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明心見性?故須用助力消除殺盜淫、貪嗔癡。如何助修?雖不懂佛理,只要能分辨善惡,懂二句即可。凡是壞事則莫爲,此即“諸惡莫作”;忍不住,則咬住牙根不幹;找善事做,開始須勉強行之,此即“衆善奉行”;行善止惡,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此即幫助正功夫去無明之方法,故曰“助行。”助行廣說是修六波羅蜜,但難懂,不必言之,凡惡事,縱贈汝十萬磅金剛鑽亦不幹,于善事則受任何阻礙亦須幹,此二即“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平時遇善爲之、遇惡去之,若念佛時,則萬緣放下,一起惡念即以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壓之,攝住身、口、意叁業,依之而行,日久即能成功,故曰“萬修萬人去”。
二、“不照修不能去”
雖然萬修萬人去,但不照修則不能去;人人皆知有佛有魔,魔即是貪嗔癡、殺盜淫,念一句佛是佛力起,起貪嗔癡、殺盜淫是魔力起,魔力與佛力同等,佛魔鬥之,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佛魔皆是汝之心,念佛再造業,起貪嗔癡,佛魔相雜,心怎清淨?怎生淨土?怎能明心見性?既念佛又念魔,即非修也,若不速改心地,不去貪嗔癡,雖念到八萬四千大劫,亦不得往生,此爲真實話,故諸位須速改心理!
叁、“少修功不成就”
各位在此時,不起貪嗔癡,無殺盜淫等,甚善,但一出此門,佛七過後即忘,在此念佛叁、五天是好事,惜甚少也。彌陀經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者正功也,福德者助功也,少修不成就,故需多修。
四、“多修是常不斷”
“多修”是常,恒常不斷,“常”是永久如此,“不斷”是時刻念頭不斷,佛七之後,心仍不變,不起殺盜淫、貪嗔癡等害人之心,雖農工商法醫各守其行業,皆不礙汝心。學人在社會,終日辦事,二十五年間,辦道場雖遭謗,亦不與之爭辯,此須行六度之忍度;人謾罵之,亦不起嗔心,況無明火起,火燒功德林。試思嗔心一起,不但于他無損,反于自有害,故學忍是獲大便宜也。
祖師雲修道不礙辦事,只要不損人,幹何行業皆可,皆爲修行求生活,藉俗修真,否則功夫不成,不能往生;人身難得,今得人身,乃令汝修行,了生死之機也,否則何用?
“不斷”者,時刻不忘也,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淨念相繼”與吾等不同,乃接續不斷,心不斷此事即行。念非口念,乃心住其上,即是心在西方,心在佛上,有此念頭不斷即行,一切爲生西而爲,否則不爲;故吃飯、穿衣爲生西,謀生養命爲生西,皆爲修行,換心理即行。如學人辦公、教學,乃爲多認識學生,宣揚佛法,故學人領薪水,非取傷天害理之錢,不礙修行。
常者不變也,活百歲亦不變;不斷者,時時刻刻,念茲在茲;心在佛上,心即是佛,心若不在佛上,心即將變魔,則壞矣。
學人今日來此談淨土法門,何爲?正助雙修也,諸位念佛系正功夫,學人來講,助各位得道,爲助功夫,故凡事心放在正助雙修即行。
總之“萬修萬人去,不修不能去。”,余言明日續談。
諸位:
放下萬緣,提起正念,一句彌陀,一直念下去!
第二次開示
諸位老師、諸位同修:
今日已是佛七第六天,請大家再精進;白日聽講解,晚上加緊用功。
佛七爲求一心,講開示,依例既不講經亦不說法,但看道場中有修行不如法處,爲對治毛病,應機而說,否則曰打岔。
此次特別,改變多年方式,印表講解,以後亦不如此。“萬修萬人去”、“帶業往生”、“一心不亂”,此叁條件一般人最易錯解,過去對此只略爲解釋叁、五句,真正用功求一心者,應該確實了解。臺中學佛二十五年,今已懈怠,所謂:“頭一年,佛在眼前;第二年,佛在西天;第叁年,佛化爲雲煙。”佛經亦雲初發心菩薩即爲等覺,惜數年退轉,故發心修者多,成就者少;非佛法不靈,乃大家不信,不能堅持到底,只要堅持去做,任何一句佛法,皆能成功,無須叁藏;以衆生無量,心思無量,故有叁藏經典,爲對衆生根機而說。
昨日已說甲項“萬修萬人去”,今說乙項“帶業往生”,凡修淨土者,皆會說此句。修他法門,必須斷見思惑,方了生死、出叁界,然大都不懂見思惑爲何,故成之者鮮矣。另一說法曰“業盡情空”,情空乃情識完全變成智慧,透出本性。“業盡情空”最低限度須證阿羅漢果,今日做到者幾人?
乙、“帶業往生”
是指修淨土者而言,其他法門,帶業絕對不能解脫,不能了生死。然一般修淨宗者,往往誤解爲帶著罪業即可往生,即可成就;如是說者,十之八九,故不會成功。
臺中二十五年中,同修已死二千余人,而往生有相當證驗者,不過十人,何等可憐?
