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曲肱齋全集 第一冊 目錄 序言 前言▪P3

  ..續本文上一頁住世時曾說,若是“全”集,則應收其所有。故此次收入其曾潛修或譯述之“秘本”,實乃老居士之本意,亦是老居士悲智所促,將其一生中于佛法之種種曆練,毫無隱忌地公諸于世。其余如英文小冊100本亦收入,詳見全集。

  五、此集猶如暮鼓晨鍾,聲聲叩人心弦,警醒世間一般不老實、溺于安逸、疏于懈怠、盲修瞎練、斷章取義及那些已墮落而不自覺的佛門同道。

  六、老居士將華嚴圓教,攝其精華,融入無上密宗裏,實乃中國人修密宗者之一大稀有貢獻。

  七、將禅門古宿之行履見地及現成公案,用其現成語言,架構起一座禅海四層塔燈。未增加一塵也未缺少什麼,此乃全集最獨特之處。亦乃老居士之見地所在。

  八、將其密宗見地融入淨土宗行門中,首尊十六觀經爲密乘法門。後倡“消業往生”,曾引起教界一大辯論。在我看老居士未曾增加一塵,而衆人亦未曾損一毫毛,實乃韻事一則。

  以上,就愚所知,略爲補述者。

  此地實不敢與諸賢大德商量什麼,只是此“平實商量”一詞乃出自老居土之《禅海塔燈》,暫且借用而已。但是,這裏確有些事得如法而行,不管衆人願不願聽,其條例也必如此宣說下去。

  全集既然收入“秘本”,必然有不少大德想人手一本,看看個中風光,以滿其心願。然而,此類“秘法”自有密宗以來,其傳承法本向不公開,也未有紙上傳法之載(且不論岩(

  )傳),如今公開又該作何解釋,故我之立場交待如下:

  一、老居士本意:此集中任何資料,皆爲老居士所允供,乃尊其指示而出。

  二、基本精神:讀《曲肱齋全集》應抱持學者的客觀精神、科學家的嚴密心理及佛教徒的“一切法門誓願學”之無邊心胸。若以狹隘之心來偷看修學,實則連學生的求知精神都無,還談什麼成就大智大悲大力呢?

  叁、法、軌二分:全集應分兩個層面來看,一是法理,二是密宗儀軌。凡屬法理,誰不可學?但說到儀軌,則必經灌頂、傳法、講解之師承。

  四、人性、宗教、佛法叁有差別:此地所指“秘本”,實與性色之學、男女雙運之道有關。房中之術,在書攤上之黃色書刊或小說或印度教,應有盡有;其或中國人道家亦本有陰陽丹法。此佛教密宗既然貴爲一大宗派,又有此雙運法門,其間因緣到底如何?實則老居士在全集中,憑其實修之驗,已嚴密诠釋其人性、宗教及佛法上之差別矣。若要固隱不宣,則必使更多人誤貶密宗而淫亂密宗,使密宗師徒間或顯密之間産生更多心結,蒙不白之冤;在此資訊發達、全球文化交流及密宗廣揚之因緣下,若全閉口不言.又如何給無數虔誠潛修者或被誤導者一個妥善的交待呢?故有陳老居士之健言也。

  五、密依師證:任一密法應由師承,其見地應由師印證。猶如禅宗,機在師徒之間,面面相授。若要以身試法,無師自通,不僅可能即身自墮天魔或地獄,且又陷刊行者于不義,亦更違老居士之本意矣。試讀《西藏古代佛教史》,有哪一人是無師自通的?若密乘行人不以身作則,豈不要笑煞他人?

  六、無信心者勿看:對密宗完全無知、或無信心之小大乘行者,及已受聖戒之小大乘僧伽,請勿翻閱“秘本”,亦勿猥亵。大可轉贈他人或供置一旁,以免徒增障孽,違佛慈悲。

  七、略論雙運之理:中國大乘,全乃“清淨”法門,有“空有”雙運、“理事”雙運、“智悲”雙運、“真俗”雙運等無上妙法,但卻沒有“男女”雙運之法。

  唐朝雁門太守李靖,有一次在中臺山曠野中,忽見一池子,內有一和尚與一婦人公然共浴。他很憤怒,嗖嗖掏箭射中二人,然後見彼逃,又騎馬直追。來到一小寺“真容院”,見二人逃進去,但又找不著。擡頭一看,他射出的兩把箭正好插在文殊、普賢兩大士的佛像上。于是他痛哭忏悔。諸讀者,此公案如何解呢?

  《大藏經•密教部》中的法理,是金剛、胎藏二界爲主之下叁部事理,含息、增、懷等法。而東密之傳承儀軌修法,則不必和密教部所載一樣,然而不能因此否認彼爲佛法!推論之,東密之金胎兩部之理也必不異于密教部者,但在師徒間授受者豈又可說爲非佛法耶!再推衍至東密傳承中及密教部中本有“金剛”、“蓮花”的“雙運”之理,只是未有實修之法而已。今藏密則將此理,提升爲超人般之“色身”修練之事,此有理有事,是法非法,則請讀者評判矣。

  故大乘行者聞此法而感驚怖、懷疑、迷惑之時,豈非不通中觀之兆!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中,如來對清淨慧菩薩開示“如來隨順覺性”時,有一段,中有一句曰:“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如是佛法矣!

