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佛七開示▪P7

  ..續本文上一頁家庭,家也不是西方,將來還做人;一想起念得比人好,心存我慢,後來恐入修羅道;若一邊念佛,一邊還起貪嗔癡叁毒,將來墮在凶神類裏;若還貪著飲食,後來墮多財鬼道;若念時昏沈,便是不覺,將來入上等畜道;總之,都是跟六道相應,去不了西方。但念佛人,有念佛的功德,卻能不入地獄,不變餓鬼,不做下等畜生,不論到那一道,都能享福,但第叁生,念佛的功德,受隔陰之迷,不起現行,就恐怕要墮落,就得受罪了。

  因此,在這裏念佛,要放下一切,或六字、或四字洪名,念時從心中起,耳聽得清清楚楚,再印到心裏,出來進去,要念成一串,但有亂心,就是放不下。到了佛七結束,並不是一回家便往生,在家時久,早晚念兩個鍾頭,亂心又出來,也沒有用處,必得保持“淨念相繼”,在這裏怎麼樣,回家還是要怎麼樣,接續不斷,這就成功。

  話只講到這裏,記住就能保險。後說一偈結束:

  “應知散亂念彌陀”大家應該知道,心散亂收不起來,這樣念阿彌陀佛。這樣的念佛怎麼樣?

  “空費工夫難解脫”空空費了工夫,只得福報,不能往生,還是在六道裏輪回,很難解脫。

  “人生壽命呼吸間”好,慢慢的念,怎麼樣?慢不得。經上說:“人命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便成隔世,修行慢不得。

  “一失機緣苦萬劫”今天這個機緣很少,機會因緣一錯過,就要受苦。怎麼受苦?在六道裏頭轉,再出來就難了,千劫萬劫,才得個人身,八千年以後就是滅法時期,沒有佛法,那就像北俱盧洲,難得解脫了。莫以爲八千年還早,百年人壽,報盡沒生西方,往好處去生天上,第一層是四王天,壽命五百年,人間五十年,彼天一晝夜,在天上享幾萬年天福,再墮下來正是滅法時期,沒有佛法,再死再生,就不聞佛法了,那就在叁惡道裏出不來,受苦萬劫。

  快刀斬亂絲

  弟子黃潔怡敬記

  人生于世,自古均免不了一死。即使是世間的聖人,時候到依然得死。只有出離世間的聖人,才能解決生死問題。但是佛也非一下生即是佛,是經由逐步修行才證得佛果。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所以大家必得相信人人得死。可是“死不得啊!”因爲死後必在六道中輪回,而六道中“人天”難得,墮落叁途就苦不堪言了。

  唯識宗有所謂的叁量,其中“量”字,就是“分寸”、“鬥”或“稱”的意思。物品經由天秤稱量,就有了標准與憑據。至于教界的紛爭,當如何折哀呢?就要依聖言量,也就是以佛所說的話爲鬥量、爲標准。這樣正確答案出現了,修行就能有所依憑。比方說大家修淨土宗,修得如不如法呢?如法就是淨土宗,不如法就是“亂絲無頭”。

  我們淨土道場,講究的是“淨”字。修行人不是到道場中求熱鬧,而是求功德與求善根。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最大的善根,只要你念到心淨了,就是居于淨土。若心中不淨,亂七八糟,就是前面說的亂絲無頭。如此心裏一時是這,一時又是那,必不能得到真實利益。

  所以參加打佛七是求一心不亂,必須念念在佛號上,這樣才能往生。反之成天念這經念那經的,毫無修法次第,就是“亂絲無頭”了。大家果真信了,六字洪名,就能證果位。不信,把喉嚨念破也是枉然。

  求一心不亂是佛金口宣說的聖言量,淨土宗重要處,就是可以帶業往生。業是業力,你造的業,還在身上帶著,這就是煩惱,只要將煩惱伏住就可往生,斷了生死才叫涅槃。這都是佛所說的,如果懷疑佛說,認爲不對,那你還學什麼佛呢?以下講一首偈作爲結束:

  六字以外皆非一

  難與彌陀感應時

  聖量是佛親口說

  願汝快刀斬亂絲

  六字是“南無阿彌陀佛”,除念這六字外,其余皆非一。你人在念佛,心在幹什麼呢?心不在六字上,就不能與佛感應。“亂絲無頭”這老言語,是聖言量。一團亂絲,了無頭緒,幾時才能抽完呢?願你拿把快刀來,馬上一刀兩斷,就一心了,就不亂了。

  阿彌陀經上,明明說極樂世界是由金、銀、琉璃、赤珠、瑪瑙等所莊嚴,這都是佛所說,如果你不信,偏說喜歡青草地,那就只有各隨其類了。既信淨土宗,須知最要緊全在這六字上,大家別說它淺,如果解悟得深,就深,解悟得淺,就淺,全在個人啊!同修們!趕快求一心,快刀斬亂絲,佛語不虛啊!

  乙醜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弟子吳碧霞敬記

  務去慢障切求一心

  各位老師、各位同修:今天來到這裏,首先聲明一件事:本人並非來講“開示”——這兩個字本人擔當不起,本人只是將自己的經驗拿來談談,彼此作參考而已。其次再聲明一句:這一席談話當中,一切俗套,皆可以免,只講究“一心不亂”,講的、聽的,都要以“一心不亂”爲目標,不然一分心,便與打佛七不相應,請諸位收起心來,心無二用地聽!