所謂“帶業往生”之真義如下:
一、“業是宿現惡業”
“業”是所造之罪業,應知任何人皆是身、口、意造十惡業,非今生才造,自久遠劫來輪回六道,即造無量無邊之罪業,經雲:若罪業有形,早滿虛空。造罪須于六道中還債,舊帳未還,又造新業,何能解脫?故千萬人中無一解脫者,或雲:“念一聲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一般以爲念佛即能消罪,不錯,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之力大,是魔之事多,衆生自久遠劫來,所造皆是魔業,現僅念叁、五年之佛,如何能消?魔高者,是魔業多,念佛可消業,如火能化水,喻如桌大之冰,燃以香頭之火,火少冰多,焉能化之?故初修行者,時覺魔力大,佛力不靈,因之退轉者多;然不修行,道一分亦無,吾等有一寸一分之道已不錯矣。
二、“普通斷盡解脫”
除佛法外,無有辦法能出輪回,他教皆以上帝爲至高無上,但上帝猶在六道輪回中,佛家旨在出輪回,如何出之?須“業盡情空”,多劫與現業,須一律消盡。此生消不盡,千生萬生消之;成阿羅漢尚須人間天上七番生死,才斷見思惑、了生死,然猶未斷塵沙惑,可見斷惑之難,譬如惑有萬品,雖斷九千九百九十九品,還有一品未斷,亦不解脫,學人學佛五十余年,一品惑尚未斷,怎麼辦?
叁、“帶業是伏不起”
學人修行、講經五十年,且有明師數位,對學理略知一二,但一品惑亦未斷,諸位修行日淺,惑爲何物,尚且不知,怎能斷惑?如磨刀不識刀,如何磨之?
惑,吾等未能斷,則不得解脫,故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說出淨土法門,今衆生念阿彌陀佛,不必斷惑,只須伏惑,即能解脫。“斷惑”與“伏惑”,差別何在?斷惑如杯蓋內已清淨無染,倒不出塵沙;伏惑如杯蓋內有塵沙,以物蓋之,亦倒不出,但沙仍藏在內。業盡不入輪回,修淨伏惑,亦不入六道,然惑尚有,怎辦?時時以六字洪名壓上,日久純熟,臨命終時,若起佛念,雜念伏住不起,即能帶惑往生;生後再斷,數日即成,此爲伏惑。
四、“惑伏心佛道交”
惑只要壓住,不再造業,則能與佛感應道交,此爲帶業往生之真義,絕非一邊念佛一邊造罪即可往生。
丙、“一心不亂”
此爲得功夫之證明,今略釋之:
一、“得一心是定成就”
得一心是定成就,即得大定。
二、“定須次第進修”
定非一修即成,須一步步往前進,如珠投水,層層沈底。
叁、“成須漸漸圓成”
成功須漸漸才能圓滿,平日在家須練一心,來此才能得一心,否則叁百余日皆亂心,到此短短七日能一心乎?此非僥幸,得一心與否,須自問之,不須問人。
四、“成則惡念不起”
若得一心,則殺盜淫、貪嗔癡不起,當知惡起便是魔,吾等心雖動惡,能伏之不發作,即可成功。
偈曰:“一念毒心生”毒者,惡念也,起惡念便會造害人之事,若毒心一生,則“急壓一聲佛”速以“南無阿彌陀佛”壓住,此即是伏惑。“惡言不出口”害人之話,口四業皆不出口。“損人事莫作”凡損人之事,一概不做,咬住牙根,無論自己受何等苦,吃多少虧,守身不造惡,不造即伏。“久久成自然”如此豈不難乎?開始雖難,久則習慣成自然。“往生可帶業”將惑壓住,又能念佛,即可帶業往生。“是名伏惑法”此即是伏惑法。“真實秘密訣”此即是真實秘密訣,若能依之奉行,定能往生。
諸位:
放下萬緣,提起正念,一句彌陀,一直念下去!
雪公恩師偈曰:
一念毒心生 急壓一聲佛
惡言不出口 損人事莫作
久久成自然 往生可帶業
是名伏惑法 真實秘密訣
戊午年新春結七念佛開示
弟子遊若萩敬記
在家結七念佛,爲佛七念佛中,方便中最方便的,但念佛要得大利益還必需明白道理,若不明白道理,雖得利益,但不大,因身口二業,口念佛,身居道場中至少也不造業,但心卻不易把持住,還是不免造業。
因心即理,理不明即是迷惑顛倒凡夫。此“理”如何講呢?凡學佛不論十年,一百年也不離修福慧二字。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初學佛者多半注重修福,老同修多注重修慧,其實福慧爲一樁事,不可以打做兩橛。今將此理解釋出來,不敢說是開示,還請仔細聽,聽後好好研究。
諸位同修想想念佛爲的是什麼?不外現在能消災免難,將來能往生西方。消災免難即是修福,往生西方即是修慧,若現在不能消災免難就是沒有福,現在既是不能消災免難,將來要往生西方就很不保險。既是不能往生西方就是沒有慧,就是沒得一心,此理極爲平常,也很易明白。諸位同修想想現在能不受災難否?想必大概都還不能,此是因過去已造了業必得受報,要不受報就得不造業,過去的業已造就無法挽救,只有從今起改變心理,將心變爲“阿彌陀佛”,清淨的念,不再造業才有辦法。諸位或許會想,念佛很久了都不得力,此是我們念佛時間太短,而無始來所造業太多,經上說:“惡業若有體相者,盡虛空不能容受。”譬如有一棟房子起了大火,要拿一杯水去把火熄滅,這是不可能的事,只有消防車一大車的水,而且能繼續增加水,而能使火勢不蔓延,就必然能消滅火。
此火譬如無明煩惱,水如佛法甘露,水能滅火喻佛法能對治煩…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佛七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