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述學語錄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述學語錄 李炳南老居士主講

  弟子徐醒民敬記

  淨宗簡介

  念佛斷障

  預知時至

  托夢

  生處轉熟

  說信

  真了生死

  念佛妙法

  惡知識

  終日不忘彌陀

  造境

  須去險心

  因地二力

  莊嚴世界

  清淨世界

  放下念佛

  擇法

  信

  願

  行

  萬修萬人去

  信能現佛

  諸佛護念

  月光影喻

  道自道也

  禅與淨

  法界藏身

  華嚴與淨土

  法器

  改過

  二次橫超

  諸佛皆同一號

  名號即法身

  觀意十事

  華嚴講前開示

  彌陀經爲小華嚴

  成佛劫數

  當願衆生

  方便伏惑

  無盡善根

  修行之階

  西方合論修持門選

  淨宗簡介

  師曰:末法時期舍學淨土法門,莫能成就,經論訓之詳矣,然如何修學始能有成,諸生不可不知,今分五節,爲講其要。

  一者,指歸淨土,雖可見諸千經萬論,然數專經,則有如是叁部:一爲無量壽經,可謂極樂世界之史籍。二爲十六觀經,乃修觀之法。叁爲佛說阿彌陀經,乃專授念佛之法。是稱淨土叁經,爲淨宗之依據。

  二者,學佛必求了生脫死,方爲正的。他宗須斷見思二惑,生死方了,然此二惑,複有多品,學者斷惑一品,其難如斷四十裏之瀑流,是以自古迄今,學佛者多,而成就者少。惟淨宗不然,以念佛之功,伏其二惑,即可帶業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經雲:“彼佛國土,無叁惡道”,既雲無叁惡道,是知尚有人天善道也。人天善道,乃具足見思之凡夫,是知伏惑即可往生也。一經往生,即了分段生死,此爲淨宗之義旨。

  叁者,往生極樂,勝妙無窮,舉其要者,一爲往生而後,即得神通,經雲:“其土衆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襟,盛衆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如無神通,何克臻此。二爲彼國之水鳥風樹羅網,皆演妙法,是故一經生西,惟有進境,而無退緣。叁爲極樂世界,皆是諸上善人,生西之人與之俱會一處,不論工夫深淺,皆得成就。四爲極樂國中,多有一生補處,娑婆之補處菩薩,今惟彌勒,而極樂之補處,多至不勝算數。

  四者,淨宗念佛,約有四法,一爲持名,二爲觀像,叁爲觀想,四爲實相。前叁爲事念,後一爲理念,所求皆是一心不亂,然亦有事理之分。事一心,伏見思。理一心,斷見思。惟持名一法,雖屬事念,亦可得理一心,實爲叁根普被之法門,又稱爲徑中徑又徑,是以蓮池大師專主持名一法。

  五者,持名念佛,亦分多門,要皆求得一心不亂。一心者,變千心萬心而爲一心也。衆生之心,念念生滅,不得歸一,故有生死流轉,若得一心,則動念即是佛號,往生必矣。不亂者,八風不能擾亂也。衆生遇事心煩意亂,不能自主,一旦臨命終時,識田善惡種子,紛起現行,亂之尤甚。是以經雲,心不顛倒,即得往生。然則持名念佛,如何始得一心不亂,此即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或持念“阿彌陀佛”四字洪名,朝暮定時念,余時散念,無論定念散念,皆須緊持一句佛名,念念不斷,不雜異念,久之,惟一佛念,即可得一心不亂矣。初學求其不雜異念,至爲困難,可以記數爲方便之法,即記念佛之數,其法以叁、叁、四爲十,由十而二十,而叁十,以至一百,複從頭記數,如此可無雜念。

  念佛斷障

  華嚴雲:“摭重障山,見佛無礙。”師曰:華嚴會衆程度不一,所見佛身自亦不等,其程度最高者始見佛之法身。惟究其實佛之法身無相無礙,遍一切處,衆生本當舉目即見,然而皆不得見者,以有障礙故也。如試以薄紙遮蔽兩目,則諸景物即不見矣,必待去此薄紙,始複舊觀。是故衆生欲見佛身,必斷除障礙而後可。

  惟衆生之障,非如薄紙,乃深重如山,亦非由他人所加,乃自心所生,複障自心。是障約有二名,一爲煩惱,一爲所知。所謂煩惱,即貪嗔癡等。尤以癡之一字,除之極其不易。此叁者爲學佛之大障礙,故古德常勸修行人雲:“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所知障者,障所知也。衆生之心本自清淨光明,宇宙人生萬事萬理皆爲所知,然以有此障礙,則皆不得而知。此障隨煩惱而生,有煩惱障即有所知障。衆生之心既障于煩惱與所知,則如身入黑暗寶藏,所觸雖然皆是妙寶,奈以不見不知,反致處處有礙,事事行之不通,其于佛身自必視而不見。

  煩惱障,可以四分言之。一爲分別煩惱:衆生在此世間,不遇正法,惟受邪知邪見之蠱惑,妄生分別,始終囿于邪知邪見之門,無由而入解脫之道,是爲分別煩惱障。今世衆生障于此者,尤爲深重。二爲俱生煩惱:此爲與生俱來之障礙。常人每謂小兒天真,可無煩惱。實則衆生無始以來,輪回六道,煩惱無盡,故雖爲初生之小兒,亦是攜其累劫以來之一團煩惱,何天真之有可言。叁爲種子煩惱:衆生于外界事物,耳濡目染,皆落八識田中,而爲種子。今人所處之環境,無非殺盜淫妄,此種事物,經與諸根接觸,一一落入識田,而爲自家種子矣。四爲現行煩惱:衆生所見殺盜淫妄,雖非自我造作,然既落入識田,爲自家種子,則遇緣即在自己心田發芽成長,亦即于不知不覺間而起殺盜淫妄之念,進而行其事實,以造生死重罪,長劫輪回。

