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佛七開示▪P3

  ..續本文上一頁惱,但要能滅除多生多劫來的煩惱,唯有一心念佛才得力,經上說:“至誠念佛一聲,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同修們必須咬緊牙根,從今起諸惡莫作,如同不再往大火中添加木炭煤油等助燃物,而加緊用功念佛,如同一車一車的水來滅火。但滅火也不必全滅,只要滅了七分,剩余的叁分火,因有水氣在,也漸漸減弱,終而全部消滅。諸位同修真的照此做去,不久,自己也可以感到念佛得力處。

  現講福慧是怎麼一樁事呢?本性本清淨光明,但有無明覆住透不出光明,喻如鏡體有塵埃而不能照,現修福時,如以抹布來拭鏡,只要塵去了,光也就透出來,所以修福即是修慧。他宗明心見性,就證羅漢果,就能了脫生死,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也就跳出了六道輪回。

  今日所講皆念佛,極平實極受用,至于談玄說妙暫且不說,因同修們聽經時也都聽過,在此專講用功夫的方法。佛法有十大宗派,只許淨土宗念佛才有用處,他宗念佛不究竟還是沒有用處。如救火有叁種方法,不用水也可以滅火,在從前救火時沒水,拿一大鈎子把整座房屋拉倒,屋頂一下子塌下也可滅火,此喻他宗不用佛力也可了生死,淨土宗救火時,先不使火勢旺盛,然後一車車的運水來撲滅,此是自力加上佛(水)的力量,此二力法門在一切法門中最爲特別。

  既是如此重要,如何念法呢?念佛法門有二種方法:一爲念佛,一爲憶佛。念是念茲在茲,即念佛時心在佛上,心即是佛,比如我們早晚二課時念佛,念由心起,聲由口出,再從耳入,心記,身口意叁業合起來念,經上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時在精不在多,祖師說:但得百八聲不亂,若有一句念差錯,掉轉珠兒再重頭。能一百零八句佛號,句句分明,明記不謬就好,比起念上千句、萬句心散亂,利益要大,諸位同修不要輕視了此一百零八句,果真能一百、二百不亂,功夫就已不錯,能一千句不亂,恐怕不多,此是實在話。念佛時必需萬緣放下,不論四字、六字,必得全心全意定在一句佛號上,如四邊起了大火,依舊念此佛名不斷,不亂,念佛必需有此毅力、恒心才能成就。

  但在家人不似出家人,從早到晚都做功夫,因他一出家,柴米油鹽等都不必管,而在家人有士、農、工、商各個行業要謀求生活,所以一天要做叁堂、五堂功課的不多,能一天念上叁小時就很不錯,其余二十一小時皆散亂,造業。大多早課多念,晚課少念,或晚課多念,早課少念。這種念佛功夫還不夠半杯水,又怎能救火。但佛有方便法,即謂憶佛。憶是明記不忘,行住坐臥,穿衣吃飯皆不許忘,即使到最不淨的廁所裏,心也要有佛,記得清清楚楚。諸位想想有一件事,幹什麼皆忘不掉,那是什麼呢?即“吃”。鳥因食而被捕入籠檻,魚因餌而上鈎,可說一切衆生從生至死皆是爲了食,我們一天工作非常辛苦,還會受到種種委屈,種種苦難皆是爲了吃。有時肚子不餓,時間到了也吃,念佛如到了像吃這種地步,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戊午年靈山寺佛七開示之一

  弟子吳聰敏敬記

  今天是結七第一天,首先須知結七之義,是在“克期求證”。修淨土念佛法門,必得一心不亂始有成就。結七念佛七天,若功夫好,念一天即得一心,此須念佛多年,且明教理者,方能成辦。其次二、叁、四、五、六日不定。再其次,念至七日,而證一心。此就淨七而言,晝夜念佛不停,七日即能斷見思惑;惟有斷見思惑,始真正得一心也。然斷見思惑太難,故有特別法,先求其伏惑耳;即起惑時,以佛號伏之,功夫熟練,惑起即伏,如此得相似之一心,亦能帶業往生也。

  諸宗修行不離“正助雙修”。正工夫即是去妄念,直透心性;助工夫即是助顯心性,除用功之魔障。今依次略說淨土正助修法:

  先說正功:七日之中,必須時時心存恭敬,一入寺門,即同見佛。當知:如來法身遍一切處,非但大殿上佛像始視爲佛,其實一色一香,莫非佛之妙色妙心;如是于所處環境,一一皆作佛觀,則言行自然恭敬,不複懈怠。恭敬乃趣菩提之秘訣;此第一層工夫。既坐定已,則宜放下萬緣,將平日之雜事妄念掃除,然後收心一處,系于一句洪名;譬如湍流船舫,拴于樁上,自免流失之難;此第二層工夫。複次,正持名時,必須將此六字洪名,從心想起,由口念出,依耳聽入;譬如叁輪,來回輾轉,務必心想得清清楚楚,口念得清清楚楚,耳聽得清清楚楚;如此自念自聽,字字靠緊,其中勿使打失一句;此第叁層工夫。又,吾人念佛時,不論口誦意持,當令全無雜音,單存佛號之音;而以彌陀法身遍一切處,佛光亦遍一切處;故念佛時,由我出心聲,心聲入佛光,佛光入心聲;如是心聲佛光交融,則我即彌陀,彌陀即我;此第四層工夫。依上所說,精進修去,層層拶入;令熟處轉生,生處轉熟,待到第四層次,即是一心功成之日也。

