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1.東密《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經儀軌序品》,雖言叁大脈及卅二脈,略標其名,不及開脈應有之修法。
2.其中亦說法、報、化、大樂四輪,然並無開發此四輪之金剛拳法。
3.雖亦說喜、勝喜、離喜、俱生喜,然並不與雙運法配合而說,更不及四空四喜之雙運法。
4.雖亦說從臍輪發大智火,然不說智火、罕點上下交融等氣功方法。
5.雖亦說八大明妃等供養,然不及指示身供養之各種雙運方法。
6.叁卷中所釋五大種,明明指爲父佛男根已升華成金剛杵;彼之硬性爲地大,抽擲其杵爲風大,生起妙樂爲空大,能發俱生喜爲自性;然于雙運等事,皆隱藏不說。
7.東密《現證儀軌王經》第十一品,明明指出以毒攻毒、以水取水、以貪止貪。此即說明五明妃雙運之法,然始終不教授雙運實行之法。
8.又此經《教授品》中(第十八卷)所言弟子之相,發绀殊妙、身液如妙花香等,皆指選擇明妃之條件,然不明言爲女弟子。藏密此種選擇條件不一而足。
如上就東密所本諸經中,盡量標舉其與無上瑜伽有關之各點。要皆具體而微,既不完整,亦無系統,不足以爲修習無上瑜伽之實法。
至若無上瑜伽部,在藏密中極爲完整,有一定次第及系統。起分,攝盡一切瑜伽部理趣與方法;證分,則專心氣無二配合而修。先修本尊身之身空,次修中脈,次修叁脈七輪,次修氣功。由金剛誦、柔和瓶氣乃至剛性瓶氣。次修拙火與罕點之升降。次修自己與觀想明妃雙運取得金剛飲水之自在。然後與實體明妃雙運,認識上升下降,四喜四空之境界,兼作以明妃蓮花爲壇城,各種息、增、懷、誅之利生事業,直至證得光明大灌頂,圓滿大樂智慧身佛位。次序井然,證量規定有嚴格標准。如密集之五次第,時輪之六次第,大威德之四次第,即生即身成佛。何者爲斷德,何者爲證德,皆合因明而契佛理;不違法相,而盡法性。源源本本,切切實實,事理兼赅,行解並臻。最上密乘,東密行人不惟未曾實習,亦且未嘗得聞其名。如此何必故步自封耶?
就果位說,本文最先所標叁分界原則,已足證明東密十六生成佛,藏密則即生即身成佛。門外漢未得藏密無上瑜伽實修方法之傳授,或不易信。果能虛心求學,既得其法,則無有不信者。蓋所傳各次第,如實修之,一鞭一條痕,一掌一掴血,確有證德,決不相賺,特恐不如法修之耳!或修之而未依次第出生流弊耳!東密十六生成佛,謂修瑜伽部法確有證德時,必能遇此無上瑜伽而得即生成佛;若不遇無上瑜伽,縱修瑜伽部六十生,亦不易成。依藏密言,八地菩薩猶有趣入密乘無上瑜伽部之必要。
至若一般日本佛教學者,以十六菩薩功德曲解十六生,完全違越佛語。十六菩薩功德屬于證量,十六生屬于時量,豈以其十六爲數相同,即可曲解耶?《金剛頂經》原文具在也。
又或以爲胎藏、金剛兩界之瑜伽,密修到無功用道,泯識存智,即爲無上瑜伽。此說乃顯教老話頭,或爲解脫道而言,而非密宗無上瑜伽部方便貪道之理趣。顯教之說偏在心理,密宗則心理、生理並重。以極精微之空智,直向極粗重之物欲而克服之;非舍物欲而孤存理境。以其對報身佛生理上之訓練有素故,于自身成就以及調伏極煩惱之衆生,特具功德。故能即身成佛,究竟利他,方可稱爲無上也。昔者有一比丘目不視女人,專習定慧,頗有功德;死後,舍利凡觸女人手,則隱而不見。如此,世間占大多數之女人,必爲此比丘所抛棄矣;尚不足以言般若乘,何況密乘耶!東密瑜伽部,原爲無上瑜伽部之法而作預備,根本不可以瑜伽部作止境,而衡論其果位。良以瑜伽部非整個密乘次第之最後法,故不能即此以言果位;學瑜伽部法行人,自必進一步再學無上瑜伽部,然後方言密乘之最後果位也。
