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佛七開示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佛七開示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壬子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甲寅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戊午年新春結七念佛開示

  戊午年靈山寺佛七開示之一

  戊午年靈山寺佛七開示(上)

  戊午年靈山寺佛七開示(下)

  幸酉歲佛七開示

  壬戌佛七雪僧貢言

  快刀斬亂絲

  乙醜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庚申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乙卯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癸亥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壬子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弟子吳聰龍敬記

  第一次開示

  念佛結七迄今二十有叁年矣,蓮友逝者計有一千六百多位,其中有往生、有不往生者,往生者占少數,且多屬于前十年,後十年則甚荒唐,退墮如此,可不寒心!往者已矣,來者可追,請從今日起!

  念佛爲往生,得真解脫,結七在“克期求證”,于定期內求得往生之證據——“一心不亂”。一心不亂乃經中秘密,結七而不能得之,即屬空過。如何得之?成因固多,要者有二:一曰辦道場者依教奉行,二曰修行者如法而修。二者之要又在于“誠”,舉世法尚須真心實意而後可望有成,況佛法乎?故須誠誠懇懇辦之,否則非但無益,且招罪過。

  打七,如建百尺大樓,樓之成,須先叁層工作:(一)將建地清理幹淨,去諸障物。(二)鋪石泥于其上。(叁)基層堅厚,而後始可層層上砌。打七亦然,此謂“心理建設”也。亦須叁層爲基:(一)將一切人人我我、是是非非,通身放下,不可以千萬心念佛,于七天內,務須放下萬緣。(二)方便佛七于家中宿,務須身在家中,心在靈山寺。且于往返途中,念念于佛上。(叁)一進道場,勿交談、寒暄,“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打得念頭死,許爾法身活。”此處既爲道場,則一坐下來即開始念佛,勿上上下下、坐立不安,自打閑岔事小,妨害他人則爲大罪過矣。如此叁事,務須奉行!

  且說念佛方法。一句佛號,從心提起、從口念出、從耳聽入,務須分明。再加上記數(不必用念珠),從一數至十,但能聽得清楚,即是工夫,即是一心念佛也。

  第二次開示

  佛七開示,在使覺悟,必自覺悟而後可望有成。故今第一“應覺”,覺何耶?覺乎今日之時局也。吾人今日處于何局耶?曰:如“魚”然。或聞而曰:吾知之矣,“魚”者,即黃昏偈所謂“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之“魚”也。然今所指非但此耳,今之魚乃被置于鍋中,下備柴,雖有鍋中水,暫可遊來遊去,逍遙自在,然危險至極,待柴一著火,則魚將如何?各位思之!吾人今所處環境,正是如此。被惡魔困于所造油鍋中,旦夕且著火!此即所謂原子彈時代也。原子彈雖美、俄互攻,然臺灣未敢保險不共受,縱不直受,而原子塵之染身腐死則爲必然也。此時此地,爲吾人所當覺悟者也。

  第二“應畏”,前事尚不足畏,所畏者,業未消而受不斷也。試問:此世界爲五濁惡世,汝何以來此耶?又何以此時來耶?皆己業力使然,共業共感共受故也。夫如是,則不必怨天尤人矣!有好工夫者,自有辦法,即或共受而不免于死,然死後之去處固異于工夫差者,蓋彼死時,正往生時也。吾人若得一心,則當前可得“共中不共”,將來往生亦穩當。然吾人今尚未能,則死後又向叁途六道去矣!此爲吾人所應畏者也。

  第叁“應惜”,學佛念佛,爾來二十有叁年矣,而同修中得把握者尚無其人。惜哉!惜哉!眼前機緣一失,難複得矣。莫謂今生不修待來生,蓋“人身難得”,使來生得爲人,而“佛法難聞”,未必能聞佛法也;使再聞佛法,未必能聞淨土法門;即使複聞淨土,未必能如今之結七也。試想如吾人道場之如此講經、這般開示,年年結七者尚未能有成,況來生乎?

  且夫人之成就與否,系乎其根器。世可分二種人,曰愚癡者、曰聰明者。癡者雖爲之開示,亦聽不進心去,無所覺悟。何以如此耶?以彼內心叁毒具足,毒發于外,故現此相也。此等人我見太重,時起煩惱,難度!然彼今世造惡較少,是其長處。聰明者今世造惡雖大,然易覺悟,苟遇善知識而調理之,可速轉變,易度!

  二者皆由宿世業力使然,業力無邊,故佛當日亦有不能度者,而所謂“福至心靈”,能聽進去者,以有福故。

  然佛法無邊,各有方便,蕅益祖師予愚人一法曰“忏悔回向”。身、口、意所作一切,善則回向西方,惡則當下忏悔,以此忏悔之善亦回向西方。癡者不能分善惡,則一概忏悔、一概回向。肯心如此,則念念在西方,其力甚大。其作法爲:(一)朝暮二課後忏悔回向。(二)日常所遇一切橫逆、侮辱、困苦立即忏悔回向,蓋己宿業使然,故須忏悔業重也。(叁)心起煩惱惡念時,當下忏悔。以業力故,有煩惱時起。切莫再加諸他人,否則後報無窮矣!蓋受橫逆等爲業報,受完即了。若更起煩惱施諸他人,則報轉相報,正是害己也。

