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雪庐老人净土选集—述学语录

  雪庐老人净土选集—述学语录 李炳南老居士主讲

  弟子徐醒民敬记

  净宗简介

  念佛断障

  预知时至

  托梦

  生处转熟

  说信

  真了生死

  念佛妙法

  恶知识

  终日不忘弥陀

  造境

  须去险心

  因地二力

  庄严世界

  清净世界

  放下念佛

  择法

  信

  愿

  行

  万修万人去

  信能现佛

  诸佛护念

  月光影喻

  道自道也

  禅与净

  法界藏身

  华严与净土

  法器

  改过

  二次横超

  诸佛皆同一号

  名号即法身

  观意十事

  华严讲前开示

  弥陀经为小华严

  成佛劫数

  当愿众生

  方便伏惑

  无尽善根

  修行之阶

  西方合论修持门选

  净宗简介

  师曰:末法时期舍学净土法门,莫能成就,经论训之详矣,然如何修学始能有成,诸生不可不知,今分五节,为讲其要。

  一者,指归净土,虽可见诸千经万论,然数专经,则有如是三部:一为无量寿经,可谓极乐世界之史籍。二为十六观经,乃修观之法。三为佛说阿弥陀经,乃专授念佛之法。是称净土三经,为净宗之依据。

  二者,学佛必求了生脱死,方为正的。他宗须断见思二惑,生死方了,然此二惑,复有多品,学者断惑一品,其难如断四十里之瀑流,是以自古迄今,学佛者多,而成就者少。惟净宗不然,以念佛之功,伏其二惑,即可带业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经云:“彼佛国土,无三恶道”,既云无三恶道,是知尚有人天善道也。人天善道,乃具足见思之凡夫,是知伏惑即可往生也。一经往生,即了分段生死,此为净宗之义旨。

  三者,往生极乐,胜妙无穷,举其要者,一为往生而后,即得神通,经云:“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襟,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如无神通,何克臻此。二为彼国之水鸟风树罗网,皆演妙法,是故一经生西,惟有进境,而无退缘。三为极乐世界,皆是诸上善人,生西之人与之俱会一处,不论工夫深浅,皆得成就。四为极乐国中,多有一生补处,娑婆之补处菩萨,今惟弥勒,而极乐之补处,多至不胜算数。

  四者,净宗念佛,约有四法,一为持名,二为观像,三为观想,四为实相。前三为事念,后一为理念,所求皆是一心不乱,然亦有事理之分。事一心,伏见思。理一心,断见思。惟持名一法,虽属事念,亦可得理一心,实为三根普被之法门,又称为径中径又径,是以莲池大师专主持名一法。

  五者,持名念佛,亦分多门,要皆求得一心不乱。一心者,变千心万心而为一心也。众生之心,念念生灭,不得归一,故有生死流转,若得一心,则动念即是佛号,往生必矣。不乱者,八风不能扰乱也。众生遇事心烦意乱,不能自主,一旦临命终时,识田善恶种子,纷起现行,乱之尤甚。是以经云,心不颠倒,即得往生。然则持名念佛,如何始得一心不乱,此即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或持念“阿弥陀佛”四字洪名,朝暮定时念,余时散念,无论定念散念,皆须紧持一句佛名,念念不断,不杂异念,久之,惟一佛念,即可得一心不乱矣。初学求其不杂异念,至为困难,可以记数为方便之法,即记念佛之数,其法以三、三、四为十,由十而二十,而三十,以至一百,复从头记数,如此可无杂念。

  念佛断障

  华严云:“摭重障山,见佛无碍。”师曰:华严会众程度不一,所见佛身自亦不等,其程度最高者始见佛之法身。惟究其实佛之法身无相无碍,遍一切处,众生本当举目即见,然而皆不得见者,以有障碍故也。如试以薄纸遮蔽两目,则诸景物即不见矣,必待去此薄纸,始复旧观。是故众生欲见佛身,必断除障碍而后可。

  惟众生之障,非如薄纸,乃深重如山,亦非由他人所加,乃自心所生,复障自心。是障约有二名,一为烦恼,一为所知。所谓烦恼,即贪嗔痴等。尤以痴之一字,除之极其不易。此三者为学佛之大障碍,故古德常劝修行人云:“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所知障者,障所知也。众生之心本自清净光明,宇宙人生万事万理皆为所知,然以有此障碍,则皆不得而知。此障随烦恼而生,有烦恼障即有所知障。众生之心既障于烦恼与所知,则如身入黑暗宝藏,所触虽然皆是妙宝,奈以不见不知,反致处处有碍,事事行之不通,其于佛身自必视而不见。

  烦恼障,可以四分言之。一为分别烦恼:众生在此世间,不遇正法,惟受邪知邪见之蛊惑,妄生分别,始终囿于邪知邪见之门,无由而入解脱之道,是为分别烦恼障。今世众生障于此者,尤为深重。二为俱生烦恼:此为与生俱来之障碍。常人每谓小儿天真,可无烦恼。实则众生无始以来,轮回六道,烦恼无尽,故虽为初生之小儿,亦是携其累劫以来之一团烦恼,何天真之有可言。三为种子烦恼:众生于外界事物,耳濡目染,皆落八识田中,而为种子。今人所处之环境,无非杀盗淫妄,此种事物,经与诸根接触,一一落入识田,而为自家种子矣。四为现行烦恼:众生所见杀盗淫妄,虽非自我造作,然既落入识田,为自家种子,则遇缘即在自己心田发芽成长,亦即于不知不觉间而起杀盗淫妄之念,进而行其事实,以造生死重罪,长劫轮回。

