無上瑜伽部則有五種佛身,除顯教之法、報、化外,別有不共之體性身與大樂智慧身。而此大樂智慧身.則依道位之空樂不二修法所證得。瑜伽部則不足以語此。
根據這叁個分界原則,我們可以斷定東密但有瑜伽部,並無無上瑜伽部。此下即就此叁原則,而作具體的比較說明。
我曾和日本大僧正酒井真典通函討論過。他是高野山東密的首領,又曾虛心學習一部分藏密之無上瑜伽之理論,著有日文之《西藏密部之研究》一書。他最贊歎藏密密集金剛無上瑜伽部圓滿次第之五次第修法;也承認東密無實修無上瑜伽之方法。但他卻認爲東密有無上瑜伽部之經典,並指出《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叁昧大教王經》、《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經》、《佛說無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經》、《佛說一切如來金剛叁業秘密大教王經》等爲證據。其實此皆瑜伽部經典,其中但有無上瑜伽部之理趣,並無無上瑜伽實修明妃雙運之法軌。
就見地上說,東密行人不明瑜伽部經典所含明妃雙運理趣,反而破壞藏密不應修行明妃雙運,實屬愚癡。茲將東密瑜伽部《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叁昧大教王經》中所含金剛蓮花雙運理趣,標舉于後,而說明東密行人非學習藏密無上瑜伽法之理由。
(一)此經卷第七所謂:“金剛蓮花二相合”;又曰:“最上蓮花貪清淨”;卷十九“金剛蓮花相合時”;又二十一卷“蓮花金剛杵合時”。此中蓮花即母佛之密處,金剛即父佛之密處。二者相合,即是實行雙運。在無上瑜伽行人一見便知,更無疑貳。在瑜伽部行人則不必知之。其所謂雙運,即以金剛縛手印表示之。而以薩埵鑁真言含詠之而已。故東密行人有再學藏密無上瑜伽實修雙運法之必要。
(二)此經第十七卷頌雲:“所作貪等皆清淨。”又曰:“貪性真樂無倫比。”第廿四卷曰:“貪法自性本清淨,貪波羅蜜得圓成,若不舍離諸貪欲,若與貪染相合故,即彼貪染自清淨。”又廿五卷曰:“貪染清淨無複上,是中常施諸法樂。”又廿七卷頌曰:“觀察貪性本清淨,譬彼蓮花正開敷,此中若染若愛時,如應調伏作敬愛。”廿七卷曰:“蓮花金剛正相合,此說即爲最上樂。”又曰:“一切身分相合時,勇起金剛高舉相,金剛高舉大明妃,真實警悟隨愛樂。”
據上可知依貪修法而得大樂,而調伏貪性衆生,此種見地實與無上瑜伽部奠立空樂無二之理趣基礎相合,然多用喻義。如廿七卷所謂譬彼蓮花正開敷,並未指示實修方法。
(叁)第廿七卷頌曰:“明妃印衆圍繞成。”又曰:“明妃成就常施我。”而所雲一切身分相臺,則明明指示明王明妃,或父佛母佛一切身分相合,何以東密行人在理趣上要反對藏密無上瑜伽部之實修方法耶?苟不用明妃,則廿卷中所雲:“金剛杵在蓮花上。”如何在其上呢?又曰:“金剛蓮花勝合時。”是如何合法?又曰:“巧智杵在蓮花上,智杵蓮花勝合時。”如何在上?如何勝合耶?吾人並不否認瑜伽部有此雙運理趣;特無此雙運實修法之指示耳。本來實修法之指示,當經過無上部氣功一連串之方法與訓練,方可正式實行,故在瑜伽部原無指示之必要;東密行人既無此實修方法,故應晉學藏密之無上瑜伽。
就修法說,更兼顯出東密並無實修雙運一切方法之無上瑜伽,其中可分下面幾點:
(一)第一灌頂是開許修行之最先條件。東密只有瑜伽部之五種瓶灌頂。此在藏密屬第一灌頂;其後尚有第二秘密灌頂,第叁智慧灌頂,第四勝義灌頂,皆爲東密所無。而第一瓶灌中所用觀想,如父佛母佛雙運流出甘露;又上師預備法中之身內灌頂,即上師父佛母佛雙運中,勾入弟子第九佛識,入于母佛蓮中而行灌頂,灌頂後出蓮而成弟子之本尊;此等在東密亦無之。且東密瑜伽部灌頂,一切手續,藏密皆有之;而藏密灌頂所有者,東密則不盡有之。故欲得無上瑜伽部大灌頂,非晉學藏密不可。
1.試讀東密《阿阇黎大曼陀羅灌頂儀軌》中,系臂、擲木、祈夢、擲花、掩目入壇、受灌、咐囑、回向等項,藏密皆有之。
2.再讀東密《一切如來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陀羅經•灌頂品》,五方佛灌頂,亦惟用五方佛手印真言,分別灌之而已。