  所知障者,亦有分別、俱生、種子、現行之四種,乃指心理不淨而言,如念佛而起昏沈,即是所知障作祟也。

  此二重障,累世增進,愈增愈重。經文況之如山,尚是小而言之,實爲彌滿性天。欲求斷除極爲困難。此二障之分別障爲見道斷,即大乘登地菩薩,或見佛性者,始能斷之。其俱生二障爲修道斷,即遇善知識示以修行法門,依之修持,可以斷之,如修念佛法門,亦即是修道斷之。其現行之二障,爲地地斷,即證得一地,始斷一地,證得如何境界,即斷到如何程度。惟種子之煩惱所知二障,斷之極難,如種子深藏地下,須到金剛定始能斷之。

  二障斷已,尚余習氣,亦有分別俱生種子現行四種,不能詳釋,惟須斷除粗重習氣,始見佛之法身。

  末法衆生,欲摧如此重障,而見佛身,談何容易,良以一切法門,皆是自力,惟淨土念佛法門,合自力與佛力,求其帶業往生,始有希望。是以臺中主修念佛法門,他人或譏臺中爲老太婆念佛教。實則法無高下,以能當生成就者爲佳,猶之藥無良窳,以能對症起苛者爲上,華嚴會衆,尚須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末法時代,如非大權應世之人,何能舍老實念佛而能成就。

  預知時至

  有問念佛預知往生時至者,其于一心不亂,得耶否耶?師曰:甚難斷言,以余所見者,觀其平素行止,似未得也,然何以預知,曆代祖師亦未明示,竊以淨宗爲二力法門,注重與佛感應道交,念佛之人,心光乍露,方與彌陀合一之際,則能預知時至,是爲離念靈知。世人之在兩地相思者,若其一人罹于不幸,其另一人心亦不安,何謂其然,科學亦不得解,蓋科學唯講色法,若合心法言之,其理自明。

  托夢

  有問往生西方之人,亦得回娑婆托夢否?師曰:修淨業者,往生之前,必須放下萬緣,一心念佛,往生後,若斷見思惑,則證羅漢果,心無挂礙,否則爲人天,仍須放下萬緣,製心一處。夢是意識之起現行。女子蓋不曾夢爲新郎,男子亦不致夢作孕婦,以無此意識故也。托夢者,當由彼此念念不釋以致之,即所謂之感應。生西之人,既無挂念,此方親友雖感,而彼不應,故無托夢之事。然有例外,明之袁中郎,一日夢見其兄,已往生者,導遊西方邊地,得窺勝景,後著西方合論,盛道其事,是托夢也。惟此非由情識,乃爲度有緣之人,出于願力也。

  生處轉熟

  有問如何念佛始得往生?師曰:往生可必者,爲能斷惑。行人結七念佛求得一心,即在斷惑也。不然,亦須伏惑,凡夫臨命終時,前六識不行,第八識離身之頃,生前宿世善惡業種,競起現行,如搖彩券然。現行者爲善種,則投生人天,惡種則墮叁途,念佛而至斷惑,此際現行者,純爲佛號種子,故必得往生。若未斷惑,但純執持佛號,不複新加惡種,其舊業種,深伏于下,是爲伏惑。命終之時,無論如何搖動,唯佛種先起現行,亦得帶業往生。然今人伏惑亦不易得,一日二十四時,念念皆入新種,縱念佛一小時,尚余二十叁時,所入新種,無非內起貪嗔癡,外造殺盜淫,佛種與惑業種,孰多孰寡,孰爲能伏,不問可知矣。修聖人之道,慎勿自欺,惑既不能斷,又不能伏,爲複如何,惟得一熟字而後可。禅宗祖師常謂:“生處轉熟,熟處轉生。”人所熟者,貪嗔癡慢疑,殺盜淫妄酒也。所生者,一句阿彌陀佛也。淨業學人,若以一句彌陀,日日熏習,由生而熟,亦得往生。欲求其熟,自須多念,然在家之人,不能終日念佛,當另開方便,即求事業淨業各不相妨。例如諸生在學,聽課實驗,其心即定于聽課實驗,此即製心一處。與參話頭同功,事止,而佛號繼之;或在工作時,忽遭他人掌掴,不遑究诘,先念彌陀;甚或面臨槍擊,亦不遑恐懼,但先念彌陀,是謂之熟。熟至自然,亦即伏惑矣。今人業障多,克期求證,因緣難具,可行者,其在如是方便而已。

  說信

  學子請示信字之義,師曰:學佛之曆程,爲信解行證。凡治百藝,不信不入其門,何況學佛之大道。故經雲:“信爲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惟既信矣,尚須解理,于善惡邪正之途,明辨不惑,始爲正信,否則謂之迷信。然信正而未深,猶未可恃,若遇稱譏毀譽,利衰苦樂之境,仍易爲之退轉,必俟八風不動,始稱深信,如此方登真信不退之地。學者若樹真信之基,惟須聞思並進,聞者聞善知識之宣講佛經,思者自行思慮研求也。行之既久,自必深信不疑。然此深信不疑之事,究爲何者?曰:一者深信當前之苦,天災人禍,煩惱生死,交相煎熬,苦不堪言。二者深信此生不度,命終必墮叁途。試思舉心動念,皆是叁途業種,而欲不起現行,有是理乎,可畏孰甚!叁者深信欲破輪回,惟求佛法。世間一切外道,力皆不出叁界,如陷火宅,自救之不暇,何能救人救世。四者深…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述學語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