在事實上,東密諸祖師中如空海等所得成就,皆小足以言即身成佛。其後諸弟子更談不上成佛。空海肉身,死後長發,此在藏密認爲我執身見未除之表征。反之藏密中顯著即身成佛功德大有人在:如密勒日巴、如無垢光、如抽波朗足、如蕩通借波,皆具有大成就功德,可讀拙著《塔鬘集》。
查日本所編大正正續兩藏,其中日文亦略有之。然吾人不能得傳記,如中國之《高僧傳》者可讀。余曾函詢日本大僧正酒井真典,彼回信謂在藏外行之。若在藏外行之,而不能入最新所編之大正續藏,則其不爲編藏人所重視,可知之矣。如此觀之,則瑜伽部之日本成就者,亦遠不如中國西藏無上瑜伽部成就者之多。如蓮華生大士之無死成就,如其夫人移喜磋嘉之無死光明身,如勒古媽之無死虹身,如蕩通借波之不留肉身。其他全身化光者、五色舍利者、不留爪發者、縮身如嬰者、肉身飛升者,數以萬計。此不能不歸功于無上瑜伽之殊勝也。
如上關于中國藏地無上瑜伽部所攝殊勝果位法要,不惟解脫道中之七日化光成佛法、且伽、妥噶、大手印、大圓滿,遠勝東密之阿字觀,未及詳論。即專就方便之貪道一點而言,亦未詳述。然對東密中所有作無上瑜伽之准備理趣,則已盡力搜羅而加以說明,表示其必進學藏密無上瑜伽之必要。果能虛心求之,則無上瑜伽一切法要,皆可于上師處得之,固不必在此全部介紹也。
附帶論者有下列二事:藏密行人,是否當學東密?漢族行人,是否當兼學此二密?
(一)藏密中本有金、胎兩部,現有藏文經書可考,不必向東密學習。惟藏密行人亦應對金、胎二部法,先作准備。不宜如目前各派藏密行人對金、胎二部之輕視。此點在西藏大德本亦知之,不待余饒舌;然在普通藏人,頗少以修習金、胎二部法,爲無上瑜伽之加行者,故有提醒研習之必要。然無論如何當習,亦不必假借東密。蓋藏文經中,由印度直接翻譯之金、胎二部,已有之矣。
(二)近代漢族行人,因所新譯之藏密大都屬無上瑜伽部及其加行。而加行中雖能攝金、胎二法之要素,然無東密金、胎二部本法之詳盡;故宜先學東密,次學藏密。極順四部密宗之先後次第。本人先學藏密,嘗聞同學中有先學東密者,往往輕視瑜伽部,而一並抛棄之,私心不以爲然。曾閱王弘願居士所編刊物,所介紹東密著作。又讀藏經中密宗所攝唐譯各典,如《金剛頂》、《大日》、《蘇婆呼》、《理趣經》等,以爲東密必有無上瑜伽;蓋此等經中實含有此理趣。其中實修方法,或候上師口傳耳。故曾蒙東密大阿阇黎馮達庵老師,破格開恩,許與函授;此余來印度以後事也。余一面學之,一面修之,雖不屬于無上瑜伽法寶,然覺其中五秘密眼法,實爲修雙運法應有之加行;能依此先修,則進入無上瑜伽,必可免流弊。又五輪塔觀,對于無上瑜伽部所攝心氣無二之修法,亦屬一重要加行。又五相成身觀,可作無上瑜伽部生起次第之加行。故雖重在修習無上瑜伽部法,然亦補習此叁法以爲基礎。故特爲讀者作如是勸告。吾人既雙承傳授,一面接受藏密,一面遠承唐密及東密之反哺,較之專學藏密面又從藏文中再編出金、胎二部儀軌,豈非走彎路耶?
末了結論所要說的是本問題,本不成問題。何以故?譬如中學生應入大學,豈有何理由反對之?然而衆生門戶見重,心量狹小,法執頑固。學東密者往往故步自封,強末學以爲學,強不知以爲知,馴至羅織流弊,破壞藏密。依密戒言,此種罪業,甚于五無間罪,必墮金剛地獄。而以瑜伽部行人出之,其罪更重,能令瑜伽部法亦不得成就;故不得不本大悲心而發此勸告。同時藏密行人,太輕視金、胎二部,直修無上瑜伽,流弊本有。雖不可因有流弊面破壞無上瑜伽法寶;然既有流弊,亦應追求其無有瑜伽部法爲之奠基之遠因。故有附帶之勸告。至于已學東密,而在學藏密後即抛棄之,亦殊未是。蓋法有系統次第,前步未穩,後步則不可進。前步不舍,後步則不能進。故東密行人或進學藏密而遽舍東密,或不學藏密而死守東密者,兩俱失之,故不得不如上勸告。我且不有,知我罪我,非所過問也。
《東密行者當進學藏密無上瑜伽法論》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