  所知障者,亦有分别、俱生、种子、现行之四种,乃指心理不净而言,如念佛而起昏沉,即是所知障作祟也。

  此二重障,累世增进,愈增愈重。经文况之如山,尚是小而言之,实为弥满性天。欲求断除极为困难。此二障之分别障为见道断,即大乘登地菩萨,或见佛性者,始能断之。其俱生二障为修道断,即遇善知识示以修行法门,依之修持,可以断之,如修念佛法门,亦即是修道断之。其现行之二障,为地地断,即证得一地,始断一地,证得如何境界,即断到如何程度。惟种子之烦恼所知二障,断之极难,如种子深藏地下,须到金刚定始能断之。

  二障断已,尚余习气,亦有分别俱生种子现行四种,不能详释,惟须断除粗重习气,始见佛之法身。

  末法众生,欲摧如此重障,而见佛身,谈何容易,良以一切法门,皆是自力,惟净土念佛法门,合自力与佛力,求其带业往生,始有希望。是以台中主修念佛法门,他人或讥台中为老太婆念佛教。实则法无高下,以能当生成就者为佳,犹之药无良窳,以能对症起苛者为上,华严会众,尚须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末法时代,如非大权应世之人,何能舍老实念佛而能成就。

  预知时至

  有问念佛预知往生时至者,其于一心不乱,得耶否耶?师曰:甚难断言,以余所见者,观其平素行止,似未得也,然何以预知,历代祖师亦未明示,窃以净宗为二力法门,注重与佛感应道交,念佛之人,心光乍露,方与弥陀合一之际,则能预知时至,是为离念灵知。世人之在两地相思者,若其一人罹于不幸,其另一人心亦不安,何谓其然,科学亦不得解,盖科学唯讲色法,若合心法言之,其理自明。

  托梦

  有问往生西方之人,亦得回娑婆托梦否?师曰:修净业者,往生之前,必须放下万缘,一心念佛,往生后,若断见思惑,则证罗汉果,心无挂碍,否则为人天,仍须放下万缘,制心一处。梦是意识之起现行。女子盖不曾梦为新郎,男子亦不致梦作孕妇,以无此意识故也。托梦者,当由彼此念念不释以致之,即所谓之感应。生西之人,既无挂念,此方亲友虽感,而彼不应,故无托梦之事。然有例外,明之袁中郎,一日梦见其兄,已往生者,导游西方边地,得窥胜景,后著西方合论,盛道其事,是托梦也。惟此非由情识,乃为度有缘之人,出于愿力也。

  生处转熟

  有问如何念佛始得往生?师曰:往生可必者,为能断惑。行人结七念佛求得一心,即在断惑也。不然,亦须伏惑,凡夫临命终时,前六识不行,第八识离身之顷,生前宿世善恶业种,竞起现行,如摇彩券然。现行者为善种,则投生人天,恶种则堕三途,念佛而至断惑,此际现行者,纯为佛号种子,故必得往生。若未断惑,但纯执持佛号,不复新加恶种,其旧业种,深伏于下,是为伏惑。命终之时,无论如何摇动,唯佛种先起现行,亦得带业往生。然今人伏惑亦不易得,一日二十四时,念念皆入新种,纵念佛一小时,尚余二十三时,所入新种,无非内起贪嗔痴,外造杀盗淫,佛种与惑业种,孰多孰寡,孰为能伏,不问可知矣。修圣人之道,慎勿自欺,惑既不能断,又不能伏,为复如何,惟得一熟字而后可。禅宗祖师常谓:“生处转熟,熟处转生。”人所熟者,贪嗔痴慢疑,杀盗淫妄酒也。所生者,一句阿弥陀佛也。净业学人,若以一句弥陀,日日熏习,由生而熟,亦得往生。欲求其熟,自须多念,然在家之人,不能终日念佛,当另开方便,即求事业净业各不相妨。例如诸生在学,听课实验,其心即定于听课实验,此即制心一处。与参话头同功,事止,而佛号继之;或在工作时,忽遭他人掌掴,不遑究诘,先念弥陀;甚或面临枪击,亦不遑恐惧,但先念弥陀,是谓之熟。熟至自然,亦即伏惑矣。今人业障多,克期求证,因缘难具,可行者,其在如是方便而已。

  说信

  学子请示信字之义,师曰:学佛之历程,为信解行证。凡治百艺,不信不入其门,何况学佛之大道。故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惟既信矣,尚须解理,于善恶邪正之途,明辨不惑,始为正信,否则谓之迷信。然信正而未深,犹未可恃,若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之境,仍易为之退转,必俟八风不动,始称深信,如此方登真信不退之地。学者若树真信之基,惟须闻思并进,闻者闻善知识之宣讲佛经,思者自行思虑研求也。行之既久,自必深信不疑。然此深信不疑之事,究为何者?曰:一者深信当前之苦,天灾人祸,烦恼生死,交相煎熬,苦不堪言。二者深信此生不度,命终必堕三途。试思举心动念,皆是三途业种,而欲不起现行,有是理乎,可畏孰甚!三者深信欲破轮回,惟求佛法。世间一切外道,力皆不出三界,如陷火宅,自救之不暇,何能救人救世。四者深…

《雪庐老人净土选集—述学语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