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佛七开示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
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
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
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
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
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
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
幸酉岁佛七开示
壬戌佛七雪僧贡言
快刀斩乱丝
乙丑年灵山寺佛七开示
庚申年灵山寺佛七开示
乙卯年灵山寺佛七开示
癸亥年灵山寺佛七开示
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
弟子吴聪龙敬记
第一次开示
念佛结七迄今二十有三年矣,莲友逝者计有一千六百多位,其中有往生、有不往生者,往生者占少数,且多属于前十年,后十年则甚荒唐,退堕如此,可不寒心!往者已矣,来者可追,请从今日起!
念佛为往生,得真解脱,结七在“克期求证”,于定期内求得往生之证据——“一心不乱”。一心不乱乃经中秘密,结七而不能得之,即属空过。如何得之?成因固多,要者有二:一曰办道场者依教奉行,二曰修行者如法而修。二者之要又在于“诚”,举世法尚须真心实意而后可望有成,况佛法乎?故须诚诚恳恳办之,否则非但无益,且招罪过。
打七,如建百尺大楼,楼之成,须先三层工作:(一)将建地清理干净,去诸障物。(二)铺石泥于其上。(三)基层坚厚,而后始可层层上砌。打七亦然,此谓“心理建设”也。亦须三层为基:(一)将一切人人我我、是是非非,通身放下,不可以千万心念佛,于七天内,务须放下万缘。(二)方便佛七于家中宿,务须身在家中,心在灵山寺。且于往返途中,念念于佛上。(三)一进道场,勿交谈、寒暄,“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尔法身活。”此处既为道场,则一坐下来即开始念佛,勿上上下下、坐立不安,自打闲岔事小,妨害他人则为大罪过矣。如此三事,务须奉行!
且说念佛方法。一句佛号,从心提起、从口念出、从耳听入,务须分明。再加上记数(不必用念珠),从一数至十,但能听得清楚,即是工夫,即是一心念佛也。
第二次开示
佛七开示,在使觉悟,必自觉悟而后可望有成。故今第一“应觉”,觉何耶?觉乎今日之时局也。吾人今日处于何局耶?曰:如“鱼”然。或闻而曰:吾知之矣,“鱼”者,即黄昏偈所谓“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之“鱼”也。然今所指非但此耳,今之鱼乃被置于锅中,下备柴,虽有锅中水,暂可游来游去,逍遥自在,然危险至极,待柴一著火,则鱼将如何?各位思之!吾人今所处环境,正是如此。被恶魔困于所造油锅中,旦夕且著火!此即所谓原子弹时代也。原子弹虽美、俄互攻,然台湾未敢保险不共受,纵不直受,而原子尘之染身腐死则为必然也。此时此地,为吾人所当觉悟者也。
第二“应畏”,前事尚不足畏,所畏者,业未消而受不断也。试问:此世界为五浊恶世,汝何以来此耶?又何以此时来耶?皆己业力使然,共业共感共受故也。夫如是,则不必怨天尤人矣!有好工夫者,自有办法,即或共受而不免于死,然死后之去处固异于工夫差者,盖彼死时,正往生时也。吾人若得一心,则当前可得“共中不共”,将来往生亦稳当。然吾人今尚未能,则死后又向三途六道去矣!此为吾人所应畏者也。
第三“应惜”,学佛念佛,尔来二十有三年矣,而同修中得把握者尚无其人。惜哉!惜哉!眼前机缘一失,难复得矣。莫谓今生不修待来生,盖“人身难得”,使来生得为人,而“佛法难闻”,未必能闻佛法也;使再闻佛法,未必能闻净土法门;即使复闻净土,未必能如今之结七也。试想如吾人道场之如此讲经、这般开示,年年结七者尚未能有成,况来生乎?
且夫人之成就与否,系乎其根器。世可分二种人,曰愚痴者、曰聪明者。痴者虽为之开示,亦听不进心去,无所觉悟。何以如此耶?以彼内心三毒具足,毒发于外,故现此相也。此等人我见太重,时起烦恼,难度!然彼今世造恶较少,是其长处。聪明者今世造恶虽大,然易觉悟,苟遇善知识而调理之,可速转变,易度!
