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明心见性?故须用助力消除杀盗淫、贪嗔痴。如何助修?虽不懂佛理,只要能分辨善恶,懂二句即可。凡是坏事则莫为,此即“诸恶莫作”;忍不住,则咬住牙根不干;找善事做,开始须勉强行之,此即“众善奉行”;行善止恶,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此即帮助正功夫去无明之方法,故曰“助行。”助行广说是修六波罗蜜,但难懂,不必言之,凡恶事,纵赠汝十万磅金刚钻亦不干,于善事则受任何阻碍亦须干,此二即“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平时遇善为之、遇恶去之,若念佛时,则万缘放下,一起恶念即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压之,摄住身、口、意三业,依之而行,日久即能成功,故曰“万修万人去”。
二、“不照修不能去”
虽然万修万人去,但不照修则不能去;人人皆知有佛有魔,魔即是贪嗔痴、杀盗淫,念一句佛是佛力起,起贪嗔痴、杀盗淫是魔力起,魔力与佛力同等,佛魔斗之,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佛魔皆是汝之心,念佛再造业,起贪嗔痴,佛魔相杂,心怎清净?怎生净土?怎能明心见性?既念佛又念魔,即非修也,若不速改心地,不去贪嗔痴,虽念到八万四千大劫,亦不得往生,此为真实话,故诸位须速改心理!
三、“少修功不成就”
各位在此时,不起贪嗔痴,无杀盗淫等,甚善,但一出此门,佛七过后即忘,在此念佛三、五天是好事,惜甚少也。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者正功也,福德者助功也,少修不成就,故需多修。
四、“多修是常不断”
“多修”是常,恒常不断,“常”是永久如此,“不断”是时刻念头不断,佛七之后,心仍不变,不起杀盗淫、贪嗔痴等害人之心,虽农工商法医各守其行业,皆不碍汝心。学人在社会,终日办事,二十五年间,办道场虽遭谤,亦不与之争辩,此须行六度之忍度;人谩骂之,亦不起嗔心,况无明火起,火烧功德林。试思嗔心一起,不但于他无损,反于自有害,故学忍是获大便宜也。
祖师云修道不碍办事,只要不损人,干何行业皆可,皆为修行求生活,藉俗修真,否则功夫不成,不能往生;人身难得,今得人身,乃令汝修行,了生死之机也,否则何用?
“不断”者,时刻不忘也,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净念相继”与吾等不同,乃接续不断,心不断此事即行。念非口念,乃心住其上,即是心在西方,心在佛上,有此念头不断即行,一切为生西而为,否则不为;故吃饭、穿衣为生西,谋生养命为生西,皆为修行,换心理即行。如学人办公、教学,乃为多认识学生,宣扬佛法,故学人领薪水,非取伤天害理之钱,不碍修行。
常者不变也,活百岁亦不变;不断者,时时刻刻,念兹在兹;心在佛上,心即是佛,心若不在佛上,心即将变魔,则坏矣。
学人今日来此谈净土法门,何为?正助双修也,诸位念佛系正功夫,学人来讲,助各位得道,为助功夫,故凡事心放在正助双修即行。
总之“万修万人去,不修不能去。”,余言明日续谈。
诸位:
放下万缘,提起正念,一句弥陀,一直念下去!
第二次开示
诸位老师、诸位同修:
今日已是佛七第六天,请大家再精进;白日听讲解,晚上加紧用功。
佛七为求一心,讲开示,依例既不讲经亦不说法,但看道场中有修行不如法处,为对治毛病,应机而说,否则曰打岔。
此次特别,改变多年方式,印表讲解,以后亦不如此。“万修万人去”、“带业往生”、“一心不乱”,此三条件一般人最易错解,过去对此只略为解释三、五句,真正用功求一心者,应该确实了解。台中学佛二十五年,今已懈怠,所谓:“头一年,佛在眼前;第二年,佛在西天;第三年,佛化为云烟。”佛经亦云初发心菩萨即为等觉,惜数年退转,故发心修者多,成就者少;非佛法不灵,乃大家不信,不能坚持到底,只要坚持去做,任何一句佛法,皆能成功,无须三藏;以众生无量,心思无量,故有三藏经典,为对众生根机而说。
昨日已说甲项“万修万人去”,今说乙项“带业往生”,凡修净土者,皆会说此句。修他法门,必须断见思惑,方了生死、出三界,然大都不懂见思惑为何,故成之者鲜矣。另一说法曰“业尽情空”,情空乃情识完全变成智慧,透出本性。“业尽情空”最低限度须证阿罗汉果,今日做到者几人?
乙、“带业往生”
是指修净土者而言,其他法门,带业绝对不能解脱,不能了生死。然一般修净宗者,往往误解为带著罪业即可往生,即可成就;如是说者,十之八九,故不会成功。
台中二十五年中,同修已死二千余人,而往生有相当证验者,不过十人,何等可怜?