  如此叁種忏悔回向,乃吾多年來所求得之法門,獻與諸位,諸位行之,切莫視作平常。蕅祖謂忏悔回向再加念佛,無有不成者也。

  經雲:“至心念佛一句,可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各位二十年來,竟無一句念對!“至心”者,乃于念佛時,先將心打掃得幹幹淨淨、空空洞洞,即在這時,一句佛號徹上徹下,更無其他。如此“至心”念下去,方可達一心不亂,各位念佛當依此原則,然如何可“至心”耶?曰:“罪從心起將心忏”,罪業在故,心起煩惱,心起煩惱時即造罪業也,乃當下忏悔之,使消失。“心若滅時罪亦空”,以罪業在故不能至心,罪業沒矣,自然至心。故曰“罪滅心亡兩俱空,是則名爲真忏悔”。如此念佛能達“至心”,能滅重罪,則原子彈下來,亦奈何不了!偈曰:

  心一分明斷惑時

  往生證果尚何疑

  雖然常說惑難斷

  忏悔玄門惜不知

  若能念到一心不亂,即是惑斷之時也。如此則必能往生,往生則必速證佛果,理甚分明,尚有何疑?雖謂斷惑甚難,斷一品見思惑如斷四十裏瀑流。然有妙法門,即忏悔回向,此玄門也。可惜人皆不知,念佛而配以此法門,則成就易矣!

  甲寅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弟子何美雲敬記

  第一次開示

  諸位老師、諸位同修:

  靈山寺自有佛七以來,已有二十五年,能如此長久、繼續不斷,實爲不易。每年佛七,學人皆來參加,不敢言開示,但以念佛方法及其要義,策勉諸位耳。

  二十五年中,要說的皆已說過,近來學人事多忙碌,佛七期間,僅能來二次,所說皆是經上之語,或是祖師語錄,學人無學無德,離開經語師訓則無以爲言,要說亦不出乎前人範圍,過去所說,諸位未必全記,或已忘記,今天再說也如新說。此次學人改變方式,印表贈與諸位參考,因爲看表聽講,印象較深刻,易于明了,且聽後可帶回仔細研究。諸位在此若能得到好境界固然甚好,如覺尚無進步,則回去多閱讀數遍,只要如法實行,日久天長,定能獲益。

  吾等修淨土法門,旨在將來得證佛果,修他法門欲證佛果,須經叁大阿僧祇劫,百萬人中難有一人成就,佛果雖好,何人能證?淨土法門,只要在此娑婆世界,短短幾十年,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到一心不亂,即得往生。往生後,短時即成候補佛,成佛甚易。故此法門易修,可謂叁根普被、利鈍全收,上根得利,吾等鈍根者亦能得利,人人皆可修,皆能成就。

  凡修淨者皆知“萬修萬人去”、“帶業往生”、“一心不亂”,此叁句話,但大家皆不求甚解,雖曾講述,然皆錯解其意,未能由深處、真處,仔細體會,故不能成功。數年來,見諸位功夫已大爲退轉,憶臺中始辦佛七之前五年尚好,次五年差矣,後五年又差矣,功夫不但不進,反而退轉,連念佛都提不起精神,此乃實語,學人來此,但求諸位能得真益,故不能恭維諸位,恭維不但不能往生,反害大家;今再將此叁句真義說出,諸位即可明了自己之功夫如何。

  甲、“萬修萬人去”

  此乃祖師所言,絕不會錯,下列四條乃真正講法,不可錯會其義。

  一、“修指正助雙修”

  “修”即照淨土法門之法去修,乃指正助雙修,正即根本功夫,只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此爲正功,人人會念,不學佛者亦會念,然不知其義。今略釋之:(一)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爲法界藏身,十方叁世佛皆括之。(二)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于叁藏十二部經典皆括,即一“阿”字就該叁藏全部之法。(叁)六字洪名爲諸咒中王,“南無阿彌陀佛”六字爲秘密不翻,皆非中文;此法高極,勝持任何咒語。(四)學佛當修定,“華嚴大定”即是“彌陀大定”;一心不亂,即是“定”,得一心即成功,此即淨土法門之妙處。

  學人二十五年前,除佛七外,每星期日皆來此講經,大部經皆已講過,然學人常言:講經不能了生死,僅爲結緣,令衆生了解經意,改變心理,實踐修行。縱使再經百年,日日講經,亦不能了生死,不如不懂教理者,但知念六字洪名,念至一心不亂之獲益爲大。

  念佛是正功夫,能顯真如本性,念得一心,心明性顯,就成功,若只會談玄說妙,修多少年,亦找不到心性,請諸位谛聽,“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即是汝之本性,本性即是汝之心。

  禅宗譏淨宗曰:“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求心不求佛。”諸位是求心呢?是求佛?若求佛則爲愚人,殊不知汝心即是佛,佛即是汝心。心佛原是一,爲無明所遮,佛是佛,心是心,將心佛分爲二,皆汝自造。汝今念佛正是顯汝之本性,“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過去佛有法身,未來佛亦有法身,未來佛即是吾等,吾人與釋迦、彌陀之法身是一非二;念佛是開顯本性,爲正功夫,諸位修此法門不成功,則可斷言修其余法門,皆不能成就,若離此法門,汝等能成就,吾即爲大妄語,即入地獄。

  “修”者乃吾人心性爲無明所遮,無明不易懂,換言之,無明乃吾等平日所爲之殺盜淫、貪嗔癡等,修即去此無明,不造殺盜淫、不起貪嗔癡,使本性透出光明,即是修。

  然此道理,誰能知之?誰肯實行?一般人隨念佛隨染無明,焉能…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佛七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