  老居士已于1987年11月13日上午9時入寂,享年八十有四。其末七年之承傳者林钰堂博士,曾著文追悼。其中記錄,老居士自言:“全法界任何一處,我都可自在的去,也可入人夢中。”老居士本人心如童稚、天真無邪、無忌無嗔,不講情、愛說法.此是其本來面目,而化爲文字則是一部極嚴密的整合性實修見地。老居士之解門,可謂顯密圓融,無礙辯法施,直趨一乘;其行門則專精徹透,無法不修;其證門則悲智徹髓,遊戲自在;其全集則如其人,了然無別。可說是文字般若、法身舍利。雖不收徒弟,早已桃李滿天下。雖未必人人贊同其作法,但卻確實留下一部修證之心血結晶——《曲肱齋全集》。

  其人暫歸法界,而其《曲肱齋全集》則遺愛人間。

  除收集了原有的《曲肱齋叢書》外,又函請美國林钰堂博士、沈家桢居士及臺中張世宗居士寄來其他資料共十余種。全集原計劃按著書年代厘訂版本秩序,後因技術問題而改變。按年代編則較難分類,但此按年代編之目錄仍收入以供參考。

  其余未及收入全集者將在《曲肱齋全集續篇》中印出,敬請原諒。

  愚非專長于編輯,僅奉命盡己而已;所獻羞言,亦請諸大德不吝指教,愚必洗耳恭聽也。

  最後,取陳老居士的禅詩《虹光》來結束此編輯之言;其詩日:

  

虹光幻作眼前花,放卷原來在一家。

  

笑煞當年誇大寺,從今不作佛陀耶。

  

  

前言四

沈家桢

  佛法之所以與其他宗教及哲學有不同處者,因其教導之中心在實證。文佛在菩提樹下成正等正覺,洞澈無始來累積之無明習氣,打破“惟恍惟惚,其中有物”的最微細我相薄膜,真如自顯,大智圓滿,是名實證,也叫無上果位。以後依願起用,隨緣接引.雖都自本性流露,解證一如,但衆生根基因緣有異,或重知見,或重實證。知見解會,人之常態,比較容易;而靜慮實證,破二執邊見,與生活常情不但相差太遠,且每多抵觸沖突處,因此大難。所以後世實證者寡,立言者多。所有著作多只是因地上之教導,而罕有能從果位上作加持接引者。此所以二千數百年來,學佛的人,人多數只能浮浮泛泛,種些菩提種子,累積若幹善根,這已是在常人之上;但要因此希望臨終時能一心不亂,千萬人中已不見一二,遑論虹光飛化矣。

  這部《曲肱齋叢書》的特點,是有很多話,都不是僅靠熟讀經論,甚至深解理趣者所能宣說,而是數十年教理與山居修持實證經驗的總彙。所以這部書不應作言教看,而是作者大悲流露、實證經驗的和盤托出。是以文中再叁辨明因地導修與果位方便教授之大不同處,其對啓發正見,實具極強的加持力。此爲請讀者應先具備認識之一。

  陳先生的密宗著述,因爲力主恢複印度古代之傳統古法,對中國西藏若幹密宗著述之改變,頗多批評之處。這種純憑自己叁十余年閉居苦修,大智相應的發露,闡揚真正密宗之正統正理,在今人中真可謂鳳毛麟角。我雖然對密宗的修持甚淺,原不敢作這種主觀的說法,但覺得陳先生這種爲法不拘的精神及見解,不惟可使他國密宗之發展有所借重;亦且大可作爲中國西藏密宗及日本密宗之反省與參考。此爲請讀者應先具備認識之二。

  叢書中有好幾集的內容,有些人認爲太專門化。難以學習;有些人認爲太嚴格,不切實用。我曾聽說其文叢中有《遷識證量論》一文,幾乎把中國大陸以前風行一時之頗瓦開頂法全部推翻,因而有爲其同門同學不滿之情形。此事究竟如何,我自然不敢斷言;可是以一般而言,要談到證量,決不是敷衍浮泛,只重表面的事。到哪一種程度,說那一種話。尚未精通代數、叁角的中學生,自不能望其即能深人微積,或予以批評;可是微積自有其絕對妙用與重要。此爲請讀者應先具備認識之叁。佛法破我執,人皆知之。我們凡夫我執堅固的境界,與修持的大德,其我執已減至僅存輕微的我相時的境界,是有極大的差別的。這好比是兔子比獅子,也好比是幼童與大丈夫。陳先生文中果位方便的教授是大丈夫的境界。正如大丈夫可以翻山越嶺,而身體愈練愈強;但若叫幼童也去爬山,則非累死不可。無上瑜伽果位方便的教授,是修行人難能可貴達到的境地,但必先嚴格自審,是否我執的程度已輕微到可以接受這種大法的階段。故此法不可不傳,但未必人人可學可行。此爲請讀者應先具備認識之四。

  此外,我想附帶地說明四點:

  一、陳先生的著作,很少用標點。他的原意是使讀者要細心研究,不致順口滑過,原是具有深意的遵循古例辦法。可是近世人多忙于生活,少有人有此耐心,而陳先生的文章,古雅簡潔,加以標點,尚且不易讀。爲使讀者易于了解學習,所以征得陳先生之同意加以標點。但仍望讀者深體當年不加標點的悲心善意,而加意研究。如或標點間有錯誤,則咎在家桢。

  二、這部叢書的排印校核,極不容易。此次蒙周宣德居士一手承擔,簡輝雄居士細心校對,無量功德,衷心隨喜。

  叁、陳先生爲人廉介,一向不肯將佛書賣錢。每有美國朋友勸其收回成本,他都拒絕。我對他這種毫不顧念自己生夥,重法輕利的一番誠心,十分隨喜。此次編印叢書,自亦尊重…

《曲肱齋全集 第一冊 目錄 序言 前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