所谓“带业往生”之真义如下:
一、“业是宿现恶业”
“业”是所造之罪业,应知任何人皆是身、口、意造十恶业,非今生才造,自久远劫来轮回六道,即造无量无边之罪业,经云:若罪业有形,早满虚空。造罪须于六道中还债,旧帐未还,又造新业,何能解脱?故千万人中无一解脱者,或云:“念一声佛,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般以为念佛即能消罪,不错,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之力大,是魔之事多,众生自久远劫来,所造皆是魔业,现仅念三、五年之佛,如何能消?魔高者,是魔业多,念佛可消业,如火能化水,喻如桌大之冰,燃以香头之火,火少冰多,焉能化之?故初修行者,时觉魔力大,佛力不灵,因之退转者多;然不修行,道一分亦无,吾等有一寸一分之道已不错矣。
二、“普通断尽解脱”
除佛法外,无有办法能出轮回,他教皆以上帝为至高无上,但上帝犹在六道轮回中,佛家旨在出轮回,如何出之?须“业尽情空”,多劫与现业,须一律消尽。此生消不尽,千生万生消之;成阿罗汉尚须人间天上七番生死,才断见思惑、了生死,然犹未断尘沙惑,可见断惑之难,譬如惑有万品,虽断九千九百九十九品,还有一品未断,亦不解脱,学人学佛五十余年,一品惑尚未断,怎么办?
三、“带业是伏不起”
学人修行、讲经五十年,且有明师数位,对学理略知一二,但一品惑亦未断,诸位修行日浅,惑为何物,尚且不知,怎能断惑?如磨刀不识刀,如何磨之?
惑,吾等未能断,则不得解脱,故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说出净土法门,今众生念阿弥陀佛,不必断惑,只须伏惑,即能解脱。“断惑”与“伏惑”,差别何在?断惑如杯盖内已清净无染,倒不出尘沙;伏惑如杯盖内有尘沙,以物盖之,亦倒不出,但沙仍藏在内。业尽不入轮回,修净伏惑,亦不入六道,然惑尚有,怎办?时时以六字洪名压上,日久纯熟,临命终时,若起佛念,杂念伏住不起,即能带惑往生;生后再断,数日即成,此为伏惑。
四、“惑伏心佛道交”
惑只要压住,不再造业,则能与佛感应道交,此为带业往生之真义,绝非一边念佛一边造罪即可往生。
丙、“一心不乱”
此为得功夫之证明,今略释之:
一、“得一心是定成就”
得一心是定成就,即得大定。
二、“定须次第进修”
定非一修即成,须一步步往前进,如珠投水,层层沉底。
三、“成须渐渐圆成”
成功须渐渐才能圆满,平日在家须练一心,来此才能得一心,否则三百余日皆乱心,到此短短七日能一心乎?此非侥幸,得一心与否,须自问之,不须问人。
四、“成则恶念不起”
若得一心,则杀盗淫、贪嗔痴不起,当知恶起便是魔,吾等心虽动恶,能伏之不发作,即可成功。
偈曰:“一念毒心生”毒者,恶念也,起恶念便会造害人之事,若毒心一生,则“急压一声佛”速以“南无阿弥陀佛”压住,此即是伏惑。“恶言不出口”害人之话,口四业皆不出口。“损人事莫作”凡损人之事,一概不做,咬住牙根,无论自己受何等苦,吃多少亏,守身不造恶,不造即伏。“久久成自然”如此岂不难乎?开始虽难,久则习惯成自然。“往生可带业”将惑压住,又能念佛,即可带业往生。“是名伏惑法”此即是伏惑法。“真实秘密诀”此即是真实秘密诀,若能依之奉行,定能往生。
诸位:
放下万缘,提起正念,一句弥陀,一直念下去!
雪公恩师偈曰:
一念毒心生 急压一声佛
恶言不出口 损人事莫作
久久成自然 往生可带业
是名伏惑法 真实秘密诀
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
弟子游若萩敬记
在家结七念佛,为佛七念佛中,方便中最方便的,但念佛要得大利益还必需明白道理,若不明白道理,虽得利益,但不大,因身口二业,口念佛,身居道场中至少也不造业,但心却不易把持住,还是不免造业。
因心即理,理不明即是迷惑颠倒凡夫。此“理”如何讲呢?凡学佛不论十年,一百年也不离修福慧二字。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初学佛者多半注重修福,老同修多注重修慧,其实福慧为一桩事,不可以打做两橛。今将此理解释出来,不敢说是开示,还请仔细听,听后好好研究。
诸位同修想想念佛为的是什么?不外现在能消灾免难,将来能往生西方。消灾免难即是修福,往生西方即是修慧,若现在不能消灾免难就是没有福,现在既是不能消灾免难,将来要往生西方就很不保险。既是不能往生西方就是没有慧,就是没得一心,此理极为平常,也很易明白。诸位同修想想现在能不受灾难否?想必大概都还不能,此是因过去已造了业必得受报,要不受报就得不造业,过去的业已造就无法挽救,只有从今起改变心理,将心变为“阿弥陀佛”,清净的念,不再造业才有办法。诸位或许会想,念佛很久了都不得力,此是我们念佛时间太短,而无始来所造业太多,经上说:“恶业若有体相者,尽虚空不能容受。”譬如有一栋房子起了大火,要拿一杯水去把火熄灭,这是不可能的事,只有消防车一大车的水,而且能继续增加水,而能使火势不蔓延,就必然能消灭火。
此火譬如无明烦恼,水如佛法甘露,水能灭火喻佛法能对治烦…
《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佛七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