  次言助功:夫正功之法,固然直捷了當,但衆生無始劫來,煩惱習深,妄念紛騰;今欲以一句佛名,一下逼令不造業,無妄想,絕非短期所能辦到,故必輔以助行之功也。苟能日日省察己惡,誠心忏悔,俾消業障;而見他爲善,則隨喜贊歎,以增福德。如是,忏悔隨喜,並皆回向往生西方;此則助行之一也。次者,欣厭之法:于日常生活中,不論食、衣、住、行,凡娑婆種種,一概觀爲汙穢而厭離之;于淨土叁經中,所說極樂種種,統通觀爲清淨而欣羨之。厭離則無貪戀之心,欣羨自增求生之願,待其欣厭之極,則身雖寓娑婆,已非娑婆久客;雖未登極樂,早列蓮邦佳賓;此淨宗之妙訣,固不可與他宗不欣不厭同日而語;是爲助行之二也。再者,方便伏惑之法;須知念佛不得一心者,妄念亂之也。而妄念者,即是惑,亦即是魔。涅槃經雲:“須陀洹斷見惑,如截四十裏流。”故知欲求即斷,甚不容易。今乃暫求伏惑之法;古德雲“不怕念起,但恐覺遲。”若能念起即覺,一覺即以佛號壓之,如此魔來佛壓,譬如以石壓草,壓之既久,惑自不起,亦得方便一心,待生西後,再去斷惑,此爲淨土之特別法,不可以他宗來問難;是爲助行之叁也。

  希望大家,今後七日,無論在道場或回家路上,皆如此修。以下爲拈一偈,以作結論曰:

  淨土難信卻易行

  全由二力正助功

  必得一心方有效

  方便伏惑即感通

  最後,請大家放下萬緣,一句彌陀,一直念下去!

  戊午年靈山寺佛七開示(上)

  私淑田繼嚴敬錄

  弟子吳碧霞校訂

  淨土難信卻易行 全由二力正助功

  必得一心方有效 方便伏惑即感通

  諸位老師,諸位同修:今天是結七的第一天,單是臺中,打光複以後,開始結七的就是靈山寺,算來結七也差不多將近叁十年了。以這叁十年而論,並沒有間斷,這是很難得的,完全是因緣的關系。但是我今天看了看,在場同修們——舊同修也有?新同修也有,講話比較難一點,爲什麼呢?話說得深一點新同修聽不懂。話說得淺了呢?又要顧慮舊同修聽過多少次了。所以,就挑重要的說說。

  先說結七,結七注重實行念佛。並不是在這裏講經講教理,先明白這一層!既是講究實修,話是愈少愈好,那我們就專講這個“結七怎麼能得一心”,除此之外少說話,話說多了,就打岔子,打什麼岔子呢?大家來求的是一心,聽你說法多了心就亂了,這一層請諸位先明白。

  既是把話先交代明白,今天是頭一天,先要如法(修行得如法修行)。修行那一個法門有那一個法門的辦法,按著佛祖教我們的辦法。要是自己獨出心裁,不按佛法去做,或者其他法門的方法我們也拿過來修,那就錯了。一個法門一種修法。“歸元無二路”,什麼叫無二路?總而言之是明心見性,不能明心就是不行。方便有多門,方法可不一樣。譬如佛家宗派原是很多,而以兩派爲最重要,一種是禅,禅注重的是空,能夠觀空,悟得“空”之一字,那就很好了。另外淨土宗卻不如此,淨土宗注重觀“有”,這兩個宗不正反著嗎?其實一點也不反著,這之中有教理,但是咱今天不是講教理,講什麼你諸位照辦就好。要講教理的功夫,我們在圖書館、蓮社講經,講經不止一處,你們諸位可以去聽。

  在這裏專說讓你得到一心,使你這一個七沒有空空地過了。在這裏得不到一心,就叫空過了。這個諸位要知道,把第一天的話先記住,往後這幾天就聽開示的人怎麼說,諸位怎麼做就對了。

  我們這裏淨土宗結七,念七天佛,念七天佛幹什麼?功夫好的人念一天他就能得到一心,這可不是平素不念佛,今天來到這裏念一天就能得到一心的。這是得經過多少年的修行,教理也懂得了,只因自己一個人修持,不能得一心,上這來參加佛七,才能得到一心。功夫不好的呢,一日至七日怎麼能得一心,這是說的什麼話呢?這是說打精進七,不是像我們,一天念幾支香就可以,而是晝夜不息,七天得到一心。得到一心,給諸位說句痛快話,那就是七天能斷見思惑!這個經上不能給你明說,怕你害怕。斷了見思惑就能得一心,不斷見思惑是不能得一心。因爲並不是你不一心,而是惑在心心裏攪亂,你怎麼能得一心?這麼說來,若功夫不著力,也有念上一百年還不得一心的呢!那怎麼辦呢?

  淨土宗有一個特別法子,伏惑就行。“伏惑”就是你一起妄念,就用阿彌陀佛把它(妄念)壓下去,一起妄念,念佛就對了。這很簡單,只要念熟了就是,然念熟的人一千人也找不出一個人來。大部分人,一起了妄念,一個妄念接著一個妄念,順著妄念往下走,是不會把妄念一下子壓下來的,而“用阿彌陀佛壓住”,這一點簡單功夫,大家就是做不到。什麼緣故呢?多生多劫來,妄念念得很熟很熟了,于是念這個“阿彌陀佛”把妄念壓住就絕對不會了,說了也不聽,這就沒辦法,這是大家要知道的。

  上面與諸位談的話,是爲了交代打佛七應該先知道的事情,還沒和諸位談怎麼做法。現在把話交代明白就說做法了,往後各位聽這些話也很平常,你不要管平常不平常,“南無阿彌陀佛”一共六…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佛七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