3.再讀東密《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經•灌頂品》,則惟述壇城之布置。雖繪明妃之相,不授之于弟子,如藏密之第叁大灌頂。然《真實擁大乘現證叁昧大教王經》十八卷阿阇黎授弟子以蓮花,而表貪法清淨而已。
(二)密宗戒律是修法最要基本條件。因所修貪行顯然與顯教梵行不同,故必建立密乘特別戒律。東密瑜伽部因未指示實修方法,不與明妃正式雙修,故無別授密戒之必要。而藏密無上瑜伽部,必實行與明妃雙修,密戒就成爲最先學習之必要條件。以下將東密密戒與藏密密戒比較說明,可以證明東密行人並無無上瑜伽部之密戒。
1.東密空海所著《秘密佛叁昧耶戒》,其中包括四攝、四波羅夷、十重戒等。四攝與顯教般若乘四攝無異,四波羅夷亦與菩提心戒無分,十重戒與顯教所攝菩薩戒四十五條開合不同而已,此就淺解而言。
2.欲就進一步深解言之,則十重戒中第四條所雲:于甚深大乘經典不通解處不可生疑。此中甚深二字,可包括密典所雲,如:“汝于貪欲處,莫生厭離心。”此即指雙運法。據此則對雙運理趣,尚不可生疑,豈可于藏密行人實修此法者而可毀謗耶?又第七條對小乘人不應辄說深妙大乘,此中深妙二字,亦可解作雙運法。如系六度、四攝之大乘法,則未有不可向小乘人宣說者也。
3.若就藏密之無上瑜伽部之密戒言之,則大都爲實修雙運之法,而與前行之菩提心戒、菩薩戒,皆不如東密之犯複。茲先述十四根本墮:
□十四根本墮
1.輕蔑傳法阿阇黎
此條與顯教皈依戒有異。謂上師傳第二秘密灌頂用明妃,故意放出明點,以爲灌頂所依物.即以之授予弟子而飲之;又上師平日自受法樂常用明妃等,不可因以毀謗之也。
2.從善逝語違越者
皈依法自當遵奉佛語,然此與皈依戒有別。皈依法之戒,就顯教之法而言;此條就密典用毒法、用惡法而言。譬如五不斷者,以明智斷妄念之命之殺法,奪明妃許渣(即紅菩提)之盜法,雙運修不變大樂之淫法,輪回本無生上而作度生之妄語法,了達無語不密之惡口法。謂對此五法與顯教五戒相反,而生起違越者,則犯此第二條根本墮,故亦爲雙運法而製。
3.金剛兄弟起紛爭
謂在攝持明妃時所起紛爭。此所以異于菩薩戒中之紛爭。
4.于諸衆生舍慈心
謂慈能與樂。如文佛往劫見商女,非與淫則自殺,爲免其死而與行淫,亦指雙運事。又從他方面言之,或有體弱不堪雙運,而強行之,亦屬舍慈心。或有貌醜心信,而不肯與行,亦犯。
5.斷正法根菩提心
此指漏失大樂之菩提明點,否則與菩提心戒重複矣。
6.毀謗自他宗派法
即如存東密瑜伽部天部欲樂之見,而羅織流弊,以毀謗無上瑜伽部用實體明妃者。
7.于未成熟說深法
此深法即指雙運法。吾人對不知無上瑜伽部深法者,不可不候其機熟;對已知有無上瑜伽此法,而不生信心者,當努力勸化之。
8.輕蔑蘊即五佛體
謂當用滋補以強其身,而不肯如瑜伽部,宜用素食。至無上瑜伽部,則亦可用肉類。藏密修瑜伽部大日如來法者,亦用素。至修事部、行部之觀音法或彌陀法者,亦用素;馴至一日餓、一日素。然東密行人,往往以喇嘛吃葷面毀謗之,蓋未嘗實地赴康、藏考察也。
9.疑諸自性清淨法
此即指雙身法。前文所引經文“貪法自性本清淨”即是。今有此瑜伽部理趣之東密行人,而破壞藏密用實體明妃,則犯此墮性罪。
10.于毒常具大慈心
謂于貪毒,不加氣功、空性之配合,而貿然以凡夫貪心行之不舍也。
11.分別離名等諸法
謂分別煩惱菩提、貪行梵行、男女淨穢、毒與非毒等法也。皆指雙身法而言。
12.破壞具信心衆生
謂對雙運法有信心者而破壞之,否則何致人具正信而破壞之也。其信仰雙運法,在東密瑜伽部者亦有之,故不得不製戒。
13.不依已得叁昧耶
此即指鈴杵叁昧耶。謂雙身法既已得之而不肯實修也。在吉祥天母特別戒條中,無上瑜伽士能修雙運法,而不肯努力修之。日有所阙,令明妃不歡喜,即算犯戒,亦可佐證此條。
14.毀謗婦女慧自性
婦女有慧,人非瘋狂,何致謗之?特其慧自性所顯各種豐姿、風騷、貪語、貪態、貪行等,不可毀謗;當知此即智慧大樂自性所顯。
□八支粗罪
此中所謂:密戒灌缺依明妃,聚集輪時起鬥爭,俗女自力取甘露,具器弟子秘不說,信心問法示余法,同聲聞乘住七日,未證瑜伽持密慢,未當機前說深法;則不必解析,明明爲雙運法而設此戒也。
(叁)若就正行中之雙運法言之:
…
《東密行者當進學藏密無上瑜伽法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