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曲肱斋全集 第一册 目录 序言 前言▪P3

  ..续本文上一页住世时曾说,若是“全”集,则应收其所有。故此次收入其曾潜修或译述之“秘本”,实乃老居士之本意,亦是老居士悲智所促,将其一生中于佛法之种种历练,毫无隐忌地公诸于世。其余如英文小册100本亦收入,详见全集。

  五、此集犹如暮鼓晨钟,声声叩人心弦,警醒世间一般不老实、溺于安逸、疏于懈怠、盲修瞎练、断章取义及那些已堕落而不自觉的佛门同道。

  六、老居士将华严圆教,摄其精华,融入无上密宗里,实乃中国人修密宗者之一大稀有贡献。

  七、将禅门古宿之行履见地及现成公案,用其现成语言,架构起一座禅海四层塔灯。未增加一尘也未缺少什么,此乃全集最独特之处。亦乃老居士之见地所在。

  八、将其密宗见地融入净土宗行门中,首尊十六观经为密乘法门。后倡“消业往生”,曾引起教界一大辩论。在我看老居士未曾增加一尘,而众人亦未曾损一毫毛,实乃韵事一则。

  以上,就愚所知,略为补述者。

  此地实不敢与诸贤大德商量什么,只是此“平实商量”一词乃出自老居土之《禅海塔灯》,暂且借用而已。但是,这里确有些事得如法而行,不管众人愿不愿听,其条例也必如此宣说下去。

  全集既然收入“秘本”,必然有不少大德想人手一本,看看个中风光,以满其心愿。然而,此类“秘法”自有密宗以来,其传承法本向不公开,也未有纸上传法之载(且不论岩(

  )传),如今公开又该作何解释,故我之立场交待如下:

  一、老居士本意:此集中任何资料,皆为老居士所允供,乃尊其指示而出。

  二、基本精神:读《曲肱斋全集》应抱持学者的客观精神、科学家的严密心理及佛教徒的“一切法门誓愿学”之无边心胸。若以狭隘之心来偷看修学,实则连学生的求知精神都无,还谈什么成就大智大悲大力呢?

  三、法、轨二分:全集应分两个层面来看,一是法理,二是密宗仪轨。凡属法理,谁不可学?但说到仪轨,则必经灌顶、传法、讲解之师承。

  四、人性、宗教、佛法三有差别:此地所指“秘本”,实与性色之学、男女双运之道有关。房中之术,在书摊上之黄色书刊或小说或印度教,应有尽有;其或中国人道家亦本有阴阳丹法。此佛教密宗既然贵为一大宗派,又有此双运法门,其间因缘到底如何?实则老居士在全集中,凭其实修之验,已严密诠释其人性、宗教及佛法上之差别矣。若要固隐不宣,则必使更多人误贬密宗而淫乱密宗,使密宗师徒间或显密之间产生更多心结,蒙不白之冤;在此资讯发达、全球文化交流及密宗广扬之因缘下,若全闭口不言.又如何给无数虔诚潜修者或被误导者一个妥善的交待呢?故有陈老居士之健言也。

  五、密依师证:任一密法应由师承,其见地应由师印证。犹如禅宗,机在师徒之间,面面相授。若要以身试法,无师自通,不仅可能即身自堕天魔或地狱,且又陷刊行者于不义,亦更违老居士之本意矣。试读《西藏古代佛教史》,有哪一人是无师自通的?若密乘行人不以身作则,岂不要笑煞他人?

  六、无信心者勿看:对密宗完全无知、或无信心之小大乘行者,及已受圣戒之小大乘僧伽,请勿翻阅“秘本”,亦勿猥亵。大可转赠他人或供置一旁,以免徒增障孽,违佛慈悲。

  七、略论双运之理:中国大乘,全乃“清净”法门,有“空有”双运、“理事”双运、“智悲”双运、“真俗”双运等无上妙法,但却没有“男女”双运之法。

  唐朝雁门太守李靖,有一次在中台山旷野中,忽见一池子,内有一和尚与一妇人公然共浴。他很愤怒,嗖嗖掏箭射中二人,然后见彼逃,又骑马直追。来到一小寺“真容院”,见二人逃进去,但又找不着。抬头一看,他射出的两把箭正好插在文殊、普贤两大士的佛像上。于是他痛哭忏悔。诸读者,此公案如何解呢?

  《大藏经•密教部》中的法理,是金刚、胎藏二界为主之下三部事理,含息、增、怀等法。而东密之传承仪轨修法,则不必和密教部所载一样,然而不能因此否认彼为佛法!推论之,东密之金胎两部之理也必不异于密教部者,但在师徒间授受者岂又可说为非佛法耶!再推衍至东密传承中及密教部中本有“金刚”、“莲花”的“双运”之理,只是未有实修之法而已。今藏密则将此理,提升为超人般之“色身”修练之事,此有理有事,是法非法,则请读者评判矣。

  故大乘行者闻此法而感惊怖、怀疑、迷惑之时,岂非不通中观之兆!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如来对清净慧菩萨开示“如来随顺觉性”时,有一段,中有一句曰:“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如是佛法矣!