  談到“一心”,這是個老道場,諸位必定懂得,既懂得,要請問一句:“諸位有成就沒成就呢?”叁十多年來,那位念到一心不亂了?要是年年打佛七,年年心亂,這打佛七豈不成了裝模作樣?然而,學佛的人,做事須求真實,開經偈上說:“願解如來真實義”,虛假的事,做也無益,既然如此,諸位不妨自問:“念到一心不亂了沒有?”

  我不曉得諸位做到了沒有?倒是可以先問我自己。我的一心不亂,是有一定時間的,只在短短時間內得個一心不亂——說這話,已多少有些貢高我慢,自吹自擂了。下面我們就來談“貢高我慢”。我在這裏叁十多年,打佛七談話也不知談過多少,講得太淺,諸位心心裏就暗暗輕視,想道:“你不必說了,這些話我早就聽過了。”諸位啊!難道真的都聽進去了嗎?若是一存這種心,便不得一心,便是得的貢高我慢,便是煩惱了,這話怎麼說呢?

  諸位聽的經也多,看的也不少,算得上多聞了,但是,懂得的卻只是些名詞,至于真功夫,可以說是談不上——論到真理,“心、佛、衆生”平等不二,這道理誰懂得?談到佛,沒見過;談到衆生,大家或以爲都見到了,只是心中存在的是這樣的思想:“他們是衆生,我可不是!”這就是貢高我慢,這樣學,就只學得煩惱,我們何嘗見得“心、佛、衆生”是平等的?大家表面平等,都是人,心中多不平等,這即是大煩惱!

  論到煩惱,百法中,“貪、嗔、癡、慢、疑、不正見”屬根本煩惱,此外還有塵沙煩惱,根本無明,這叁項都是病,人人有,人人不自知,愈是學佛念經,愈是不自知,煩惱愈重,總以爲“我所念的書,所研究的經可不少了。”然而經即如藥,假使吃錯藥,不對症,到底有什麼利益?所以我們的不成就處,就在這貢高我慢上,別的不論,光是這條,便令人往後退轉,那還談得上一心不亂?

  這麼說,要怎麼去除才好?要“心中真空,一念不起。”這是真理。原來本性是不動的,一動,就換了名義,叫做“心”,我們不是常說“起心動念”嗎?起心就是起念頭,一起念頭,就有了目標,便去造業,造了業就受果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諸報,還不能互相抵銷,是各作各報的。像現在我們得的報應,與下叁道比較起來,還是好的,但是衆生包括九界,人只是其中之一,也只是暫時苦海出頭而已,卻還是多生多劫以來,不知幾時行了善,所暫得的善報,說是善報,因爲得人身才得解脫,若不得人身,不要說是講佛法,連平常的語言溝通都有困難——禽有禽言,獸有獸語——再說這善報的人身到底由造何業得來,恐怕我們都不自知呢!

  總之,從無始劫以來到現在,我們造造、報報,一直變化不休,那麼我們現在該怎麼辦?要推究方法之前,我們先明白:凡有身,便有苦,若無這四大假合之身,便沒有受苦之處了,想消罪業,須得從源頭來,源頭即是那個“心”,心沒有現象,卻是勾引我們淪落生死的原動力,我們因起心動念去造的業,累積多生多劫就不知有多少,經上說:假如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不能容受。這麼多的業,不要說佛念不好,就是念得好,是否即能消了塵點劫以來的惡業了?恐怕沒那麼簡單呢!譬如太陽照雪,雪化爲水,但是雪山上的雪,何以終年不化?並不是太陽不照雪山啊!俗話說:“水凍叁尺,非一日之寒。”單單靠自己的力量,怎麼得“心空”?怎麼消罪業?如此說來,是一定得找幫忙的了,這就是二力——第二種力量!

  二,不是指兩個,是指多——比如在這道場中,有很多人,我們也可以說是兩類人,一類是講的,一類是聽的,所以說“二”,便包括了講的、翻譯的、聽的、辦事的......種種,這個“二”字,亦即表示“許多”。阿彌陀經上,十方佛都說:“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佛說與菩薩,菩薩再加以宣說,如此輾轉推廣,重重無盡,畢竟沒有終結,諸位想想看,到底多不多?所以惡業的力量固然大,十方佛的力量也很大啊!由十方佛來助我消業,那怕不成就呢?阿彌陀經上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爲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念”的意思是:佛的心中有你,既有你,你若有事,他就來相助,這就是“護”。這麼說,我們就坐待佛來幫忙了嗎?

  日本佛教有一宗叫真宗的,專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的第十八願,以爲只要信,佛就來接引往生,其實那有這麼方便的,求佛來接引,得具備信願行,有感應才行啊!

  什麼是感應呢?就像你在這裏念佛(並不是唱佛)“念”是你的“心”,你心起念在佛,佛護念你,兩相和合,這就是感應。然而念的什麼佛?“念的是阿彌陀佛”若一會兒念阿彌陀佛,一會兒又念藥師佛,自己以爲“反正都是念佛”那又錯了,那就不感應了,諸位且看,我這雙掌互擊出聲,是一種聲,以手拍桌,又是另一種聲,兩種並不一樣,所以釋迦牟尼佛教你念阿彌陀佛,你便念阿彌陀佛,謹遵聖言量,才能得利益哪!

  以下再將祖師所教念佛的方法提出來供養諸位,果能如法而行,便可伏惑,得個假一心(一心有二,…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佛七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