二者皆由宿世业力使然,业力无边,故佛当日亦有不能度者,而所谓“福至心灵”,能听进去者,以有福故。
然佛法无边,各有方便,蕅益祖师予愚人一法曰“忏悔回向”。身、口、意所作一切,善则回向西方,恶则当下忏悔,以此忏悔之善亦回向西方。痴者不能分善恶,则一概忏悔、一概回向。肯心如此,则念念在西方,其力甚大。其作法为:(一)朝暮二课后忏悔回向。(二)日常所遇一切横逆、侮辱、困苦立即忏悔回向,盖己宿业使然,故须忏悔业重也。(三)心起烦恼恶念时,当下忏悔。以业力故,有烦恼时起。切莫再加诸他人,否则后报无穷矣!盖受横逆等为业报,受完即了。若更起烦恼施诸他人,则报转相报,正是害己也。
如此三种忏悔回向,乃吾多年来所求得之法门,献与诸位,诸位行之,切莫视作平常。蕅祖谓忏悔回向再加念佛,无有不成者也。
经云:“至心念佛一句,可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各位二十年来,竟无一句念对!“至心”者,乃于念佛时,先将心打扫得干干净净、空空洞洞,即在这时,一句佛号彻上彻下,更无其他。如此“至心”念下去,方可达一心不乱,各位念佛当依此原则,然如何可“至心”耶?曰:“罪从心起将心忏”,罪业在故,心起烦恼,心起烦恼时即造罪业也,乃当下忏悔之,使消失。“心若灭时罪亦空”,以罪业在故不能至心,罪业没矣,自然至心。故曰“罪灭心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如此念佛能达“至心”,能灭重罪,则原子弹下来,亦奈何不了!偈曰:
心一分明断惑时
往生证果尚何疑
虽然常说惑难断
忏悔玄门惜不知
若能念到一心不乱,即是惑断之时也。如此则必能往生,往生则必速证佛果,理甚分明,尚有何疑?虽谓断惑甚难,断一品见思惑如断四十里瀑流。然有妙法门,即忏悔回向,此玄门也。可惜人皆不知,念佛而配以此法门,则成就易矣!
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
弟子何美云敬记
第一次开示
诸位老师、诸位同修:
灵山寺自有佛七以来,已有二十五年,能如此长久、继续不断,实为不易。每年佛七,学人皆来参加,不敢言开示,但以念佛方法及其要义,策勉诸位耳。
二十五年中,要说的皆已说过,近来学人事多忙碌,佛七期间,仅能来二次,所说皆是经上之语,或是祖师语录,学人无学无德,离开经语师训则无以为言,要说亦不出乎前人范围,过去所说,诸位未必全记,或已忘记,今天再说也如新说。此次学人改变方式,印表赠与诸位参考,因为看表听讲,印象较深刻,易于明了,且听后可带回仔细研究。诸位在此若能得到好境界固然甚好,如觉尚无进步,则回去多阅读数遍,只要如法实行,日久天长,定能获益。
吾等修净土法门,旨在将来得证佛果,修他法门欲证佛果,须经三大阿僧祇劫,百万人中难有一人成就,佛果虽好,何人能证?净土法门,只要在此娑婆世界,短短几十年,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到一心不乱,即得往生。往生后,短时即成候补佛,成佛甚易。故此法门易修,可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根得利,吾等钝根者亦能得利,人人皆可修,皆能成就。
凡修净者皆知“万修万人去”、“带业往生”、“一心不乱”,此三句话,但大家皆不求甚解,虽曾讲述,然皆错解其意,未能由深处、真处,仔细体会,故不能成功。数年来,见诸位功夫已大为退转,忆台中始办佛七之前五年尚好,次五年差矣,后五年又差矣,功夫不但不进,反而退转,连念佛都提不起精神,此乃实语,学人来此,但求诸位能得真益,故不能恭维诸位,恭维不但不能往生,反害大家;今再将此三句真义说出,诸位即可明了自己之功夫如何。
甲、“万修万人去”
此乃祖师所言,绝不会错,下列四条乃真正讲法,不可错会其义。
一、“修指正助双修”
“修”即照净土法门之法去修,乃指正助双修,正即根本功夫,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此为正功,人人会念,不学佛者亦会念,然不知其义。今略释之:(一)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为法界藏身,十方三世佛皆括之。(二)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于三藏十二部经典皆括,即一“阿”字就该三藏全部之法。(三)六字洪名为诸咒中王,“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为秘密不翻,皆非中文;此法高极,胜持任何咒语。(四)学佛当修定,“华严大定”即是“弥陀大定”;一心不乱,即是“定”,得一心即成功,此即净土法门之妙处。
学人二十五年前,除佛七外,每星期日皆来此讲经,大部经皆已讲过,然学人常言:讲经不能了生死,仅为结缘,令众生了解经意,改变心理,实践修行。纵使再经百年,日日讲经,亦不能了生死,不如不懂教理者,但知念六字洪名,念至一心不乱之获益为大。
念佛是正功夫,能显真如本性,念得一心,心明性显,就成功,若只会谈玄说妙,修多少年,亦找不到心性,请诸位谛听,“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即是汝之本性,本性即是汝之心。
禅宗讥净宗曰:“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求心不求佛。”诸位是求心呢?是求佛?若求佛则为愚人,殊不知汝心即是佛,佛即是汝心。心佛原是一,为无明所遮,佛是佛,心是心,将心佛分为二,皆汝自造。汝今念佛正是显汝之本性,“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过去佛有法身,未来佛亦有法身,未来佛即是吾等,吾人与释迦、弥陀之法身是一非二;念佛是开显本性,为正功夫,诸位修此法门不成功,则可断言修其余法门,皆不能成就,若离此法门,汝等能成就,吾即为大妄语,即入地狱。
“修”者乃吾人心性为无明所遮,无明不易懂,换言之,无明乃吾等平日所为之杀盗淫、贪嗔痴等,修即去此无明,不造杀盗淫、不起贪嗔痴,使本性透出光明,即是修。
然此道理,谁能知之?谁肯实行?一般人随念佛随染无明,焉能…
《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佛七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