  老居士已于1987年11月13日上午9时入寂,享年八十有四。其末七年之承传者林钰堂博士,曾著文追悼。其中记录,老居士自言:“全法界任何一处,我都可自在的去,也可入人梦中。”老居士本人心如童稚、天真无邪、无忌无嗔,不讲情、爱说法.此是其本来面目,而化为文字则是一部极严密的整合性实修见地。老居士之解门,可谓显密圆融,无碍辩法施,直趋一乘;其行门则专精彻透,无法不修;其证门则悲智彻髓,游戏自在;其全集则如其人,了然无别。可说是文字般若、法身舍利。虽不收徒弟,早已桃李满天下。虽未必人人赞同其作法,但却确实留下一部修证之心血结晶——《曲肱斋全集》。

  其人暂归法界,而其《曲肱斋全集》则遗爱人间。

  除收集了原有的《曲肱斋丛书》外,又函请美国林钰堂博士、沈家桢居士及台中张世宗居士寄来其他资料共十余种。全集原计划按著书年代厘订版本秩序,后因技术问题而改变。按年代编则较难分类,但此按年代编之目录仍收入以供参考。

  其余未及收入全集者将在《曲肱斋全集续篇》中印出,敬请原谅。

  愚非专长于编辑,仅奉命尽己而已;所献羞言,亦请诸大德不吝指教,愚必洗耳恭听也。

  最后,取陈老居士的禅诗《虹光》来结束此编辑之言;其诗日:

  

虹光幻作眼前花,放卷原来在一家。

  

笑煞当年夸大寺,从今不作佛陀耶。

  

  

前言四

沈家桢

  佛法之所以与其他宗教及哲学有不同处者,因其教导之中心在实证。文佛在菩提树下成正等正觉,洞澈无始来累积之无明习气,打破“惟恍惟惚,其中有物”的最微细我相薄膜,真如自显,大智圆满,是名实证,也叫无上果位。以后依愿起用,随缘接引.虽都自本性流露,解证一如,但众生根基因缘有异,或重知见,或重实证。知见解会,人之常态,比较容易;而静虑实证,破二执边见,与生活常情不但相差太远,且每多抵触冲突处,因此大难。所以后世实证者寡,立言者多。所有著作多只是因地上之教导,而罕有能从果位上作加持接引者。此所以二千数百年来,学佛的人,人多数只能浮浮泛泛,种些菩提种子,累积若干善根,这已是在常人之上;但要因此希望临终时能一心不乱,千万人中已不见一二,遑论虹光飞化矣。

  这部《曲肱斋丛书》的特点,是有很多话,都不是仅靠熟读经论,甚至深解理趣者所能宣说,而是数十年教理与山居修持实证经验的总汇。所以这部书不应作言教看,而是作者大悲流露、实证经验的和盘托出。是以文中再三辨明因地导修与果位方便教授之大不同处,其对启发正见,实具极强的加持力。此为请读者应先具备认识之一。

  陈先生的密宗著述,因为力主恢复印度古代之传统古法,对中国西藏若干密宗著述之改变,颇多批评之处。这种纯凭自己三十余年闭居苦修,大智相应的发露,阐扬真正密宗之正统正理,在今人中真可谓凤毛麟角。我虽然对密宗的修持甚浅,原不敢作这种主观的说法,但觉得陈先生这种为法不拘的精神及见解,不惟可使他国密宗之发展有所借重;亦且大可作为中国西藏密宗及日本密宗之反省与参考。此为请读者应先具备认识之二。

  丛书中有好几集的内容,有些人认为太专门化。难以学习;有些人认为太严格,不切实用。我曾听说其文丛中有《迁识证量论》一文,几乎把中国大陆以前风行一时之颇瓦开顶法全部推翻,因而有为其同门同学不满之情形。此事究竟如何,我自然不敢断言;可是以一般而言,要谈到证量,决不是敷衍浮泛,只重表面的事。到哪一种程度,说那一种话。尚未精通代数、三角的中学生,自不能望其即能深人微积,或予以批评;可是微积自有其绝对妙用与重要。此为请读者应先具备认识之三。佛法破我执,人皆知之。我们凡夫我执坚固的境界,与修持的大德,其我执已减至仅存轻微的我相时的境界,是有极大的差别的。这好比是兔子比狮子,也好比是幼童与大丈夫。陈先生文中果位方便的教授是大丈夫的境界。正如大丈夫可以翻山越岭,而身体愈练愈强;但若叫幼童也去爬山,则非累死不可。无上瑜伽果位方便的教授,是修行人难能可贵达到的境地,但必先严格自审,是否我执的程度已轻微到可以接受这种大法的阶段。故此法不可不传,但未必人人可学可行。此为请读者应先具备认识之四。

  此外,我想附带地说明四点:

  一、陈先生的著作,很少用标点。他的原意是使读者要细心研究,不致顺口滑过,原是具有深意的遵循古例办法。可是近世人多忙于生活,少有人有此耐心,而陈先生的文章,古雅简洁,加以标点,尚且不易读。为使读者易于了解学习,所以征得陈先生之同意加以标点。但仍望读者深体当年不加标点的悲心善意,而加意研究。如或标点间有错误,则咎在家桢。

  二、这部丛书的排印校核,极不容易。此次蒙周宣德居士一手承担,简辉雄居士细心校对,无量功德,衷心随喜。

  三、陈先生为人廉介,一向不肯将佛书卖钱。每有美国朋友劝其收回成本,他都拒绝。我对他这种毫不顾念自己生伙,重法轻利的一番诚心,十分随喜。此次编印丛书,自亦尊重…

《曲肱斋全集 第一册 目录 序言 前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